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東晉烽火最新章節列表 > 090章 流星火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90章 流星火箭

桓宣道:“如果我們拿下荊州,就要面臨成漢國的長江威脅了,他們的水軍可以從益州乘大船順江而下,這樣我們就需要早做準備。”

這個建議很好。現在劉家軍除了在隨州打了一次惡戰,其他部隊都沒有好好錘鍊。將來戰火四起,還是要派有經驗的大將到部隊去,隨州戰役如果不是法明,勝負還兩說呢。將來漢中安康的戰事可以派周撫去做參謀,江陵可以派鄧嶽,南陽還是要派法明。其實自從劉丹把火槍火炮搞出來之後,和王敦、劉曜這些土著打戰,就像當年的大英把大炮架在大清帝國的家門口一樣,完全就可以吊打他們。現在也是因為劉丹處在軍閥混戰的事情,各路軍閥都各懷心思,如果他們都能聯合起來把劉家軍往死裡打,劉丹也是扛不住的。只是世界上的事情沒有如果。如果能東晉君臣能團結,哪有北方這些少數民族什麼事?

大事說完了,大家開始吹牛打屁。習嘏道:“丹哥兒17歲就作了師長,可謂少年英雄啊。現在很多人家託我做媒,要和你結親,你到底是怎麼想的?”

習嘏提起這個話頭,大家都樂了,笑著看劉丹。劉丹一頭黑線,怎麼又提這一茬?自從隨州戰役勝利之後,大家都看到劉家的崛起勢頭擋不住了,都想著跟劉家結親,其中劉丹又是最熱的香餑餑,大家都想叼回家去。要不是習*家已經和劉昊結了親,他們也不會放過劉丹。現在大家都知道劉丹掌握著軍權,整個襄陽新政都是劉丹的主意,這是文武全才啊,這樣的人誰肯放過?

“咱不著急,不著急。”劉丹揩揩漢,實在不行吧冬梅推出來?

“啥叫不著急?”母親孫如貞不高興了,“你哥哥都成家了,現在就輪到你了,啥叫不著急?看上誰家小娘子了,給為娘說一聲,為娘八抬大轎把她給你抬回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哪跟哪兒呀?

“不著急,我這還沒有18歲呢,到時候再說。”在這個位置上也是身不由己,劉丹也沒指望自由戀愛啥的,條件不允許啊。這時劉丹腦海中鬼迷心竅地閃現出兩個西貝貨,這兩西貝貨倒是有點像後世的現代女性,應該很不錯吧。

在建康東南郊區一個官營冶鐵作坊裡,司馬紹正在工部少監王崢的陪同下一起觀看火器實驗。自從襄陽劉家煉出了大量的鋼材之後,司馬政權也派出了大量的間諜偽裝成商人到劉家刺探情報,竊取鍊鋼的技術,收穫不小。現在這裡的冶鐵高爐用焦炭代替了木炭和煤,還有鼓風機,高溫室,基本上可以煉出穩定的鑄鐵了,但是轉爐鍊鋼和坩堝鍊鋼的技術他們沒有搞到。

隨州戰役之後,劉家軍的大殺器火槍火炮暴露出來,引起司馬紹的警覺,在眾人的推薦下任命王崢為火器營的少監,召集鐵匠開始火槍火炮火藥的仿製。現在火藥很快就研製出來了,但是火槍和火炮卻進展不大。現在鑄造火炮主要是鑄鐘的那些工匠,現在王崢遇到了從明清以來工匠們遇到的所有問題:泥模不容易

乾燥、氣孔很大、容易炸膛、炮管不規則、廢品很多,如果改用青銅鑄炮,費用太高等等。

火槍的那些零件加工很不容易,彈簧、螺絲釘等等,一個熟練鐵匠三個月還造不出一把合格的火槍。而且劉家軍的火槍的子彈也是邪門了,每個子彈的大小基本一樣,在這裡一個鐵匠用一天的時間只能打磨出3-5枚子彈,這肯定是不能滿足戰場需要的。如果把子彈做小一點,或者作圓形子彈,射出去的子彈非常不穩定,一槍打出去子彈不知道飛到哪兒去了。而且火藥的威力也比劉家的要差,最後不得不加大用藥量,用藥量大了對於槍管和炮管的損害也大。

火槍火炮暫時別指望了,這次司馬紹觀看的是王崢的新式火器——火箭,這是劉家村都沒有的新東西。管形射擊火器,以鐵管作筒,長2尺5寸,外用牛筋、苘麻、鐵線、生漆、魚膠纏定。內裝火藥、彈馬與箭矢10枝,鏃蘸虎藥。筒後彎用木柄。點燃藥信齊發,適於步戰。較普通箭矢威力增大。

王崢介紹道:“此弩之制,用竹為之。筒長二尺五寸,柄長二尺,鐵箍二道,筒內箭長二尺,共十矢。上陣點其藥信,眾矢齊發,勢若飛蝗,一弩可抵十兵之用。”

如果劉丹在現場,一定會驚叫道“火弩流星箭!”火弩流星箭是明朝一種銃箭,以火銃發射,因發射出的箭如流星一般,故名。發射銃箭的火銃為鐵鑄,上面一個大圓筒,內裝火藥和十支箭,下面一個小圓筒,內穿火繩,並雙手持握。發射時,點燃火繩,對準敵軍,火繩引燃火藥,箭即如流星般射出,射程可達150步(200餘米),火弩流星箭穿透力極強。

“射程有多少?”司馬紹問道。

“150步。”

隨後司馬紹和王崢退至一個石頭房子中,操作人員拿著火箭點火,“噗……”火藥推動著十支箭矢,如十個流星暴射而出,直挺挺的扎入了不遠處的木靶之上。

“好!就叫火弩流星箭吧。王卿辛苦了,這麼短的時間造出了火藥,還弄出了流星箭,真是為難你了。”

“臣不辛苦!”王崢抱拳道。

“你的功勞朕是知道的。”司馬紹道,“只是比劉家的火炮來說還差很遠啊!王卿能不能把流星箭做成像開花彈一般的東西,火箭射入敵陣,再開火爆炸?”

“臣正在研製。這個比較難,需要改變火藥的配方,而且把這麼重的開花彈送至遠處,需要的推力不小。”

司馬紹無奈地點點頭,知道自己心急了。可是不急也不行啊!現在王敦還沒有除去,現在又多了一個劉家,真是讓人不省心。特別是劉家的火炮,射程有2000步,如果工部造不出這些火器,這個大好的江山遲早是劉家的。司馬紹睡覺的時候常常從炮彈的爆炸聲中驚醒,火炮已經成了他的一個夢魘了。

中國古代的火藥配方很複雜,除了硝、硫、炭三樣,裡面一般都會摻雜許多其他東西,因為藥物不純,所以威力有限。這

次劉丹先拿出配方出來,讓王崢少走了很多彎路。只是古代震旦從宋朝開始,火箭製作的重點都落在“箭”,主要依靠鋒利的箭頭殺人,很少考慮爆炸,主要是因為火藥爆炸的威力很有限。

明朝的《武備志》上,記載了幾十種火箭的名稱,可謂五花八門,只是名字挺好聽,實際效果要靠情懷。原始的火箭武器到了明代和清代時期,花樣翻出,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倭時,創制了飛刀箭、飛槍箭、飛劍箭等三種火箭,統稱“三飛箭”。在明軍的車炮營中,裝備了4700多支火箭,平均每人四支。其他還有“一窩蜂”、“火龍出水”等火箭武器。到了清代,也在京師設火器營,進行操練,後期更設火箭營。裝備火籠箭、九籠箭或一窩蜂,與明代火箭大同小異,沒有本質的進步。

1799年,英軍在征服印度邁索爾的戰爭中,發現當地軍隊使用一種集束火箭具有很大射程和威力,將其作為戰利品帶回國內。1805年,英國武爾威治兵工廠皇家炮兵實驗室的康格裡夫的炮兵上校威廉?康格裡夫,對印度的邁索爾進行了改進,採用新型顆粒黑*火藥作為推進劑,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型的野戰火箭,被命名為康格裡夫火箭。該火箭重15公斤,彈長1米,口徑100毫米,火箭彈後部裝了一根4.5米長的平衡杆,射程可達1800米,改進型射程可達3500米。

歐洲人研究認為,其貢獻在於:一是火箭筒口徑生產的標準化與生產的批次化。筒口徑有達到了20.3釐米的,木制導杆大致為基體筒長的8倍。二是增加了發射劑用量,火藥中硫量減少以降低其燃燒速度,從而使其威力增大。三是由於它的引領,在歐洲引起了火箭生產革命,產生了許多火箭生產的專利,標誌著近代火箭發展的開端。

康格裡夫火箭最初裝備給海軍,供海軍炮兵和陸戰隊從軍艦或專用的火箭舢板上發射,之後又裝備陸軍騎兵炮部隊,組成獨立的火箭炮連。1807年英國皇家海軍攻打哥本哈根,英軍的艦隊向哥本哈根發射了兩萬多枚康格裡夫火箭,幾乎將哥本哈根港夷為平地。1812年來比錫戰役,英國火箭炮部隊用猛烈的火箭齊射打的法國軍隊毫無還手之力。康格裡夫火箭在戰爭中的出色表現引發了歐洲各國製造火箭的高潮,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有一部名為《迎著三色旗》的小說也以威力巨大的火箭彈為主題。

對外戰爭中,清軍也使用過傳統的中式火箭,不過在康格裡夫火箭炮面前顯得原始又落後。清軍的火箭武器種類繁多,既有大號的單發“竄天猴”,也有火籠箭、九龍箭、一窩蜂等集束火箭,這些玩意兒都是清朝繼承前明的,其結構和使用方式和《武備志》所載的無異,至於效果嘛,就是大號竄天猴。火箭十發能有三五發落在期望目標周邊直徑幾百米的圓裡。敵軍開玩笑的說:“清軍的火箭靠祭天和算卦來測彈道,所以只能大致預測是朝前發射還是朝後發射,至於發射後打哪去打多遠,則一切看天老爺和發射手的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