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后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0212 開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212 開噴

“那你想出答桉了嗎?”李世民問道。

長孫無垢依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道:“二郎可還記得他曾經說過的文明戰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世民腦海裡頓時浮現出那一段對話,世界是黑暗森林,文明是帶刀獵人什麼的。

還有五大起源文明被滅了四個,華夏是僅剩的一個。

想到這裡他心中一動,猜到了她的想法,道:“陳景恪說過,為了華夏文明的榮耀,你相信他們會這麼高尚?”

長孫無垢點頭道:“或許是因為他們跳出了中原這口井,見到了外面的世界。所以眼界比我們更加開闊,所思所想與我們有所不同吧。”

李世民反駁道:“這和他們逐鹿天下並不衝突吧?得了天下就能動用更大的力量去探索世界,豈不是比憑藉一族之力更加便捷?”

“如此做也能避免家族破滅,不至於和現在這樣,淪落到只能靠他這個傻子支撐門楣。”

長孫無垢搖搖頭,道:“這我就不知道了,我不是陳氏族人也沒有見過他們,不知道他們的想法。”

“但除了這種可能,我實在想不到別的原因了,二郎你能想到嗎?”

李世民默默的搖了搖頭,儘管他不想承認,可長孫無垢的這個解釋確實是當前最合理的。

因為除了把陳氏一族往無私高尚方面去想,實在無法解釋他們擁有如此大的優勢,為什麼不逐鹿天下這個問題。

長孫無垢說道:“景恪一直在強調華夏文明,為了讓您同意他宣揚這個概念使出了渾身解數。”

“可見他是真的發自內心認同這個概念,並把它作為最重要的奮鬥目標。”

李世民想了一下,也不得不承認確實如此。

自從上次拿出世界地圖,丟擲文明戰爭的概念後。只要見面陳景恪都會在他耳邊嘮叨幾句,嘮叨的他耳朵都起繭子了。

由此可見他是真的發自內心認同這個概念,並為之努力。

長孫無垢繼續說道:“他從來不掩飾自己同情平民百姓,對權貴尤其是士族很是鄙夷,這一點我們也是早就知道的。”

“現在他說軍人來自於百姓,應該守護百姓,守護華夏文明,為華夏文明開疆拓土,是不是就順理成章了?”

李世民剛想點頭,忽然反應過來,氣道:“你還是在為他開脫,剛才還說不再慣著他。”

長孫無垢笑道:“我哪有在為他開脫,明明是在為您分析他的想法,這樣才能更好的駕馭他,為國效力不是。”

李世民無奈道:“觀音婢你才是天下最好的說客。”

“我只當二郎一個人的說客,別人我還不稀罕說呢。”長孫無垢把茶杯舉起來送到他嘴邊,道:

“說了這麼多您也口渴了,來喝杯水,也消消氣。”

李世民心中的怒火確實消了七七八八,藉著她送過來的梯子下坡道:“但他這這種想法很危險,若被人利用恐怕會引起大禍。”

長孫無垢頷首道:“這一點倒是不假,不過今天他也只是說了一些皮毛,我們不知道全貌也不好妄下定斷。”

“不若明日把他叫到宮裡來,咱們好好問一問他,看他到底是如何想的。”

李世民贊同的道:“對,就這樣辦,明天把他叫過來我好好審一審他。”

長孫無垢見他確實消了氣,心中的石頭才放下,道:“天下沒有哪種思想是憑空產生的,必然是受到了某種思想的引導。”

“我仔細回想了景恪的所言所行,和諸子百家的思想做對照,還真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李世民連忙放下茶杯,道:“快說說有何發現。”

長孫無垢道:“管子言: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

“又言:居同樂,行同和,死同哀。守則同固,戰則同強。”

“他的著作裡到處都充斥著這種思想,認為民才是國之根本,民富國方能強,所以他主張藏富於民、藏兵於民。”

“景恪所言所行與之何其相似,只不過他更加的激進。”

李世民眼睛越來越亮,忍不住一拍大腿道:“還真是如此,觀音婢你真是我的賢內助呀,看來我要好好看一看齊法家的著作才行。”

長孫無垢笑道:“您整日操勞國事,我沒什麼能幫您的,就只能在一些小事上為您查漏補缺了。”

……

第二天陳景恪正準備繼續給徐山鷹五人上課,同時也準備啟用一下剛建好的訓練設施。

只是還沒來得及行動,就見到了宮裡來的內侍,聖人召見。

聽到這個訊息他一點都不覺得奇怪,紫霄觀肯定有李世民的眼線還不止一個,甚至徐山鷹五人中就有。

他的一舉一動基本都瞞不過皇帝的眼睛,昨天那種暴論一出,李世民不找他才怪。

對於眼線的事情他倒是很看得開,既然沒有辦法反抗何不往好的方面想。

這些眼線既是監視他的,同時對他也是一種保護。

能讓別人知道的事情,就不介意被李世民知道,甚至還可以故意透過眼線給他傳遞一些資訊。

真正的機密都裝在心裡呢,就算想找人說,那也是找一個絕對隱秘的地方,讓眼線都沒辦法偷聽。

跟隨內侍一路來到皇宮,在甘露殿見到了李世民。

本來他以為李世民會對他一通訓斥加質問,然後警告他不要亂說,他已經做好了解釋甚至吵架的準備。

沒想到對方根本就沒有談這件事情,而是詢問起了他學業上的事情。

“你跟隨孫真人學習也有一段時間了,我來考考你的學習成果如何?”

陳景恪摸不透他的心思,只能見招拆招,道:“先輩之學浩如煙海,我連皮毛都沒學到,恐怕會讓您失望。”

李世民笑道:“沒關係,你年齡還小學習的機會還多著呢。這也不是什麼考核,就是隨便問問。”

陳景恪只得道:“您問吧。”

李世民道:“諸子百家,你都學過哪家的學問?”

陳景恪想了想如實道:“若說泛泛瞭解,我對諸子百家的思想都知道一些,但若說研究也就只有道家了。”

李世民驚訝的道:“哦?你竟對百家都有所瞭解?”

陳景恪嘆道:“都是在家族學到的,可惜也只是泛泛的瞭解了諸子百家是什麼。”

“並沒有深入研究他們的思想和學問,甚為遺憾,我對道家的研究都還是跟著師父學到的。”

李世民也感到遺憾,但還是安撫道:“以你的年齡能做到如此已經很難得了,以後好好跟著孫真人學,莫要浪費了這個機緣。”

陳景恪道:“喏。”

李世民又問道:“既然你對諸子百家都有所瞭解,那我就挑幾個考考你,你對法家有何看法?”

這個問題再次出乎了陳景恪的意料,他以為李世民會問兵家,然後順勢引導出昨天他放出的那一番暴論。

哪知道他問的竟然是毫無關系的法家。

如果是問兵家,早有準備的他馬上就能給出一套暴論,可問法家他真沒什麼準備,只能臨時思考。

過了好一會兒才苦笑道:“法家先賢眾多,每一個先賢的思想都有所不同,一時間我還真不知道如何回答。”

李世民等的就是這句話,當即就問道:“那你就說說,法家諸多先賢你最喜歡哪一個,最認同誰的思想。”

這個簡單,陳景恪回道:“管子,我覺得他刑德思想才是法的精髓所在。”

李世民心道果然,面上不動聲色的道:“哦,給我說說你對管子的理解。”

陳景恪想了想道:“管子關於法的思想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刑罰不是目的,挽救才是宗旨。”

“所以我才說他是刑德思想,也是我比較認同的思想。不能因為一次錯誤就完全否定一個人,要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

“而且他還提倡罪與罰相適應的觀點,犯多大的罪就受到多大的處罰。”

“不能輕罪重罰,這樣會斷絕犯人改過的機會,也會迫使那些犯了小錯的人鋌而走險,造成更大的破壞。”

“不能重罪輕罰,這樣會放任犯罪甚至鼓勵犯罪,導致國家混亂。”

“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商鞅和韓非子,他們主張輕罪重罰,實在可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陳景恪不否認韓非子和商鞅思想中的閃光點,但他是真不喜歡以這兩個人為首的晉法派。

這會兒提起兩人,他就忍不住吐槽起來:“這兩個人看起來處處講法,實際上是最不講道理的人。”

“他們出身高貴,所以思想裡也處處體現出上位者的優越感,完全不把百姓當人。”

“什麼百姓有錢了就會變壞,為了防止百姓變壞就要搜刮他們的錢財,讓他們始終為溫飽掙扎,這樣天下就太平了。”

聽到這裡李世民嘴角微微翹起,不枉我一番周折,終於開始吐露真實想法了。

從他這一番話來看,還真被觀音婢猜中了,陳氏一族很可能受齊法派影響很深,至少陳景恪如此。

陳景恪並不知道李世民想的什麼,他是越說越興奮,嘴巴開始不把邊了:

“把所有的財富都匯聚到國家手裡,這樣國家才能強大。我呸,純屬胡說八道。”

“他商鞅韓非子哪個不是家財萬貫奴僕成群,自己過著錦衣玉食的奢靡生活,卻指責別人有錢就變壞。”

“天下還有比這不要臉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