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資本巨鱷最新章節列表 > 943一連串的醜聞,市值蒸發100億美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943一連串的醜聞,市值蒸發100億美元!

下午時候,陳輝陸續接到了十來個電話,都是有關於高盛的事情!

他嘴角微微一笑,暗道:“也好好搞高盛集團一下!噁心死它!!”

下午5點的時候,高盛集團被曝涉性醜聞:聘請俄名妓色誘投資者!

港媒稱,投資銀行高盛集團在英國涉嫌用500英鎊(約合4823元人民幣,收買妓女來色誘一名利比亞投資者,以促成一宗鉅額生意,但投資最後失敗,利比亞投資局準備上訴向高盛索償。

香江《東方日報》報道,案件將於下週在英國高等法院開審,該名涉事妓女身份也曝光。

利比亞投資局宣佈,將上訴向高盛集團索償8.46億英鎊(約合81.61億元人民幣),以賠償其投資損失。

據媒體披露,高盛集團高層卡巴傑在2007年,邀請利比亞前領袖‘卡菲時代’的LIA投資,更涉嫌提供妓女及酒店給LIA高層穆斯塔法的弟弟扎提。

據爆料,卡巴傑向扎提免費提供前往杜拜的商務客位機票、五星級酒店房,再付425英鎊(約4102元人民幣),為他安排兩名妓女共度春宵,以令扎提說服穆斯塔法,簽下與高盛集團的合約。其中一名據報由卡巴傑請來的妓女,是俄籍名妓米凱拉,據報其年收入高達50萬英鎊(約合482萬元人民幣)。她回應稱,8年前的客人早就不記得了。

高盛集團的人跳出來發言,立馬否認這件事情,卡巴傑則發聲明指,高盛集團或他本人沒有為任何LIA職員付款,提供不正當娛樂。

高盛此此刻做法遭到無數人的唾棄。

在傍晚6點時候,高盛集團鋁價操控事件開始發酵,香江聯交所和旗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也被捲入其中。

香江聯合交易宣告,LME和高盛已作為共同被告人被起訴。聯交所稱,這份訴訟指其有“涉及鋁價的倉儲市場的反競爭和壟斷行為”,LME管理層在初步評估後認為,該訴訟沒有法律依據,LME將採取積極申訴措施。

美利堅官方宣稱:也對華爾街投行的金屬倉儲開始著手調查,特別是兩位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稱,美利堅司法部將向向至少兩家擁有倉儲業務的公司傳送了質詢信函,以調查其運作情況。

由於受到監管加強和原材料業務利潤下降的衝擊,華爾街各大投行正在收縮各自大宗商品部門的規模!

摩‘庚’大通表示:正考慮退出實物大宗商品交易業務。

····

高盛集團則表示:沒有任何事實根據,完全是子虛烏有!

而一場全球大宗商品的監管風暴即將正從華爾街颳起,華爾街金融巨頭控制交割倉庫和物流,操縱大宗商品價格的黑幕開始揭開,利益受到最大損害的是亞洲的有色金屬加工企業和消費者,但截至目前,眾多亞洲公司準備起訴索賠!!

··

晚上7點時候,高盛集團再次處於詐騙醜聞的風尖浪口中!

紐約聯邦法院的一個由九人組成的陪審團裁決,該欺詐案中,高盛前副總裁法布雷斯.圖爾對7項指控中的6項負有法律責任,圖爾現在除了要面臨罰款外,還可能被禁止從事證券方面的工作。

因為謊稱做多,導致投資者損失超10億美元

爆出欺詐醜聞前,三十出頭的圖爾在金融界春風得意。2000年自巴黎中央理工學院數學系畢業,翌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取得運籌學碩士學位。

2001年,圖爾加入高盛紐約總部。6年後,28歲的圖爾成為高盛副總裁。2008年末,被調往高盛位於倫敦的辦公室,於2008年11月24日在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下稱“FSA”)進行了註冊。

2007年4月,由圖爾主要負責設計的一款基於次級抵押貸款的抵押債務債券(SyicCDO)產品“Abacus2007-AC1”推出,這是圖爾的得意之作,在大力推銷該款產品後,圖爾獲得200萬美元獎勵。

該款交易產品是對沖基金巨頭約翰.鮑爾森在預期房地產市場即將崩潰的情況下,要求高盛幫助它開發一款計劃做空的證券產品。高盛為此引入CDO(債務抵押證券)資產管理公司ACA,讓ACA一起選擇構成這款MBS的標的資產。

但在向投資者公開推銷的過程中,高盛涉嫌誤導投資者認為對約翰.鮑爾森將做多該證券。前ACA管理公司資產管理部主管LauraSchwartz向法庭作證時稱,“高盛和鮑爾森從來沒有試圖糾正過ACA的錯誤認知——無論是透過電子郵件、電話還是會議的方式。”

而事實上,鮑爾森透過做空Abacus獲利10億美元,作為中介的高盛則大約賺了1500萬-2000萬美元的設計和營銷費用,而購買這款MBS的投資者則慘遭鉅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美利堅一些媒體開始聲討高盛集團,稱高盛是“吸血大烏賊,無情地把吸管插入任何聞起來像錢之物中”

高盛集團立馬稱指控“毫無根據”

SEC剛剛獲得了足夠的證據!

因為之前沒有足夠的證據,所有事情擱置了幾年,但是現在證據確鑿,SEC執法部門主管羅伯特.庫扎米宣稱:“這種全新的金融產品很複雜,但其中的欺詐和利益衝突是簡單和老舊的。高盛錯誤地允許一位能深刻影響其投資組合中抵押貸款證券的客戶對抵押貸款市場做空,高盛還向其他投資者提供虛假陳述,該證券的投資內容由一家獨立客觀的第三方機構進行選擇。”

SEC將再次向紐約曼哈頓聯邦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指控高盛集團涉嫌欺詐投資者,造成投資者損失超過10億美元!

針對SEC的指控,高盛集團再次稱指控“毫無根據”,同時強調,高盛自己在相關交易中就損失了9000萬美元之多,而且其本來就“沒有義務”向金融產品買賣雙方交代對方身份。

·

晚上8點時候,高盛集團前僱員格雷格·史密斯在《紐約時報》刊登離職公開信《我為什麼離開高盛》,指責高盛“有毒”,道德淪喪,把客戶當“白痴”和“提線木偶”。

Jake Siewert堪稱史上最倒黴的公關,上個月高盛剛正式宣佈任命其為企業傳播全球主管及董事總經理,第二天他的活就來了。這次還是個大麻煩。

Jake畢業於耶魯大學,從業經驗豐富,曾擔任克林頓政府的新聞發言人處理其醜聞,他的上一份工作是在財政部擔任蓋特納的助手。

華盛頓一位教授這樣評論他:“他非常適合這份工作,他低調,學識和實戰經驗豐富。在白宮這樣的地方,需要處理各種難題,這和高盛很像。”

但是,“扭轉輿論簡直比登天還難”,一位長期關注投行的資深記者認為,“金融危機之後,高盛對媒體來說就是源源不斷的素材。現在媒體都盯著它,稍微出點事都會鬧得滿城風雨。”

一改習慣性沉默,此次高盛CEO勞爾德·貝蘭克梵反應迅速,立馬即釋出公開信回應,在信中,貝蘭克梵稱非常失望,他認為史密斯對高盛的個人觀點在媒體中被迅速放大。貝蘭克梵寫道,根據最近的客戶調查,89%的客戶認為高盛的員工為他們提供了優秀的服務。

而高盛前董事總經理邁克在《新財經》採訪說:“其實史密斯只是VP(副總裁),並非高管,算是中層。”

並宣稱,在高盛,副總裁級別的員工接近1.2萬人,貝蘭克梵稱在這一階層,客戶對他們的滿意度更高。

貝蘭克梵認為:“以公司的規模來考慮,出現個別心懷不滿的僱員並不令人吃驚,但這不應該代表高盛集團其他3萬多僱員的想法。”據外媒報道,貝蘭克梵和高盛高層就此事花費大量時間與股東及客戶討論,並且在內部與史密斯在英國的領導及同事談話,希望瞭解“真實情況”。

同時另一家超級投行摩根士丹利力挺高盛,其首席執行官戈爾曼告知員工不要“落井下石”,不要傳播此事並發表評論。

“大家罵得都很解氣,但是華爾街哪家投行不是這麼幹的。”一位投行人士如此對記者表述他對此事的看法,“為什麼那麼多人願意和高盛做生意,並不一定是喜歡高盛,這很說明問題。事實上,高盛在業務能力上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公司。”

···

但是,史密斯在公開信中這樣描述過去的高盛:“過去高盛的文化一直圍繞著團隊協作、正直、謙遜,以及永遠為客戶的利益考慮,過去高盛的文化不僅僅圍繞賺錢,因為這一點不足以使一個公司在這麼長的時期裡屹立不倒。”

史密斯寫道:“而現在,如果你能為高盛賺到足夠的錢,你就能夠得到升職,更具影響力。”

20世紀70年代末,高盛明文規定下來的14條業務原則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客戶利益永遠至上”,然而,一再爆發“醜聞”的高盛卻在用事實證明,賺錢與否遠比客戶利益重要。

邁克回憶:“高盛文化的變化始於保爾森下臺,貝蘭克梵上臺。此前高盛完全是一家投資銀行,以顧問業務為主。而貝蘭克梵則代表了一幫交易員。”

檢視貝蘭克梵的簡歷可以看到,1994年,貝蘭克梵被任命為高盛大宗商品部門聯席主管,並於1997年被調往倫敦,出任固定收益部門聯席主管。

對於交易員來說,最早根本不需要和客戶接觸,他們只需要坐在電腦屏幕前,根據資訊分析,買入賣出。此後,高盛業務的增長全部來自自營交易。

“到了2009年,當時高盛的顧問業務已經不到總額的20%。可以說高盛不再是一家純粹的投行,它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我們當時很多合夥人都在感嘆文化的轉變,不光是高盛,所有大投行最大的問題,就是利益衝突的問題。”

邁克補充道:“格林斯潘這幫自由經濟派認為市場可以解決問題,但是有時候市場的解決方式大眾承受不了。另外,他們還認為隨著計算機的興起,不可能再給客戶帶來20世紀30年代那樣的危機,各種計算機模型能夠把風險降到很低,但關鍵是,電腦還是被人掌握的,有貪婪就容易出問題。”

邁克離開高盛的一個原因也和文化有關,“當時來了一批新的MD(董事總經理),大都是交易員出身。公司讓我也去做衍生品交易,我認為這不是我想做的。”

渣打集團宣稱:“曾經客戶是上帝,而今,高盛屢遭質疑的是賺錢第一,而置客戶利益於不顧。

匯豐銀行旗下媒體:“估計貝蘭克梵今年要下臺,因為他在眼裡,客戶們都是傻子!”

美國銀行旗下媒體:“高盛明顯已經把客戶當成了白痴,客戶的錢總是到了高盛集團的腰包裡!

····

高盛集團聲譽遭到了極大的影響,沒想到這一次是後院起火。

來自僱員的指責,殺傷力巨大!

一石激起千層浪,高盛股價暴跌了,最終因為這一連串被同時公佈的醜聞,市值不到兩天就一共蒸發100億美元!

比起渣打集團因為洗錢罪蒸發的市值還要多!

···

週五晚上,淡馬錫大廈裡,陳輝在電話裡道:“將高盛集團前僱員格雷格·史密斯送到了英國,別讓他死了!”

為了格雷格·史密斯大庭廣眾之下爆料高盛,陳輝這邊的人都花了100萬美元!

··

而高盛集團總部,董事長兼任CEO的勞爾德·貝蘭克梵怒氣到了極點!!

高盛集團股價遭到了拋售,市值蒸發了那麼多億!

在董事會上,他可是被批了一頓!

很多董事罵他是蠢貨!

去爆料渣打集團的洗錢醜聞,現在渣打集團也爆料它們的醜聞,明顯他們損失得更大,而且是來自僱員的指責,殺傷力非常巨大!

給高盛集團的聲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現在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

一旁的助手想了想,道:“總裁,我們要不要讓人幹掉這個拿錢發言的叛徒?”

勞爾德·貝蘭克梵,道:“等這陣子的風頭過去了再說,現在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