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后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0179 終於說動李世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179 終於說動李世民

隔天陳景恪就去了皇宮,把和龍虎山談判的結果大致講了一遍,重點講了後面向嶺南和南中地區傳教的事情。

“服其地易,服其心難。原因之前我和您說過,就在於文化認同和利益關係。”

“他們祖祖輩輩就生活在那裡,擁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在心理上和我們就存在隔閡, 自然不願意接受我們的統治。”

“強行靠武力去征服也可以,但南方蠻荒之地,要用多少人命去填才能徹底征服?就算武力征服了,後續治理又該怎麼辦?”

“若能引導他們改風易俗,在文化和信仰上和我們保持同步,就能最大程度的削弱他們的牴觸心理。”

“試想一下,如果他們從小就聽著神農嘗百草、黃帝戰蚩尤、秦皇漢武,乃至陛下您英明神武的故事長大, 又怎麼可能會不認同我們?”

“到時甚至都不用真的動武,大軍一到就會出現很多仰慕中原強盛的部落,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他說的澎湃激昂口吐飛沫,大有中原王朝虎軀一震四夷納頭便拜的樣子。

一旁的李世民聽的啼笑皆非,這小子最近有點膨脹啊,竟然給我畫起大餅來了。

搖搖頭道:“那你先告訴我,蠻夷有自己的風俗習慣,為何會無緣無故的改信道教?”

陳景恪說道:“因為信仰就是畫大餅,誰的大餅畫的好,大家就相信誰。佛教能傳遍天下,就是因為他們更會畫大餅。”

“西域諸國原本都信仰薩滿教,後來更會畫大餅的拜火教傳入,他們就改信了拜火教。”

“幾百年前更會畫大餅的佛教傳入, 他們又再次改信,現在整個西域都已經化為佛國。”

“我們西南方的大大小小勢力,也大多受到佛教的影響。中土更是如此,現在已然是信徒最多影響力最大的宗教。”

“這一切僅僅是一些高僧的自發傳教行為,他們沒有出動一兵一卒, 也沒有給什麼好處,靠的就是畫大餅的能力。”

“以往道教在這方面存在巨大漏洞,然革新後已經補齊了這塊短板。論畫餅的能力,敢說獨步天下。”

“現在我們有組織有計劃去傳教,若再有朝廷的支援,為何就做不到?”

李世民反駁道:“佛教傳到中土也是經歷數百年才有今日盛況,道教想改變南蠻需要多久?我大唐可等不了幾百年。”

陳景恪胸有成竹的道:“若有朝廷支援不會太久,因為道教背後站著的是大唐和整個華夏文明。”

“也不需要朝廷真的出兵保護,只要警告各蠻夷部落,不許傷害去傳教的道士就可以了。”

李世民又問道:“若傳教的道士去那裡胡作非為,豈不是敗壞了朝廷的聲譽?”

陳景恪道:“野道士或許還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但這次是道門大派有組織的行動,他們自然會挑選可靠的人前往。”

“就以龍虎山為例,他們的祖庭就在大唐境內,且失志恢復祖上榮光,又豈會行此自絕前路之事。”

李世民有些意動,但似乎有什麼顧慮,始終無法下定決心。

陳景恪也沒有催促, 等著他的最終決定。

過了許久,李世民才抬起頭, 說出了自己的擔憂,道:“若放任傳教,你如何確定不會重演黃巾舊事?”

陳景恪有些驚訝,他沒想到李世民竟然是為此事擔心,不禁搖搖頭道:“陛下以為黃巾起義和宗教有關?”

李世民反問道:“難道不是嗎?”

陳景恪肯定的道:“自然不是,那些造反的百姓,有幾個是真的相信張角兄弟是神仙的?他們造反的真正原因是活不下去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世民眉頭皺起,他很不喜歡起義這個詞,但也沒有反駁。

“黃巾起義和其他農民起義沒有什麼本質區別,都是活不下去的人為了求活鋌而走險罷了。”

“只要朝廷能讓百姓活下去,靠幾個道士幾張嘴皮子,怎麼可能說得動他們冒著誅九族的危險去造反?”

“若朝廷讓百姓活不下去,就算沒有道士難道他們就不會造反了嗎?”

“且佛教才是當前第一大教派,到處都有他們的寺廟和信徒,要擔心也應該首先擔心他們才是。”

“您也沒有因為擔心他們蠱惑百姓造反,就不允許他們傳教。現在為何就如此不信任道教呢,這豈不是太不公平了。”

“碰。”李世民一拍桌子,怒喝道:“好膽,你這是在指責我處事不公了?”

陳景恪也算是摸清了李世民的性格,並不害怕,道:“這只是講道理好吧,我這麼做也是為了大唐,為了華夏文明啊。”

“先用宗教從思想上瓦解他們,然後以武力征服他們,最後再以文化同化他們,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主張呀。”

李世民果然沒有拿他如何,只是不耐煩的道:“又是這一套,我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了。”

陳景恪說道:“您聽膩了我還是要說。世界的真實面貌您也看到了,以您的雄心壯志肯定想征服這些地方。”

“天地廣闊,想要實現這個目的就必須要移民。只有我大唐子民填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才能完成統治。”

“可那些百姓連自己是誰都不清楚,離開中土之後還能有多少忠心?遇到挫折又能有多少人願意為大唐效死?”

“恐怕多的是有奶便是娘,誰給他們吃的他們就忠於誰。這樣的情況下,您還敢大規模移民嗎?您的雄心壯志還能實現嗎?”

李世民有些煩躁的道:“你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懂什麼國事,事情要是都有你想的那麼簡單就好了。”

其實他早就被說動了,之所以一直猶豫不決有兩個原因。一是這種事情從未發生過,誰也不知道後果,作為皇帝他必須要慎重思考。

第二個原因是,他派出去打探訊息的探子,還沒有傳回具體的資訊。無法確定陳景恪所言的真實性,他就不敢採取行動。

陳景恪早就在孫思邈的指點下猜到了他的想法,當即就說道:

“我知道您的顧慮,可這樣一直猶豫下去總歸不是辦法,不如找個地方來驗證一下我說的方法。”

李世民說道:“哦,說說如何個驗證法。”

見他意動,陳景恪精神一振,道:“分成軍和民兩個場地做實驗,先說說民。”

“挑選一個縣,最好是那種人員組成比較復雜的。在這裡宣揚華夏文明概念,講咱們祖先的光輝事蹟。”

“待過上兩三年再做調查,看當地人是否認同華夏族群,是否對大唐變得更加忠誠等等。”

“如果一切都如我所說的那樣,咱們就擴大範圍在一州之地進行嘗試。如果還能獲得成功,再推行天下。”

李世民若有所思,卻依然沒有表態,而是問道:“軍隊方面你是不是想挑選一軍做實驗?”

陳景恪知道,他沒有表態恰恰是因為心動了,只是事關重大需要慎重考慮,還要徵求重臣的意見。

所以也就沒有再做過多解釋,而是順著他的話道:

“陛下英明,臣正是此意。不過軍隊畢竟是國之屏障,教育的內容還需要和民間有所不同才是。”

李世民追問道:“哦,如何個不同法?”

陳景恪道:“軍隊是一把刀,必須要讓他們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知道刀的主人是誰,應該砍向誰,為什麼要砍。”

“只有明白了這些,他們才不會傷主,才會更加的忠勇。”

這次李世民連連點頭道:“說的好,這才是正途,你儘快把所需書籍編寫好。”

“啊,我寫?”陳景恪有些傻眼,道:“這麼大的事情交給我不好吧。”

李世民笑道:“建議是你提的,只有你最瞭解,這書你不寫誰寫?儘快寫好拿給我。”

這麼大的事情,他自然不會全部交給陳景恪,私下會找智囊團另外編寫一套相關書籍。

但正如他所說的那樣,陳景恪既然提出了這個建議,心中必然已經有了全套的想法。

讓他把這些想法都寫出來,可以作為參考。好用了就留下,不適合的就刪減掉。

陳景恪也很高興,這件事情他和李世民說過不知道多少次了,幾乎每次見面都會灌輸一遍,現在終於見到成效了。

只要華夏文明的概念普及開,就能加速同化被大唐征服的那些部族,漢人吸收了百族後將會變得更加強大。

融合百族既能消除內部隱患,又可以把所有力量擰成一股繩去征服世界。

不過這些都是未來的事情了,現在先把相關書籍編寫好再說。

不對,差點忘了來這裡的最初目的,陳景恪連忙道:“陛下,我們去南邊傳教的事情您還沒給個準話呢。”

李世民嚴肅道:“我可以給你們一個機會,但一切必須以朝廷的計劃為主,不可擅自行動。”

陳景恪馬上說道:“您放心,誰不聽話您直接把他宰了都行。”

反正也不是紫霄觀弟子,不聽話被宰了他一點都不心疼。

李世民這才道:“我會傳旨嶺南和南中,讓他們給予你們一定的支援。”

陳景恪高興的道:“謝陛下。要不,您給寫道手諭?”

李世民瞬間破防,拿起桌子上的鎮紙作勢欲砸:“混蛋,你真以為我不敢揍你是不是?”

陳景恪扭頭就跑,一邊跑一邊道:“陛下,沒事兒我先走了,您忙著。”

李世民嘴角直抽搐,放下鎮紙喊道:“去皇后那裡,她有事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