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陛下何故造反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2章 中原最後一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92章 中原最後一戰

荀家等中原大家族也無法挽回局面,許多他們掌控下的小家族也投向了白廣琪。

等他們聚集了諸多諸侯之力才勉強能打一點兒反擊戰,可是在他們眼中的龐然大物,卻被大涼軍壓著打。

據說揚州之戰也已經逆轉,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異邦人,已經被大涼軍擊潰了。

幾個諸侯明白他們已經完全喪失了爭霸天下的資格,只能.asxs.兒別的心思。

其中,荀家等大家族是反應最快的。

荀老爺子看著自己最寶貝的長孫女:“鳳兒啊,難道真要這麼做嗎?據說朝廷的新政,對咱們這種大世家很不待見呀,將來被朝廷重得天下,咱們沒好日子過呀!”

荀鳳堅持著道:“自冀州之戰後,天下的形勢已經非常明確,我們不需要再抱有僥幸心理了。”

“此時投靠朝廷,固然會嚴重損害我荀家的利益,但亂世之時,能先求存就好了,只有活下來才有翻身之望。”

荀鳳以極大的魄力與手腕,統一了荀家的意見。

她代表著荀家與部分抱持同樣想法的家族向朝廷表達了他們的態度。

中原家族,已經無意也不配與朝廷為敵,請朝廷原諒他們以往的不忠,再次接納他們。

而他們手上唯一的籌碼,就是在中原之戰中,完全站到朝廷的一方。他們不但能說服許多中小諸侯直接向朝廷投降,也能在中原戰場支援大涼軍對付冀州軍。

這下子,整個中原形勢變得更加明了了。

基本就要看大涼軍南北夾攻之後,能否直接擊潰白廣琪的殘餘力量。

只要此戰得勝,那麼大涼就大體上做到重新一統,只剩下像益州和幽州那等邊角之地,要麼中原穩定之後,再分出大軍平定。

假如他們自己識相,說不定會主動派出使者向朝廷請降。

眾人的目光再次集中於中原,集中在這個不知多少次決定天下歸屬的舞臺。

易安在北線其實分不出太多的兵力,他需要快速穩固冀州,壓制當地世家大族,同時還要防範著北部的幽州。

而項陽擊破吳郡之後,持續北進,從背後給予致命的一擊,將葛布蘭軍全部擊潰,這下子南方再無後顧之憂。

大涼軍將揚州、荊州與徐州南部所有的可調動兵力集中起來,集合了足足六萬大軍北上,面對的則是三十萬冀州軍。

這一戰,很可能是中原之地最後之戰了。

豫州等地的諸侯其實也有想渾水摸魚的,可是他們剛剛動作,就受到大涼軍的迎頭一擊,緊接著發現同為豫州諸侯,竟然早有人投靠了朝廷,反過來針對起他們來了。

這些諸侯自然不會先打起來,他們反而安靜下來,等待著大涼軍與冀州軍的勝負。

白廣琪雖然也有相當的覺悟,可是,他已經很瞭解大涼軍的戰力與手段,此時根本不敢主動對大涼軍發起攻擊。

大涼軍需要主動對冀州軍發起進攻,讓對方擁有防守之利,可是,也使得他們能在中原戰場上來去自如。

特別是大涼軍的

探子已經監控到了豫州的情況,更不需要擔心有敵人突然從背後殺出來。

目前的冀州軍,都集中在東郡等幾座大城之中。

回到了中原戰場,大涼軍就無法得到水軍的強力支援了。只能靠著陸軍自己與役夫,強行運送火炮。

好在現在他們只有一處戰場,各種物資都能集中起來使用。

項陽先給大河以北的易安軍送了個訊息。

趙泉立即趁著敵人不敢離城的時候,在大河上水軍的掩護下強渡大河。

易安親自坐鎮於冀州,依然調撥出兩千騎兵支援主戰場。

項陽與趙泉之間,也有一年多沒有見面了,此刻相見分外親熱,也使得士氣更加高漲。

連遠在涼州的趙泉都已經領軍前來,更可見大涼王朝的形勢已經有多麼好了。

趙泉帶領騎兵,縱橫於兗州之地,壓迫著冀州軍難以在野外行軍,而大涼軍把主要的軍力集中到了東郡城,甚至懶得在其他中小的城池浪費時間。

東郡城雖是兗州治所之城,可是不管它多麼城池堅固,面對著已經集中起兵力,擁有數十門火炮的大涼軍,下場已經註定了。

當白廣琪看到遠處的大涼軍排著整齊的陣列向東郡城靠近,他也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誤,這時的他,又急切地派出兵力,衝到城外,想要先一步擋住大涼軍。

可是,當大涼軍排好陣列之後,其實不論他們做何選擇意義都不大了。

那些火炮固然能直接對準城牆開轟,同樣也能對野外的戰場形成覆蓋式射擊!

接連的轟鳴聲,引發了層層爆炸,不斷向前上遠距離上延伸,把冒然衝過來的敵軍進攻直接炸崩,炸得他們抱頭鼠躥。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攻城戰前的一幕,非但無法阻止大涼軍的進攻,反而影響了冀州軍的士氣。

白廣琪只能打消念頭,領軍死守城池,轉而開始期望著其他方向派來的援軍。

大涼軍的進攻,卻是近在眼前的。

有了進攻吳郡、魏郡等戰的經驗,大涼軍對攻城戰已經有相當的把握。

項陽心目中的火炮,是在野戰之中能進行充分的火力打擊,但很顯然,到現在為止,火炮改變戰爭狀態最大的,還是攻城戰。

扣除掉防範其他方向與城池的軍隊,大涼軍集中了三萬五千大軍於此,全都集中在南方的方向,陣列於火炮之後,靜等著東郡城的城牆崩潰掉。

這種攻城方法,冀州軍也是從來沒有見識過的,對他們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威壓。

在他們眼中,大涼軍擺出這種進攻架式,好像在“等待”著他們的崩潰或者投降一般。

然後,就是接連兩天的轟擊。

處在城內的冀州軍,只覺得自己的腦袋都要裂開了,根本不知道大涼軍的火炮什麼時候能消耗完。

直到在眾將士的驚呼之中,整個南方的城牆完全垮掉!

其實哪怕是外圍城牆全部垮掉,也不代表大戰已經決定了勝負。

可是,多次攻城戰已經證明了,處於“守城方”的軍隊,對於城牆的心理依

賴性是極大的。

當攻城方不付出任何傷亡代價就把他們的城牆打垮了,會產生強烈的心理震懾造成他們的崩潰。

別說普通將士了,就算是白廣琪自己,也難以接受這樣的局面。

可是,大涼軍沒有給他們穩固軍心的機會,直接推著火炮繼續向前推進。

大涼軍與剛才的陣列唯一區別就是,有八千步軍方陣移到了火炮之前,防止敵人直接威脅到火炮陣列。

巨大威力的轟炸依次向城內延伸。

大涼軍在這中原“最後一戰”中表現出了財大氣粗的底氣,竟是想靠著遠端攻擊就直接毀掉所有的敵人。

當然了,依照著項陽的命令,他們還是有意避開了民居的主要所在。

白廣琪再也不能守在城中等死了,即使是他躲到城守府的最深處,也不可能靠那些土瓦房頂住大涼軍的火炮啊。

帶著近乎絕望的心情,冀州軍發起了最後的衝鋒,希望能在近距離作戰中,抵消掉大涼軍的火炮威力,儘可能地給大涼軍造成殺傷甚至將他們擊敗。

可是,冀州軍最後的衝鋒,對大涼軍根本沒有造成太大的威脅。

因為在這種時刻,白廣琪能匯聚起來迎著大涼軍衝鋒的兵力,十不存一。

更多的將士,早就失去了必勝的信心,趁亂之時已經從東郡城的東、北、西三門逃亡出去了。

而白廣琪親自衝鋒的道路上,還要先被調整射擊高度的大涼火炮先轟一輪,最後剩下的威力可想而知。

白廣琪更是倒黴透頂。

到最後,他都沒有得到與大涼軍正面交手的機會,在領軍向前衝鋒的半路上,已經被大涼軍火炮給轟上了天,死得一點兒都不壯烈。

項陽等人甚至還不知道他們已經靠著火炮轟死了敵軍主帥,依然抱著沉穩的節奏發起進攻,直到最後都沒有翻出白廣琪的影子,靠著審問部分俘虜才搞明白了,白廣琪已經死了好幾個時辰。

東郡之戰,持續了不足三天時間就結束,大涼軍的勝利並沒有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但是他們沒想到大涼軍經歷這種規模的“決戰”之後,依然儲存著相當的戰力。

只要那個皇帝想戰,他就能立即帶領大軍對豫州與青州的小諸侯們發起毀滅性的進攻。

到了這一步,誰都明白該怎麼做了。而早就已經舉族做出歸降決策的荀家等家族,更是佔得先機,可以反過來為朝廷作出“指引”。

朝廷之前並沒有插足中原,所以正需要這些早一步投靠表達忠誠的家族,說明哪些勢力值得依靠,哪些勢力又對朝廷抱有不滿,這中間,可是大有操作的餘地。

大涼朝廷自陛下新政之後,一直對大世家進行打壓,消除他們的影響力,可是現在荀家等勢力還是藉著幫助朝廷穩定中原的機會,暫時站穩腳跟,不至於擔心有滅族之禍。

當然,他們的脫險,是建立在許多家族被朝廷連根拔起的基礎之上,那些倒黴的家族成為了其他勢力的警醒明燈,讓中原之地,再有深厚影響力的家族也不敢違逆朝廷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