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回七七種田養娃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一章 未來發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一十一章 未來發展

正月初三,韓立偉陪著許世琴回門,許世彥跟妹妹說了賣君子蘭的事情。

許世琴一聽說買了十二萬多,也替秦師傅高興。

正月初四,許世彥請客,把相處好的這些朋友都叫到一起。

吃喝還在其次,主要是商議一下今年怎麼發展。

今年過年太晚了,二月二十號初一,年後初九,許世彥就得回省城讀書。

這一去,最起碼得七月中旬才能回來,所以家裡的事情得交代一下。

第一個自然是參市。

目前參市劃定範圍的房子,除了一戶還沒簽協議之外,其餘的都已經簽署了搬遷協議。

在陳建章和縣領導的建議下,搬遷安置協議進行了一些改進。

在西參村範圍,木愣場以西的位置,批了大面積的房場。

年後,蘇安瑛等人負責將房子統一蓋起來,就等於是直接蓋好置房,然後將參市這一片的住戶搬過去,適當補償一些搬家費什麼的就可以了。

這樣,房子可以請建築隊統一來蓋,比個人建房進度快。

而且,成本也好控制,比個人建房省不少。

各家籤協議的時候,都是按照想要的面積調整。

擴建的就沒多少搬家安置費了,原面積不擴建的,就能得一些錢。還有不要房子只要錢的,也可以。

“這陣子,還得去秦家把工作做通了,如果實在不搬,那就找西參村和鎮裡,讓他們出面。

記住了,一切按照定好的章程辦事,不管他們怎麼鬧,不能開口子多給。

我就寧可閃出那一塊兒地方不要了,也不能讓秦家訛著。”

沒錯兒,那個不肯搬,非得多要錢的,正是秦婆子。

秦婆子家三間小破房,卻獅子大張口,要的比人家五間房子還多。

許世彥才不慣這種人呢,愛搬搬,不愛搬拉倒。

反正秦家在西北角上,面積也不大,直接閃出來留著。

到時候參市的圍牆一建,他家那小院還能有多少陽光?

“你們就跟秦家說,那塊兒地方我打算建一大熘公廁,他們家愛搬不搬,不搬就等著聞臭味兒去吧。”

不是誰心狠,明明安置補償都給的非常合理了。

那麼多人家都能搬走,就他家要這個要那個的不肯搬,擺明了就是故意想訛人。

那就不搬唄,怕啥?

“對,對,就該想辦法治一下那個秦婆子,太可恨了,數著他家最能攪合。

差點兒就讓他家攪合的,好幾戶都不肯搬了。

還是三哥想法多,說是誰先簽協議,可以先選建房地址,挑好的地方。

這些人一聽不對,這才趕緊簽了協議的。”

商談搬遷是最繁瑣的,好在這年月的人還都可以,知道這是為了東崗的發展,是整個兒鎮上的規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且新房子一水兒磚瓦房水泥地面,還可以選自己喜歡的位置,這才高高興興簽了協議。

只等新房下來,領了搬家費等補償,歡歡喜喜住新房子。

“還有一件事,就是參地這一塊兒。

咱這幾個人手裡都有錢了,有錢也不能亂花,還得要發展。

所以我跟郭哥提了,今年批五萬丈參土,這些參土呢,往外賣兩萬丈,剩下的留著咱這幾家用。

用來幹啥呢?撒參籽。

記得,自家別栽太多,最多就一百丈,多了咱侍弄不過來,長不出好棒槌也不掙錢。

棒槌想發展,參栽子是必須的,撒上參籽,到時候咱自家留點兒栽,其餘的都賣出去。”

這一招,許世彥也想很久了。

目前來看,各單位辦參場已經是大勢所趨攔不住了,那就趁著機會,先掙上一筆。

那些單位不是普通參農,他們只想撈快錢兒。

根本不可能像一般參農那樣,先播種子長三年,再移栽出來長三年收穫,那些人肯定是直接買參栽子往地裡栽。

可是這分田到戶才幾年?個人手裡那點兒,自己都不夠用呢,哪有那麼多參栽子往外賣?

指著幾個國營參場?國營參場也不可能把好栽子往外賣,都得留著自家用。

所以這就是個機會,許世彥已經盤算好了,今年從幾個參場多弄出來些參籽。

夏季可以發水籽兒,到秋天播撒正好。

許世彥已經把點播機的草圖畫好了,過一陣子找人做出來。

用點播的辦法播撒參籽,參栽子長的勻,大小多數一致,出大栽子的機率高。

這兩年的成長歷練,讓許世彥的眼界比以前提高了許多。

現在他也看出來了,人參行情漲跌,受很多因素影響,絕不簡簡單單就是產量。

雖然人參用肥確實產量高了,但是目前來看,價格波動不會太明顯。

因為參地用肥後,大支頭人參的出品率大幅提高,等於是產量提高,品質也提高了。

而且現在還是國家制定價格,對參農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其實真正影響人參價格的,還是國際形勢,尤其是南韓和東夷這些個國家。

那些資本在背後操控,想把國內的人參變成他們的產地。

另外,也有跟漂亮國關系惡化的緣故。

這事兒,許世彥暫時還沒有能力去抗衡,只能隨波逐流,事先避險。

八六年八七年人參行情大漲,那幾年也是各單位栽參最瘋狂的時候,參栽子有多少都能賣出去。

這參栽子要是長的好,兩年就可以起。

二年的參栽子叫五個葉,其實長頭比二甲子好。

主要是二甲子又長了一年,皮老,移栽後不愛開皮,實際上長頭不如五個葉。

但五個葉長頭好也不全是優點,長得快,這身條就未必好,很容易出爬叉,反正是各有優缺點。

不管五個葉還是二甲子,都能趕上八七、八八那幾年人參行情最好的時候,正好可以先賺一筆。

掙了這一筆,正好開個加工廠。

等八九年、九零年行情往下掉的時候,那些單位辦的參場為了甩包袱,很多都是大降價往外賣水參。

到時候就可以低價收購水參,加工廠就有充足的原料來生產了。

而這中間的幾年,許世彥全力學習搞研發,到時候主打保健品,正好可以趕上國內保健品風行的時代。

透過人參深加工,度過行情低谷,到九五之後,慢慢的行情會再好起來,那時候加工廠也就有了立足之地。

飯,得一口一口慢慢吃,誰也不能一口吃個胖子,總得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發展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