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1617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四百四十 章 京營(昨天是三十九)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四百四十 章 京營(昨天是三十九)

失去了精良的武器和厚實的步兵鎧甲,這一千人先到寧遠補齊裝備,肯定大半是普通的營兵裝備,戰鬥力要減去一半,然後再到大勝堡一帶駐紮,也就是寧遠的左翼,遼西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山海關,然後是寧遠和錦州兩城,接下來就是杏山塔山松山諸堡,往下可能再復大凌河堡和小凌河堡,這些才是最重要的堡壘。

如果能收復廣寧,那麼沿三叉河的西平堡各堡就是最重要的軍堡,可是和記明顯擺出了不合作的態度,最重要的堡壘城池就是錦州這個咽喉之地,然後是松、塔、杏各堡,可能數年內加上大凌河城,再南下就是寧遠,然後是關門。

這一整套防禦和守備體系已經很完備了,負責的最高文官是薊遼總督和遼東巡撫,再下來是遼鎮總兵,還有包括客軍總兵和團練總兵在內的多位總兵官,遼西將門已經完成了他們的蛻變,利益共同共通,進退一致,只是餉械還仰賴京師補給,但京師也依賴他們守備遼西,所以哪怕祖大壽在陣前擅自率兵逃離,朝廷在事後也只能捏著鼻子認帳了事。

楊二等人到了遼西,必定會事事受制於人,受到歧視和排擠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聽到這樣的叫嚷,哪怕不少下定了決心離開的人,也是兩眼微紅。

成方道:“你們在那邊我們是幫不上忙了,楊兄一生都在縫隙裡求生,料想也不會過不去這個坎,只能祝楊兄和諸位兄弟此行一切順心順意,將來總會有再相會的時候。”

楊二道:“希望到時候咱們能把酒言歡。”

“定然如此。”

成方又道:“最後再說一句,我知道楊兄始終不信,不過我敢確定,我們張大人心中最大的敵人就是東虜,不管怎樣,和記的力量肯定會用在東虜身上,而不會先用來對付大明。”

徐名也道:“我敢肯定如此,只要大明不主動攻和記,和記就不會先攻大明,上回我回青城,孫先生請我們喝酒,席上有人說起這話,孫先生當時說的很清楚,張大人最恨的就是東虜,滅掉東虜才是我們和記的最優秀的目標。”

“這還真看不出來。”楊二有些艱澀的道:“張大人是先和東虜貿易,現在又放著東虜不打。”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成方最後道:“讓我們拭目以待。”

……

“臣黃得功,叩見皇上。”

“黃得功起來說話。”

天氣和暖,甚至有些炎熱的感覺,天子這一次召見大臣沒有在紫禁城裡,一般入夏之後皇帝就很少住在禁宮裡頭了,到處是紅牆黃瓦,很少樹木,居住起來並不舒服。

黃得功是今天被引見的文武官員之一,這一處地方現在被稱為平臺,到處是水光山色,風景絕美,畢竟是每一寸地方都精心打造過,花費重金營造出來的湖光山色,所費不菲,效果當然也是絕佳。

這裡就是紫光閣,在後世一樣是國之重地。

“你是京營參將,五軍都督府並兵部俱向朕薦你,說你臂力奇大,赤臉重髯,目有奇色,是京營中最傑出的武將,今日一觀,卿的相貌果然不凡。”

黃得功拜道:“皇上誇讚,臣愧不敢當。”

黃得功在賣相上確實相當出色,個頭遠超常人,關鍵是赤紅膛臉,兩眼的眼神相當銳利,臂膀粗壯,一看就感覺相當有的力氣。

“聽說卿曾經力斃奔馬?”

談起這得意事,黃得功也沒有過於謙遜,當下老老實實的道:“臣在東市路遇一匹驚馬,撞翻多名行人,眼見驚急,不得時間慢慢馴服它,只能閃身在一邊,待它近身過來,臣便一拳打在它脖子上,當時那馬就吐了血,後來倒在地上慢慢死了。也是臣打的巧,正中其要害,所以一拳就打殺了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真是壯士。”天啟皇帝相當高興的道:“練兵,首在得將,將者,便是要如黃將軍這般才能得用。聽說你在四衛勇營也是擅長練兵,你的部下最為悍勇。”

“臣不敢當。”黃得功事前得到過提點,知道有些事能說,有些事打死不能說,當下又拜道:“臣在練兵上只是牢記忠和勇兩字,任何兵馬,先教其忠,再練其勇。不管何時何地,忠勇大關過了,兵也就能用了。”

“嗯,說的甚好,可惜知道的人不多。”天啟原本只是泛泛而談,他對黃得功談不上瞭解,更不能說知之甚悉,但五軍都督府和兵部舉薦了大量的京營將領,天啟一一接見過,象模象樣的相當少,如果不是文官相當反對,而且勳貴們也全部是紈絝子弟,天啟幾乎想重新使勳貴們出去當總兵官帶兵,最少在忠誠上他們靠的住,不是說這些傢伙不會被收買,而是收買一個普通的總兵和收買一個有侯爵身份的總兵,在價錢上肯定相差好多倍,天啟也不確定和記是不是能夠有足夠多的銀子收買每一個邊將,但最少這一次九邊的大換血肯定是要叫和記付出更多的代價,一直叫到和記付不起為止。

除了更換了兩個總督,四個巡撫,還有十幾個兵備道,此外就是各鎮的總兵和諸路的副將,包括一些重要防御區的參將全部會被更換。

將領的人選除了一些來自南方的明軍將領之外就是從京營中選取了,京營將領一直在天子腳下,很多是京中世代將門出身,有一些則是勳貴家族裡的分支,比如長子襲爵,次子為將,然後兩個門庭分別傳下官職爵位,到了這個時候都成了根深葉茂的大家族。

京營將領之中不乏這樣的世襲職位,包括守備皇城的三衛禁軍,旗手衛,府軍前衛,錦衣衛。而京營中則是以三大營為主,當然現在更具有實力的是御馬監統帶的四衛勇營,黃得功就是四衛勇營的參將,並且是有名的能帶兵的將領。

和崇禎中後期的情形不同,天啟年間和崇禎早年的京營其實是還有一定戰鬥力的,當然不是三大營,而是四衛勇營。

包括第一次的女真入侵,在廣渠門是京營兵出擊,把按著宣大兵和關寧兵揍的女真人給攆開去了。

眼前黃得功的一番對答,最少還是叫皇帝相當滿意,並且頗為認可的。

“你是開原衛人?”

“臣其實不是遼鎮人。”黃得功聲音清亮的道:“臣是南直隸靈壁人,少年時在腳行謀事,有一次幫著一位貴人運貨到京師,路上有一些杆子土匪之類,都是臣打退了他們。貴人感覺臣是個武夫的料子,所以舉薦臣到遼鎮當兵,後來轉了籍到開原衛,再下來臣才被選進京營裡來當兵。”

這麼說這黃得功不僅不是將門世家出身,以前還是那種被人詬病的腳伕。

天啟有一種直覺,眼前這人不象是大將之才,但操守過關,而且確實對自己和大明忠心耿耿。

因為他的經歷是“貴人”相助,天啟知道那個貴人是朝中的文官,後來黃得功在遼鎮也是發展的很好,一路上都有一些真正賞識他才幹的人,現在又被引在天子駕前,從一個最底層的腳伕到了京營大將,眼前這黃得功的表現也相當明顯,知恩感恩,但並沒有拍著胸口說自己是忠臣良將,天啟感覺這樣的人很靠譜,比起那些只會按著文官提點來奏對的勳臣將門的人選要好的多了。

原本給黃得功安排的是宣府左協副將,天啟這一瞬間卻是改變了主意。

“卿聽朕言。”天啟鄭重的道:“今大同總鎮以老邁出缺,朕令汝接此任,卿且勉之!”

不僅是黃得功意外,在場的幾個太監和禮部引見人員,一個郎中,眾人都是相當的意外。天啟皇帝更換九邊將領的動作很大,但目前來說只是換了幾個副將和參將,幾個邊鎮的總兵還沒有更換。

大家都知道皇帝最想換的就是總兵,其次是總督和巡撫。

文官易得,目前來說更換的總督和巡撫都差不多要就任了,還有幾個兵備道的人選正在斟酌考慮之中。

最要緊的肯定還是將領,九邊的文官主持大局,仗卻是要武將去打,沒有得力的武將,文官的能力再強也無能為力。

挑選武將因為不打算從西北將門中選,只能在京營和河南,山東,還有少量的遼西將門中選取,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都十分頭痛,要挑選出年富力強,勇於任事,甚至最少在儀表和奏事上合格的人選都不是太多。

這一次推出的黃得功其實也不是正經的京營將領,不過在黃得功身後還有一個相當不錯的將領,正經京營出身,能力也相當出眾,在京營中有著很不錯名聲的遊擊將軍周遇吉。

“卿就是周逢吉?”天啟笑意吟吟的看著另一個黑臉的武將,說道:“聽人說卿為人忠厚魯直,喜練兵,每日愛看兵法,朕賜你兵書數百冊,由卿帶到任上去看。又聽人說,卿曾言:各位都是家世良好的紈絝子弟,只怕將來難以征戰疆場,平時為什麼不勤於操練來報效國家,而愧對朝廷發給的俸祿呢?”

周遇吉頓首道:“臣惶恐,確實曾有這樣狂妄的話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