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國勢最新章節列表 > 第075章 總統衛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75章 總統衛隊

雖然有無勳章或獎章並不是選拔衛隊士兵的標準,但總統衛隊當中基本每人都有一枚以上的勳章或獎章,大大小小的紀念章更是不計其數,就是級別較高的干城、寶鼎勳章也有人獲得(各個等級的國光勳章尚未頒發一枚!用高層私底下的話說,國光勳章是頒發給弘揚國威之將士的,民國歷史上進行的基本都是國家內戰,雖然激烈卻沒有什麼好炫耀的。至於和俄國的邊境衝突因為雙方都沒有公開承認是戰爭且規模也不大,尚且夠不上頒發國光勳章的標準),試想如果一支部隊成員個個都有勳章的話,其精銳和強悍可想而知!至於原本一直在努力建設的特種部隊,由於體制和保密的需要,並沒有予以公開建制,而是納入了總統衛隊的範疇,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部隊的素質。

從裝備上來說,總統衛隊的各種裝備也是國防軍系統首屈一指的,有一句話能夠很形象地概括衛隊的情況----“總統衛隊是團的編制、旅的級別、師的待遇!”,一共不到1500人,一年的經費卻達到了300餘萬,簡直是一個吞金獸。這部分錢花到哪裡去了呢?一部分用於提高待遇,衛隊成員的薪水是同級別乙種旅的2倍、甲種師的1.5倍、比兩個中央師還高出20,大頭則用在了他們手中的裝備上。民國三年,國防軍總裝備部開發出了數個試驗新品,包括:在元年式步槍上升級的三年式半自動步槍,口徑同樣是7.92mm,槍管略短,有效射程600米,原理參照當時墨西哥在1906年已開發成功的半自動步槍(官方口徑),雖然墨西哥率先開發成功,但由於射程較近,精度也比全手動步槍要略差,一直沒有正式裝備部隊。與此同時,德、美、英等國也有槍械專家研究出半自動步槍,奈何軍方高層無一不被保守思維佔據頭腦,此等好發明統統被束之高閣;二是三年式實驗型衝鋒槍,採用9mm手槍彈,有效射程150米。30發彈匣,採用衝壓元件組裝而成,此時國外對於衝鋒槍的還處於研製和小規模試用階段,總統衛隊由此也成為世界潮流的領導者。

除了槍械創新外,總統衛隊還是中國乃至世界第一支機械化部隊,國防軍高層評論其初步具備了快速反應能力。整個衛隊一共有12輛1式戰車,這種坦克為鹿式戰車的最終定型版,也是國防軍決定結束早期型號研製,正式列裝部隊的戰車。通用代號z-1。該種戰車全長5.45米,寬2.28米,高2.6米。裝備一挺口徑7.92mm的機槍(威力介於三年式輕機槍和馬克沁重機槍之間,備彈1200發)和一門24倍口徑的37mm戰車炮(備彈9發,可發射包括榴彈、高爆彈、煙幕彈、破甲彈等多種通用彈藥),旋轉炮塔,5人成員組,前裝甲厚度36mm,可以在任何距離上抵擋普通步槍彈藥,可以在50米外抵擋12.7mm口徑的大口徑彈藥(此時尚沒有任何國家開發成功鎢芯強化彈藥),側面裝甲為20mm。.shudao. 書.道後面為16mm,頂部最為薄弱,但也達到12mm,足以防止一般炮彈和手榴彈碎片。整輛戰車戰鬥全重16噸,配備75匹馬力“雄獅”柴油發動機(北方重型設備廠製造,100國貨,不過主持設計地是柴油機發明者、德國人狄塞爾),最大公路速度16公里每小時,標配300升油料。最大行程180公里……

除了戰車以外,衛隊還配備了16輛履帶式鐵甲車,雖然輪式鐵甲車速度更快,控制也更靈活,但鑑於辛亥革命戰爭中的教訓,國防軍認定輪式鐵甲車在短期內不適合大規模戰場尤其是越野作戰使用,原先北疆所擁有的鐵甲車全部被內務部收入警察部隊,用於維持重點大城市的治安,而履帶式鐵甲車則成為國防軍的新選擇。衛隊配備的鐵甲車在狐式戰車地基礎上演變而來。全長6.28米。寬2.34米,高2.15米(沒有火炮就取消了炮塔結構。故而高度下降較多),內部可以容納9人,共裝備7.92mm口徑機槍3挺(前二後一),備彈6000發,裝甲厚度為8-16mm之間,防彈性雖然較1式戰車要差不少,但仍然能夠提供較強的防禦力。該鐵甲車配備“駿馬”系列汽油發動機,能提供60匹馬力輸出,但由於裝甲薄弱的緣故,其戰鬥全重不到10噸,最大公路速度也相應提高到了20公里每小時,標配360升油料,最大行程240公里,由於內部空間較為寬敞,鐵甲車還配備小功率無線電臺一部,尾部是其天線所在。如果作為指揮鐵甲車,在拆除尾部機槍並減少2名成員後,可將所配備的小功率無線電臺換成中等功率電臺一部,適用於營級規模的作戰指揮。

上述的戰車和鐵甲車雖然精銳,但由於兩個中央師也同時列裝,故而並沒有什麼稀奇之處,奇就奇在,衛隊還有一項新鮮出爐的高階武器,總裝備部5月底剛剛開發成功,提供部隊試用的軍用挎鬥摩托車(俗稱邊三輪),此車配有10馬力的汽油發動機,有效載荷400公斤,公路最大速度45公里每小時,配備5升地油料後最大行程300公里。除了可乘坐三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外,還可以攜帶輕機槍一挺並安放在挎鬥之上。當時美國和德國是摩托車技術最為先進的國家(摩托車技術比汽車要成熟地多),北方實業在引進汽車生產線的同時也引進了摩托車生產線,與國外不同,由於中國相對落後和封閉,摩托車的民用市場前景並不寬廣,總裝備部有關技術人員在何峰的提示下,給兩輪摩托加裝挎鬥後形成邊三輪。雖然最大行程和最高速度都有所下降,但對部隊而言,邊三輪比兩輪摩托來得有用的多,特別是加裝機槍火力後的邊三輪簡直是追擊的利器。開發成功之後,照例又讓衛隊首先試用(各種新式武器一般都會讓衛隊首先試用)。//.shudao. 書.道//到7月下旬,第一批交付試用的已經過了磨合期。在這次參加海軍大閱的行程中,總統專列出現了蔚為壯觀地開道車隊,一方面是葛洪義鑑於皇姑屯故事,對於專列的安全格外上心,開道車隊不僅要提供安全護衛工作而且還要預先對專列所經過地橋樑、鐵軌、涵洞等予以預先勘探。確認萬無一失後才能讓專列放行;另一方面,也是總裝備部對於試驗型號予以高強度考核,看看這種先進裝備能不能經得起長時間運轉的考驗。,

因此,不要認為試驗新裝備是只有快意、沒有煩惱的事情,層出不窮、令人意想不到的問題會經常冒出來,有技術人員在還好,像這種長途奔波,技術人員即便有數量也不是很多,出了故障是要車組成員自行負責維修的;另外。承擔試用任務的衛隊成員還要就自己所試用地新裝備所需要注意地事項、需要加以改進的缺陷和需要加以完善的細節寫出一份試用報告!對這些拿慣了7斤半步槍的老兵油子來說,拿不到半兩重的筆比扛一挺馬克沁還重,一份千把字的試用報告可能要琢磨一個月才能寫得像樣。衛隊規定。為提交真實的試用心得和報告,一律不得與他人交流,更不得請人代寫!這幫傢伙每次剛拿到新裝備的時候欣喜若狂,隨即又想到要寫惱人地報告而令人煩惱,在痛苦地掙扎中,終於是新玩意佔據了上風,埋怨歸埋怨,但真甘心放棄這種機會地還從來沒有過。套用某人地話說:“笑話,老子刀山火海都闖過來了。還怕寫文章?大不了老子每天寫33個字,一個月也湊到了1000個!”說來也奇怪,寫著寫著,原先文墨不通地人也開始寫得有模有樣了,有些原本不給家裡寫信,真要寫也就寥寥數語打發的人,在反覆寫作並修改試用報告後,居然也能文縐縐地給家裡寫一封有模有樣的信件,還非得當地的老先生解釋家裡才能讀明白。

一般而言。新裝備研製出來並正式列裝部隊需要經過四道程式,第一道,需要在製造商處進行工業化檢驗;第二道,需要在衛隊處進行小規模試用檢驗;第三道,根據衛隊提交的彙總報告並改進後,由中央衛戍師和中央教導師予以大規模試用檢驗;最後一道,根據各方面彙總的結果改進後予以定型並進行大規模列裝,如果大規模列裝後仍需要改進,則稱為改型。改型同新型號一般。同樣需要經過四道程式,不過在時間控制上也緊湊的多!

因此。從平均素質上說,總統衛隊是數十萬國防軍中最高的,既有高超地軍事素養,又有不斷學習和進步的文化水平,更有甚至,連體格和身材也是名列前茅的,衛隊全部是1.67米(五尺)以上的大個子(不要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個高度,那時候中國人普遍偏矮,五尺已算是大個子,直到40年代,日軍的平均身高還不到1.6米!中國人的體格在遠東乃至亞洲都算是強壯的)。

花這等重金打造衛隊真的只是為了維護自己地安全?非也,秦時竹希望努力透過衛隊這個機構,培養出一批既有過硬軍事素質又極為忠誠的中下級領軍軍官,透過他們來實現國防軍素質的飛躍。在衛隊裡,每個人可能只是一個不起眼的種子,但一旦放在基層部隊裡,哪怕只是一個普通衛隊成員,都可能出任副排長以上職位,至於今後能不能成長為高階軍官,則要看個人的造化了。另外,衛隊大規模試用新式裝備,操練新式戰術和戰法,也是為了培養一批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的軍官,時代在飛速改變,墨守成規、死守教條是非吃敗仗不可的。自古都雲,“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國防軍要想在戰爭中取得勝利,非得有一大批這樣的新銳骨幹不可,更由於衛隊成員和軍校畢業生不同,都有實戰經驗,能更好地將新思維、新方法帶到隊伍建設中去(以前曾有讀者驚訝為何衛隊居然還有參謀,今番想必就明白了!)

對於秦時竹保留如此龐大的衛隊,外界觀察家曾經不止一次地用酸溜溜地語氣加以評論,胡說什麼:“國家恢復太平。總統保留如此龐大之衛隊究竟針對誰?”不過,秦時竹很輕鬆地堵住了所有人之口,因為總統衛隊從上到下、大大小小所有的費用都由他一人承擔,每年300多萬地經費由沈蓉提前交付於總後勤部安排,用沈麒昌的話說:“這個錢,該花!”這位中國最大的資本家每年都給國防、教育、衛生和慈善事業捐助1000多萬。這300來萬自然也不在話下!在秦時竹眼裡,衛隊不僅僅是個人的武裝護衛,更是軍官苗子培養基地。如無特殊情況,秦時竹夫婦基本上每個月都要出席衛隊地月度會餐,一方面視察部隊的訓練情況,另一方面也對辛苦守衛的將士們表示慰問,基本上小隊長以上職位的軍官秦時竹都可以叫出名字來。前次沈蓉出國訪問,很久沒有去部隊看望,回國之後衛隊所有成員按照級別都收到了第一夫人的禮物。雖然只是小玩意,但在他們心中卻是無比的榮耀和驕傲----“用生命捍衛總統!”是他們響噹噹地誓言!

7月27日,秦時竹一行的專列順利抵達海軍基地。次日,中華民國國防軍海軍部隊大閱兵儀式在葫蘆島海軍基地正式開始,威武氣派的中華民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旗----國防軍大元帥行營旗在空中獵獵飄揚。《中華民國國防軍軍旗法》規定,凡中將以上長官外出巡視部隊,均需按照各自軍銜升對應的行營旗,若受閱部隊最高長官與檢閱長官軍銜並級,則行營旗與該部軍旗分列國防軍軍旗兩側,旗杆則與該部軍旗相同但矮於軍旗,若檢閱長官軍銜高於受閱部隊長官。則行營旗高於該部軍旗但矮於國防軍軍旗;若大元帥親往檢閱,則行營旗旗杆與軍旗旗杆等高,但行營旗旗幟幅面需小於國防軍軍旗。當然,以上種種條例執行只限於和平時期,戰時從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禮炮聲中。秦時竹、陸尚榮、薩鎮冰、國防軍四總部長官和負責海軍事務地四總部副長官依次在閱兵典禮臺就座。海軍艦隊總司令湯薌茗中將擔任受閱部隊最高長官今天地湯中將。身著海軍中將禮服。胸前一溜地勳章。腰配將軍劍(原本中國軍隊腰間所配是類似東洋刀地指揮刀。因行動不便而改為短劍)。“蹬蹬蹬蹬”地跑上來。敬禮後用中氣十足地聲音喊道:“報告大總統。海軍受閱部隊準備完畢。請指示!”,

“好。開始!”秦時竹站起身來回禮。同時宣佈閱兵開始。聽得命令後。早已準備妥當地聯絡官走上前臺。用力搖動手中地信號旗。軍樂隊看見後立即奏響《國防軍進行曲》。在嘹亮地銅管樂聲音中。海軍受閱部隊方陣在海軍儀仗隊地引導下。一個個依次透過觀禮臺!

此時。在觀禮臺就座地眾人全體起立。對軍旗行軍禮!按照《國防法》有關典禮條款規定。閱兵儀式上國旗、軍旗透過觀禮臺時。臺上所有成員必須全體起立。軍人行軍禮。只有上述兩旗均透過觀禮臺後才能落座。以示對國旗和軍旗表示尊重!不過。只有國防軍全軍大閱兵之時才有國旗儀仗隊透過。一般兵種、軍區閱兵只透過軍旗儀仗隊!民國初立。陸軍和海軍地軍旗是分立地。陸軍是所謂地22星旗。海軍則是青天白日旗。後來才一體改為現行地盾形圖案軍旗。

閱兵式上人數最多、方陣最為龐大地非海軍陸戰隊莫屬。其餘艦艇方陣由於人員主要在艦艇上待命。因此接受檢閱人數之人並不多。但海軍陸戰隊足足佔有400人地位置(編制為一個營)。中國自北洋水師建立以來。一直有海軍陸戰隊地編制(一般稱之為洋槍隊)。但分配給各艦使用。不成系統。指揮、排程多有不便。人員也不甚齊整。在海軍第一次整肅後。秦時竹和薩鎮冰下定決心重新編制、單列海軍陸戰隊。

海軍陸戰隊編制、訓練、成軍一直是海軍內部地一樁軼事。訓練陸戰隊地不是海軍軍官。也基本沒有德國教官參與。而是當時任北京軍區司令地夏海強。在時空穿梭之前。夏海強本人曾是南海艦隊海軍陸戰隊地一員。對於陸戰隊地訓練可謂是耳熟能詳。聽說要重新編練。天天纏著薩鎮冰和程璧光要把這個差事攬過來。由於夏海強為人豪爽。和方方面面地關係不錯。海軍兩大巨頭也不好拂了他地面子。就半推半就地答應了。心裡卻生怕這個活寶搗鼓出問題來。於是便來個君子協定。規定人員、訓練大綱和方法都由夏海強負責。經費和武器由海軍提供。6個月以後海軍方面要驗收。一旦通不過。不但人員一個不要。消耗地經費都要由夏海強自己掏腰包補上。所幸夏海強也是家大業大。每年能坐享北方實業那麼豐厚地紅利。不然換了別人真不敢接這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