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再生之科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五章 晶片工藝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五章 晶片工藝

六月的天孩兒臉,雷陣雨說來就來說下就下,但不一會兒又風消雲散,不過倒是給了悶熱的天氣一個清爽之意。在這清爽之意下,電子工業部廈門積體電路發展戰略研討會,即將拉開帷幕。

電子工業部廈門積體電路發展戰略研討會,是由國家電子工業部主辦,電子工業部李部長主持的一場戰略研討會議。

受邀請參加研討會的,除了無限電子企業以外,還有江南無線電器材742廠,四機部所屬的6家電工廠,上海無線電的5家廠,蘇州、常州、天津、貴州的4家半導體廠,北京半導體器件的5家廠,航天部所屬的2家廠,一共差不多24家企業廠商。

可以說1986年的這場電子工業部廈門積體電路發展戰略研討會,是中國國內電子積體電路工業的一次前所未有的盛會,在中國大陸電子積體電路工業乃至晶片製造業的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次發展戰略會議。

當張少傑和助理周興,率領著六十多位科技專家組成的會議團,來到研討會現場時,自然吸引了現場已經到場的廠商們的目光。不說別的,光別的廠商頂多帶十幾人參加會議,張少傑竟然帶了六十多人,看起來就真的很聲勢浩大,不過由於研討會也沒有限制人數,別人也不好說什麼。

而當其它廠商得知這批人領頭的,就是最近很風光的無限企業群的董事長張少傑時,更是議論紛紛。無限企業中涉及電子積體電路工業的,主要就是無限電子企業,積體電路ic和印刷電路板生產線,雖然數量上與其它廠商相比不算什麼,但技術卻是一流水平。

“李部長好!”進入會場後,張少傑一眼就找到了電子工業部李部長正在和某人說著話,便連忙過去打招呼問好。

“嗯?原來是少傑啊。怎麼?帶這麼多人?”李部長聽到有人叫他,轉頭看到是張少傑後,便笑著說道。接著他又看到了張少傑身後跟著的一大群人,有點詫異的問。

“是這樣的,他們是……”張少傑附到李部長耳邊,小聲的把眼前這群技術專家團的來由,和李部長簡單的說了一遍。說他們是無限企業從國外或海外找來的,晶片設計和製造、存儲器技術兩方面的高階技術人才,為了讓他們對在中國大陸建廠、投入到大陸的電子企業、對中國國內國家政策有信心,而帶他們一起參加會議的。

李部長聽張少傑這麼一說,知道眼前的六十多人,都是國外或海外的相關高階技術人才後,自然心裡有了數,不會怠慢這些人。從國家乃至電子工業部的角度看,李部長也是希望這些高階技術人才能走進中國大陸的,高階技術人才的引進,自然對國內電子積體電路工業乃至晶片製造業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李部長熱情的與這些高階技術人才寒暄了一會,漸漸的也到了研討會快要開始的時間,眾人便各自就位入座。

研討會實際上是分為上午和下午兩場:上午場是主席臺上的電子工業部的領導們,向下面嘉賓席上的各大廠商代表們,宣讀一些中央的指示精神、積體電路發展戰略的設想等等;而下午場則是各大廠商抽調兩名代表,參加大圓桌會議,具體討論積體電路的發展戰略。

86年的這場電子工業部廈門積體電路發展戰略研討會,主要提出“七五”期間我國積體電路技術“531”發展戰略,即積體電路ic和晶片製造技術的發展,普及推廣5微米技術,開發3微米技術,進行1微米技術科技攻關。

截至到1986年,中國大陸大部分的晶片生產線都是5微米技術,一共有幾十條。而3微米生產線有江南無線電器材742廠、北京878廠、航天部陝西驪山771所、貴州都勻4433廠、以及無限電子企業5條,但其中具有晶圓生產能力的只有江南無線電器材742廠1條。至於1.5和1微米技術,中國國內還處於研究階段。

一塊晶片的誕生,主要分為晶片設計階段和晶片製造階段。而晶片製造階段的技術中,最重要的是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晶圓製造過程中的晶圓面積大小,另一方面是晶片刻過程中的電晶體線寬粗細。通俗的來說,就是晶圓半徑大小,和多少微米的電晶體線寬。

而晶圓半徑大小和電晶體線寬,是呈階梯式的相互對應的關係。比如說5微米技術對應1英寸晶圓技術,3微米技術對應3英寸晶圓技術,1微米技術對應6英寸晶圓技術。而反過來的話,6英寸晶圓製造工藝,則對應0.8-1.5微米級別晶片製造工藝。

1986年的目前,全球最新的已經能夠生產應用的晶片生產線,便是intel公司的用於386cpu晶片的1.5微米生產線,以及6英寸晶圓生產線。

而原本的歷史中,到了1989年4月,這個記錄依然是intel保持,那時最新的晶片生產線,是用於486cpu晶片的1微米生產線。不過我們中國大陸,因為各種原因,直到1998年才擁有1微米生產線。

原本在3微米技術上,憑藉著80年代以前中**工科技人員的艱苦拼搏,中國大陸與美國是差了4、5年的時間,但到了1微米技術上,卻拉長到差了差不多10年時間,後來則越差越遠。這就好比我們停止了腳步,別人卻加速衝刺一樣,接過我們在這方面越來越落後。

當然,上面說的這些,都只是晶片製造工藝方面的其中兩個步驟,如果要生產cpu晶片,還需要其它很多步驟。晶片整個設計和生產流程,主要包括:系統設計、邏輯設計、實體設計、晶圓製造、掩模設計、晶片生成(包括光刻、蝕刻、離子注入和金屬濺鍍等幾個主要步驟)、晶片封裝、晶片測試,經過這些過程步驟後才能形成晶片產品。

而晶片設計階段,也就是系統設計、邏輯設計、實體設計這三個主要步驟,這些方面中國國內離國外差的更遠。但現在似乎有了解決的方法,因為cpu晶片設計方面,可是張少傑的強項,何況又有後世的那麼多未來科技的晶片設計,他從外來帶來的筆記本裡又有詳盡的資料呢?加上這次引進的高階技術人才,將不會是大問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張少傑目前要解決的是晶片製造階段的問題,特別是晶片製造工藝技術的問題。打個比方,張少傑有pe4 cpu的晶片設計技術資料,可那又能怎樣,pe4 cpu對應的是0.09-0.18微米的製造工藝,目前全球最新為1.5微米製造工藝的狀態下,能夠製造出產品來嗎?

所以飯得一口口的吃,事得一步步的做。張少傑的計劃中,是在2年半的時間之內,在1989年之前,趕在intel公司之前研製出486 cpu晶片,以及達到1微米的製造工藝,至於相對應的6英寸晶圓製造工藝現在國外倒是已經有了。

為什麼把486 cpu晶片作為起始目標,是因為486晶片是革命性的,相比之前的晶片有了很大的改變和很多的創新,甚至後來奔騰時代的cpu,許多技術都是基於486晶片基礎之上的。

比如說80486晶片是第一個內部整合數字協處理器的cpu,並在x86系列中首次使用了risc精簡指令集技術(原先採用的是i8086一直到80386的x86指令集)。此外,486還採用了突發匯流排方式,又換用了更先進的pga針柵陣列封裝技術。另外一方面,intel還在80486首次推出了“倍頻”的概念。這些都是以後的cpu所會沿用,或者會在此基礎上進化的關鍵技術,也為奔騰時代的誕生做出了無比的貢獻。

因此張少傑自然要把486 cpu晶片作為自己的起始目標,趕在1989年intel之前研發出來。

1986年的這場電子工業部廈門積體電路發展戰略研討會,得到了圓滿落幕。透過這次的研討會,讓張少傑邀請來的那六十多為外來的高階技術人才們,認知了國內的積體電路、晶片製造方面的技術水平和生產狀況,也讓他們瞭解了國內的政策,給了他們很大的信心。於是乎,他們也都紛紛拿出決定,正式加盟無限企業。

得到這批高階技術人才後,張少傑對原來的無限科技和無限電子兩個企業做了調整。

首先無限電子企業原來的部分成立為積體電路ic部門,現在再成立cpu晶片部門、主板芯片組晶片部門、存儲器晶片部門等,另外成立無限積電實驗室,負責各種晶片的研發,而無限電子企業的總經理正式任命徐世昌來擔當。

其次無限科技企業方面,計算機硬件開發部門進行了調整擴充,除了已經建立的研發計算機辦公設備的實驗室以外,還新成立了無限華微實驗室,負責包括主機板在內的,計算機板卡及主機硬體的研發,而硬體開發部的經理和副經理,分別由徐世昌、徐祥來擔當。

而企業和部門做了調整擴充,管理層和專家團隊建立後,張少傑又繼續在國內大範圍的招收計算機硬件方面的技術人才和技術工人,以及配套的其它工作人員,以形成基礎的人事框架。

人員和企業到位了,接下來就是正式投資,引進一些生產裝置和生產線,並加以研發改進了。不過,這些都似乎很困難的事情。應該怎樣去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