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高武三國:無敵劉皇叔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四章 開始改革,收穫民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四章 開始改革,收穫民心

在這段時間,劉北雖然沒有對外用兵,但他也沒有閒著。

他正在謀劃著軍政改革。

以前,地盤太小,事情也少,所以,也沒有改革的必要。

但現在不一樣。

掌控了三郡之地後,他管控的人口,便已經超過百萬了。

而他的軍隊,也正式突破了十萬大關。

按照原來的草臺班子,肯定是管不過來了。

改革,勢在必行。

……

劉北首先要改的是軍隊。

要知道,他發家的時間太短,這些軍隊,大部份都是招納黃巾而來的。

良莠不齊。

而且,這些軍隊,都是幾名將領在攻打黃巾時,誰招降的人,就歸誰管……

在招降時,一次可能就是一股黃巾幾百上千人一起投降。

所以,軍隊之中,也是各種小山頭林立。

讓這些人混到一起,只要有心人一煽動,恐怕就是一場大禍。

就比如歷史上的張飛,鞭打了部下一頓,就被部下直接殺了……

恐怕就是這個原因。

這種軍隊,打打順風仗還行,真要對上那些精銳,恐怕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於是,他最先對軍隊動刀。

而這一點,他手下幾名將領,倒沒太大的意見。

畢竟,大家也才剛帶兵不久……

很快,在幾人的商量下,一支全新的軍隊出現了。

劉北將軍隊,完全打散。

然後,對裡邊的人員進行甄別。

那些平時劣跡斑斑的,全部被剔了出去。

最後,十多萬人,混編成了五個軍團,共計十萬人左右。

分別是青龍兵團兩萬人,由關羽統領。

黑龍兵團兩萬人,由張飛統領。

銀龍兵團兩萬人,由趙雲統領。

近衛軍團一萬人,由許褚統領。

這七萬人,全是精兵。

而剩下三萬餘人,則是被挑剩下的,全部被他編入地方守衛部隊,由臧霸等人統領。

至於剩下的幾萬人,基本上都是有各種前科的。

對這些人,劉北一個也信不過。

不過,這些人,都是當劫匪當習慣了的。

放他們離開,他們肯定也不會回去老老實實的種田。

最大的可能,要麼就是再次落草為寇,要麼就是投靠其他諸侯。

這種資敵的事兒,劉北肯定不會幹。

看想了想,乾脆把屯田的思路拿了出來,讓這些人先試驗一下……

……

對屯田,劉北其實只是瞭解它威力很大。

在三國前期,這些諸侯每次打仗,了不起也就動用幾萬軍隊。

而到後期,卻是動撤調動數十萬大軍。

關鍵的原因就在屯田。

要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上,經歷黃巾之亂,以及三國的諸侯混戰後,整個天朝的人口,都只有不到千萬人了。

雖然,這個資料肯定不靠譜。

畢竟,東漢時有五千萬人口,而到了三家歸晉後,官方記載的居然只剩下八百萬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估計有很多人為了逃稅,託身於世家,把戶口隱瞞了下來。

但正因為如此,才更可怕。

世家可是不用繳稅的。

也就是說,那個時侯,魏蜀吳三國,能徵稅的人口,就只有這八百萬。

而這個時期三個國家的軍隊加起來有多少呢?

加起來不下百萬。

按理說,這麼點人口,是養不起這麼多軍隊的。

然而這個時侯,大家都做到了。

關鍵就在於屯田。

軍隊出則為兵,入則為民,自給自足,極大的減輕了對民眾的負擔。

可想而知,屯田的威力有多大了。

雖然,他並不瞭解具體怎麼操作。

不過,他也只需要知道一個大概方向就夠了。

陳群不愧是當世最頂級的內政謀臣。

劉北只是提出了一個構思,他很快就拿出一個詳細的方略。

當然,劉北也沒有全盤照搬。

這種屯田制,必然會影響到軍隊的訓練。

雖然能養活更多軍隊,但卻會降低軍隊的戰鬥力。

於是,他乾脆把這些有前科的黃巾,統統編入屯田營。

然後,再由地方守衛部隊進行彈壓。

而剩下的精兵,依然照常訓練。

很快,這一制度就執行了下去。

這一點,在別的地方也許還很難施行,畢竟,屯田需要土地,而土地又都是有主的。

特別是那些大地主,一般都是地方的實力派,即是使地方諸侯,也不可能去革他們的命。

因為那些諸侯,搞不好自身就是最大的地主。

但在劉北這裡,卻沒有這樣的問題。

無論是東海,還是琅琊,或者泰山,都被黃巾禍害得夠嗆。

黃巾禍害人,當然是先去搶地主了。

那些平民都是苦哈哈,有什麼好搶的?

這就造成,在他的治下,到處都是空地。

要多少有多少。

當他把屯田的軍團安排下去後,發現還有很多土地無人耕種。

然後陳群建議,乾脆發了一個招募流民的告示。

任何人,都可以來他們這裡領一分土地。

只需要上交五成的收益,種幾年之後,土地就歸個人所有。

一開始,劉北還覺得,收五成太高了。

結果當告示一出,前來領地的流民,卻是絡繹不絕……

原來,這個時侯的農民,一般都是在給地主種地。

一年的收成,先就要給地主上交一半,然後,還有各種苛捐雜稅。

以及各種徭役。

平民辛苦種地一年的收成,最終到自己手上的,可能連兩成都不到。

而他們只收五成,而且種五年後,土地歸個人所有。

可以想象,這對平民的吸引力,有多大了……

當瞭解到這一點後,劉北不由感慨一句,這個漢朝不亡,簡直都沒天理了。

這個時侯糧食產量本來就低,即使是風調雨順的豐年,兩成收益,也肯定是不夠吃鈑的。

難怪老百姓都要造反。

而且那個徭役更坑。

老百姓每一年都要給國家義務勞動,也許是去修城牆,也許是去挖護城何,或者就是運送糧草啥的……

幹這些朝庭不但不給錢,甚至連飯都不管,還得老百姓自帶乾糧。

而且,要是因此耽誤了務農,朝庭也是不管的。

當知道這一點後,劉北大手一揮,直接免除了徭役的政策。

需要用到民夫的時侯,全部改成政府工程,按勞給酬……

果然,這一道政令一出,來他這裡的人更多了。

不光是流民,許多州郡的平民,居然都直接往他這裡跑了。

當他收到董卓死掉的訊息時,他的這三郡之地的人口,居然增加了十多萬。

只不過,就在他這裡剛走上正軌的時侯,一件事情,打斷了他的程序。

公孫瓚的來信了。

邀請他出兵討伐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