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901鐵血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387章 一戰之前(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87章 一戰之前(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從本質上說,就是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的戰爭。

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老牌列強瓜分完畢,這時候,德國這個新興的列強起來了,發現連一點湯湯水水都沒給自己剩下。

如果德國不是這麼強,也就算了,但德意志帝國實在是太強大了。超強的實力讓威廉二世野心膨脹,他想當老大!

英國佬已經在老大的位置上坐的太久了,也許屁股都坐疼了,威廉二世決定把他的表弟喬治五世從寶座上拽下來,他上去坐幾天。

憑藉著1870年普法戰爭的勝利,德國獲得法國50億法郎的戰爭賠款,傳奇的德國就此揚起風帆。

作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起國,德國的工業總值瘋狂增長。從1870年到1914年,德國糖產量由20.7萬噸增至261.8萬噸。

採煤量從3400萬噸增至2.77億噸,鋼產量從17萬噸增至1832萬噸,鐵產量從139萬噸增至1931萬噸,鋼鐵產量超過英法兩國的總和。

更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的酸、鹼等基本化學品產量居世界首位,而這些化學產品剛好就是製作炸藥最不可缺少的玩意兒。

且由於德國早早使用了電力作為基本能源,所以電纜行業排名第一的英國逐漸被德國擠下去,就連鐵路行業,英國作為首先發起國也被德國比了下去,德國長達6.2萬公裡的鐵路路線長度,整整超出了英國一倍有餘。

1914年,美國國民收入137億美金,德國120億美金,英國110億美金。

從工業實力上看,德國是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工業產值佔到了世界的15.7%。不過,雖然美國工業產值超過了德國,但美國的工業實際上大部分處於歐洲資本的控制下,直到一戰爆發後,利用一戰的契機才擺脫了英法等列強的控制。

此外,德國的工業水平和技術革新能力比美國都高,穩居世界第一,德國才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工業強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一切都有賴於德國發達的教育和高超的科技實力,在德國還沒有統一的時候,普魯士的學齡前入學率就已經達到百分百。

實力已經不允許德意志低調了,讓這麼強大健壯的德國,看著老邁的英法佔據著世界上絕大多數殖民地,威廉二世當然不幹。

此時的德國簡直目空一切,就是挑戰整個世界都不在話下。

實際上,在曾經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就是憑藉著自己的強悍挑起了一切,像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這些青銅小弟幾乎是跟著德國跑。

可反觀協約國方面,英、法、俄、美,哪一個都是世界上十分強大的國家。

用文縐縐的話講,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紛繁復雜,但基本矛盾有三對,即法德矛盾、俄奧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銳。

普法戰爭中戰敗的法國,失去了原來在西歐和中歐的霸主地位,國內各個階層一致要求報仇雪恨,而德國要摁著,防止法國東山再起。

沙俄與奧匈帝國的矛盾表現在對巴爾幹半島的爭奪上。

多年來,沙俄帝國打著大斯拉夫主義的旗號,向巴爾幹半島上南方斯拉夫人的居住地區進行擴張,地處中歐的奧匈帝國也在向巴爾幹半島西北部擴張,由此產生激烈矛盾。

德國與英國在殖民地問題上衝突的加劇,導致英德矛盾開始激化,逐漸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

1882年,德、奧、意三國簽署了“同盟條約”,三國同盟正式建立。

1892年,法國和沙俄達成了軍事協議,1904年和1907年,英國與兩國分別簽署英法協約和英俄協約,三國協約建立,歐洲兩大軍事集團最終形成。

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加速了雙方擴軍備戰和爭奪戰略要地的步伐。巴爾幹半島和地中海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

從1905—1913年,兩大軍事集團為爭奪戰略要地製造了一系列國際危機,甚至引起局部戰爭。

1908年奧匈帝國吞併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1912年10月8日,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門的內哥羅四國組成“巴爾幹同盟”,對奧斯曼土耳其宣戰,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爆發。

1913年6月29日塞爾維亞、希臘、門的內哥羅、羅馬尼亞對奧斯曼土耳其宣戰,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

到1914年,同盟國一方有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保加利亞王國。

協約國一方有英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國、塞爾維亞、比利時、羅馬尼亞和希臘。

跳反的義大利,不值一提。

主要國家間,圍繞著世界霸權和殖民地,鬥爭矛盾已經醞釀了二十年,當政治、外交、經貿等手段都不能解決問題時,最後,只剩下戰爭這一個選項了。

在曾經的歷史上,中國不值一提,既沒人在意,自己也根本沒有資格參與這樣的遊戲,後來派勞工去挖戰壕,算是參與了一把,但作為獲勝的一方,依然只有被人欺負的份。

這一世可不同,民國成立的八年時間,整個中國在澎湃而瘋狂的復興浪潮中高歌猛進,獲得日本和印尼等殖民地後,國力更加以旺盛的激情向前狂飆。

1914年的中國,是亞洲最強大的國家,綜合國力排在全球六七位,而且,因為四年前神奇而迅速地擊敗日本、英國,令世界矚目。

中國已經是影響世界局勢走向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於是,同盟國與協約國都紛紛來拉攏。

“我們加入同盟國一方,贏了能得到什麼?加入協約國一方,贏了能得到什麼?要麼就是中立、觀戰。”

五月中旬,總統辦公室內,參議院議長章太炎、眾議院議長楊度、內閣總理徐世昌、外長唐紹儀,與林重五人坐在一起討論政事。

國會需要瞭解中國對外政策,林重便召集了這次的小範圍會議。

林重繼續道,“作為亞洲強國,列強還在我們國家有租界,沙俄依然侵佔我國領土將近二百萬平方公裡,這是絕不能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