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洪荒:在天庭當太子太難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二章 伏羲入魔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二章 伏羲入魔了!

誰?

伏羲?

妙音道人的耳中擷取到了非常關鍵的兩個字。

下意識向著門口那個冷著臉的人族守衛看過去,果然...雖然外在形象變化很大,但伏羲的相貌一如既往,只要多留心幾分,認真去看是能看出來的。

我之前竟然沒有認出來?

妙音原本倨傲的神情,不經意間就全部收斂了起來,伏羲...女媧聖人的兄長,被兩位妖皇尊為妖族的羲皇,名義上是同他們並列的。

只是伏羲並沒有擅用過自己“羲皇”的權柄,他在妖族更多算是一個“名譽妖皇”。

伏羲之前在妖族之中的口碑很好,因為性格的關係,伏羲相對和善,並不似兩位妖皇一般威嚴且難以接近...

只是現在轉世成為了人族,才導致他的口碑在妖族之中有了轉變,雖然不至於完全崩塌,但也趨向於兩極分化。

一類是無腦黑的,說伏羲身為妖族羲皇,卻領著人族屠戮妖族,是妖族的叛徒云云...這類妖族基本上都在黑龍崗與驪山一線,與人族為敵。

還有一類則相對理智的,認為伏羲既然轉世成為人族,自然要站在人族的立場,而且...伏羲又沒有主動入侵妖族的領地,你們都不給羲皇的面子,直接打上門去了,難道讓人家把臉伸出來給你打?

這事兒看起來非常明了,但實際上就掰扯不清楚,因為那些黑子根本就不講理。

妙音是屬於那種相對理智的,對伏羲的所作所為屬於不黑不粉的路人視角...縱然如此,可如今忽然見到了當年高高在上且遙不可及的羲皇,心中還有稍有些激動的,如果我能把伏羲請到西方教去....

這個念頭才剛剛在腦子裡生出來,口中便下意識對著伏羲說道:“伏羲,你於吾西方有...”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便對上了伏羲堅毅的雙眸,雖然伏羲現在沒有了準聖的修為,但修煉人族武道而凝練的精氣神,依舊是將他內在的威勢不經意的帶出了幾分。

“啊呀!”

險些咬了舌頭的妙音,將後面沒說完的話直接吞了回去。

張揚覺著伏羲的狀態不太對,如果自己沒記錯,縱然伏羲封印了自己的記憶,但還是儘量把自己性格保持在了爽朗大方這一型別...但自從上一次同妖族大戰之後,伏羲的性子便慢慢開始產生了偏移。

有一些深沉,並不是裝出來的,很有可能是思想出了問題。

依照他人族的年紀不過是一個毛頭小子,縱然經歷了一場大戰,也不應該就讓他變成了這副模樣...作為伏羲的“監護人”,張揚有必要弄清楚這究竟是出了什麼狀況。

被伏羲暫時唬住的妙音,還是相對老實的。

他受到了人族燧皇的接見,但是在會晤期間,又開始犯病,試圖拉攏燧皇加入西方教。

妙音道人非常真誠的向著燧皇發出了邀請:“貧道觀燧皇陛下於吾西方有緣,不知燧皇陛下可願加入吾西方教?吾西方教有兩位聖人...”

燧皇一聽這話,連連擺手拒絕,不過燧皇畢竟是燧皇,表面功夫還是要做一下的,人家畢竟是西方教聖人座下門徒,自己這個小小的人皇在人家的面前實在是不值一提,開口道:“吾乃人族人皇,更是人教弟子,雖然沒有正式拜師太清聖人,但也算是半個聖人門徒,縱然要拜入西方教,尚需人教聖人許可...讓尊駕失望了。”

聽到燧皇之言,妙音認真思索了一陣,覺著燧皇說得確實有道理,自己莽撞唐突了...一時間還有些不好意思。

看他的樣子,便知道他的修行遠遠不夠。

張揚心說:你們西方教準提聖人那麼多優點,你難道就只學了一個“跟吾西方有緣”?

小和尚,你的修行似乎有點兒不到家呀~

都不如我學得精髓。

想到此處,張揚覺著這也並不是意外之事,準提聖人精髓之處,如果這位妙音道人能夠學到一成,便不至於在後世寂寂無名。

“燧皇陛下可以去請示一下太清聖人...”

噗——

簡直了...

縱然是“人老成精”的燧皇,都沒有見過這樣拉攏人的,心說:這些修行者一個個是不是都修行修癔症了,怎麼一丁點兒人情世故都不懂?

燧皇看妙音思索的樣子,心說:你該不會是在替吾想如何退出人教的方法,或者是讓太清聖人同意吾加入西方教的手段吧?

打住打住!

我就是跟你客氣一下,讓你知難而退,你聽不出來麼?

遇見這種塞直球的,燧皇一時間都覺著有些難以招架...好在自己以公務為由,勉強將這位妙音道人應付了出去。

但看他臨走是並沒有一絲想要放棄的神情,燧皇覺著這事兒恐怕沒完。

張揚是看出來了,這貨就是屬狗皮膏藥的,一旦沾上就扯不下來那種。

修行者有時候也挺可愛的,因為整日沉迷於修行之中,很多時候如何應付人際關係,便全靠天賦...別看他們一個個活個成千上百年,其實並沒有多少實踐的關係,或許對於修行者來說,也就根本沒有這個經歷把心思放在社交上。

這一點人族就大大不一樣,越是“底層”的人族,在社交這方面,便越是有獨屬於他們的智慧。

張揚是在妙音道人的身上待不住了,自從出了燧皇的大帳,他就沒怎麼停過...倒是很少去騷擾人族,而是纏著那些來助拳的散仙們。

就是硬拉人,一點兒策略都不講。

你們西方教的聖人能夠憑藉一句“與貧道(西方教)有緣”便將洪荒的修士拉入西方教,是有特殊原因的...一來是聖人再落魄,他也是聖人,洪荒修士沒有多少能夠拒絕一位聖人師尊;二來,遇見不識時務的,聖人可以以力服人,強行度化...

但妙音似乎理解錯了,他是真的掏心窩子的想要將人們拉攏到西方教去,以為自己的真情可以打動人心。

有一說一,張揚確實被他的憨憨行為搞得有許些感動,但也僅限於此。

或許是有了燧皇的教訓,那些有明確師門修士,妙音道人暫時還沒有向他們下手,現在盯上的便是幾位來自西昆侖以及蓬萊仙島的散仙。

大家對這位妙音道人基本上都是愛答不理,如果是準提聖人親自邀請他們,他們自然不會是這個樣子,但區區一個妙音道人,確實還不被他們放在眼中。

眼下的洪荒,聖人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會親自對小輩出手的,事關聖人麵皮,倒也算是有幾分剋制。

大家對聖人門下的弟子雖然也給予一定的尊重,但也是基於自身的實力。

截教的三大親傳以及隨侍七仙,行走洪荒時自然不會同妙音這般如此艱難,處處碰壁。

散修們見了玉虛宮的十二金仙,自然不會同對妙音一樣這般冷淡...

不過也是有熱心腸散修覺著不應該如此對待一位聖人弟子,而且...縱然對方不是聖人弟子,難道就不能相交一番,結個善緣了?

來自西昆侖的散修度厄真人,對妙音生出了援助之手。

......

同張揚大戰了一場,已經精疲力盡的伏羲攤到在了地上。

“揚師的劍道似乎不一樣了。”

伏羲心中驚歎揚師修為增長的速度,只是一日不見,便有突飛猛進的感覺,不僅僅是劍道上的突破,揚師的身法也愈發的瀟灑,很多時候自己的眼睛都跟不上他的身形。

去找無當師姐集訓還是非常有成效的,最起碼能夠讓自己壓著伏羲打了,很暢快。

張揚很自然的躺在伏羲身邊,看似非常隨意的向伏羲問了一句:“伏羲,你眼中的天地是什麼模樣?”

“天地是什麼樣子?”伏羲稍愣了愣,他似乎沒有想到揚師會為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張揚見伏羲陷入了沉思之中,倒也沒有催促他,自己也開始思索這個問題。

天地是什麼模樣?

張揚之所以問出這樣一個問題,是因為發覺自己的內在小天地似乎進入到了瓶頸期,自己對天地大道的感悟,已經不足以催動小天地的增長了。

如太陽一般掛在小天地之中的八九金丹,雖然依舊在吞吐著天地靈氣與內在小天地相互交融,但所產生的法力已經開始溢位了。

為此,張揚不得不啟動了【聖道天機】的第四種神妙——【無量元靈海】,這個神妙只有一個功能,便是儲存因當前修為達到上限而溢位的法力。

此前因為內在小天地的存在,且一直處在一個快速擴張的階段,要消耗大量的法力...八九金丹所轉化而來的法力,曾一度供不應求,張揚還以為自己用不上【無量元靈海】這個神妙了,當時還可惜了好一陣兒。

可如今正經能派上用場的時候,張揚反而不想它起到作用。

因為這代表著自己的修為進入了瓶頸期——

這是任何一個修士都不想遇見的修行階段。

不過張揚也有心裡準備,畢竟在自己同伏羲創出人族武道的時候,便知道內在小天地的瓶頸遲早會到來,會卡在相當於修行者的“大羅”境界。

大羅是修行者們的分水嶺,目前洪荒的名言就是不成大羅,終是螻蟻。

而人族武道的前路在何方?

張揚本以為人族武道的內在小天地足夠自己修行一陣兒了,卻沒有想到竟然如此之快就到達了瓶頸。

“天地為何物?”

張揚隱隱能夠察覺到,這是人族武道突破當前境界的關鍵。

所以天地為何物?

此前張揚並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所以當這個問題真真切切的擺在自己面前的時候,竟一時也難以做答。

“元氣初分,輕清陽為天,重濁陰為地。”

這是應當是洪荒之中關於天地最標準的答案,但這並非是人族武道所感悟的天地。

對於每一個洪荒生靈來說,雖然他們對於天地的認知都在一個大規範之內,但每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到的天地都將會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為什麼洪荒之中那麼多的修士,卻不會有把道修成一模一樣的兩個修行者。

縱然是師父手把手的教徒弟,也教不出一個一模一樣的自己來,像...已經是最大的極限了。

就好似的太清聖人一樣,被譽為最像天道的聖人,甚至在後世都有人說,太清聖人比鴻鈞老祖更適合和天道。

關於這事兒,張揚覺著並沒有深入探究的必要,畢竟現在合道的就是鴻鈞老祖本人,這些猜想根本沒有驗證的可行性,與其浪費時間爭論這些,倒不如好好研究一下人族武道的前路究竟在什麼地方。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沉吟許久的伏羲忽然開口道。

伏羲的聲音,也打斷了張揚的思緒,下意識向著身邊的伏羲看過去。

似乎是感受到了張揚的目光,伏羲想了想,接著開口道:“天與地,對立統一,但互為依存,缺一不可。”

什麼叫天才?

這話自己難道聽不懂麼?

顯然聽得懂。

這話自己想不出來麼?

聽過之後,張揚不覺著自己想不出來,可也難免會在心裡思索,是不是就是因為人家伏羲先講出來,才會對自己造成我上我也行的錯覺?

用如此簡單的話語,一下就點明了天地之間的關係。

或許在旁人看來,天地還有另外一番模樣...但張揚的看法顯然是同伏羲站在一邊兒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雖然會有一些細微的出入,但是在大方向是一致的。

伏羲是個聰明人,但越是聰明人,便越是愛較真...

伏羲因為之前的一場大戰導致他的心裡狀態出了問題,張揚對此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在天才的身上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只能靠他們自己走出來,旁人的引導或許有效,但並不能起到關鍵性作用。

想要引導伏羲走出陰霾不容易,但是張揚有辦法暫時先轉移伏羲的注意力。

首先是跟他切磋武藝,精練人族武道,先讓他的身體疲累;然後在拋給他一些抽象形的問題,來攪亂他的思維...讓他沒有那麼多精力去顧暇其他事情。

現在看起來效果不是一般的顯著!

“火呢?”張揚趁熱打鐵。

尤其是燧人氏點燃了人族之火後,人族對於火焰總是有一種而別的情感,這情感在張揚將利用火焰來烹飪的技術傳播開來之後,更是掀起了一波小高潮。

甚至有一個人修成內在小天地之後,對於火焰的理解便是烹飪萬物,目前已經被太子殿下預定成為了天庭的第一位食神,等時機成熟之後,就把他招攬上天,掌管天庭御膳房。

這是個小插曲,暫且不提。

問完了“火”,緊接著便問“水”——

似乎根本是沒有讓伏羲停下來的意思。

緊接著便是“風雨雷電”,“山澤湖海”...

把伏羲問得是口乾舌燥,繞的是伏羲天資聰慧,也沒有經歷過如此連珠炮一般的問答模式。

“揚師以為呢?”伏羲開始反客為主,一直都是自己在回答怎麼能行?

張揚瞄了伏羲一眼,道:“我?我知道還問你做什麼?”

伏羲:...

張揚拍拍屁股走了,沒有一丁點兒心裡壓力。

但伏羲就不痛快了,聰明人容易鑽牛角尖兒的緣故,是因為他們想要把自己遇見的問題弄清楚,越是弄不清清楚,便越是想要弄清楚——

揚師留給自己一大堆沒有答案的問題頭也不回的走掉了,依照伏羲的性子,若是不能將這些問題想明白,念頭一定是不通達的。

小屁孩兒喜歡胡思亂想,就是閒的慌。

張揚前世小時候腦袋裡也裝著奇奇怪怪的東西...但這個毛病在自己轉世成為天庭太子之後,基本沒有怎麼復發過,因為自己的每一天都過的非常充實。

搬磚、修煉、種樹、修煉、蓋房子、修煉...同姑姑上房揭瓦、捱打——

前一百年,自己可以說是連個偷懶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說是想那些有的沒的。

現在...自己的小日子過得十分滋潤,想那些糟心事兒做什麼?

讓伏羲的腦子忙碌起來——

當然,也不是瞎忙活,浪費時間不可取。

因此張揚給伏羲留下的問題都是隱隱相關於八卦的內容的。

據說先天八卦的核心辯證思想就是“矛盾對立統一”,而這一點在伏羲回答“天與地的關係時”,張揚已經察覺到有隱隱有成型的趨勢了。

因此才趁熱打鐵,追問了“水火”、“山澤”與“風雷”。

對於八卦的推算,張揚私下裡也嘗試著推演過,畢竟“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的口訣,張揚還是耳熟能詳的。

八卦尚未出世,自己不太清楚是應該的。

但是太極之道、兩儀之道以及四相之道,在洪荒之中已經是非常常見了,很多功法的基本原理,全都是來自於這三大類。而張揚所修的八九玄功,更是將三類全都囊括在內。

所謂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

是以,一陰一陽之謂道。

這一陰一陽,便是兩儀。

在兩儀的基礎上,再將陰陽各自一分為二,便是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即四相。

八卦便是在四相的基礎上,再做陰陽劃分。

畢竟是源自太極兩儀,其中的陰陽對立,一直就被繼承下來。

自己終究不是伏羲啊,雖然能夠從結果倒推,但是也失去了演化八卦的精髓。

“伏羲入魔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人族之中開始流傳起了這樣一個傳言。

一時間惹得人心惶惶,而妙音覺著自己機會來了,他翻山越嶺,在一處山溝溝裡,找見了對著山川河流發呆的伏羲,連忙走上前去——

PS:明天繼續挑戰日萬,更新時間依舊是下午三點以後,晚上十二點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