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901鐵血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6章 橡膠風暴(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26章 橡膠風暴(二)

上海橡膠股票的超級繁榮,僅是一個縮影而已。

1900年,美國開始實現汽車的產業化生產,美利堅的工業騰飛,帶動了全世界橡膠產業的快速升級。

隨著1908年福特T型車流水線汽車生產正式成型,橡膠需求劇增。當時一部T型車的售價500美元,隨後又降低到300美元,僅僅相當於一個美國工人一年的工資而已。

福特更是喊出口號,讓全美國所有家庭都能開T型車。這樣一來,全世界的目光都開始集中到橡膠行業,其利潤也開始急速上升。

到了1910年,每一磅橡膠的開採成本大約是1.6先令,但是售價高達12先令,即便考慮到運輸成本,也是百分之百的暴利。

此時人工合成橡膠不存在,全靠植物橡膠,產量短時間擴大困難,所以橡膠利潤爆炸式增長,1908年美國橡膠進口費用是0.57億美金,到了1909年就變成0.7億美金了。

英國進口量從840萬英鎊到1410萬英鎊左右。

世界範圍內,橡膠產業公司不斷設立並發行股票,當時的輿論環境對於橡膠市場未來的發展十分看好。

美國與英國上市的橡膠公司股票,無一例外都受到極端的追捧。

上海是世界資本家的冒險樂園,基本上每天都會有新的資本進入上海,參與到這場瘋狂的炒作之中。

橡膠公司的股票市淨率高達10到20倍,溢價8到9倍比比皆是。而Langkate蘭格志公司更是這場炒作的中心。

1903年,英國人麥邊在上海組織了一家蘭格志(橡膠產地名)拓殖公司,吹噓其經營範圍包括開闢橡膠園、挖石油、採伐木材等,然後開始招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虛假宣傳了五六年卻沒什麼業務,到1909年,因為世界性的橡膠漲價,外國開發成功的橡膠園企業主和投資人大獲其利,於是購買橡皮股票的中國人逐漸增加。

漸漸低,財富效應擴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購買橡膠股票,從今年二月份開始,紐約、倫敦等地交易所的橡膠股票大幅上揚,吸引的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也投入其中。

就像商場大減價一樣,甭管賣什麼,總會有人一窩蜂圍上去,於是人人爭先,個個奮勇,不甘落後。

麥邊對橡膠一竅不通,對如何宣傳是得心應手。他先精心策劃了一大批的虛假報告和資料,用來說明自己的這家公司業績有多麼好。

之後他在上海各大報紙開始鋪天蓋地的宣傳,內容非常有後世的公知風範:《今後之橡膠世界》。

講道理他說的半真半假,但人們普遍對這些宣傳缺乏分辨能力,事實上,整個世界範圍內,橡膠的供銷確實存在重大缺口。

於是,一大批金融資本開始湧入蘭格志公司。今年年初,他開始聯合外資銀行聯手坐莊。他先是宣佈每3個月都會分紅,每股的紅利相當於股票面值的12.5%。

然後各家洋行宣佈可以用蘭格志公司的股票來貸款,瞬間,蘭格志公司的股票市值以瘋狂的速度暴漲。

3月2日,達到了980兩,到了3月18日,1200兩,3月29日1375兩,到5月份,漲到了1558兩銀元!

而此時的中國,絕大部分農民一年的收入不過幾十銀元。蘭格志公司瞬間變成了一家“富可敵國”的超級企業。

在蘭格志公司的帶動下,其他諸如斯尼王公司,白玲公司等,股價均大幅上揚,股價上漲誘使貪婪情緒發作,人們進場搶購,搶購風氣傳染,民眾紛紛抵押房產進場,瘋了一樣購買股票。

可是,樹是長不到天上去的,泡沫是會破滅的,美夢終於會醒的。

在原本的歷史上,1910年6月,美國突然宣佈對橡膠進口採用緊縮政策。市場對橡膠的需求銳減。資金開始恐慌性出逃,這一下直接捅爆了橡膠股票的巨大泡沫。

紐約和倫敦的橡膠市場徹底爆炸,然後直接波及到了上海,上海的橡膠股票一落千丈。一夜之間全面崩盤,地動山搖。

幾十家橡膠股票吞噬了中國六七千萬兩白銀,在6月橡膠股票最鼎盛的時期,僅僅半個月時間,就吞噬了中國人1300萬兩白銀。

在上海深度炒作橡膠股票的正元、謙餘、兆康三大錢莊相繼倒閉。這場股災來的非常迅猛,大家手中的真金白銀,一下子變成了一堆廢紙。

頃刻間,無數中國百姓傾家蕩產、流落街頭,幻想的暴富泡影破滅,接受不了打擊,每天都有人跳樓、跳河、上吊自殺,無數家庭家破人亡。

然而這場災難到這才只算個開場。正元、謙餘、兆康三家錢莊背後還有一個關鍵人物——陳逸卿。

這個陳老板在當時的上海可以說是叱吒風雲,上述三家錢莊都是他的門面,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大堆的各類票號和典當行。之所以他能呼風喚雨,因為他還有個後臺——施典章。

這個施典章是川漢鐵路公司的CFO(總收支),手頭上握有350萬兩白銀的鉅款,這個川漢鐵路公司是修建川漢鐵路的直接負責公司。

公司的資金都是民間集資得來的,直接管理人是盛宣懷。這位施典章手上的350萬兩大部分都存入了陳逸卿的錢莊和銀行,而陳逸卿則利用這筆鉅款來進行金融炒作。所以相當於兩者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結果這筆錢到這算是徹底賠了個精光。川漢鐵路公司的錢都是老百姓一點一點籌集而來的,如果賠光將來鐵路修建和股東分紅都成問題。

果然清廷中央坐不住了。兩江總督張人駿當時請求清廷中央出手援助。不久之後,清廷決定官方作保來拯救市場。

8月4日匯豐、麥加利、德華、道勝、花旗等九家外資銀行聯合出手借款350萬兩銀子用於拯救橡膠股災。

而且外國佬這次感覺到大事不妙根本都沒收取什麼額外的利息就爽快的答應。本來以為萬事大吉,橡膠股災的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然而沒想到,10月8日,當時上海最大的錢莊,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錢莊之一的源豐潤突然倒閉,這直接毀滅了市場殘存的最後一點信心。

源豐潤的老闆嚴義彬,不僅在全國都有分號,而且是個超級“紅頂商人”,他肩負著向列強支付賠款的使命。

當時清廷的賠款都是各省分攤,然後統一支付,這期間的幾個月就會產生閒置,為了避免閒置期的利息損失,清廷決定交給民間來代管,這其中各種黑暗分成自不必說,不過這就使得嚴老闆的錢莊至少每年有幾千萬兩銀子的公款在賬面上。

這下嚴老闆崩盤,相當於清廷國庫直接倒臺。這個引起的連鎖反應導致清廷徹底無法補全虧空,川路公司的350萬兩銀子的賬目成了無底洞。

這筆錢可是強行攤派而來的,“一點一滴之膏血,類由傾家破產,敲骨吸髓而來”。

結果清廷只得宣佈農民手中的股權作廢,要將鐵路的所有權直接國有化,這瞬間引發了保路運動。

僅僅不到一年,大清國的山河就徹底崩潰,可以說,橡膠股災就像金融炸彈,成了清廷滅亡的最後一擊,壓垮清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因為當年辛亥革命的爆發,就是湖北部隊調去四川,欲剿滅保路運動。

中國百姓遭殃了,滿清倒臺了,但像英國人麥邊、劉易斯這種騙子,卻卷著鉅款回國享福去了。

林重是知道這次橡膠股災的,所以事先作了部署,1909年初,他讓中國經貿總公司分別派人,去紐約和倫敦,逐漸買入橡膠股票,兩地各買了五千萬美金和五千萬英鎊的。

買入時候,幾十家橡膠股票均波瀾不驚,還沒有啟動,一年多以後,漲幅達到驚人的三十多倍。

五月初,林重令紐約和倫敦方面的人,逐漸拋售橡膠股票。

但是,政府這裡是賺到外國人的錢了,中國百姓卻即將虧損,於是,才有了央行金融局釋出的警告:“橡膠市場存在極大風險!國民炒作要慎之又慎!”

可是,此時人人熱血上湧,哪裡會聽啊?所有人都已經被橡膠股票的魔力給迷惑了,隨便一家橡膠股票上市,只要一個小時就能直接售罄。

上海證券交易所裡都是有門檻的正經公司,本來沒有一家橡膠股票,為了彌補股民即將發生的虧損,不得不臨時弄了幾個假的橡膠公司股票來賣。

但租界裡邊的各家股票公司依然紅火,不斷有股民將血汗錢扔進去。

林重接到情報部門的報告,報告裡提到,不少江浙的農村百姓,都你十兩、他八兩地湊銀元,然後透過中間人去上海買橡膠股票。

凡是大範圍牽扯底層百姓的事,就是國家大事,不得不重視。

1910年5月15日,中國政府採取了進一步措施,中央銀行金融局發布公告:所有在華售賣股份的橡膠公司,必須提交詳細資料,證明其確實經營橡膠業務,中國政府將去實地檢視。

如果公司並不經營橡膠業務,而以橡膠公司的名義發售股份的,就是欺詐,中國政府絕不允許此等圈佔、欺騙中國百姓錢財的事情發生。

同一日,中國國防軍駐上海十九師,開進了租界,匯合情報部門,控制了在上海租界發售橡膠股票的、五十九家公司負責人。

其中就包括蘭格志公司的老闆麥邊,斯尼王公司的老闆劉易斯。

同時,中國中央銀行金融局,對匯豐、怡和、花旗等十幾家外國銀行發出警告,如果在調查期間敢轉移嫌疑人資產的,中國政府將向涉事銀行追討。

在美國刺破橡膠泡沫之前,中國政府提前刺了過去,5月15日,上海所有的橡膠公司股票價格,開盤即出現大幅下跌。

各國領事、公使紛紛提出抗議,抗議中國政府干涉己國正常商業行為,中國外交部隨即舉行記者發佈會,公開回應兩點。

第一,如果你們不募集中國百姓的錢財,我們絕不監管,但既然涉及到中國百姓財產,我們就要管。

第二,正常的、公平的交易行為,我們並不會干涉,我們只監察那些騙子公司,假借經營橡膠名義欺騙中國人錢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