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唐門高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品茗 茶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三十八章 品茗 茶道

看到唐太白喝茶的樣子,蘇錦代似乎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不由地嘴角露出一個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但仔細看了也不定能看出來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笑容,笑裡藏刀綿裡藏針?或者是玩味欣賞?恐怕也只有他一個人知道了!

不過,等到唐太白聞了那杯龍井的茶香,臉上露出一絲遺憾或者是惋惜的表情時,饒是跟茶打了數十年交道的蘇錦代也不由地大為吃驚,難得現在還有年輕人能夠只用鼻子聞,就能區分出不同泡製方法所沏出來的這種極品獅峰的香味!

“是不是覺得和上次喝的味道不一樣?”蘇錦代並沒有直奔話題,只是挑了一個他覺得唐太白會感興趣的話題。能品出來各種茶的區別的人,必定懂茶!

“嗯!少了幾分清馥,香氣也沒上次的濃郁!”唐太白點了點頭,略有所思地說道。

蘇錦代微笑不語,看了眼旁邊的兩個和他年紀不相上下的老人,透著幾分讓人琢磨不透的意味!

這時,坐在蘇錦代旁邊的老人卻開口說道:“蘇老的兩個外孫女還真是讓人眼紅啊,我們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能每天喝到兩種不同味道卻各有千秋的極品獅峰龍井茶了,可惜啊可惜!”

唐太白微微皺了皺眉,聽了那個身穿西裝精神爽朗的花白頭髮老人的話,不禁將目光投向旁邊仍然微笑不語的蘇錦代,卻不知這兩個老頭子在打什麼混兒混兒!

看到唐太白一臉不解的神情,蘇錦代露出一個和善笑臉,也端起身邊案几上的茶杯,嗅了嗅那股略微清淡卻不失真的茶香,一臉陶醉的樣子,說道:“你試一口!”

唐太白狐疑地望著老人,臉上卻沒有半點內心情緒的流露。雖然像他這樣在這三個老頭子面前看起來只是一個毛頭小子或者乾脆就是個愣頭青一樣的人物,但跟他接觸久了就會察覺出他的城府甚至不比任何一個在官場上混跡了數十載而且還混的很風生水起的大佬們遜色多少!

那是一種內斂到骨子裡的深沉,和那些老頭子一樣,有時候也能做到大智若妖!

又深深地嗅了一口茶香,讓那股餘韻在鼻腔裡肆意盪漾開來,然後將茶杯遞到嘴邊,輕呷了一小口,讓茶水從齒縫中滲進去,然後劃過舌尖,蔓延到整個口腔,直到將舌根味蕾都包裹進那股清爽茶水中!

“果然與眾不同,比一般的龍井要清淡的多,但這種清淡卻恰恰能讓人感受到一種舒暢shuangh,入口香而不膩,清淡芬芳,像是一杯二月清晨採自晨露下的瓊液,醉人心脾!”唐太白剛品了地一口,便情不自禁地說出這一番話,完全是有感而發!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再品一口!”蘇錦代又一次說道,嘴角yingman笑意。

唐太白這次絲毫沒有猶豫,又喝了一口,含在嘴裡細細品味,然後徐徐嚥下少許,巴砸了下嘴,任那種越來越濃郁的茶香在口中瀰漫,完全沒有在老人家面前感覺失態的覺悟,到最後什麼也沒評價,只說了一句剛開始聞茶香時的那種感受,脫口而出道:“好茶!”

三個老人不約而同地露出一臉毫不掩飾的笑容,在他們看來能夠品出這種獨到的茶香的人,應該算得上是同道中人了,即便只是在茶這個很陶冶人內涵底蘊的領域內!

這三個老人,除了經常品嚐兩個外孫女泡的茶的蘇錦代,就算是jinyin茶道多年在這方面可以說也差不多算的上高手的兩個老人,第一次品嚐這茶的時候都沒感覺到有什麼太讓人值得回味的地方,要不是被蘇錦代當場罵了句不識貨,兩人當時還真就不打算喝第二口。

可是喝了以後就後悔了,先前喝戴錦蓉泡的茶之後兩人就一直怨念著啥時候也能讓自己家裡有個人學會這手藝,結果等他們喝了第二口後,就更加痛恨蘇家老頭子了,憑什麼他就可以有兩個能把茶泡到這種境界的外孫女,而自己就只有整天來噌茶的份兒!

不過,看到唐太白第一次就能品出這茶的獨到之處的兩個老人,還是不由地露出一份讚賞,這個年輕人在茶道方面的造詣恐怕不比他們這幾個喝了幾十年茶的老人遜色多少!

“看來不止是我們這些老頭子們懂茶,年輕人也很不錯嘛!”那個始終專注喝茶的休閒裝老人卻不像尋常人那樣細細品味,將杯中茶一飲而盡,然後讓那茶水在口中肆意蔓延,臉上露出一絲愜意神情,慢吞吞地說道。

另一個老人略略品味,笑著說道:“巴蜀乃中華國茶業的搖籃,蜀川之地茶業之繁盛自然不是其他地方可以相提並論!不過年輕人懂茶的確實不多!”

老人這樣說倒是沒錯,秦漢以前,飲茶之事才傳播開來。顧炎武曾道:“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認為飲茶是秦統一巴蜀之後才開始傳播開來,肯定了中國和世界的茶葉文化,最初是在巴蜀發展起來的。

這一說法,已為現在絕大多數學者認同。巴蜀產茶,可追溯到戰國時期或更早,巴蜀已形成一定規模的茶區,並以茶為貢品。關於巴蜀茶業在我國早期茶業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漢成帝時王褒的《童約》才始見諸記載,內有“烹荼盡具”及“武陽買茶”兩句。

前者反映成都一帶,西漢時不僅飲茶成風,而且出現了專門用具;從後一句可以看出,茶葉已經商品化,出現了如“武陽”一類的茶葉市場。西漢時,成都不但已形成為我國茶葉的一個消費中心,由後來的文獻記載中看,很可能也已形成了最早的茶葉集散中心。不僅僅是在秦之前,秦漢乃至西晉,巴蜀仍是我國茶葉生產和技術的重要中心。所以這樣看來,唐太白懂茶,甚至比他們似乎也毫不遜色也不是沒有道理可言。

蘇錦代當然知道唐太白這飲茶上的功夫是跟誰學來的,當年他曾與唐太白的爺爺一起品茗,共論時事,自然知道他在茗飲之道上的造詣,當時跟著那個年僅而立卻已經在中華國商界甚至黑暗勢力方面都能隻手遮天的人物看透了人之半生,要不也不會有今天的這般成就,可以說那個男人也算是他這一生中的貴人了。

將身邊兩個老人的茶續滿,又給唐太白續茶的時候,卻被他婉言拒絕,道:“一杯茶足矣!人生百味,半世蹉跎都在這一杯茶中,雖然小輩還不曾體會的出這茶中的大道理,不過一些世俗百態還是能感悟的出來的!”

三個老人面面相覷,看了一眼唐太白,似乎有些詫異,只喝一杯茶的年輕人,倒是挺有意思。蘇錦代嘴角含笑,似有深意地說道:“如果錦蓉那丫頭也在的話,也許你會喝第二杯,她泡茶的手藝要比佩妮好上許多!”

旁邊那兩個老人贊同的點了點頭,他們當然知道蘇老的兩個外孫女泡茶的手藝,戴佩妮不拘一格,泡茶完全是靠自己領悟,心無旁騖,泡出來的茶略顯清淡但味道很純正,沒有多餘的雜質。

而戴錦蓉從小jinyin茶道,曾在日國留學鑽研茶道,覺得日國茶道遠不如中華國茶禪博大精深,毅然放棄年薪百萬的茶館薪金,獨自跑去陸羽出生地竟陵龍蓋寺鑽研禪宗茶道,後來輾轉各省市產茶地以及各個禪寺,在陸羽《茶經》中所述的杭州錢塘天竺hua靈隱二寺跟兩個在茶道上造詣幾乎很難有人企及的老和尚參悟茶道,可以說她的茶藝已經登堂入室,謂之大師亦無不妥!

唐太白點了點頭,如果讓他說實話,的確是戴錦蓉上次所泡製的極品龍井要比戴佩妮的手藝高上一籌,不過他覺得茶這種東西跟有靈性一樣,一天能喝上一杯便能讓人醒目提神,喝多了反倒味雜繁陳,品不出茗之一道的真諦,所以他向來每天只品一茗,即便有更好的茶,他也只能喃喃有詞“可遇而不可求”!

“有時候太深入一件事之後或許能看到更本質的東西,不過時而點到即止也未嘗不是大智之舉,茶之一道有大俗亦有大雅。行於官場,染幾分官氣;行於江湖,染幾分江湖氣;行於商場,染幾分銅臭;行於清湯,雜幾分脂粉氣;行於社群,染幾分市儈氣;行於家庭,染幾分小家子氣。燻得幾分人間煙火,焉能不帶煙火氣。這便是中華國之世俗茶道,講理入木三分!可謂精闢之極!”唐太白侃侃而談,似乎沒有喧賓奪主的自覺,完全沉醉其中似的。

三個老人相識苦笑,這小子還真是狡詐的緊,明明找他來是要談正事,可惜被蘇老爺子開了個品茗的頭兒,他便放肆開了,無非是不想自己提起那事,然後逼得讓這些老頭子們先對他開口,這樣一來,便是三個老家夥來求一個後輩做事,而不是一個後輩來主動請纓,本質上就有了區別!

不過,蘇錦代卻完全沒有生氣的意思,神情雖然有些錯愕,不過還是對這個被他相中的年輕人抱有很大希望,意味深長地笑了一聲,看著唐太白說道:“你小子還真是跟你爺爺一樣,總是讓別人欠著你們,卻從來不欠別人一星半點兒,這心機還真夠讓我們這把老骨頭們大開眼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