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士子風流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二十九章:陛下那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二十九章:陛下那啥

秋去冬來,京師裡颳起了北風,讓人在空曠處睜不開眼睛,北運河一夜間浮上了一層細薄的冰面,次日清早曙光一照,霎時五光十色起來。

紫禁城的人依舊是起的最早的,其實過了子時的時候就有神宮監的太監拿著掃帚開始掃除,再過一個時辰尚膳監便起來了,為貴人們準備糕點,差不多這個時候,黃錦便該起了,今日是他當值,問了太監,說是陛下沒有去坤寧宮的各殿貴人處睡覺,而是在暖閣裡將就了一晚上。

黃錦撩著厚實的袍子連忙趕到暖閣,其實嘉靖已經起了大早,也不知是不是沒有睡,總之他的性子很古怪,此時的嘉靖端莊坐在銅鏡前,由身後的小太監給他梳髮束冠,銅鏡中的嘉靖有點未老先衰,唯有那雙眸子,依舊閃耀著光彩。

“幾時了?”嘉靖平靜的問。

黃錦忙道:“還早著呢,才打了兩次雞鳴,晨鼓都沒響。”

嘉靖嗯了一聲,突然道:“昨天夜裡,朕做了一個夢,夢到朕渾身是血,可怕,可怕啊,怕是恐有血光之災,尋常百姓家若是做了這樣的夢,會怎麼來著?”

黃錦嚇了一跳,這宮裡誰敢說血光之災四個字呀,也就是皇帝可以口沒遮攔,他連忙道:“陛下,這夢一向都是反著的,陛下昨夜夢見……那個那個……想來是大吉之兆。”

嘉靖陡然冷笑,揮揮手,示意身後的太監退下。隨即眯著眼側目看黃錦,道:“夢是不是反著的朕不知道,朕卻是有預料,朕、還是朕的朝廷。保不準就要出大事,東廠那邊,近來都打探了什麼訊息?”

黃錦忙道:“正定河的通州段那邊鬧了個事故,兩夥船伕打將起來。順天府已經處置了……還有……是了,欽天監的楊茹病倒了,據說和他兒子有干係,他兒子不爭氣,和他的小妾曖昧不清,正好給他撞了個正著……再有就是前個兒工部侍郎趙碧母親生辰,擺了大宴,連王鰲王老大人也都去了,同去的還有……”

嘉靖不耐煩的擺擺手:“朕說的是天津衛。天津衛有什麼訊息?”

黃錦苦笑。道:“前個兒不是報了嗎?天津衛發生兵變了。”

嘉靖餘怒未消:“朕當然知道。可是朕的大臣們都說了什麼,出了這麼大的事,他們就不會議論。不會非議,他們什麼時候成了啞巴?”

黃錦連忙道:“是。是,奴婢是知道一些,就怕說出來陛下生氣。”

嘉靖披頭散髮的站起來,赤著足在這燒了地龍帶著餘溫的地磚上走了幾步:“朕氣的還不夠?直說了吧。”

黃錦壓低聲音道:“許多人私下在說,這是有人故意亂中取慄,在這兵變背後,一定是有人唆使,至於唆使之人……”

“是徐謙是不是?”嘉靖面無表情的道:“是就是,遮遮掩掩有什麼意思?朕也覺得是徐謙,可是又覺得不對,天津衛指揮一向是聽兵備道排程的,對一個侍讀表面客氣倒也罷了,怎麼敢冒這樣的風險?可見這都是有人在造謠滋事,不是徐謙火中取栗,是有人想火中取栗。天津衛這事兒總是透著古怪,你還打聽了什麼訊息?”

黃錦苦笑道:“暫時沒有訊息,不過兵變的事確實是有,官兵們不忿的是兵備道的姜昕,現在姜昕也給拿了,聽說昨夜許多言官湊到了一起,多半就打算拿這個做文章,彈劾徐謙挑起兵變,擅拿朝廷命官,本來這事兒東說東有理,西說西有理,姜昕咬死了賊人是鄧健指使的,而徐謙又咬死了這和姜昕有關,現在突然連姜昕都拿了,有人說這是徐謙的詭計,多半用不了多久,指不定會嚴刑逼供,逼迫姜昕承認姜昕才是天津衛大案的主謀。”

嘉靖冷笑:“朕曉得徐謙是什麼人,這個傢伙雖然缺德,比起朕的那些個直臣們卻好一些,徐謙突然指認姜昕,怕真有內情。只是這事兒遠在天津衛,朕也是鞭長莫及……”他顯得有些煩躁:“好不容易有了點新氣象,不會就此變故罷,哎,加快人手,再探。朕琢磨著,今日的廷議,怕是有人要拿這個說事。”

今日恰好是每個月中廷議的日子,也難怪嘉靖心裡不痛快,平時的時候他可以躲著,偏偏今日卻是不能躲,每次廷議的時候想藉此博個清名的清流實在太多,總會有人說三道四,讓嘉靖心裡大火,卻偏偏又無可奈何。

黃錦自然摸透了嘉靖的心思,苦笑道:“陛下,這事兒……”

嘉靖壓壓手,制止黃錦說下去,嘆口氣,道:“你退下,朕要梳頭。”

廷議一般都在正午進行,到了正午豔陽高照,不過這京師的風依舊大的很,在正德朝以前,廷議只是朝廷多個部分進行的會議,倒是有點類似於聯席會議一樣,大家討論一下大致的方針,研究一下各部需要配合的地方,皇帝可以不在場,不過結果卻要報上去,遇到爭議不下的事兒,也需報給皇帝裁決。

不過嘉靖為了以示自己和正德那人渣的區別,所以將這廷議正式化,其中最大的舉措就是將廷議納入了朝議,除了遇有大事而臨時組織的非常務廷議之外,每月月中還得來一次常務的廷議,嘉靖身體力行,為了表現君臣魚水之情,當然要在場。

大臣們冒著呼啦啦的北風到了崇文殿,緊接著嘉靖也就到了,既是例行的廷議,所以討論的事也和那種臨時組織的廷議不同,今日的廷議就是有什麼說什麼,大家各抒己見。

至於嘉靖呢,則是在捲簾之後,該幹嘛幹嘛。

先是有兵部大臣告了一下新近從江南來的大捷,說是在浙江官軍剿滅了一夥倭寇,殺死倭寇三十七人,倭寇的人頭也已經檢驗,確實是三十七顆,這一次次的大捷,讓今日的廷議平添了幾分喜氣。

嘉靖的壞心情也不由沖淡了幾分,忍不住道:“天下的事,怕的終究是認真二字,只要認真起來,就無往不利了。這兩年朝廷革除時弊,改革軍事,都可謂是對症下藥,正因為如此,才有如今的氣象,倭寇如今畏我大明天威,是以化整為零,試圖負隅頑抗,朝廷這平倭之策,還要繼續下去,今日一個大捷,明日一個大捷,待數年之後,務求做到倭寇絕跡。”

眾臣紛紛道:“陛下聖明。”

正在這時,卻是都察院御使張參站出來,道:“陛下,微臣有事要奏。”

嘉靖耐著性子:“愛卿所奏何事?”

張參道:“微臣聽聞,天津衛出了兵變,不知可有此事嗎?”

兵變的事其實早就傳開了,這張參卻是藉故問起,擺明著是要做文章。

嘉靖淡淡道:“朕也聽說了一些。”

張參道:“微臣覺得,此事很不簡單哪。”

張參從前和毛紀的關係走的很近,自從毛紀滾蛋之後,他便成了孤家寡人,猶如喪家之犬,他當然曉得,有徐謙在一天,自己的苦日子就還在後頭,之所以現在沒人收拾自己,是因為大人物們早就將他忘了,被人遺忘是很痛苦的,而這一次,張參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只要這次展露鋒芒,或許還能垂死求生,至少他曉得,朝中不少人都和徐謙有矛盾,自己登高一呼,說不定會得到某些人的青睞,到了那時,徐謙趁機整死了,自己又得到別人的照顧,青雲直上,自是風光無限。

張參當然也清楚,這件事非同小可,若是不痛不癢的彈劾幾句,效果並不大,好在他是言官御使,這言官御使最大的本事就是誇大其詞,此時心裡有了腹稿,旋即痛心疾首的道:“陛下可知,此前兵備道副使姜昕彈劾巡海大使鄧健縱容部屬不法,這鄧健,微臣已經查明,竟是徐謙的故交,二人是穿著一個褲襠的朋友,後來這徐侍讀為了救鄧健,竟是親自帶人去了天津錦衣衛百戶所要人,百戶所的百戶不敢得罪徐謙,自然乖乖將人交出,此後徐謙又帶人明火執仗到指揮衙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張參還是做足了功課的,風聞奏事嘛,若是連風聞都沒有,還奏個屁事,他今日在殿中所講的東西和事實也確實**不離十,雖然有小小誇張,卻還算沒有說謊。

緊接著,張參痛心疾首的道:“陛下想想看,朝廷剛剛要徹查鄧健一案,就鬧出了兵變,微臣聽說,指揮衙門的指揮後來也和徐謙關係匪淺,對他馬首是瞻,微臣在想,是不是這個指揮有什麼把柄在徐侍讀手裡,徐侍讀與他勾結,暗地裡發起兵變,趁機拿了姜昕姜大人,再嚴刑逼供,讓這姜昕做鄧健的替罪羊?”(未完待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