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901鐵血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5章 進軍錦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5章 進軍錦州

梁宇達將事情經過講了,蔡鍔道,“朝廷派刺客刺殺司令,徐世昌等人在城裡遊說蠱惑,離散人心,朝廷外邊兵馬施壓,這樣事情就能對上了。”

劉老疤扯掉馮鐸嘴裡的東西,馮鐸大罵梁宇達,“畜生!姓梁的王八蛋!你個賣友求榮的混賬東西!”

梁宇達搖頭,劉老疤一腳踹馮鐸嘴巴上,罵道,“誰他娘的是你朋友?”當即吩咐徐大國去抓人。

徐大國聽說是朝廷派的刺客,嘴裡大罵,帶人去了。

徐世昌、那桐和良弼三人已經被限制自由,良弼對此事最是上心,在屋子裡咒罵劉老疤,那桐道,“我們該說的都說了,就可以了,這種事也不是說的越多效果越大,把我們的意思傳過去就行了。”

“這梁宇達也夠孬種,這時候都不敢挺身站出來。”良弼罵道。

徐世昌道,“這幫土匪並不像我們之前想象的,林重倒下就四分五裂,他們自然地聽從劉老疤的指揮,這倒挺意外的。”

“我相信是外邊壓力不夠,等我們大軍一到,他們內部的矛盾和問題就會顯露出來。”那桐道。

三人正在聊天,就聽外邊院中人語喧譁,一個隨從剛跑進來,後邊徐大國就帶人衝了進來。

徐大國挨了好幾頓打,司令不醒,他內心甚是愧疚,此時見到指使者,眼中直欲噴出火來,良弼就在門邊,他上去就是一個大嘴巴,然後一腳踹中他腹部,接著對徐世昌和那桐拳打腳踢。

三人絕想不到會捱打,作為朝廷高官,他們居然會捱打!三人被打後暴怒,痛罵土匪殘暴無禮,但換來的就是徐大國更猛烈的拳腳。

最後警衛們拉住了徐大國,怕他把人打死。

“你們……你們……”徐世昌作為軍機大臣,居然遭遇如此待遇,簡直都要氣瘋了,根本講不出話來,那桐是戶部尚書,任誰能想到堂堂尚書會捱揍?

良弼反抗最為激烈,捱打也最重,三人互相看看,都是鼻青臉腫、嘴角流血、衣衫破爛。

憤怒過後,三人想道,壞了,事發了。

三人被拽到司令部劉老疤等人面前時,劉老疤正說道,“……松坡帶四旅和五旅走,到遼河,把九旅兩個團也帶上,此去把二代戰車五十輛都帶走,再帶一代戰車五十輛。

到了錦州後,先收拾載洵的第七鎮,再收拾北洋第一鎮和第二鎮,至於山海關,就看情況吧,最好能拿下,不然以後進軍總是麻煩。”

蔡鍔道,“放心吧,劉副司令,那我們就連夜走了。”說完敬禮。

“好,諸位兄弟馬到成功,但也要小心謹慎。”劉老疤然後與旅長團長們互相敬禮,大家魚貫而出。

聽到這些內容,徐世昌、那桐和良弼三人面如土色,完了,忠義軍什麼都知道了。

徐錫麟聽說了情況,這時候也趕過來,劉老疤看著三人嘿嘿冷笑,“行啊,膽子夠大的,敢刺殺我們司令,朝廷也挺捨得,把你們這樣的高官送來迷惑我們。”

說完,劉老疤看看左右,問道,“怎麼收拾他們?大家說說吧。”

李東上去一頓踢打,然後恨恨道,“當然是砍了腦袋餵狗。”

良弼不服輸,嘴角被打的流血,依然強辯道,“你們這群土匪想幹什麼?造反嗎?誰說我們刺殺了林重?你們有什麼證據?”

梁宇達嘆息道,“我們殺人不需要證據,但這次恰恰有,”說完,他一指簌簌發抖的馮鐸,對三人道,“他叫馮鐸,是恭親王溥偉派來遊說我的。”

這就是豬隊友了,不然,忠義軍方面只能限制他們自由,卻不會殺他們,三人心裡痛罵溥偉愚蠢。

但良弼脖子一梗,道,“不認識,你們這群土匪無非是造反缺乏藉口,栽贓嫁禍罷了。”

“你他娘的還不承認,”徐大國踹了良弼一腳,對劉老疤道,“副司令,乾脆明天把這廝脫的一絲不掛,帶出去遊街。”

李東笑道,“大國這主意好,乾脆把狗日的三個,都**了拉出去遊街,脖子上再掛上牌子,寫上官職,什麼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和練兵大臣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大家都叫好,這回良弼老實了,不再說話。

“我砍了他們。”徐大國說完,就要拉人走,被劉老疤攔住。

“先關起來,等參謀長勝了,連帶著那些腦袋,一起給朝廷送去報喜。”劉老疤道。

6月1日上午,錦州城一切正常,東北新軍第一混成協、協統馬繼興匆匆進城,向載洵府邸走去,早晨,他收到探馬回報,東邊來了忠義軍大部人馬。

甲午中日戰後,清政府為加強陸軍力量,下令各地督撫,編練新式陸軍,“習洋槍,學西法”,史稱新軍,全稱“新建陸軍”。

新軍的特色是完全使用西式的軍制、訓練以及裝備,一切依照德日制度,由德國人為主的洋人教習。

新軍以鎮為基本建制單位,每鎮官兵定額12512人,由步、馬、炮、工、輜重等兵種組成,設統制率領。

鎮下分協、標、營、隊、排、棚,分由協統、標統、管帶、隊官、排長和正、副目率領。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他以武衛右軍、即天津小站新軍為基礎,著手進行北洋常備軍(簡稱北洋軍)的建設。

1903年,先後編成三鎮。1904年2月,袁再次提議統一全國軍隊番號,將原有常備軍各鎮一律改稱陸軍各鎮。

5月,以北洋常備軍、京旗常備軍和原武衛右軍、自強軍一部為基礎,在京、津、魯地區建成北洋六鎮,共7萬多人。

袁世凱還為新軍培植骨幹,興辦各種軍事學堂,先後設立北洋行營將弁、陸軍師範、軍醫、馬醫、軍械、經理學堂,和北洋軍官、憲兵、陸軍速成學堂及陸軍講武堂、電信訊號學隊等。

1905年初,清政府決定仿北洋六鎮之制,在全國編練新軍36鎮,限2~5年內完成。

這樣,載洵的部隊也改制成新軍,即陸軍第七鎮,但他們自己有點排斥這個叫法,只是叫東北新軍。

而且,第七鎮的武器裝備要比北洋六鎮新軍差一些,但人數多一些,有一萬五千人。

第七鎮下設兩個協,即兩個旅,第一混成協的協統是馬繼興,率部隊駐紮城外,第二混成協的協統叫張鳳來,駐兵錦州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