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啟九七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二五八章 窮寇要追,大難臨頭各自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二五八章 窮寇要追,大難臨頭各自飛

股價一連五天跌停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體驗?

全世界再也沒有人比張敏銳更有發言權了,在張家最需要資金的時刻,本應該為張家承擔融資套現重任的弓長控股、德生製藥一連出了五個大跌停,甚至連累形勢不錯的大盤股也開始跌跌不休,這可真是沒誰了。

大盤吃緊,投資者的信心更受重挫,於是持有弓長控股、德生製藥股票的投資者更加恐慌,股市上拋售股票的投資機構、散戶紛紛拋售股票。

弓長控股、德生製藥的股東們再也坐不住了,雖然他們對老張家一直抱著支援的態度,但誰叫他們作死地得罪了國內商界可遮天蔽日的林氏呢。

如果張家日後還能東山再起的話,股東們不介意玩一把雪中送炭,和張家一起度過最為困難的時期。

但是張家得罪的林氏太強大了,是揮揮手就能讓一方大勢力灰飛煙滅的存在,他們根本看不到張家還有未來。

大難臨頭夫妻尚且還各自飛呢,更何況只是因為利益而結合的資本家,於是不少股東都背叛了張家,紛紛在弓長控股、德生製藥股價還值幾個錢的時候賣給了林誠,林誠手中掌握的股份越來越多,一場收購惡戰在所難免。

不過張敏銳並未坐以待斃,張家旗下的弓長控股、德生製藥公開向社會募股,希望值此危機時刻,能有白衣騎士站出來,幫助張家度過這次的難關。

以價值而言,弓長控股母公司弓長集團是全國玩具十大製造企業之一,每年出口玩具十多億人民幣,公司總資產將近一百個億;

德生製藥則有兩家大型製藥廠,三家醫藥研究機構,並在全國各大中城市擁有一百多家連鎖大藥房,是國內著名醫藥品牌之一,價值同樣不下於百億。

以弓長集團和德生製藥的總資產、品牌價值、營收能力,按理說這兩家企業向社會公開募股,應該應者如雲才是,但是誰都知道,張家得罪了林誠,誰敢在這個時候幫助張家,那就得做好接下張家的恩怨,被林誠打死的準備。

但凡在國內混商界的,誰不知道林誠是堂堂的世界首富,身家萬億,這樣的強大存在連世家張家得罪了都吃不消,更何況無利不起早的生意人呢,於是尷尬的情況發生了,弓長控股、德生製藥的公開募股如同燙手的山芋一般,根本無人問津,大家都坐看張家滅亡。

不過令張敏銳感到欣慰的是,一家名為珀斯基金的澳大利亞資本向張家伸出了援助之手,開始大規模吃進弓長控股、德生製藥的股份。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張敏銳那個得意呀,對,你林誠是牛逼,一聲令下國內商家沒人敢跟你對著幹,全都只能對張家見死不救,但你管天管地還能管得住境外的投資機構嗎?

境外的投資機構可是打澳大利亞來的,是發達國家中的一員,你林誠牛逼還能牛逼得過澳大利亞人?

一時間,張家大感揚眉吐氣,甚至還有餘力支援海角論壇,給海角論壇撐腰,拒絕執行向林氏集團釋出道歉宣告,和林氏集團強硬到底,大言不慚地說什麼網上發帖是網友的言論自由,林氏集團無權管轄。

然而正當張家得意洋洋,甚至醞釀對林氏集團發起反戈一擊的時候,卻發現來自澳大利亞的珀斯基金居然把從張家收購來的股票轉手就賣給了林氏集團。

原本只掌握弓長控股、德生製藥25%、28%股份的林誠,股份份額一下暴漲至43%、44%,一下就成為弓長控股、德生製藥的最大股東,只要再拿到七八個百分點的股份,林誠的股份就能超過50%,正式入駐麗弓長控股、德生製藥,將張家的兩家上市公司收進掌心,控制這兩家資產均超過的大型公司。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值得注意的是,弓長集團的玩具,德生製藥的醫藥,這兩大行業都是林氏集團的短板行業,林氏一旦拿下這兩家上市公司,就可補足林氏的短板,令林氏變得更加無懈可擊。

5日7日上午十一點,當張敏銳從財經新聞中得知弓長集團、德生製藥最大股東易主後頓時吐血三升,被家人緊急送入了京城協和醫院的特護病房,張家一時間群龍無首,慌亂一團。

這個時候張家並未明確確立家族第二代繼承人的弊端終於顯現出來了,張家的擎天柱張敏銳倒下,張德剛雖然身為長子威望也最重,他站出來接掌張家,希望張家值此危難之際,大家能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但是張家二子張德容、三子張德芳根本不買張德剛的賬,他們眼見張家這艘大船即將沉沒,都主張張家立即申請破產清盤,他們好賣掉張家的產業、股份套現,落袋為安,做一個富貴閒人。

於是在張敏銳住院期間,張家第二代爆發嚴重的爭產風波,張德容、張德芳置張家危局於不顧,只一心爭取自己該得的那份財產,張德剛獨木難支,很快就步了其父張敏銳的後塵,被兩個弟弟氣到住院。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在張家一片混亂之際,梁伯滔加快了對弓長控股、德生製藥的最後一波阻擊。

隨著張敏銳、張德剛父子雙雙住院的訊息被人為故意披露出去,弓長控股、德生製藥的股價再次一瀉千里,下午開盤後再次跌停,繼四月份的五連跌停後,跌停噩夢再現,股市曲線幾乎呈一條直線向下墜落。

張家大船即將沉沒,原本還有心支援張家的股東們只能忍痛割肉逃跑了,紛紛聯絡梁伯滔,把手上的股份賣給林誠。

48%……

49%……

50%……

55%……

60%……

66%……

林誠掌握在手中的股份如同坐了直升飛機一般,轉眼間都達到了可以絕對控股的66%以上,這意味著林誠已經成為弓長控股、德生製藥的主人,手中又多了兩家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出賣股份給林誠的人中,大部分都是以張德容、張德芳為首的張家人,這充分證明了大難臨頭各自飛這句老話的絕對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