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901鐵血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8章 海軍(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88章 海軍(一)

福州馬尾港,“通濟號”上,陳紹寬、陳季良與幾個官兵聊天,這是他們的休憩時間,“厚甫兄,你說林司令是個什麼樣的人?”陳季良道。

陳紹寬笑道,“你想說什麼?”

“我就是想知道,綁票英國人這種事,他已經幹了兩次了,如何能做得這般熟練?”陳季良笑道。

陳紹寬等人聽了大笑,國防軍陸軍在上海採取的行動,讓世人震驚,海軍官兵聽到此事後,當然議論紛紛。

自從前天得到通知,林重要來視察海軍和船政學堂,馬尾港這裡,南洋水師幾艘艦船上的官兵們便不斷議論這位土匪出身的總司令。

“現在我們國家陸軍是強大了,炮擊英國炮艇這種事本應是海軍的職責,也被他們搶去了。”陳紹寬感慨道。

“是啊,什麼時候海軍也能強大起來呢?”陳季良看著破舊的軍艦,嘆息道。

陳紹寬,字厚甫,福建閩縣人。10歲入私塾,15歲考入福州教會辦的格致書院,英語頗好。兩年後,入江南水師學堂,攻讀航海技術。

在校期間,他埋頭苦讀,奮發為雄,深得教習器重,以全班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一年前,被派到“通濟號”鐵甲艦實習。

陳季良,福建福州人,家族世代書生,出過七位進士,陳季良的曾祖父陳鳴昌和祖父陳翼謀都是舉人,父親陳鏡河在江蘇任知縣。

陳季良兄弟皆讀書走科舉之路,唯陳季良考入了南京的江南水師學堂,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該學堂第四屆駕駛班,同樣被派到“通濟號”實習。

二陳後來都成為國民革命軍海軍名將,但此時只是小蝦米,不過他們討論的人物,也在海軍總長劉冠雄的腦海中盤旋。

寬敞的辦公室窗明几淨,辦公桌上除了整齊的文房四寶,還有一艘老式的鐵甲艦模型,盛夏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直射進來,除了將整張辦公桌分成明暗兩塊,更把牆上掛著的軍事地圖照的明亮。

民國海軍總長劉冠雄,背著手在辦公室內踱來踱去。

劉冠雄,字敦誠,號資穎,1861年生於福建閩縣,幼時家境貧寒,但勤奮好學,1875年考入福建船政學堂,畢業後成為北洋海軍軍官。

後赴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留學,學成歸國後歷任北洋水師靖遠艦幫帶、大副以及海天艦管帶等職。

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並立有功勳。

1894年9月17日早晨,增援朝鮮的部隊在大東溝順利登陸,北洋艦隊完成了護航任務。上午10時,準備返航的北洋海軍,發現了來襲的日本艦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正在大東溝口外十海里處擔任警戒任務的十艘北洋海軍戰艦,立即列隊迎敵。12時50分,北洋海軍的旗艦“定遠”號率先開炮,黃海海戰爆發。

這是世界海戰史上首次裝甲艦隊的大會戰,劉冠雄隨艦參加了這次著名的海戰。

海戰中,由於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負傷,旗艦“定遠”號上的訊號裝置也被日軍炮火摧毀,北洋海軍失去了指揮,陣形很快被日艦衝散,各艦陷入了被日艦分割包圍的危險境地。

經過數小時的惡戰,北洋海軍的“超勇”、“揚威”、“致遠”和“經遠”四艘巡洋艦先後被擊沉,“濟遠”、“廣甲”兩艘受傷逃跑。繼續堅持戰鬥的“靖遠”等艦,仍是各自為戰,沒有統一的指揮,形勢變得越來越不利。

一直在協助指揮“靖遠”艦作戰的劉冠雄,見形勢危急,立即向管帶葉祖圭建議說:“定遠艦一定是受傷無法指揮了,現在情況緊急,應該立即由我艦代替指揮,集合各艦。否則,我軍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葉祖圭大膽地接受了劉冠雄的建議,毅然下令在“靖遠”艦上升起令旗,擔負起指揮艦隊行動的重任。

“靖遠”艦向星散的各艦發出集合的訊號,在附近的“來遠”、“平遠”、“廣遠”三艘巡洋艦和兩艘炮艦及四艘魚雷艇,見“靖遠”艦升旗集隊,都紛紛趕來會合。各艦在“靖遠”艦的指揮下,又重新列隊迎敵。

此時,已是強弩之末的日本艦隊見北洋海軍聲勢復振,感到形勢對己不利,加之天色漸黑,害怕遭到北洋海軍魚雷艇的攻擊,於是全速撤離。“靖遠”艦指揮各艦尾追數里,因速力不敵日艦,無法追及,返航回旅順。

黃海海戰中,“靖遠”艦的表現十分英勇,雖然中彈一百餘發,船艙進水,官兵傷亡數十人,但仍然堅持戰鬥到海戰結束,並重創日軍“比睿”號巡洋艦,迫使其退出戰鬥。

劉冠雄作為艦長最主要的助手,自然功不可沒。特別是,他在關鍵時刻建議由“靖遠”艦升旗集隊,使北洋海軍最終轉危為安,更是厥功甚偉。

黃海海戰後,劉冠雄又隨艦參加了威海海戰。在這次海戰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靖遠”艦也被日軍炮火擊沉。

甲午戰爭結束後,劫後餘生的絕大多數北洋海軍軍官都因戰敗獲咎,被清政府革職遣返。劉冠雄卻十分幸運,戰後不久便被派往德國,執行接艦任務。

戰爭期間,北洋海軍在德國的伏爾堅廠訂購了一艘八百五十噸的新型驅逐艦,命名為“飛鷹”號。戰爭結束後幾個月,清政府決定派劉冠雄等接艦官兵乘坐德國公司的“拜晏”號輪船,從上海出發,經過五十天的航行,達到德國。

劉冠雄接帶“飛鷹”號回國後,出任該艦管帶。

1904年2月,日俄戰爭爆發,日軍進攻沙俄佔領的旅順口。清廷無力制止發生在本國領土上的這場戰爭,只得宣佈“中立”。4月23日,劉冠雄奉命率“海天”艦從煙臺出發,趕赴江陰裝運軍火,以濟遼西“中立”之需。

24日,軍艦在海上遇上了大霧天氣。到了晚上,大霧越來越濃重,海上能見度已很低。在這種情況下,軍艦應當減速緩行。但是,劉冠雄認為任務緊急,時間不容耽擱。

他相信,憑藉自己多年海上航行的經驗,完全可以應付這樣的惡劣天氣。所以,他沒有下達減速的命令,而是指揮軍艦繼續以原速穿霧疾行。

可是,劉冠雄萬萬沒有想到,此時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的過於自信釀成了一場罕見的災難,他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25日凌晨,“海天”艦撞到了礁石上。由於船速太快,來不及反應,軍艦衝上了礁石,艦首高高昂起,指向天空。

劉冠雄見軍艦觸礁,急忙採取措施搶救,但為時已晚,一切都已無濟於事。上午9時以後,海上突然颳起了西北風,洶湧的海浪猛烈的撞擊著受傷的軍艦,使艦體不斷與礁石摩擦、碰撞,軍艦傷情變得愈加嚴重,艦尾部分漸漸沉入了水中。

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接到“海天”艦觸礁的報告後,立即派代理北洋海軍統領薩鎮冰星夜趕往出事現場,調查事故原因,並組織救援。

“海天”艦和“海圻”艦是甲午海戰後清朝最大的兩艘軍艦(4300噸)。“海天”艦的毀損,對海軍來說是一個重大損失,引起朝野震動。

劉冠雄很清楚,作為管帶,損毀鉅艦,按律當斬。儘管一些軍政界的朋友為他多方奔走,但他深知自己罪不可赦,難免一死。

所以,他終日為恐懼籠罩,精神幾乎崩潰,甚至想到了自殺。但是,在危難時刻,袁世凱出面救了他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