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東晉烽火最新章節列表 > 096章 佛道論辯(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96章 佛道論辯(四)

法常義憤填膺,繼續道:“《化胡經》雲:老君告胡王曰:使我弟子為佛。汝當師之。即使尹喜變身為佛。與胡人為師。令作桑門授以浮屠之法。說四十二章經。又雲:老君至舍衛國。自化作佛坐七寶座。身長百千萬丈遍滿虛空。又雲:老君將欲再整釋教。以周莊王九年。乃於梵天命煩陀王(老君弟子)乘月精。託陰天竺摩耶夫人胎。至十年四月八日右脅誕生。後入雪山修行六年。道成類佛陀。眾號末牟尼。至匡王四年。解化太上命升賈弈天。為善惠仙人。

夫根深果茂源遠流長。虎嘯風生龍吟霧起。聖人利見皆有深源。昔植善因今感妙果。我佛世尊三大阿僧祇劫積行累功。六度無舍而求菩提。棄身命如恆河沙。捐國城如微塵數。莊嚴世界誘掖群生。然後應燃燈記補迦葉位。下生中印託化王宮。七步周行指天地而獨貴。三十二相映日月而爭輝。四王捧足出塵寰。六年行滿而成道。現身百億國土。說法四十九年。播聲教於人天。摧外道於雙樹。化緣事畢卻返無為。應物適時如是示現。何待老子始化尹喜變身。掩他神功衿為己勝?

佛生周昭之代。老降定王之朝。世隔17帝年經300餘祀。化已滿於天下。教已滿於龍宮。家仰仁慈之風。國遵釋氏之範。豈假李耳重整煩陀再現?援前著後諂誑庸愚。昔日過關。僱徐甲而為從。奚有天人侍衛乎?乘鹿柴車。何有七寶之座乎?廣顙聃耳。焉有萬丈之身乎?狡佞不經欺賢聖。鯤化為鵬蓋緣自變。蛇蛻為雉非假他功。此皆物理自然。陰陽感召待時而發。非他使然。

老子自是凡人。身為臣子何能別生神聖。更使尹喜作佛?昧自心靈瞎他眼目。悖禮慢聖殃報拔舌。善惠仙人將登八地。遇燃燈佛受無生記。此乃世尊往生之號。既然成佛功成果滿。化緣事畢入於涅槃。遷神常樂之鄉。永入無為之境。豈可作佛事畢更作善惠仙人。將後著前一何錯亂。妄竊不真壞人視聽。

夫人天雖樂終是輪迴。不免三災之殃。難逃五衰之苦。聖人超出生死苦樂兩忘。高超三界之津。獨步六塵之表。何返歸天上卻入囂塵?雜汙我聖人欺慢我大覺。此同棄天子之尊嚴。慕廝養之賤役。舍華堂之廣廈。悅蔀屋之茅簷。汝欣賈奕之榮。我恥糞土之辱!

你們說老子化胡。胡人不受。老子變身作佛。胡人方受。是則佛能化胡。道不能化。何言老子化胡也?若胡人不先知有佛。詎肯受佛之化乎?以此考之則天竺先有佛矣。你們竟然說尹喜作佛老子始變,真是欺人太甚!”

……

法常對於天師道杜撰的道經逐條逐條地駁斥,許邁幾人理屈詞窮,狼狽不堪。最後法常道:“張道陵飛昇成仙,你們天師道是這麼說的:永壽二年九月九日至雲臺治,以餘丹,及印,劍,都功符籙,授子衡曰:‘吾遇太上親傳至道,此文總領三五都功,正一樞要。世世一子紹吾之位,非吾宗親子孫不得傳。’《正一經》雲:‘太上親授天師《太玄經》有二百七十卷,推檢是漢安元年七月得是經。’是日同弟子王長、趙升,於今四川省蒼溪縣境的雲臺山上與夫人雍氏白日飛昇。

舉家飛昇!究竟是白日飛昇還是白日做夢?

晉朝王隱

的《蜀記》中即有張陵於‘漢熹平末為蟒蛇所翕’的記載。張陵葬身蟒腹,是張氏家族也是道教宗門的不幸。若將實情傳出,天師在道民心目中必然威信掃地,但又不得不給一個說法,以安教民之心。《蜀記》接著寫道:‘子衡奔出,尋屍無所,畏負清議之譏,乃假設權方,以表靈化之跡,生摩鶴足,置石崖頂。到光和元年,遺使告曰:‘正月七日,天師升玄都。’米民之山獠,遂因妄傳。’

這段文字清楚地表明,所謂張天師於鶴嗚山‘昇天’之說,實為張陵為蟒蛇所吞的事實,張衡‘假設權方’之故。文中所說‘靈化之跡’,當在鶴嗚山;‘遣使’所告的‘米民’‘山獠’,當是洪雅瓦屋山一帶氐羌民族崇信五斗米道的教民。張衡‘恐遭譏諷’‘假設權方’,收到了應有的效果之後,道教也因之而轉移,於是,張陵在鶴嗚山成仙的妄傳,也就弄假成真了。可以這樣說,天師道從頭到腳都散發著編造謊言,欺騙世人的臭氣。”

法常說完,最後朝劉巖、習嘏、桓宣等裁判合十道:“遙想老君垂範,治國治家,所佩服章,初無改易,不立觀宇,不領門人,處柱下以全真,隱龍德而養性。今道士等不遵其法,所著冠服並是黃巾之徒,實非老子之裔。行三張之鬼術,棄五千之玄言,反同張陵,謾行章醮,從漢以來,常以鬼道化於浮俗,託老君之後,即是左道之苗,若在僧尼之上,誠恐國家同流,有損國化!請襄陽府衙禁絕天師道,焚燬天師道的偽經,排斥邪愚,扶持正法,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第一天的辯論結束,佛家大獲全勝,天師道土頭灰臉,茫然無措,吃瓜群眾議論紛紛,大家都開始重新省視天師道的神仙傳說和道士所煉的金丹。其實對於神仙和金丹,大家也不是沒有懷疑,而是情願相信有神仙,相信有長生不老藥。王羲之也神色凝重,似乎也要重新瞭解一下佛教是怎麼回事。

劉丹微笑不語,隨著大家一起退出了大禮堂,其實晉朝王隱的《蜀記》就是劉丹提供給他們的。因為這本書在後世出版過,所以劉丹知道,還把這本書還刊印出來了。後世東土的一大波人都推崇道教,打壓佛教,僅僅是因為佛家是外來的,而道教是本土的。就像有一些明粉們推崇明朝,打壓清朝一樣,真是心胸狹隘,不辨是非。大家去看一看元朝的版圖,再看看明朝的版圖,對比一下清朝的版圖。如果不是清朝初年的皇帝開疆擴土,哪裡來的現在國土面積?

至於《老子化胡經》那就更扯淡了,王浮編造的時候只有一卷,到唐朝的時候竟然被這些道士陸續擴增到十卷,後世的《大正藏》第54冊所收的《老子化胡經》 二卷(卷一及卷十),系法國學者伯希於敦煌所發現。敦煌本《老子化胡經》中,老子不僅成了“三教混齊”之主, 還成了摩尼教之主。雖然敦煌本的化胡經還不能斷定為最後的定本,但它的結構和內容更趨完整,將道教和佛教雙方、甚至儒家、摩尼教的歷史和教理、教義都融入其中, 最後確定老子為三教教主,“總攝一切法門”。

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喜歡看道德經、佛經。中國現代青年都是知識分子,喜歡看道德經和《封神演義》,不看佛經。所以大

都認為佛教是從闡教分裂出去的。更有些狹隘的民族主義者,只因為佛教是古印度傳過來的,而道教是本土的,所以大肆汙衊佛教,抬高道教。現在的那些網路寫手大都數哈道,對於佛教嗤之以鼻。然而可笑的是他們都會用神秀和惠能大師的那兩首偈裝逼!有的還引用《心經》,真是好笑。他們這麼輕視佛教,你要問他們看了幾部佛經?能不能看懂《心經》和《金剛經》?他們肯定茫然無措,要不沒看,要不沒看懂。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佛經裡面的智慧是非常高的,沒有大智慧大因緣大福德當然看不懂。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明明暗暗,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斡維焉系,天極焉加?

八柱何當,東南何虧?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隅隈多有,誰知其數?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這是二千三百年前楚國詩人屈原對於天地、自然、人類等一系列現象的發問。太古之初,天地未形,萬物未生,是誰把太古之初的東西流傳下來的?又是誰考證的?人類起源的問題是人類最根本的問題。也是困擾東西方哲學界的最古老命題。對這個問題不同的學派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也對現實社會開出了各自的藥方。到現代社會,教派林立,主義氾濫,很多人不知所從,更多人依自己的一點知識加想象,對這個問題牽強附會、亂解一通,誤人害己。所以正本清源非常重要。

中國古代的哲學,包括古印度的哲學,與西方古代哲學是不一樣的。古中印的哲學是實證的,而古西方的哲學是經驗的。實證是說他們都是在自己修行境界中證悟的。比如中國的老子莊子、印度的釋迦牟尼、六大論師。而西方的哲學家都是透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得出結論,比如古希臘哲學家說水是世界的起源。兩者都不在一個層面上。

那麼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佛經又是怎樣描述世界的起源呢?

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在印度金剛座菩提樹下開悟時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句話是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本自清淨,本自具足;只是因為妄想執著,迷了本性,顛倒夢想,所以才在這裡受罪。就如金子,本來閃閃發亮,只是混了泥沙,成了金礦,所以金光不顯。修行就是除去泥沙,恢復純金。金子是本來就有的,不是修煉出來的。那金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混了泥沙呢?本來是佛,那什麼時候開始成眾生了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回答是:無始以來。這個泥沙,佛家叫著俱生無明,無始無明,沒有開始。從一開始就是金子和泥沙伴生存在。眾生怎麼來的呢?是無明燻真如的結果:轉妙空成頑空,轉妙智成妄見,結晦暗為四大種,妄見攝取少分的四大為身。於是形成了這個五蘊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