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王國記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三章 同盟潰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四十三章 同盟潰散

瑞多利亞的軍隊遭受毀滅性打擊,這個訊息傳來之後本來還顯得有些強硬地堅信自己將會被廣大的有著普世信仰的民眾所支援教皇國的使者頓時沒有了底氣,當然,一開始他的強硬也是撐的,對於有實力和優勢的一方來說,談判是用較少的成本確立自己的優勢,如果談判成本太高就不需要談判而用其他方法解決問題;對於沒有實力和弱勢的一方來說,談判的目的是用較小的損失避免較大的損失,談判是綜合使用各種手段的博弈。

所以教皇國知道自己處於弱勢的形勢,因此選擇用種種廉價的交換來換取不遭受更大的損失,教皇絕口不承認騎士團和教士們是為了入侵馬普華耶準備的,顯然,教皇國的高階僧侶已然明白現在克羅齊亞的最高執政者是馬普華耶扶植的親馬普華耶的代表,且不說馬普華耶對於自己之前宣戰的怨念,單單說埃達女王陛下父王被推翻被殺死這裡面就有教皇國所出的一份大大的力。

因此教皇國要撇清說自己並沒有入侵馬普華耶的想法簡直是睜著眼睛撒謊,但是這位使者居然還用自己根本沒有入侵馬普華耶的能力為自己辯護——教皇國的四百多名騎士和一百名教士居然被十幾個軍人打敗了,可見教皇國的人是多麼熱愛和平,他們本身就是為了傳播愛與和平,為了傳播主的福音來的,打仗什麼的最討厭了。

國家談判的會議簡直是噁心人的會議,是剝奪一切道德觀念和是非觀念的會議,在這樣的會議上你才能夠認識到在大家沒有共識的情況下進行談判能夠展現出人類最無恥的下限到什麼程度。

阿拉西姆先生在對方恬不知恥地表示為了保護騎士和教士的自由和人權,教皇毅然拋棄了一切屈辱願意給埃達女王陛下和姬尼婭女王陛下加冕並且還暗示這是對埃達女王陛下和姬尼婭女王陛下至高無上的榮譽並將更加穩固對方在各自國家的統治地位的時候實在是忍不住要吐了——這傢伙自我感覺良好已經到了一個過分的程度了吧!

但是教皇國並非沒有做任何有實效的事情僅僅懂得如何放嘴炮噁心談判者而已,他們的使者頻繁接觸克羅齊亞的諸貴族,藉以打探訊息和遊說,教皇國的使者們很清楚地發現了貴族們打醬油的心思,加上克羅齊亞本身局勢的混亂,在埃達女王還沒有完全控制住政治局勢的情況下,克羅齊亞根本沒有力量組織軍隊進攻教皇國這個以前的盟友,而馬普華耶的軍隊還被牽制在北方和瑞多利亞對峙,這就是教皇國的使者們雖然處於自己的軍隊和教士都被對方俘虜的劣勢下,依然在某些方面表現得異常強硬的原因。

但是隨著馬普華耶在北方戰線的突破的訊息的傳來,教皇國的使者們開始坐不下了,在談判的開始收斂起自己上帝使者的派頭,開始表現出真的希望和平的願望和傾向了。

雖然在談判之後,使者們會在自己的房間裡面詛咒說,“這些傢伙都要下地獄!”

華倫斯坦伯爵所取得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謝奧格王子殿下,格拉斯將軍在軍隊上一次敗退之後就被國王陛下免去了職務,表面上是體恤他要他暫時休息,實際上將失利的錯誤全部堆在他頭上的架勢已經非常明顯、奧格王子對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格拉斯將軍德高望重,人脈廣博,所以在處理他的問題上國王陛下還頗為慎重。另外一方面是既然已經從馬普華耶的境內退回到了國內,那麼軍事上已經不容許繼續失利了。依託於天然的地利優勢和防禦工事,似乎守住這條邊境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馬普華耶軍隊似乎也並無捅破防禦的能力,於是國王陛下能夠放心地把前線的軍事交給自己的兒子,也算是為他積攢功績和聲望。

但是奧格王子殿下似乎雄心勃勃,不滿於僅僅防守在邊境線上,同時對於上一次的失利耿耿於懷——他完全不知道華倫斯坦伯爵上一次的勝利某種程度上講算是開了外掛作弊,當然,如果知道了的話,他就會更加耿耿於懷了。奧格王子召集了自己的屬下——以前格拉斯將軍的屬下,討論如何剋制住對方的步兵方陣的戰術,最後發現在山地上這種戰術發揮不出來,雖然騎兵也同樣不能夠發揮出優勢來,但是奧格王子和他的新屬下相信,在同等情況下,山地作戰的話,瑞多利亞一定會戰勝馬普華耶,之前他們就突破過現有的敵方防線一次,並且現在在這種對峙的情況下,對方不主動進攻說明他們本身也並沒有在這種情況下戰勝的把握。

奧格王子堅定地認為,即使在平原上馬普華耶的勝利不是出於偶然那也是因為他們的戰術的針對性,而現在這種對峙的情況下,如果放任對方鞏固自己的防線加強防禦工事的構建的話,日後瑞多利亞不要說進攻對方了,很有可能被對方封鎖在自己的國防線後面,從此失去了南下的可能性。奧格王子願意把這個問題看得更加嚴重一些,因此他覺得如果不在短時間內重新打敗馬普華耶的話,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打敗他們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小,特別是在目前華倫斯坦所統帥的軍隊人數還不太多,而居魯士的軍隊都還沒有接受過新式訓練的情況下。

奧格王子最終擺出了決戰的姿態,瑞多利亞從自己的防線上全面出擊,奧格王子不相信在這樣的地形下華倫斯坦伯爵的戰術能夠繼續複製勝利,也不相信在常規的作戰中馬普華耶的軍隊能夠戰勝瑞多利亞的軍隊。

顯然,奧格王子的想法在戰鬥的初期得到了很好的驗證,馬普華耶的軍隊正面接觸之後一擊即潰,居魯士將軍的士兵並沒有足夠的勇氣和瑞多利亞的軍隊戰鬥,正面潰敗了,兩個側翼的軍隊僅僅憑藉著臨時加固的防禦工事死守,在奧格王子看來最終難免被包圍全軍覆沒的命運,但是此時此刻不值得花大力氣來攻擊他們,一部分軍隊圍困住對方之後,奧格王子率領主力軍隊追擊對方的主力,盡量避免對方重新整頓恢復戰鬥力的情況發生。

不得不說居魯士將軍這個時候薛嶽附體,Cosplay了一把天爐戰法,首先是放開大道,佔領兩廂,然後再在後退的時候集結兵力,圍攻對方追擊部隊的超前某部。當然這需要華倫斯坦伯爵權力的配合,打仗並不是嘴巴上說說就可以的,打的好了就是薛嶽,打得不好就是孫元良和劉峙了,華倫斯坦伯爵的軍隊實際上埋伏於側翼的據點,等到奧格王子的軍隊全面出擊之後,從側面攔截住了奧格王子的後路。雖然王子殿下按著居魯士將軍猛揍,但是他的身後同樣站著一個不懷好意的傢伙正在摩拳擦掌。

戰術上的優勢並不能夠改變瑞多利亞軍隊戰略上陷入了窘困的事實,按照居魯士和華倫斯坦商量的想法,瑞多利亞的軍隊最終會被圍困在大平原上,居魯士將軍的軍隊躲在城堡等防禦工事後面在南,華倫斯坦的步兵方陣在被,瑞多利亞的軍隊將會在前有攔截後有追兵的情況下享受十面埋伏的宿命。

如果奧格王子足夠果斷的話,他就應該趁著居魯士將軍的軍隊還沒有能夠集結形成戰鬥力的情況下馬上返身重新擊潰華倫斯坦的軍隊,如果能夠擊潰華倫斯坦的軍隊的話,那麼瑞多利亞軍隊戰鬥力的桎梏就完全消失掉了,居魯士的軍隊對於瑞多利亞來說,從實際到心理都不是值得一提的玩意;如果奧格王子足夠穩重的話,也會馬上停止前進,兩面距敵,苦撐待援,畢竟華倫斯坦的軍隊雖然強大,但是在人數上並不多,在奧格王子的軍隊和援軍之間不一定能夠堅持住,更何況這裡的地形也不是草原,華倫斯坦也沒有足夠的堅固的防禦工事;如果奧格王子足夠狂妄的話,他大可以繼續追擊他看不起的居魯士的軍隊甚至是一路打到伯倫希爾,留下華倫斯坦的軍隊在自己背後吃土或者僅僅以少量兵力纏住對方即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華倫斯坦的軍隊也陷入了包圍圈之中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是有時候,心理的因素也是一個奇妙的因素,哪支軍隊能夠在重圍之中保有信心和戰鬥力呢?紅軍一定算是,但是多少年來這樣的軍隊也不過僅僅一隻罷了,當瑞多利亞的軍隊愕然發現自己陷入了包圍之中甚至於截斷他們後路的還是明顯顯現出他們的剋星的模樣的軍隊的時候,瑞多利亞軍隊的軍心忍不住躁動起來,之前憋氣想要給予對方猛烈打擊的將軍和士兵們突然覺得是否應該慎重起來,見好就收,趁著潰散的敵人還沒有恢復戰鬥力和後方的敵人聯手攻擊自己趕快重新打通自己的後路。

奧格王子對於這樣的思想感到憤怒,他經歷過上一次失敗的恥辱,但是這種恥辱還沒有成長成為心靈陰影,所以他對於自己的軍隊的害怕感到憤怒,從而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徹底擊潰居魯士的部隊,然後再掉頭攻擊華倫斯坦,在這之前以少許部隊牽制對方。

奧格王子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放任對方截斷了自己的後勤,雖然他相信很短的時間裡就能夠重新打通補給線,但是他還是小看了這一點對於士氣和軍隊的實際影響。居魯士一直退到了自己所修建的的防禦工事線上才重整軍隊,而工事本身也是駐有留守部隊的,伴隨著馬普華耶的新援軍的到來,瑞多利亞真實陷入了包圍之中。

與此同時,瑞多利亞北方遭受維京人的入侵加劇了他們在馬普華耶境內軍隊的形勢的惡化,儘管奧格王子懷著孟良崮戰役之前張靈甫一樣的信心,但是隨著事態的發展,瑞多利亞的潰敗幾乎已經成了定局。

經此一役,就算是瑞多利亞重新依靠天然的險要地形能夠防禦住馬普華耶,他們也會從此失去入侵馬普華耶的能力,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作為軍事強國的瑞多利亞都只能夠在戰略上採取防禦和收縮的姿態。

奧格王子的潰軍最終還是突破了華倫斯坦的防線逃回了國境——畢竟華倫斯坦伯爵的兵力太少,緊接著,瑞多利亞的使者在陣前傳達了希望和平的意願,瑞多利亞國王希望能夠派遣使團和馬普華耶談判簽訂和平條約。

曾經的反馬普華耶同盟潰散,同時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