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元末之奪明江山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5章 稱王建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5章 稱王建國

十天後,盱眙破虜將軍府,鄧愈端坐首位,各文武都是入席,轄地拓展,馬壯兵強,一眾破虜軍文武神情振奮,士氣激昂。

這時,破虜軍首席謀士李恪率先出席,侃侃而談道:“大帥當前坐擁三府之地,雄兵近五萬,文有李雲起、郭宏琰、張寧嵇、宋子軒、葉維章、徐巖川等人出謀劃策,武有胡通甫、董擒虎、張志遠、鄧伯義、呂國寶、常伯仁、韓濟真、祁明澤等將衝鋒陷陣,文武班底深厚,王霸之基已成!”

李恪話音一落,眾文武齊齊出列稱頌鄧愈反元功績,鄧愈細細傾聽,已是明了眾人心意,當即徐徐起身,凝聲說道:“諸公的讚語,實在過譽!本帥臨危受命,諸位不以本帥年幼粗鄙,傾力相助,本帥異常感激,如今,本帥已為一軍之首,威如諸侯,又還有什麼可奢望的?”

胡大海見鄧愈沒有稱帝立國的意思,當即慨然出列,拱手諫道:“大帥此言差矣!今蒙古韃子把持社稷神器,而各方漢族豪強割據一方,百姓無主,終日忐忑,如何安心?大帥智勇雙全,仁義佈於海內,濠洲、盱眙、高郵三府百姓無不希望大帥進登帝位,名正言順,安撫人心,以討韃子!”

鄧愈聞言,梟目緩緩閉起,搖頭說道:“數月前,韓林兒在亳州稱帝,號小明王,建國大宋,已收漢人百姓之心,各路義軍更是遙尊他為共主,如果本帥貿然稱帝,必成眾矢之的!”

如果說鄧愈沒有稱帝的心思,那是絕無可能,只是鄧愈知曉,眼下還不到稱帝的時機。

畢竟此時的元王朝虎威猶存,歷史上,韓林兒剛稱帝沒多久,便遭到元王朝的傾力打擊,韓林兒、劉福通等大宋高層被元軍攆得如同喪家之犬,最後,只能卑躬屈膝地投靠朱元璋,成為朱元璋凝聚民心的工具,在失去利用價值後,更是被朱元璋溺死於瓜步。

再者,一旦稱帝立國,便再無退路,如果實力不夠強大,便會遭群狼吞噬,那時,不但牽連家小,連追隨他多年的一眾文武,也要落得身死名毀,受後人笑談的地步。

眾文武見鄧愈沒了平日那份果斷,都臉露異,此時,唯獨葉德新看出了鄧愈心中的顧慮,於是出列說道:“大帥不肯稱帝立國,是擔心事敗後牽連眾人,但大帥卻是不知,我們如果不是依附大帥,哪裡會有今天的官爵富貴?大帥昔日豪氣幹雲,為何現在瞻前顧後?”

“倘若大帥遲遲不肯稱帝立國,必會有失眾望,只會令敵人有機可乘,即時,三府之地難保,赫赫威名也不過是曇花一現,大帥如此,實在是辜負眾望!”

葉德新一言落下,鄧愈猝然睜開梟目,光華璀璨,此時,鄧愈眼中漸漸變得清明。

葉德新見鄧愈這般表情,燦然一笑,微微頷首,拱手又道:“如今大帥威震淮南、浙東,三府百姓都願奉大帥為主,大帥如果沒有稱帝之意,可暫為吳王,先穩眾人之心!”

此言一出,眾文武齊齊出席下跪,朗聲喝道:“還請大帥進位吳王,以撫眾望!!!”

喝音迴盪,鄧愈端坐首位,一時間威嚴無比,鄧愈把手一招,遂叫眾人起身,當即應下稱王之事。

一眾文武聽得,無不歡喜。

一月過後,李恪在盱眙城外建立一座高臺,名為金龍臺,金龍臺方圓五里,各設旌旗儀仗,三萬雄兵,由諸將統領,各擺陣勢,威武雄壯。

一聲奏樂,鼓鑼大作,三萬雄兵列陣相迎,鄧愈身穿紫蟒袍,在百餘近衛的簇擁下,策馬經過。

李恪請鄧愈登臺,進冠冕、受印璽,鄧愈定國號為吳,眾人三跪九叩,齊稱吳王。

隨後,鄧愈封李恪為吏部尚書,爵位鄉侯;張煜為戶部尚書,爵位亭侯;宋辰宇為禮部尚書,爵位亭侯;葉德新為兵部尚書,爵位亭侯;郭景祥為刑部尚書,爵位亭侯;徐義為工部尚書,爵位亭侯。

文職封賞完後,鼓響三通,鄧愈站在金龍臺上,俯視三萬雄軍,如似指點江山,封胡大海為徵東將軍,爵位鄉侯;董清為徵西將軍,爵位鄉侯;張棋為徵南將軍,爵位鄉侯;鄧銘為徵北將軍,爵位鄉侯;呂珍為鎮東將軍,爵位亭侯;常遇春為鎮西將軍,爵位亭侯;韓猛為鎮南將軍,爵位亭侯;祁洪為鎮北將軍,爵位亭侯。

封賞即定,眾臣齊諫,暫定都城於盱眙,鄧愈採納眾臣建議,命人在盱眙修建王宮。

當晚,鄧愈招來李恪,一同商討繁榮吳國的事情,濠洲、盱眙、高郵三府近年來戰事不斷,百姓逃離,農耕廢弛,作為鄧愈的根基之地,快速繁榮三府,便成了當務之急。

在亂世,糧食既是重要的軍事物資,又是吸引流民定居的香餑餑,為此,鄧愈和李恪討論後,計劃在濠洲、盱眙、涼州三府廣泛推行屯田制度。

有糧,便可減少叛亂,令百姓、流民安居樂業,而鄧愈也不用擔心日後大戰無糧可用,這可謂是一舉多得!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說到屯田制度,它又分為軍屯和民屯,軍屯指的是,軍隊在征戰、訓練之餘,需自食其力開墾種糧,當然這指得只是入伍新兵和普通的衛戍士兵,像經歷過數次大戰的精銳士卒則不在此列。

民屯則指官府為百姓提供土地和種子,百姓收穫的穀物按比例分成,為了激勵百姓屯田,鄧愈提議將屯田的分成定為四六,官府佔四成,百姓佔六成。

“吳王,薄賦雖然是善政,但卻不能操之過切,意圖一蹴而,以屬下之見,屯田分成還得調過來,官府佔六成、百姓佔四成。需知,普通佃戶給地主種地,他們的收穫一般只有二三成,官府為百姓提供土地、種子、耕牛、農具,百姓只需勞作便可得到四成,這對於普通百姓以及隨時可能餓死的流民來說,絕對是天大的恩賜!”

聽李恪這麼一說,鄧愈意識到自己考慮問題有些輕率了,當即認同地點點頭。...看書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時間找到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