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我在茶樓酒肆說書的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階段小總結,並一些感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階段小總結,並一些感想。

這單章,其實六月十號就該寫。

但一直懶得碼字,就擱置了。

距離五月十號發書,說書人這本書也寫了三十六天,收藏也破三萬了。

謝過收藏者的小指頭。

然後感謝正版的,盜版的,所有看過這本書的人。

臭寫小說的,有人看就不錯了。

當然最該感謝的,是那些正版付費在看的,所謂追讀。

這批讀者是本書的基石。也是能不能寫的關鍵。

然後是所有打賞推薦月票。

一應書友,感謝支援。

……

接下來是一些感想。

略長。

坦白說,作為半個新人,寫這本書的感悟還挺多的。

比如一個,這本書為嘛比那本美漫同人收藏多。

原因很簡單。

題材。

像這些個神話傳說,中國人天然就有認同感。

這當然是好事,但對鴨某人來說,也會帶來許多……很麻煩的東西。

比如一個。

因為這些神話故事耳熟能詳,是個中國人就有些瞭解。

這些瞭解,可能來自古言小說,志怪誌異。

也可能是電視劇,電影,動漫,連環畫,或者口口相傳的老一輩傳說。

這些作品,時間能從先秦,唐宋,明清,民國一直延伸到當代。

在這些個錯綜複雜的故事中,同一個人物,同一段故事,從人物和情節,可能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可能截然相反。

舉個例子。

我們心心念念的孫悟空。

楊致和的西遊記,和四大名著西遊記,乃至更早一些的元雜劇。以及八六版電視劇西遊記,甚至天地爭霸美猴王,西遊記後傳。

都是不同的猴子……

這還只是知名度比較高的。

我再說兩個不那麼高的。

比如有一個版本的故事中,被二郎神搬山鎮壓的孫悟空。

喻世明言中,偷女人那個猢猻,也叫齊天大聖。他甚至還有兄弟,都是大聖。

這還只是作品之間的區別,沒考慮同一個作品,也能看出一萬個孫悟空……

……

這裡邊就有一個認知差異,是根植於作品間的差異。

我發現,這種差異的存在是如此廣泛。

比如最近的藍采和,我相信沒人注意,這廝出場的時候,一個字都沒提竹籃。即使在常規的八仙中,藍采和的法寶就是竹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最開始,藍采和的形象,就是拿個拍板。

收錄在太平廣記神仙卷,好像是二十二。

懶得再查了。

在那年代說起八仙,還不是現在這個。

再比如……

哮天犬到底是什麼顏色?

很多人第一反應,大概跟我一樣。

黑的啊!

寶蓮燈電視劇裡就是黑的啊!

但我去查的時候,卻驚訝的發現,它早期的名字叫白犬神嗷。

難以置信,哮天犬居然是條白狗!

我強調一次,這種認知差異的存在,是如此的廣泛!

……

自然而然的,我需要面對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應對這種認知差異。

用直白的話來說,就是取用哪個設定,才有最好的效果。

拿猴子來舉例。

傻子都知道,肯定不能用被二郎神鎮壓的那個,也不能用喻世明言裡那個。

那太荒唐。

但除了這些明顯錯誤的選項,到底該用哪個?

同樣的問題,也適用於二郎神,關羽等等,所有版本繁多的人物。

我一開始以為,我要面對的最重要問題,就是這個。

……

但隨著時間推移,我發現一個事兒。

“取一個最好的設定”這個想法,壓根就蠢到了極點!

因為沒有最好的!

這問題無解。

我為什麼會產生這個想法?

這要回到哮天犬顏色的問題。

……

現在我們知道,他“應該”是白的。

但我寫哮天犬是白的那句話,直到現在,我都能看到讀者留言……

“不是黑的嗎?”

(捂臉笑)

我相信,如果我寫哮天犬是黑的,也會有讀者留言:

“這作者資料都不查,哮天犬明明是白的。”

從這裡,我看破了問題的本質。

關鍵不是哮天犬的顏色,而是一種設定質疑。

這還是比較正常的質疑!

還有一些質疑,讓我有啼笑皆非的感覺。

比如席方平中:

“狗大戶能賄賂閻王爺,搞笑呢?”

二郎神中:

“二郎神傻嗎?為什麼要擔兩座山去追太陽?為什麼?”

隱娘:

“二寸長的匕首,當牙籤嗎?”

(捂臉笑)

這問題,讓我怎麼回答?

即便我說原作如此,人還會說:“你不會改改?改的合理一點?”

合理個屁啊合理……

所以再透過這一層,我又看到一些東西。

……

關鍵不在於質疑什麼,也不在於合不合理,最關鍵的地方就是……

讀者對作者,缺乏一種信任。

信任!

總覺著寫一個東西,就是拍腦門,甚至不過腦子。

寫的處處都是錯的。

……

而除了我自己,不會有人知道,我到底查了些什麼資料。

摘錄些比較有趣的。

我在翻太平廣記,看藍采和的時候,翻到了一個和尚叫杯渡。

我覺著他與【一葦渡江】這個傳說,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也對濟公這個形象,有非常大的啟示作用。

再說之前那個,喻世明言裡的孫悟空,偷女人……

一眼就能看出,這個形象與【補江左白猿錄】有關係。

而這部江左白猿,收在魯迅校錄的唐宋傳奇集,其中的許多故事,都對後世有啟示作用。

一部分也與太平廣記有交叉。

比如一篇【離魂記】,後來發展成倩女離魂,然後進入聊齋,最後被搬上大熒幕,有了那一首。

人生路……美夢似路長……

再比如鶯鶯傳,發展成後來的西廂記。

說真的,無論這本書成績怎麼樣,看過這些東西,對我以後寫小說都很有幫助。

如果不寫這本書,我一輩子都不會翻太平廣記……

……

說到這裡,也回應書評區的一個常見質疑。

“這作者一看就不聽評書!”

真的,我每次看到這句話,都想把老收音機翻出來,直接甩臉上。

找不到收音機錄音機,那就甩個喜馬拉雅。

如果我用評書模式寫一段故事,聶隱娘能擴充套件到一萬字左右。二郎神那個能寫更長。

目前書中所有的故事,全都有刪節!

否則我寫不完,我必須在兩章以內,把一個故事寫完。

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角身上。

這樣才能算是小說。

不然就是故事會。

這種書路邊攤兩塊錢一本,能看一下午……誰愛看誰看。

看影片打遊戲不香嗎?

……

所以,我也算看出來了。

所有的這些個,設定的,合理性的質疑。

歸根結底,是對作者的不信任。

不只這本書,類似的情況,應該適用於所有網絡小說。

再回到哮天犬的問題,我相信,無論我寫他是白的,還是黑的,都會有人質疑。

因為讀者對作者缺乏信任。

我這半個新人,這問題無解。

我現在可以這麼說,哮天犬是白的,的確是個伏筆,有讀者應該能猜出來,我為什麼非要這麼寫。

即使他很反常識。

所以對於最近的,呂洞賓到底打不打得過巴蛇的問題?

根源還是信任缺失。

我也只能用問題來回答問題。

哮天犬是白的還是黑的?

PS1:明天上午一章可能會晚點。

PS2:信任!

PS3:當然,不信我也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