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901鐵血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8章 部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38章 部署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規定,中國承認朝鮮獨立,1897年,日本迫使朝鮮改稱大韓帝國,1907年,朝鮮淪為日本的保護國。

1910年1月22日,日本政府透過一系列的武力脅迫與政治訛詐,迫使大韓帝國簽訂《韓日合併條約》。

條約宣佈,韓國皇帝“自願”將統治權交給日本天皇,日本則保護其宗廟、財產,並將李氏皇族併入日本皇族中,日本在朝鮮半島設立總督府為最高統治機構。

去年年底,李氏皇族曾派人來向中國求救,但中國沒有理會。從今年開始,一部分朝鮮人不願接受日本統治,流浪到東北。

他們中的一部分被中國情報部門招聘,又被派回朝鮮蒐集日軍情報。

四月份,東北發來電報,日軍在朝鮮密集調動,與此同時,國防軍司令部收到了西疆省的報告,英軍加大了對中國軍隊的偵察。

林重召集會議,蔡鍔段祺瑞等人認定英日要對中國開戰。一個強大的中國不符合英國與日本的利益,這是顯然的,這已經足夠開戰了。

況且,兩國對中國都有舊怨未消,此前的賬一直在心裡記著,早晚要用戰爭手段解決的。

彼此都心明眼亮,中國也一直在做戰爭準備,裝甲兵部隊一共五百輛戰車,其中三百五十輛在東北,陸軍十九個師,九個在東北。

全國各地訓練民兵幾百萬,隨時可以徵召入伍的預備役部隊五十萬,其中東北有三十萬。

整個裝甲兵部隊都配備了卡車,各個步兵師、旅也配備了不少卡車,成了半機械化部隊,火炮與戰車均配備了足量的穿甲彈。

除了東北枕戈待旦,整個中國東海岸的險要之地,都修築了炮臺,配備了280毫米重炮,陸軍兵力間雜在炮臺後邊,關內的戰車,主要部署在天津、山東、江浙和福建等沿海附近。

在西疆省,郝大炮的部下已經達到八萬人,其中漢人一萬,藏人兩萬,印度人五萬。五月份,王世珍從西藏去西疆,跟郝大炮一起處置可能發生的衝突。

至於沙俄,倒是沒發現什麼異常,但中國也做了準備。

四月份,林重拍發電報,讓德國的潛艇部隊回國,對於可能發生的戰事,國防軍司令部通報給了青島的德軍,德軍向國內請示後,對中方表示,如果需要,他們隨時可以助戰。

杜錫珪率領部隊回國,隱蔽行軍,中途得到了德國海軍的八次物資補給。十艘潛艇趕到馬尾港後,中國海軍的“海圻”、“海容”、“海籌”、“海琛”四艦,開出港口,在十里外警戒。

“海圻”號穹甲巡洋艦,標準排水量4300噸,滿載排水量4515噸,主機功率17000馬力,最大航速24.215節。

艦長129.2m,寬14.2m,吃水5.45m,編制360人。裝備2門2.T型主炮,10門12.Y型副炮,16門47mmL/43Hotchkiss機關炮,5具450mm魚雷發射管。艦長程璧光少將。

“海容”、“海籌”、“海琛”三艦,是德制2950噸級的防護巡洋艦,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建造,有150毫米40倍徑克虜伯速射炮3門,105毫米40倍徑克虜伯速射炮8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37毫米哈乞開斯機關炮6門,8毫米馬克沁機關炮6門,60毫米克虜伯行營炮1門,14吋魚雷發射管3支。

這四艘巡洋艦,就是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的門面,其他還有十幾艘小炮艇,加上十艘潛艇,就是此時中國海軍的全部了,總噸位不過兩萬噸,而日軍一艘鐵甲艦就有一萬多噸。

林重和海軍總長薩鎮冰,熱烈歡迎杜錫珪等人回國。

官兵們休息三天後,林重召開會議,與會的有海軍總長薩鎮冰中將、潛艇部隊司令杜錫珪少將,十名潛艇艇長陳季良、陳紹寬、蔡廷幹、林建章、謝葆璋、林獻炘、陳策、歐陽格、沈鴻烈、林壽,均為中校軍銜。

以及海圻號艦長程璧光少將、海容號艦長許振鵬上校、海籌號艦長李和上校、海琛號艦長吳英科上校等人。

林重先向海外歸來的軍官們大致介紹了國內的情況,然後,向所有人介紹了四月份以來發現的英國、日本軍隊的異常。

“預計今年會爆發戰爭,陸軍已經做好了一切戰鬥準備,海軍方面,雖然我們向美國、德國訂購的戰列艦和驅逐艦,還需要兩年能交付,但此時已經可以一戰了。既然戰爭不可避免地要爆發,我軍就要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在會議上,林重與海軍軍官將領們討論了一天的策略,最後定下海軍出擊的三個階段戰術。

之後的兩天,林重又召集眾人一起討論海軍具體作戰辦法,向潛艇部隊分享了後世的狼群戰術,一起研究了潛艇與水面艦艇的配合作戰策略。

馬尾基地這裡的兵工廠,早根據潛艇魚雷的型號,生產了上千枚魚雷,潛艇部隊回國六天後,吊裝魚雷、淡水、食物,便按計劃出海去了。

林重、薩鎮冰跟十艘潛艇的三百五十官兵,挨個敬禮、回禮,看著他們一個個登上潛艇,林重感慨道,“都是大好男兒啊!”

薩鎮冰道,“總統,此戰必勝,海軍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薩鎮冰,字鼎銘,1859年出生於福州澳橋,著名的色目人薩氏家族。同治八年,薩鎮冰考入福州船政學堂二期,學習天文、駕駛,畢業時名列第一,赴英國學習海軍,後來歷任“海東雲”、“康濟”號、威遠練艦管帶。

甲午戰爭中,薩鎮冰奉命駐守日島。1895年?1月底,日島保衛戰爆發,時值隆冬,大雪紛飛。

日軍以18艘艦艇分四批輪番進攻,並從已被日軍佔領的威海衛南北炮臺,以猛烈的炮火狂轟日島,在十分險惡的情況下,薩鎮冰始終沉著指揮反擊,英勇抵抗了11天,最後在接到提督丁汝昌的命令下,才撤回劉公島。

甲午戰爭以清軍失敗告終,殘存下的所有海軍官兵遭革遣返鄉,薩鎮冰也回到福州。此時他父母已逝,不久,妻子也過世了,薩鎮冰囊空如洗,家計維艱,連兩個子女也無法撫養,只好到官紳家庭當塾師掙錢餬口,過了半年。

1898年,清政府重建海軍,分別向英國和德國定購了“海天”、“海圻”等艦,薩鎮冰被任命為“海圻”號管帶。

民國政府成立後,袁世凱在劉冠雄與薩鎮冰之間,選擇劉冠雄擔任海軍總長,因為劉冠雄是他的人,林重擔任總統後,選擇了薩鎮冰擔任海軍總長,海圻號艦長交由程璧光擔任。

林重對海圻號艦長程璧光、海容號艦長許振鵬、海籌號艦長李和、海琛號艦長吳英科等人道,“諸位也各自去準備吧,這一戰,海軍定要打出自己的威風。”

眾人敬禮離去。林重將海軍這裡的行動,用電報告訴了東北的劉老疤、山東的段祺瑞、北京的蔡鍔,和西疆省的王世珍、郝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