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再生之科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七章 購買引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七章 購買引進

過完生日的第二天,生活還得照舊,公司的事情也得忙起來。下午的時候,張少傑便帶著助理周興,找電子工業部李部長幫忙去了。

“少傑啊,怎麼有空到我這地方來?是不是哪裡遇到什麼困難了?”經通報後一進電子部辦公室,李部長便站起身笑著問起張少傑。

“李部長好,您猜的真是太準了。我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實在沒辦法了,我才來打攪您的,但願沒打攪你的工作。”張少傑和李部長握了握手,然後抱歉的說道。

“看你這小子說的,還什麼打擾不打擾的,上次研討會上我不就對你說關於電子產業方面有什麼困難就來找我麼。說吧,什麼事?”李部長請張少傑和周興一起到沙發上坐下,然後笑著說道。

“還不是上次研討會上,我向您提起過要建立晶片生產線的事情,可現在我們卻沒有購買晶片生產線及其相關裝置的渠道,直接去國外購買也似乎有很多限制和不方便之處。”張少傑笑了笑,開門見山的把自己的來意說了出來。

聽了張少傑的來意,李部長笑著說到:“哦,那件事情啊!這個你來找我就對了,我倒是可以有兩家晶片生產線及相關裝置的廠商,可以向你推薦的。”

“哦?真的嘛?”張少傑沒想到,李部長這還真的有渠道,原本他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前來的,沒想到還真的有門。

“是真的,還能有假?這兩家廠商一個是美國的應用材料公司,另一個是歐洲的意法半導體公司。應用材料公司,是前年根據上一任電子工業部江部長的建議,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並開展業務。而意法半導體公司,是去年在我的接洽下,也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並開展業務。”李部長說出了他想要推薦給張少傑的兩家晶片生產線及相關裝置的廠商。

應用材料公司?意法半導體公司?張少傑聽完李部長的話後,就想起了這兩家廠商的來由。

美國應用材料公司是後來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微電子裝置和技術服務企業。1984年,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總裁james man,根據時任電子工業部江部長的建議,在北京設立辦事處並開展業務,是第一家在中國設立服務辦事處的半導體裝置公司和生產裝置供應商,而後又在1997年在上海正式成立應用材料中國公司。

意法半導體公司是義大利和法國合資的一家半導體生產裝置供應商。1985年在在北京設立了第一個辦事處並開始在中國推銷產品,成為第一批在中國設立營業機構的半導體公司之一。從那時起,意法半導體不僅設立了非常成功的市場銷售部門,還建立了重要的生產製造基地,同時積極開展滿足中國本地需求的設計和研發活動。1994年,意法半導體有限公司和深圳賽格高技術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深圳賽意法微電子有限公司。

這兩家公司就是提供晶片生產線及相關裝置的廠商,自然能滿足張少傑的投資需要。張少傑之前沒有想起這兩家公司,不過即使能夠想起來,張少傑也還得找李部長。因為現在這兩家公司只在中國大陸成立了辦事處而沒正式成立公司,如果中國大陸的企業要和他們有業務往來,必須透過電子工業部來牽頭搭橋。

想清楚了兩家公司的來由後,張少傑便誠懇的對李部長說到:“李部長,這個忙您可真的要幫我了。”

“當然!你的忙我還不會幫麼?再怎麼說,也是振興中國的電子工業不是麼?”李部張笑著說道,“我去找人幫你聯絡聯絡,然後讓他們派個代表來,你們再仔細詳談,怎麼樣?”

“好的,真的太謝謝李部長了。”張少傑高興的說道。

接下來的日子裡,張少傑在李部長的幫忙下,透過應用材料公司和意法半導體公司設立在北京的辦事處,與應用材料公司和意法半導體公司進行了詳談。不僅獲得了一致意見,並簽署了業務合同。應用材料公司還介紹了福尼克斯公司,意法半導體公司介紹了荷蘭的晶片裝置asml公司,介紹這兩家生產裝置提供商給張少傑,並進行了牽線搭橋。

為什麼要四家公司聯合出售裝置?因為這四家公司雖然都是半導體芯片生產裝置提供商,但各自的側重點不一樣。前面說過晶片的生產有很多步驟,涉及到很多技術工藝和生產裝置,要組成一條完整的晶片生產線的話,張少傑必須與這四家公司都分別採購不同部分的裝置。加上因為政策所限,美國的公司不能提供完整的生產線給中國大陸企業。

所以四家公司後來都與張少傑的無限電子企業簽署了銷售合同,在國家電子工業部的幫助下,無限電子企業從歐洲兩家公司和美國兩家公司,分別購買了不同程式部分的裝置,然後這些裝置將會運回國內,在國內進行組裝,形成一條完整的晶片生產線,最終實現cpu晶片生產線的引進。

無限電子企業,一共花了5億美元,引進了6英寸晶圓、1.5微米晶片生產線。這還是這個時期物價沒有以後那麼貴,加上晶片生產的技術難度、要求水平還沒有以後那麼高的緣故,要知道九十年代以後一條晶片生產線,可是至少要十億美元以上甚至幾十億美元的。

雖然已經引進了晶片生產線,但這個晶片生產線是1.5微米的生產線,不過這是目前世界上已經應用投產的可以買到的最好裝置了。intel公司用於386 cpu晶片的生產線,便是這6英寸晶圓、1.5微米生產線。

張少傑的目的是要造486 cpu晶片,486 cpu晶片採用的是6英寸晶圓、1微米的生產線,所以張少傑還需要組織技術專家對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把1.5微米光刻生產技術提高至1微米。但這個升級改造可不是一天兩天的,需要漫長的時間,張少傑還需要耐心的等待。另外無限積電實驗室,將會成立亞微米技術研究組,進行這方面的技術研究。

另外意外的收穫就是,竟然有個應用材料公司的技術專家,跑上門來自我推薦,想加入無限電子企業。這個人叫王寧國,是一位著名的技術創新專家,有很多項專利在手,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材料科學的博士學位。他從1980年開始進入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工作,職務是負責產品開發的主任工程師。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張少傑的前生譚肖與這個人有一面之緣,因為這個王寧國,後來擁有專利超過100項,2000年起出任應用材料公司的執行副總裁,2005年起他因為想報效祖國,便跳槽到了上海華虹公司,並擔任ceo。對於這個送上門的人才,張少傑自然不會放過。張少傑讓其擔任無限電子企業的副總經理,這對於現在還是主任工程師職務的王寧國,不但能夠為中國的工業貢獻一份力量,還能獲得這麼高的提升,自然是非常的高興。

cpu晶片生產線引進的問題,雖然解決了,但還缺少存儲器晶片生產線。存儲器晶片生產線,有兩個引進的來源,一個是以amd公司為首的美國廠商,另一個是日本的半導體廠商。

此時的amd公司,還沒有像intel那樣,生產pc電腦用cpu晶片,而是一家生產存儲器晶片(包括快閃記憶體、記憶體、eprom)和嵌入式晶片的公司,存儲器晶片可是amd公司的老本行。像1981年amd的存儲器晶片和嵌入式晶片,便被用於建造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由於不想與日本廠商有來往,張少傑便先讓美國分公司與amd公司進行接觸洽談,但很另人失望的,因為商談達不成一致意見,在amd那裡引進存儲器晶片生產線的計劃失敗。張少傑其實真的想收購amd公司,可現在的amd公司資產就有幾十億美元了,以張少傑目前的財力,想收購它是白日做夢。

與amd公司的商談失敗後,與其它美國廠商的洽談也是紛紛沒有成功,因為美國廠商的開價太高,而且因為政策所限,不能提供完整的生產線。因為這樣,張少傑也只好調轉回頭,與小日本的廠商進行洽談。

其實在1986年,存儲器芯片業的變革大潮已經開始席捲整個行業。日本半導體廠商逐漸在記憶體市場中佔據了主導地位,而這個市場一直是amd業務的主要支柱。同時,一場嚴重的經濟衰退衝擊了整個計算機市場,限制了人們對於各種晶片的需求。amd和半導體行業的其他公司都致力於在日益艱難的市場環境中尋找新的競爭手段。

因為美國人的驕傲,和此時的amd公司在美國存儲器芯片業幾乎處於一家獨大的地位,所以amd公司明明處於困難的境地,還開價那麼高。而小日本就不一樣了,小日本他們只追求利潤和利益,為了利潤和利益他們可以是無比卑微的。

因為日本的半導體廠商本來就多,競爭激烈,加上整個全球市場的不景氣,所以張少傑派出的商務團以到日本,進行這方面的業務洽談,立即引起了有能力提供存儲器晶片生產線,或者想退出存儲器芯片業想轉讓生產線的廠商們,大力的追捧和熱烈的歡迎,那就想一群蒼蠅見到了蜂蜜一樣。

不過也該感謝小日本商場們的激烈競爭,最後無限電子企業以極低的價格,引進了存儲器晶片生產線,另外還順帶著購買了主機板製造、硬碟製造所需的生產裝置,總共也只花了2億美元左右。

而買回來的這些生產線和生產裝置,自然也是要吸收研究,為了以後升級改造的。等著吧,等能夠生產出更好更先進的記憶體等存儲器產品之後,這些產品就會反過來銷往日本,擠誇那些企業,給激烈的競爭上再添一把火。

生產線和生產裝置引進後,再加上人員的到位,剩下的就是正式建廠了。無限電子企業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相繼在上海漕河涇微電子工業區,建設了cpu晶片廠、存儲器晶片廠、主機板製造廠、硬碟製造廠。而此時張少傑瑞士戶頭上的美金,也花了個一乾二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