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901鐵血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2章 你們的無能,只會讓我們生出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22章 你們的無能,只會讓我們生出野…

蔡鍔出去下部隊兩個半月,終於回到了京城,去年的治療是有效果的,他已經不咳嗽了,感覺渾身充滿了力氣,還胖了好幾斤。

一路檢查部隊訓練、授銜授勳,蔡鍔極其認真,到部隊後,必然和士兵同吃同住,總體來說,訓練成果是令他滿意的。

官兵對軍銜和勳章非常重視,此次授銜授勳直接提高了部隊的士氣。

《國防軍軍報》釋出了軍銜評定的五要素:任職、素質、能力、資歷和軍功,既不是純粹的“論資排輩”,也不是簡單的“論功行賞”,堅持公道合理。

“……他們是民國彪炳史冊的將軍,這些開國功臣和締造者們,在其戎馬一生的軍事生涯中,創造了無數的奇蹟,成為軍事史上的楷模,受到人們的敬仰……

對建立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勳的高級將領,授予中華*國大將軍銜。

大將群體在驅逐外侮、推翻封建朝廷戰爭中的資歷、威望、戰功、素質、能力都非常優秀,他們被評為大將是眾望所歸。

上將是將軍中的骨幹力量,中將是將軍中的中堅力量,少將是將官中的基礎力量,這些國防軍的將帥們,用自己的勇猛頑強和聰明才智,為中華民族立下赫赫戰功,他們將永遠受到中國人的敬仰和愛戴……”

部隊發放了帶軍銜肩章標誌的新軍服,佩戴上勳章,國防軍官兵們英姿颯爽,走在街上,感覺驕傲極了。

蔡鍔回到北京的時候,英國公使朱爾典正在向中國外交部提出強烈抗議,抗議中國對印度事務的干涉,對印度亂匪的資助。

中國則一概否認英方的抗議。

南亞次大陸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

平原約佔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印度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絕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

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印度不僅農業條件非常好,礦產資源也極其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

鐵礦石、鉻鐵礦、錳礦、鋅、銅、鉛、黃金、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均佔世界前列,沒有印度,英國不可能那麼發達。

而自從去年中國軍隊越境過來,印度就亂了起來,即使《北京條約》簽訂,中國軍隊退到被割讓給他們的、東北部的比哈爾邦,印度全國的態勢也沒有好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具有抵抗精神的印度人,見到了不可一世的英國人屁股尿流逃跑的樣子後,便對英國沒有了敬畏之心,再加上中國人一頓鼓動,他們的郝大將軍的各種支援。

印度人群起蜂擁,反抗英軍。

郝大炮雖然不參戰,但經常派人去觀戰,還不斷派軍官給與印度人戰術指導,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英國人啥也不是!

在他眼裡,英軍戰鬥力真是太差了,俄軍士兵堅韌能吃苦,日本士兵頑強而勇敢,但英軍屬於見硬就回的那種,只要對手抵抗堅決一點,他們就打退堂鼓。

想想吧,在西藏,使用榴彈炮、現代步槍的英軍,跟使用少數火繩槍、大刀長矛的藏軍打仗,居然還要增援!

那是二十世紀對十六七世紀啊,但英國人就是需要增援,英國陸軍啥也不是,也不怪乎如此,俄國士兵堅韌能吃苦,是因為他們身處底層,已經習慣了吃苦,日軍頑強狂熱,那是有武士道精神支撐。

英軍士兵基本都是少爺兵,每個人的經濟條件都不錯,服役期間都要印度人伺候,骨頭都酥了,搏命廝殺是低賤窮苦人所為,英軍士兵的命金貴著呢。

他們輕鬆統治印度,是因為印度人已經被馴服,已經匍匐在他們腳下,現在,因為中國人的到來,印度人站了起來,他們睜眼看世界,看到了英國人的外強中乾,所以,當然要反抗。

哪有真願意當奴隸的人呢?

英國陸軍的無能怕死,印度人的眾多,加上中國軍隊的戰術指導,讓英軍一時間,根本平息不了印度的處處烽煙。

所以,英國公使向中國抗議,但中國政府並不理會。如果你們這麼無能,只會讓我們生出殖民印度的野心。

1907年年底,英國依然是日不落帝國,不過,他們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挑釁,局部戰爭到處爆發,對大英帝國影響最嚴重的,就是印度的民亂,英軍按下葫蘆浮起瓢,就是鎮壓不住。

法國低調一些,不過在非洲也面臨著德國的挑戰,德國將勢力深入中東,還獲得了極其寶貴的原油,這對於法國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1871年,俾斯麥統一了整個德意志,但德國統一時間雖然晚,發展速度卻令人瞠目。

19世紀70年代,英國的鋼產量還是德國的四倍,而到了1907年,德國的鋼產量是英、法兩國的總和。

1871年到1907年,英國煤炭消耗增長了2.5倍,同期德國增長了13.5倍。

1895年時,柏林的人均電話擁有數量是倫敦的8倍;到了1907年,雖然世界範圍內的電話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柏林的人均電話擁有數量依舊是倫敦的兩倍。

其他各種化工、電氣、造船方面,德國都在短時間內達到世界第一的水平。

總之,德國大概用了一代人多一點的時間,從一個剛完成統一大業的鬆散組織,變成了歐洲乃至世界的工業強國,為其軍事實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可思議的快速發展,和環境的變遷也給此時的德國人心靈造成衝擊。這就跟一個人突然暴富後的迷失是一樣的。

於是,德國完全背離了鐵血宰相所強調的外交原則,四處出擊挑釁,一戰的種子現在已經開始萌芽。

沙俄,源於1905年的暴力革命結束了,尼古拉二世做出了退讓,1907年,沙俄政府頒佈了選舉辦法,頒佈了俄羅斯帝國基本法。

沙皇任命的大臣會議主席謝爾蓋·維特,進行了土地改革,讓農民更容易取得土地,更自由地成立公社,目的是要建立一個新農階級,發揮保守安定的力量。

在曾經的歷史上,關於這場持續三年的暴力革命,列寧留下名言:沒有1905年的‘總演習’,就不可能有1917年10月革命的勝利。

日本依然在消化印尼,以圖迅速提升國力,美國外交的主要目標依然是金錢,國內奉行孤立主義,雖然實力強大,但不尋求當世界第一。

【作者題外話】:今天沒了,拜謝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