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清皇家棄婦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二章 要軍權不要人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三十二章 要軍權不要人命

本來那兩位姑娘和弘晝的本事,差得可真遠的,基本上不用一個時辰,便能打敗人家的

可惜,偏偏弘曆那逗比之前把棋尊請來,還得罪狠了人家。

人家姑娘雖然棋藝是比不得弘晝,可架不住人家得了棋尊的暗示啊,因此,雖然好多次落了下風,可是總能在關鍵時候,轉敗為勝。

弘晝那叫一個鬱悶,你說這和你有什麼關係,你來湊個什麼熱鬧。

也幸好自己聰明,給自己留了條退路。

因此,弘晝便集中火力對針對了一個,另一個,就讓給弘曆去對付吧,反正弘曆是皇子,多養個人也無所謂!!

弘晝這麼操作後的結果,自然是一個贏了,然後那姑娘也是個聰明的,弘晝和弘曆,選的自然是弘曆了。

不提身份,光看弘曆對姑娘們的耐心勁,如春風般的態度,是個姑娘都會選啊,雖然二人的長相,是弘晝長得白嫩些。

不過,白嫩不能當飯吃不是?

而正在往京城路上趕的弘曆還不知道,自己已經多了一個侍妾了。

他為了表示自己的強烈不滿,基本上到了每個地方,都會來個大肆的採購,美其名曰是為了買些東西孝敬父母,孝敬叔嬸,畢竟,他有這麼多年沒回京城了。

雖然父母叔嬸是不介意,不過,這可是代表著咱的一片心意的,因此,只要他看得上眼的,全部放到車上。

有些他認為是弘晝會喜歡的,便買了,立即找人送回西北去,還每天一封信的給弘晝。

每天的大致內容都差不多,就是讓弘晝倘若西北實在有處理不了的事情,不用怕拉不下臉面的,他和他,那是比親兄弟還要親的,他肯定會幫忙處理,而且一定為他保密的。

另外就是強烈要求,弘晝每天寫封信給他,不管是戰場上的,還是生活上的,他可是關心弟弟和關心軍隊的好哥哥,好領導。

弘晝對這種信基本是看過,直接丟一邊,誰有空回信啊,還天天,哪有這麼多閒情意致的啊!!

弘晝強烈覺得,弘曆是太空了,所以,在和那富家女下了棋定了輸贏之後,便立即把人家打包,還順便給了人家一封信,方便人家去京城找人。

找自家額娘當然是不可能的了,就額娘那膽小的性子,嚇死她都有可能。

找弘旺也不可能,畢竟,現在屬於兩方陣營了,萬一成了八叔來攻擊弘曆的方法,間接來對付皇伯父就不好了,想來想去,看來只有找十三叔了。

正所謂能者多勞!!

在京城的日子,由於弘暾那時候也在熊先生哪兒讀書習字,因此,和弘晝算是師兄弟,再加上弘墩的性子好,和弘晝的表兄弟們也玩得好,因此弘晝回京後,和弘墩也玩得不錯。

所以,你說不找十三叔找誰啊??

因此那送嫁的隊伍那是十分的感謝弘晝,畢竟有了引薦信,他們要方便很多。

至於在西北的宅子,人家也當人情送給了弘晝。

弘晝倒也沒有手軟,直接收下,然後拿來重新裝修了下,當做軍營裡的家屬旅館,方便人家家屬來探親的時候居住。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另外也開始實行起來,入伍滿三年的軍人,家屬有探親權,路費的話,一半由地方政府報銷,一半家屬自己出錢。

來了之後,在西北可以待三個月,期間所有的費用由軍隊報銷。

倘若期間懷孕了,那麼,你願意繼續留下便留下,倘若願意回鄉安胎也可,反正你們自己看著辦,不過,期間的費用,軍隊便不會再出了。

其實會來探親的,一般家庭環境都還可以的。

有些來了之後,索性就不走了,在西北哪兒買個小屋子住了下來的,大有人在。

怎麼著也可以照顧自家男人。

手段厲害些的婦女們,還可以幫著自家男人走走路子,到時候好方便升遷啥的。

而由於實行了這個政策,倒也更讓戰士們更加有了歸屬感。

弘晝回了西北之後,一向是跟在延信身邊做事,一來是二人也熟悉了,二來是大家都算是愛新覺羅的,怎麼著也有香火情。

因此,他們這邊的大軍,可謂是三路軍中最最團結的。

年羮堯雖然被雍正命為大將軍,可惜一開始也沒想像中的順當。

本來三軍便有各自的將領,像弘晝這邊,本來大家就都聽延信,不會直接聽命於十四的,你說人家是皇帝的兒子都如此,你只不過是皇帝的大舅子,憑什麼要我們聽你的啊??

再退一萬步說了,你還不是正經的大舅子,不就是一個貴妃麼,又不是皇后的兄長。

再退五萬步說,哪怕是齊妃李氏的兄長,也比你好些好不?

人家李氏怎麼著也生了三個兒子,你說萬一弘暉有個啥的,李氏的那三個兒子的希望怎麼著也有三分之一希望不是?

至於大家比較熟悉的弘曆,大家壓根沒想他,主要是太沒存在感了,他適合當將軍一類的,當皇帝,那還是算了,這麼高大上的職業,不適合弘曆。

你說你這麼牛逼哄哄的性子,還是個新人,大家憑什麼配合你啊??

延信這邊的人如此,至於東路大家更加如此了。

那邊的配置其實比弘晝所在的要高,哪兒領頭的是****訥兒蘇,人家是世襲罔顧的鐵帽子,以前年幼的時候就是被康熙養在宮裡。

至於訥兒蘇的兒子也是被養在宮裡,而且有了世子,你說咱怕你啥??

什麼時候輪到你一個新貴來命令咱鐵帽子了?

左右將軍的實力也不容小看,左將軍是寧遠,當今聖上的連襟,右將軍是雅爾江阿的世子永謙。

是人都知道,寧遠出身將軍世家,親妹是淳郡王嫡福晉,妻子是當今皇后唯一的堂妹。

聖上還是潛龍的時候,兩家就走得比較近,人家的長女那是被皇后當親女疼的,五阿哥一向就在人家家裡讀書習武,看兩家的關係就知道,這東路大軍其實誰是當今的心腹了。

因此,倘若弘晝這邊的西路軍還能和年羮堯維持表面上的和平的話,那東邊,簡直是年羮堯勢成水火了。

年羮堯應該說在處理的時候,還真是有些逗比。

他第一個想奪取的是寧遠手裡的權。

他也不想想,寧遠雖然是最容易保持捏的,可這是表面上。

也不想想寧遠和你在雍正心裡,誰的地位重要些?

自然是寧遠啊,人家是連襟,感情也比你深好不?

你妹妹才侍候雍正幾年,人家的媳婦可是和雍正的嫡妻是自小一起長大的。

至於八旗中的地位更是強過你,人家的家族本來就是在西北紮根了十幾年了,雖然現在寧遠的大伯退了下來。

可是人家的兩個庶子,孫子什麼的,可全在西北獨當一面。

而且有多少人,是人家大伯提拔的。

有些人的父親一輩,就是跟著人家大伯或者祖父一輩過來的,你說你能和人家比?

要不然,你以為真靠弘曆和弘晝能扇動當時已經意動打算跟著十四回去的西北軍?

別天真了,親!

那時候倘若不是寧遠力挽狂瀾,現在金鑾殿坐的是誰還真說不好。

畢竟,那時候貴族們還是挺想試試的,法不責眾。

真出了事,最多被圈禁嘛,爵位什麼的,輪不上自己,不是還有兄弟嘛。

倘若那時候不是寧遠帶著弘曆弘晝兄弟倆跑遍了整個中層將領圈,那還真兩說。

畢竟,一般的中層將領肯定是聽上一層的,可現在,寧遠帶著兄弟二人把中層全部給掌握在了手裡,那些上層還能幹嘛?

沒兵了的,再有本事的將軍也沒辦法,更何況,那些貴族,真正有本事的,也真心沒幾個。

這些事情,哪怕粘稈處的人不彙報,就弘曆的性子,自然要大吹特吹!!

多好的機會顯擺不是?

再加上寧遠也算是弘曆武藝的恩師,又是姨夫,你說人家能不尊重人家?

應該說年羮堯沒來的時候,除了中部軍隊,東西兩部的軍隊相互往來,屬於挺和樂融融的。

而現在年羮堯一來,立即要發作寧遠,寧遠也不是吃素的,雖然人家是挺好說話,骨子裡沒有訥爾蘇或者永謙的傲骨,可人家上三旗,怎麼著也比你的漢軍旗要高貴得多了。

讓著你,只不過是看在京城年貴妃的面子上,只是看在連襟的面子上。

可現在,你打臉打上來了,憑什麼,咱還要讓著你?

讓著你,豈不是代表著皇后怕了年貴妃?

因此,二人便槓上了。

倘若是弘曆在,或者還要顧著自己是皇子的面子,畢竟,和年羮堯扯破了臉皮,會影響到後宮的格局,會害得額娘被皇阿瑪罵,可弘晝就不一樣了。

弘晝自小就沒父愛,他早把舅舅和四伯當親阿瑪看的,特麼滴,你針對咱舅舅,就比針對咱更加厲害,因此,立即也和年羮堯槓上了。

訥爾蘇和延信也不是傻的,知道,倘若年羮堯這次得逞了,那麼,下次倒黴的就是自家了。

不過,他們二人也沒打算加入戰局。

畢竟,一個是雍正的大舅子,一個是連襟,一個是侄子,他們鬥他們的,咱們訓練咱們的士兵。

表面上當然是不能支援的,不過,他們預設寧遠和弘晝的調兵就是強而有力的支援了。

年羮堯也不是傻的,一兩次下來,便知道了。

然後便遞了摺子去了雍正哪兒,告狀?

當然不可能了,人家也知道,同時告寧遠和弘晝的,雍正自然是相信連襟和侄子的,因此,他只是很委婉的說,寧遠和弘晝感情好,再加上二人能力出色,是否把寧遠調去西路大軍任一把手,而把延信調去東路大軍。

年羮堯其實把雍正的性情也是摸得熟的,畢竟人家有個惠質蘭心,溫柔貌美的妹妹在雍正身邊。

人家的脾氣愛好,喜歡聽哪方面的話,年羮堯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了。

所以,雍正的批文很快就下來了。

同意了寧遠和延信對調。

應該說年羮堯確實聰明,你讓延信從西路大軍的大將軍和東路的左將軍對調,換了是誰都會不爽的。

畢竟,人家原來在西路的是老大,是一言堂,雖然有弘晝,可弘晝畢竟還是個孩子,大權還是在延信的手裡。

可現在不同了。

東路大軍出了訥爾蘇還有延信,你說聽誰的?

延信自然也不高興了,訥爾蘇也不高興!!

年羮堯再這麼一挑撥,可以說,完全把東西路大軍的和平完全打破了。

這一打破,對誰最有利,自然是他了。

他要的就是如此。

而有的時候,人的運氣真的很重要。

就拿弘晝來說,由於一向是和弘曆搭檔,因此,不知道是沾染多了弘曆的福氣還是怎麼的,一向挺順風順水的,然後就這麼華麗麗的被年羮堯給坑了。

弘晝和寧遠聯手打了個敗仗,西路大軍被迫撤營,退軍五十裡。

老實說,打仗其實就這麼一回事,不是勝了,就是輸了,真沒啥大不了的。

可最重要的問題是,舅甥二人被年羮堯擺了一道。

再加上之前和年羮堯搞僵了,由於調營的事情,和訥爾蘇還有延信也有些小過節。

彈劾二人的奏摺像雪片似的,從西北軍營到了雍正的臺上。

這時候,已經快是雍正元年的冬天了,馬上要過年了,你說弘晝和寧遠送了這麼“大”一份的新年禮物給雍正,雍正的心情會好就奇怪了。

像寧華還有皇后自然是知道,人家舅甥是被擺了一道。

別真把弘晝當成是傻的,人家一看見失敗,便立即想到了,雖然是事後諸葛亮,不過,人家立馬提筆寫信回了京城。

動用的不是軍營,而是自己府裡的人手。

因此,雍正剛剛收到訊息的時候,寧華也差不多收到了。

你說寧華能怎麼辦?

御史什麼的肯定會彈劾,這對寧遠也好還是弘晝也好,都是他們人生的敗筆,而寧華能找的,也只有弘曆。

也幸好,現在弘曆被賜了府邸,現在他就住在府裡,和淳郡王府也不算太遠。

那時候雍正賜府的時候,也是弘曆自己挑的。

用他的話來說那就是弘晝不在京城啊,他得幫著照顧著,萬一有那不開眼的人找七嬸麻煩呢?

因此,寧華收到信,便立即把弘曆給叫來了。

弘曆對自家姨父還有弘晝的本事還是知道些的,畢竟共事幾年。

因此,便和弘墩二分析了又分析,二人一致認為,被炕了。

可是,沒證據,哪怕是十三叔直接和雍正說,雍正也未必會相信。

“現在不是想辦法說他們二人無辜,輸了就是輸了,你看,你皇阿瑪會怎麼處理?”

倘若代罪立功自然是最好的,可寧華覺得,年羮堯絕對不會給二人這個機會的。

“重點的話,押解進京,輕的話麼,代罪立功,不過,這次有些難度,七嬸。”弘墩相對而言,比弘曆理智些。

他現在跟在弘曆身邊,幹的是以前弘晝的活,屬於智囊團,他負責想點子,弘曆負責搞定這件事兒。

可以說兩兄弟合作挺不錯的,雖然沒有弘晝和弘曆的協調,不過,對剛合作的兄弟來說,挺不錯了。

至少幹了那麼兩三件漂亮的事兒,都被他們的阿瑪各自表揚過。

“皇阿瑪不會這麼糊塗的,肯定會讓弘晝和姨父代罪立功。”弘曆很有信心的說道。

雖然他是想讓弘晝回京,但絕對不是這樣回京城就是了。

必須得是風風光光的,要不然,別說弘晝以後無法抬起頭做人,自己也沒辦法啊,這不是拉低自己陣營的指數嘛。

“那不能這麼說,其實回來倒也挺好的,至少對弘晝來說,一來是成了親,了了七嬸的心願,二來,我總感覺西北那地兒有點懸,和哪兒鬧翻了,也有好處,反正這戰事依我看來,沒個幾年也沒會解決,還不如回京城韜光養晦呢,到時候再重拳出擊呢。”

弘墩分析道。

倘若不是弘墩平時的表現確實沒露出過馬腳,絕對絕對的像個土著,寧華真想拉著弘墩說句“天王蓋地虎”的接頭暗號來著。

這孩子實在是太聰明了,知道和年羮堯混的多了沒好處。

你說現在就看得出年羮堯不對勁,會有麻煩和災難的,不是天生的七竅玲瓏心,那就是穿越同仁了。

其實這也是寧華一直不放心寧遠和弘晝在西北的最大原因,就怕二人被年羮堯牽連。

“七嬸,你怎麼看?”弘曆問道。

“啊?我?”不是找你們來問你們的,現在問我,那我找你們幹嘛?

“七嬸,倘若你同意弘晝回來的,那我和皇額娘說說,或者和大哥說說,就是弘晝回來,會覺得很憋屈,到時候,日子也未必好過,畢竟弘曙會藉機找機會來打壓他了。”

弘曆想了想和寧華說道。

在弘曆看來,大丈夫能屈能伸,在哪兒跌倒,就在哪兒起來,反正都是過得憋屈,那還不如在軍營呢。

至少不是逃兵!!

而且軍營裡更加容易立功。

寧華想了想,認同了弘墩的話,“讓弘晝和你姨父回來吧,回來並不代表著我們認輸,我們其實要做提養精蓄銳,韓信都能忍胯下之辱了,弘晝和你姨父雖然比不得韓信,可我相信,他們也能熬得過去。”

雖然自己歷史學得並不是很好,不知道年羮堯是什麼時候被雍正給米西了,不過,人家估計蹦躂不了幾年。

那還不如讓弘晝寧遠先回來。

“七嬸,你看這樣行嗎?舅舅就讓他還是在西北待著,他和弘晝畢竟不一樣。”弘墩想了想道。

“這倒也是。”寧華想了想,便立即明白弘墩的意思了,便點了點頭。

弘晝是貴族,去西北,純粹是撈軍功去的,兄長可不一樣,自幼生在軍人家族,保家衛國,上戰場打仗那是他的使命。

雖然寧華是極為的不願意,不過,納拉家的家規中有一條,那就是,只有戰死的納拉家男人,沒有當逃兵的納拉家男人。

倘若真當了逃兵,不好意思,回了京城或者回了族裡,就地正法。

這也是那時候法喀不上戰場的原因。

雖然,是因為大伯已經在戰場了,同一家庭不會讓兩個兒子一起上的,不過,倘若法喀英勇些,要上也是可以的,畢竟那時候的納拉家,可不是只有兩個兒子。

而那時候寧遠去,一開始完全是為了寧華,至於後來,則有一半是為了妻女。

倘若現在要他回來,估計和直接要他的命也差不多了。

可是倘若不回來……

“七嬸,你在猶豫什麼?”

“戰場上也很亂不是?你說年羮堯會不會下死手啊?”

對弘晝,年羮堯肯定是不敢的,倘若真做了,不用雍正說什麼,訥爾蘇和延信就會幫著處理了。

畢竟他們二人也是姓愛新覺羅的。

他能殺一個皇侄,為什麼就不能殺他們二人。

所以,相對的,弘晝主可比寧遠安全多了。

“這應該不會,舅舅那時候被坑,一來是沒有被防備,二來,和訥爾蘇他們的沒有施援手也有些關係,更何況年羮堯也不是傻的,他要的只是軍權,倘若舅舅真有啥,第一個倒黴的便是他的寶貝妹妹。”

弘墩分析道。

真幹掉了寧遠,就是直接向烏拉那拉家族開戰。

烏拉那拉家族現在出了皇后,貴妃和皇后在宮裡鬥,還是有兩嫡子的皇后鬥,根本沒勝算!!

哪怕皇后為難你了,也沒哪個逗比御史說什麼,皇帝也說不了啥,後宮,本來就是皇后的陣地。

而對外,烏拉那拉家族,由於皇后的關係,人家家族裡的人,在戰場上的地位也水漲船高了。

他們那些人中,現在軍職最高的是寧遠,你說他們怎麼會讓寧遠出事呢?

年羮堯更加不傻!

哪怕他再得寵,漢軍旗始終是不能和上三旗比的,他可以奪權,但不能要人家的命。

“弘墩,是你阿瑪讓你來安我的心的吧?”寧華一思索便猜出,是十三爺讓弘墩來說的,要不然,弘墩雖然聰明,哪想得到這個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