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宋元之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五章 雪中舞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五章 雪中舞劍

秦起的身體漸漸好了一些,秦起jīng神好的時候,就和何宜良聊起,今後的打算。

最簡單的做法,莫過於直接投到李庭芝的帳下,有牛富將軍這層關係,相信李庭芝定會收留,不定還會委以重任。

但問題是,李庭芝手中沒有多少軍隊,難以有所作為。

兩人討論了一番,還是決定先回宜州,建立一支民軍,再來襄樊前線助戰。

大方向定了,秦起就開始考慮一些細節。

組建軍隊,首先要有骨幹軍官做班底,而自己非常的幸運,擁有嚴鎧和六校尉。

想到這裡,秦起自己都開始佩服自己了:當初留住嚴鎧和六校尉,是多麼地有遠見啊!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秦起接著開始盤算,自己大約可以籌集到,多少錢糧物資和武器裝備。

何宜良心中琢磨的,則是另一些問題。

“師父,我們組織的民軍,人數太少對戰局起不了什麼作用,但人數多了,朝廷肯定會干預限制,或者解散我們,或者將民軍改編進官軍,那我們豈不是白費勁了?”

秦起仔細一想,覺得何宜良的擔心,真的很有道理。這趙氏朝廷,對外一貫軟弱,對內又總是疑心重重,抗金名將岳飛、韓世忠的遭遇,就是明證。

看來事情不那麼簡單,秦起不由得微微皺起了眉頭。

何宜良還有話:“師父,再退一步,即使我們組建了一支,有些規模的民軍,我們又有什麼良策,可以擊敗元軍呢?”

“嗯,如果自己組建民軍,我覺得一定要煉成jīng兵;火力要更猛,使用連弩,使用火藥和火油,還有型投石機等等。”

“火藥和火油是好東西,在某些特定場合下,可能會出奇制勝;但在常規的戰役中,我覺得作用並不明顯。至於型投石機,如何攜帶轉運?元軍騎兵的優勢,就在於排程迅速,來去如風,我們的速度本來就慢了,再帶著投石機,搞不好就成了元軍的活靶子!”

聽何宜良這麼,秦起的眉頭皺得更厲害了:

“你得這些都在理,不過咱們先別下定論,等我們回宜州後,與嚴鎧那幫老兵們,再商量商量,看看他們有沒有什麼高招吧。”

一年一度的chūn節來臨了,對於秦起、何宜良這兩位不能回家過年的年輕人來,思鄉的心情是如此強烈。

大年初一的下午,一輛馬車,來到靜悄悄的軍醫館,潘寒楓和潘寒英兄妹倆,帶著餃子果品,特地來看望秦起和何宜良。

四人把酒言歡,氣氛非常融洽,潘寒楓發話道:

“我知道何公子劍法出眾,我妹妹潘寒英呢,也很喜歡舞劍,不如你們切磋一番,也好給我們一助酒興。”

不等何宜良出言,潘寒英已經拔出劍來,腳下輕盈一躍,人已經來到院子裡。

漫天的飛雪中,潘寒英迎風起舞,衣袂飄飄,讓人如痴如夢。

潘寒楓攙扶著秦起,來到門邊,何宜良已經拔劍,與潘寒英對舞起來。

秦起發現,兩人的劍舞,很有特,何宜良身形基本不動,手中劍隨著潘寒英的步子,不斷變化出招。

潘寒英則像是一隻穿花蝴蝶,舞姿曼妙,圍著何宜良旋轉不停。

潘寒英舞得興起,忽然唱到: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

隨著潘寒英的歌聲,兩人的劍不時相撞,似乎在為歌聲伴奏。

“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歌聲古樸、優雅,潘寒楓、秦起在一旁,不禁為潘寒英鼓掌喝彩。

潘寒英歌聲漸落,何宜良的歌聲又起:

“青山漫步走,原野湧河流。”

隨著歌曲的風格變化,潘寒英的舞蹈節奏也變得明快起來。

“深情比天地,只待你收留!”

何宜良的歌聲,由深情款款,轉為豁達豪邁,秦起不禁淚流滿面,潘寒楓也聽呆了。

何宜良一曲終了,兩人收劍而立。只是四人都還沉浸在各自的意境中,久久不能自拔。

生命如此短暫,我們該做些什麼,才不枉此生呢?

送走了潘家兄妹後,秦起忙問何宜良:“你的劍法,好像大有突破了呢?”

“師父,你有沒有注意到,剛才我一直沒有移動半步?”

“你難道不是為了配合潘寒英嗎?”

“不全是這樣,其實我一動腳,手上的動作就要大打折扣!”

“哦,原來如此!那你有沒有找到什麼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要是找到了好辦法,那就不會像今天這樣舞劍了!”

等自己行走自如了,秦起便和何宜良一起,去了京湖制置使衙門,拜見京湖制置使李庭芝大人。

見了何宜良呈上的書信後,李庭芝在大堂內接見了他們。

李庭芝聽何宜良講述了此番樊城探親的經過,對兩個少年,是倍加稱讚。

牛富給李庭芝的信裡,並沒有涉及樊城軍事,倒是回憶了兩人往rì的情誼,最後,一旦樊城有失,自己斷不會苟活,還請李庭芝照顧自己的家眷,云云。

李庭芝讀罷,心中百感交集,但因為有兩位晚輩在場,表面上還維持著平靜。

其實,李庭芝剛剛收到前線訊息,稱元軍在樊城,啟用了一種巨型投石機,因為督造的大師來自穆斯林地區,又稱“回回炮”。

回回炮威力巨大,可發shè百餘斤的石塊,對城牆損毀嚴重,元軍趁勢加緊攻城,現在樊城外城已經失守,守軍退到內城,做最後的抵抗。

李庭芝不想讓何宜良過於傷心,便決定先瞞著不。

秦起躬身拱手,問李庭芝:“敢問李大人,有什麼良策,可以解襄樊之圍?”

“元軍採用圍打援的策略,以逸待勞,我軍數量上又處於劣勢,故而屢戰屢敗。”

李庭芝稍微斟酌了一下,還是坦率地了實話:

“現在我軍士氣低落,如朝廷不發重兵,一時間,確實沒有什麼良策可以解圍。”

雖然李庭芝的話,完全在意料之中,秦起、何宜良還是不禁有些失望。

整理了一下心緒,何宜良又拿出牛富的家書,李庭芝收好,表示自己馬上就派人,將信送到牛富老家。

李庭芝珍惜這兩位少年才俊,有意招納,就試探著問道:

“不知兩位公子,下一步做何打算?”

秦起答道:“我們正考慮著,準備先回宜州,召集一支民軍,前來襄樊前線,協助官軍作戰。”

見李庭芝頭稱讚,何宜良出了自己的擔憂:

“李大人,我們有一個難處:如果召集的人數太少,自然作用不大,人數太多,又怕朝廷起疑心,橫加幹涉。”

李庭芝想了想,對二人道:

“我身為京湖制置使,是有權招兵買馬的,只是這宜州,卻不在我的轄區內,不過此刻國家危難緊急,我也顧不了許多了,你們就打著我京湖制置府的名義,招集民軍吧。”

當即讓幕僚準備好了招兵的官文,又親自修書一封,給宜州知府姚秋智。

“宜州知府姚秋智,曾在我帳下為官,我請他看在過去情分上,多少給你們一些關照。”

秦起、何宜良喜出望外,急忙拜謝李庭芝。

回到醫館,秦起畢竟還是比較虛弱,就躺下休息了。

這幾rì,潘寒英常來與何宜良談歌論劍,兩人漸漸有了知己知音的感覺。

何宜良想到即將到來的別離,不禁有些惆悵。

何宜良在院子裡展開汪氏步法,閃展騰挪間,偶爾刺出一劍。

忽然眼前一花,一個影子飛進了劍圈,正是潘寒英。

兩人又是一番神仙唱和,只是這一回沒有觀眾的喝彩。

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在冰凍的世界裡,傷勢初愈的秦起和何宜良,告別了潘家兄妹,回宜州去了。

經過嶽州時,兩人順道拜見了湖北安撫副使兼嶽州知府高世傑,呈上何文桓的書信。

高世傑也獲悉了樊城危在旦夕的訊息,和李庭芝的心思一樣,他也對兩人隱瞞不。

兩人離開嶽州奔潭州而去,中途又遭遇一次暴風雪,身體還很虛弱的秦起,抵抗不住寒冷,發燒病倒了,兩人滯留在了一個叫綏安的縣城。

深夜裡,秦起在客棧裡高燒昏迷。

何宜良焦急地候在旁邊,一個在睡夢中被叫醒的郎中,嘴裡唸唸有詞,在秦起的額頭上放上冰塊降溫。

樊城,此刻內城已經被攻破,在內城東門附近的戰鬥中,何文桓三處重傷,倒在血泊中,他的身子變得輕飄飄的,眼中的一切漸漸放大,然後突然消失了。

何文桓死後,牛富帶領著僅存的百餘戰士,繼續進行巷戰,牛富手中那杆長槍,不知洞穿了多少元兵的身體,直到天sè漸明,牛富已經再也沒有力氣,舞動那杆長槍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元兵心地圍了過來,牛富和身邊最後兩名士兵,一起走進了燃燒著的民宅,牛富用最後一絲力氣,頭部撞向,一根燃燒著大火的柱子。

秦起也在這個清晨,慢慢地睜開了眼睛,他感覺到了什麼,眼睛裡噙滿了淚花。

秦起的高燒退了,何宜良出於保險起見,沒有馬上上路,而是留在綏安縣城,讓秦起繼續修養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