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901鐵血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232章 楊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32章 楊度

林重在給劉老疤的信中,明確告訴他,東北各地的民兵訓練絕不能放鬆,必須確保每年有兩個月的集中訓練時間。

每年至少搞一次民兵大比武,必須確保民兵拉出來就能戰。

關於部隊訓練,總參謀部會將忠義軍與北洋軍的訓練方案,匯合整理統一,然後下發到各部隊執行。

林重又令軍法部長朱執信,整理忠義軍與北洋軍的法紀條例,匯合統一,發各個師執行。

瘸狼的情報部改編為第一情報部,屬員擴至兩千人,在林重的部署下,他們將在全國各地建立情報網絡。

林重還抽調部分人員,建立了第二情報部。

情報部門直屬於他。

在整編後的當晚,林重召集政宣部長王文及,以及上百名政宣部骨幹人員開會。

會議進行了兩個多小時,最後,林重說,“我馬上就抽調東北各個師的政宣骨幹人員,過去支援你們,要保證每個連有一名政宣人員,你們務必做好新編部隊的政治宣傳工作。”

這幾天,林重與袁璇禎也一直在和北洋進行政體模式的溝通,不管是袁世凱還是林重,都同意選擇總統共和制。

雙方需要在各地督撫等官員回來前,把大框定下,不可能這種事也民主討論的,那樣的話,都會有人提出君主立憲制的。

總統共和制政體,施行立法、行政與司法的分離,初步的打算是成立過渡政府,制定憲法草案,1907年初舉行第一次大選。

過渡時期的議員,資格有相當的限制。一是在前清的時候,有著秀才以上的功名或者擔任過公職的漢人,且必須有清廉的名聲。

二是擁有一定資產的商界人士。

三是擁有新制中學以上學歷,以及留洋經歷的年輕讀書人,在林重要求下,這個比例至少在三成。

就是第一次大選,也做不到全國普選,時機根本不成熟,路要一步步走,飯要一口口吃,林重非常想在全國施行東北的經濟和土地政策,但短時間都實現不了,因為阻力太大了,大到會爆發戰爭的程度。

奪人錢財如殺人父母啊。

與袁世凱溝通的時候,林重堅持財政部長、司法部長和法院,必須留給忠義軍一系,而且,人選已經定下了。

財政部長袁璇禎,司法部長陶成章,最高法院院長梁宇達。

林重已經寫信,讓陶成章和梁宇達交割吉林省長和遼寧省長的政務,吉林省長一職,由副省長董浩接任,遼寧省長一職由徐錫麟接任,徐錫麟依然兼任整個東北的工商礦業部長。

在總統共和制下,老袁的大總統相當有職權,內閣不對議會負責,而向總統負責,內閣總理和各部部長由他任命。

既然林重自己不登基,還打碎了龍椅,在軍力優勢情況下還選擇與北洋合作,而且整編時候兼顧公平,老袁想了想,就同意了林重的意見。

將司法部長,與法院院長這兩個職務交給忠義軍,這個決定後來讓老袁無比惱火且憤恨,這是後話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8日這天傍晚,東四衚衕5號院蔡鍔府邸,國防軍總參謀長蔡鍔,正在招待他的老朋友楊度。

部隊整編完畢,已經南下,蔡鍔坐鎮北京統籌指揮。今天,他特意早一點回來,只為接待幾年未見的老朋友。

這座府邸是不久前查獲的肅親王府的別院,五進的大院子,被分配給了他,蔡鍔的紅顏知己潘惠英來了北京,成了這座大院子的女主人。

潘惠英出身很好,聰明活潑、性格討喜。

楊度,字皙子,湖南湘潭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楊度考取秀才,光緒十九年(1893年),鄉試中舉,光緒二十一年乙未科會試落第。

會試期間恰逢公車上書,他亦附和,並認識了梁啟超、袁世凱、徐世昌等人。

後來留學日本,幾年間換了幾個學校,與黃興、汪精衛都同過學,在日本,他主編《中國新報》,發表《金鐵主義說》,主張君主立憲。

楊度熱心國事、才華出眾,在中國留日學生中頗具聲望,被選為留日學生總會幹事長。

蔡鍔在留日期間,與楊度關係最好,休假日必到楊度家吃飯。

楊度這次是從湖南老家過來,他來京已經幾天了,與幾波朋友會談,然後才來找蔡鍔。

潘惠英下廚,蔡鍔與楊度邊喝邊聊,楊度對忠義軍崛起非常感興趣,不斷細問究竟,並不涉及軍事機密,蔡鍔也就有問必答。

“土匪出身,四年時間打下京師,逼的清廷退位,北洋媾和,厲害!可憐袁項城將偌大個北洋賣個乾淨,只換來一個總統,還不知道能當多長時間,真虧呀!”

楊度眉眼靈動,舉止瀟灑,穿著一身長衫,加了一件狐皮坎肩,看神采就有恃才傲物的意味。

“皙子兄,怎麼能這麼說呢?彼此算合作吧,要是按照你的說法,林司令還可以登基當皇帝呢,豈不是更虧?”蔡鍔搖頭笑道。

楊度當然有自己的看法,但也沒有和蔡鍔辯論。

此時的中國,風雲激盪,大好男兒,不管是用氣力,還是頭腦,正是順取而非逆守的時候,自己這一身本事,該找個施展的所在了。

此時的楊度,雖然不能按劍四顧,但也確是躊躇滿志。

他要求拜見林重,蔡鍔同意給他引薦。

蔡鍔與楊度喝酒暢談時候,林重也在袁府吃飯,今天是應邀來討論婚事的。

忠義軍高級將領軍官都分了府邸,林重的家是恭王府的一處院子。婚後,他與袁璇禎將住在那裡。

“鵬毅,跟老夫說說,你們忠義軍到底有多少錢?”晚飯前,兩人坐在書房喝茶聊天,老袁笑呵呵問林重。

林重這個字,只有老袁叫,他自己的經常忘記。

給京城百姓每人分了三兩銀子後,林重給忠義軍官兵也發了光復餉,士兵每人十兩,軍官更多些。

此時的忠義軍,太有錢了。

在上海搶的1800萬兩,投入到東北的各項建設中,以及正規軍與民兵的軍餉,剛剛花完。就從日本人手裡先後勒索到1000萬兩。

當時籤訂協議,日方需要給忠義軍3000萬兩,分為六年支付,第一期拿到了,釋放了日本戰俘,林重估計第二期就夠嗆。

畢竟日本在戰爭中損失慘重,卻一無所獲,還失去了《馬關條約》清廷欠他們的7000萬兩,估計到時候會啟動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