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無限之應聘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六卷 第三章 準備聽幾十年廢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六卷 第三章 準備聽幾十年廢話

高鵬走到左側邊緣盤坐了下去,他前面已經坐了三排人,但是他那一米八出頭的身高,端端正正,腰直背挺的坐姿,卻讓他比他前面那些人要高出一截,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老子與他兩個徒弟,自然,老子師徒也能看到他。

他那俊朗不凡的相貌,與周圍其他百姓格格不入的氣度,讓他在人從中宛若鶴立雞群,很快就讓左右掃視人群的老子徒弟注意到。

站在老子右側的便是女弟子童心,高鵬與他們相對,方向剛好相反,他在左側,正好與那童心相對。

見對方注意到自己,高鵬對她微笑著頷了頷首,童心見此,也禮貌性的對他輕輕點點頭,隨即便移開了目光。

等了大約兩刻鐘,高鵬身後也坐了許多人,而從遠處來的人也逐漸變少,童心仰頭看看天色,對身旁閉目養神的老子輕聲道:“師父,時辰已到,該講道了。”

老子這才緩緩睜開雙眼,左右看了看,眼中露出一抹欣慰之色,比上次來聽道的人多了不少,吾道不孤也。

場中來聽道之人皆未發出什麼聲響,連咳嗽之聲都沒有,是以場中一片寂靜,老子緩緩開口道:“今日給大家講一講‘名’與‘身’,‘身’與‘貨’之間的關係。”

“凡人有欲,必貪名好貨,欲至高處,以身換名,捨身貴貨,然靜以思之,以此難得之身,來換不實之名,無用之貨,實為不值,不如去欲保命,此為真得。”

“況且好名者,既勞身亦勞心,既耗精亦好氣,藏貨越多,危險越大,也許還會招來殺身之禍。”

老子說到這,從側面那高門大戶之中行出兩人,一個年老,一個年輕,似是父子。

老子看到兩人,淡淡一笑,並非說話,只是伸手一引,那老者對老子微微躬身,隨即便到最前排的位置盤坐了下來。

老子這才接著道:“而治政者,若以圖財貨,貪心不已,刮盡民脂民膏,以致結怨於民,獲罪於天,此乃亡國之兆也。”

“財貨為養命之源,立國之本,正所謂百姓無財難養命,國家無財難安民,財貨雖不可無有,但應取之有道,享之有度……”

高鵬坐在人從眾,靜靜聽著老子講道,心下有些不以為然,臉上卻做出一副聽得如痴如醉的表情。

老子此時講的道乃是教化之道,對高鵬並無任何用處,甚至讓高鵬來講,可以講得比他更好。

除非是太上老君講的道,才能對他的修為境界有所幫助,但是,高鵬已經做好聽上幾十年廢話的心理準備,至於為何,那自然是有他自己的考量在內了。

聽道的人都沒發現,在人從之後,來了兩名衣著華貴的年輕人,其中一人身形瘦削,穿月白深衣,儀態高貴,另一人身形魁梧健壯,滿臉精悍之氣。

那壯漢對那白衣青年輕聲道:“世子殿下,樹下所坐之人便是老子先生。”

白衣青年微微頷首,道:“孔承,咱們先坐下,等老子先生講完後,咱們再去找他。”

“是。”

兩人就在人從最後盤膝坐下,靜等老子講道結束。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為官者應以民為先,不可因一己之私橫徵暴斂,為滿足個人的貪慾,使民負過重,上行下效,國將無安。”

“凡民難治,皆因執政之人有為而治,法令滋彰,縱慾妄為,上行下效,故民難治也。”

“若以道而治,即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事而民自富,民何難治?”

老子說到此,聲音停了下來,很快就有百姓叫道:“老子先生說得對,若為官者沒有那麼多貪慾,我們陳國百姓,就不會如今日這般難過。”

此人的話立馬引起了眾人的共鳴,大家紛紛附和,那坐在最前面的老者,即周朝退隱官員姬公,對老子講的道讚不絕口,而老子講的道,卻引起了另外一些人的不滿。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距離此地十數丈外,站著一行人,為首一人肥頭大耳,身穿華貴綢緞,此人正是苦邑最高的行政長官,苦邑大夫周烈。

他聽了老子講的道後,冷哼一聲,帶著身後隨從轉身離開,眼中閃爍著森然的光芒。

這一場講道,持續了兩個時辰,時間指向正午,老子的弟子終於宣佈,今日講道到此結束,百姓們紛紛對老子行過禮後自行散去。

姬公正要請老子師徒入府一敘,卻忽聞一道清朗的聲音傳來,“老子先生請留步。”

老子好奇的扭頭看去,便見方才他講道時就注意到的那個年輕人,走到了他面前。

老子和藹的溫聲問道:“郎君有何貴幹?”

高鵬左掌壓右掌,雙手大拇指相對,對老子躬身一揖,道:“晚生乃是秦國人高鵬,本為一介遊俠兒,得聞先生大道之學後,仰慕萬分,不遠千里,特趕來拜師學道。”

“還望先生念在晚生心誠,收晚生為徒,晚生願終生追隨先生,將先生大道之學傳遍天下。”

老子的兩個徒弟童心與馬童對視一眼,皆饒有興趣的看向高鵬,從秦國跑來陳國拜師,這心的確是夠誠了。

秦國到此足有近兩千裡的路程,他能順利到此,也可說明他有一身好本事,若他真能追隨師父,卻也不是什麼壞事。

老子聽了高鵬之言,不置可否,臉上神色不變,依然面帶微笑,藹聲問道:“敢問郎君,在你心中,何為道?”

高鵬略一思忖,知道自己的初步印象已經過關,現在進入了“面試”階段。

高鵬沉吟了兩息後,朗聲開口道:“晚生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自然為道。”

老子眼前一亮,復又問道:“郎君因何謂之道為道?而非其他?”

熟讀道德經的高鵬張口就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先生以為然否?”

老子聽了高鵬的回答,不由大為高興,輕撫頜下長鬚,連連點頭,“然也。”

兩個問題,老子已經摸清高鵬對於道的理解程度,看來他對自己所講之道,是真的用心領會過的,這份求學之心,已無需懷疑,卻不知他心性如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