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901鐵血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399章 空有雄心的奧匈帝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99章 空有雄心的奧匈帝國

中國的中立,不管別人怎麼說,尼古拉二世都有些不相信。

自從1910年開始,沙皇不斷加強遠東的軍事力量,強大起來的中國,對於沙俄透過《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侵佔的領土,不可能沒有想法。

雖然中國公開宣告中立,又向彼得堡派了談判團隊,協商領土問題,但尼古拉二世還是非常憂心,只是歐戰局勢的發展,讓他也只能憂心遠東,卻什麼都做不了。

如果說其他列強都準備好了戰爭,但沙俄是真沒準備好。

沙俄的陸軍擴軍計劃剛剛開始,波羅的海艦隊的軍艦還在造船廠的船塢裡,對歐戰略鐵路的鋪設,也才打好路基。

但戰爭不等人,奧斯曼和奧匈這兩個宿敵,對俄宣戰的第二天,就撲了過來,沙俄還要派兵進入德國,以分散英法的壓力,西邊,南邊處處烽煙,如果遠東再燃起戰火,尼古拉二世只有上吊了。

所以,他親切接見了中國談判團隊,囑咐外交部門耐心地和中國展開談判,雖然他一寸土地都不會給中國,但此時必須好好安撫對方。

對遠東憂心的同時,尼古拉二世也不免有一絲僥倖心裡,也許中國人想發戰爭財,也許一時間不會動手,日俄戰爭時候,可惡的林重不就是賣兩邊軍火,最後才介入的嘛。

但不管怎樣,沙皇的注意力都得放在歐戰上了。

1914年8月10日,奧匈帝國北方面軍的各個集團軍,一共39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10個騎兵師,推進到維斯瓦河與德涅斯特河,與俄西南方面軍對峙。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時,西南方面軍有36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和12個騎兵師,13日,尼古拉二世繼續增兵,奧匈帝國也在陸續增兵。

到17日,俄軍增至50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和20個騎兵師,奧匈增至48個步兵師、3個裝甲師和11個騎兵師。雙方在維斯瓦河與德涅斯特河之間、三百多公裡的正面上,擺放了總計約200萬人的部隊。

俄軍指揮官是西南方面軍總司令伊萬諾夫將軍,奧軍指揮官是北方面軍總司令弗里德里希大公,和總參謀長弗朗茨·康拉德·馮·赫岑多夫元帥。

大戰一觸即發。

與此同時,俄羅斯帝國第一和第二集團軍侵入德國,向東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進發。

8月18日至19日,俄國與奧匈雙方軍隊開始接敵運動。8月23日,奧匈主動發起進攻,在幾百公裡的正面上,兩國的200萬部隊開始激戰,加里西亞會戰開始了。

兩國的五千門大炮日夜轟鳴,晝夜激戰,三天後,向盧布林和海鳥姆進攻的奧匈第1集團軍,和第4集團軍在克拉希尼克附近,和科馬魯夫附近,分別重創俄軍第4集團軍,和第5集團軍,迫其退向盧布林、海烏姆和弗拉基米爾。

然後,奧匈第4集團軍對俄第5集團軍形成包圍之勢。

8月24日,俄國西南方面軍第8集團軍和第3集團軍分別發起進攻,奧匈第3集團軍司令布魯德曼將軍誤判俄軍兵力,也向俄軍發起進攻,結果在茲沃塔利帕河附近,被俄軍包圍,死傷慘重。

激戰持續到8月29日,在格尼拉亞利帕河地區的交戰中,俄軍第3集團軍於利沃夫東南,突破奧軍正面。俄第8集團軍擊退了奧匈第2集團軍的反突擊。

之後,奧軍的右翼開始向戈羅多克陣地退卻,9月2日俄軍佔領利沃夫,9月3日,俄軍佔領加利奇。

在此期間,奧軍指揮部留下一支力量不大的部隊,包圍俄軍第5集團軍,俄軍第5集團軍趁機脫離包圍圈。

在9月5—12日的哥羅多克交戰中,奧匈第4、第3、第2集團軍,粉碎了俄軍第3、第8集團軍的進攻,取得了一些戰果。

但在奧軍戰線左翼,俄軍各兵團相互配合默契,巧妙地結合運用各種不同的戰鬥樣式,顯示了在複雜地形條件下作戰的能力。

俄軍各師進攻地帶的寬度不超過8公里,火炮密度為每公里正面5—8門,第4集團軍達到22門。步兵營在炮火準備之後,發起衝擊。

火力和運動的巧妙結合,保障了各步兵分隊進攻的勝利。這使得奧匈軍隊的形勢急劇惡化。

9月2日,擔任防禦的俄國第4、第5集團軍得到了增援,勝利的天平向沙俄方向傾斜。9月4日,俄軍左翼3個集團軍:第9、第4、第5集團軍全部轉入反攻,迫使奧軍開始退卻。

因為俄第5集團軍開始威脅到奧匈第4集團軍向後方的退路,奧軍指揮部被迫中斷戈羅多克交戰,並於9月11日夜間開始向桑河對岸撤退。

由於對奧軍的追擊遲緩和組織不善,致使其得以擺脫俄軍的追擊,免遭全殲。

戰役期間,俄軍各集團軍前進了280—300公里,進攻的平均速度為每晝夜8—9公里。雙方均遭重大損失。

奧軍戰死33萬人,還有10萬餘人被俘,失去400門火炮和200輛戰車。

奧軍士官魯莽蠻勇的作戰方式,和奧軍參謀總長康拉德·馮·赫岑多夫不合理的進攻戰略,導致奧軍在加里西亞會戰中失利。

奧軍在戰役初期,採用線列隊形正面強攻,而奧軍火力完全佔據下風,他們的青銅加農炮無法在步兵進攻時,予以足夠的支援,造成奧軍大量傷亡。

奧軍士官往往身先士卒,可他們魯莽的戰鬥風格,幾乎使奧匈帝國最優秀的士官在戰爭開始時就死傷殆盡。

俄軍戰死19萬人,有4萬人被俘,失去94門火炮和59輛戰車,獲得戰術性勝利。

加里西亞會戰後,俄軍佔領了加里西亞和小波蘭部分領土,匈牙利和西里西亞面臨入侵的威脅,德國最強大的盟國、奧匈帝國的軍事實力則受到嚴重削弱。

奧軍如無德軍支援,已不能單獨作戰,德國被迫從西線調大量兵力轉到俄國戰場,緩和了英法軍隊的困境。

俄軍進行的加里西亞會戰,還有力地援助了塞爾維亞軍隊。

加利西亞戰役,對奧匈帝國軍隊戰鬥能力和士氣造成毀滅性打擊,精銳部隊死於無意義的強攻,而士兵則不再服從命令,出現大量逃兵,直接投降俄軍的完整建制部隊也越來越多。

但奧軍成功在喀爾巴阡山脈一線擋住俄軍,阻止了俄軍侵入匈牙利和摩拉維亞等國家腹地。

在加利西亞大敗的同時,入侵塞爾維亞的奧匈帝國軍隊,也遭遇了失敗。

1914年8月12日,奧軍約20萬人在波蒂奧雷克將軍指揮下,分多路渡過薩瓦河,及德里納河,大舉入侵塞爾維亞西部、西北部地區,並迅速向腹地推進。

但是,奧軍不斷遭到塞爾維亞軍隊和人民的阻擊和襲擾。16日,普特尼克元帥指揮的塞爾維亞軍隊,在亞達爾河附近發動反擊,直插奧軍兩個軍團之間的結合部。

在接連10天的激戰中,奧軍遭重創,傷亡約4萬人,波蒂奧雷克被迫回渡德里納河後撤。

就是因為奧匈帝國要發動對塞爾維亞的進攻,世界大戰才爆發,斐迪南大公被刺殺,給了奧匈主戰派最好的藉口。

但是,奧匈帝國軍隊表現廢物,空有雄心,接連敗給沙俄與塞爾維亞。奧匈的失敗,給德軍帶來了空前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