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電視劇中的旅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一章 調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一章 調和

拿下五關之後,陳少遊的大乾已經坐擁八座城池,而且這八座城池中有三座都是大城。

整個大乾所佔地盤大約有前世四分之一個河南省那般大,已經算得上是一個小國了。

既然是一個國家,自然就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也需要真真正正的規章制度。

因此拿下五關後沒多久,李子通和王伯當就訂立了數十則規條呈現陳少遊,希望他下令施行。

陳少遊看過那些規條後就深深地皺起了眉頭,這數十則規條繁瑣無比,別說是單雄信、程咬金那些本來就喜歡無拘無束的綠林兄弟,就連陳少遊自己也感覺會非常不適應。

但他也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規章制度是必須要有的。

像劇中的瓦崗寨那樣不設任何制度,即便程咬金不讓位給李密,瓦崗寨也絕不可能奪取天下,因為程咬金治下,瓦崗雖然名義上是一個國家,可實際上只是一個大號的山寨。

想到這裡,陳少遊無奈地嘆了口氣,而後仔細研究那些規條,一條一條地或留或刪或改。

規章制度是必須要有的,但陳少遊並不會去強行施行那些規條,否則不但會很多兄弟不滿,連他自己也會不舒服。

因此陳少遊便打算將這些規條修改整理一番,弄出一份能令他以及大多數兄弟都接受的規條。

第二日早朝之時,陳少遊半句不提規條之事,李子通和王伯當按捺不住,當即便進諫要設立規條。

陳少遊嘆了口氣:“王丞相,規條之事確有必有,這樣吧,你先將所設規條跟眾位愛卿說上一遍,聽聽他們有何意見。”

“是,陛下。”王伯當應了一聲,而後便從袖中拿出早就準備好的規條,一條一條地念了起來。

剛唸完第一條,議事廳內就有不少人皺起了眉頭,隨著王伯當一條一條念下去,整個議事廳中的嘈雜聲也越來越大。

“好了,大家都安靜點,等王丞相唸完再做商討。”陳少遊喊了一聲,議事廳內便立即安靜了下來。

這幾個月的皇帝坐下來,陳少遊的威望越來越高,就算是強行施行那些規條也是沒什麼問題的。

可是那些規條當中,有不少都是繁文縟節,不但限制臣子,連他這個皇帝的言行舉止都要限制,還說是要與禮相合,這自然是陳少遊無法容忍的。

王伯當很快就將數十則規條唸完,當即程咬金便帶頭反對,響應他的大多都是當初七省綠林會的兄弟。

秦叔寶、單雄信等人也都皺著眉頭,不過卻並沒有直接出聲。

羅成、裴世基這些在朝中任過職的則保持了沉默,既沒有出聲反對,也沒有表示贊同。

李子通、王伯當則帶領著最近選拔的一些文官開口解釋辯駁,絲毫沒有退讓的意思。

眼看雙方就要吵出火來,陳少遊連忙朝一旁的徐茂公示意了一下,隨即徐茂公就出聲喊道:“大家都不要吵了,設立規條之事還是請陛下來定奪吧!”

眾人立即安靜了下來,而後齊聲喊道:“請陛下定奪。”

陳少遊點了點頭:“如今的大乾已經是一個國家,設立規條是必須要做的。”

這話一出,程咬金等人便立即垮下了臉,李子通、王伯當則精神一振。

“不過兩位丞相所設規條數目繁多,其中有一部分也的確不合情理,因此朕昨夜將其修改了一番,重新設立了一份新的規條。”

陳少遊從袖中拿出一張早已疊好的紙,遞給一旁的徐茂公並開口說道:“軍師,麻煩你念給大家聽一聽。”

“是,陛下。”徐茂公將那張紙翻開,而後一條一條地念了出來。

李子通、王伯當所訂立的數十則規條,陳少遊刪改了不少,不過基本都是涉及一些無關國家發展的繁文縟節,而這些也正是陳少遊以及程咬金他們最反感的規條。

徐茂公剛一唸完,秦叔寶、單雄信等人就出聲贊同,程咬金等人也隨之點頭附和。

陳少遊所修改的規條雖然一樣有不少規矩要遵守,但比之李、王兩人的規條已經少了很多繁文縟節了。

羅成、裴世基等人也跟著點頭贊同,李子通、王伯當雖然仍有些不太情願,但也沒有直接出聲反對。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

陳少遊若是一開始就將自己修改過的規條拿出來,不但李子通、王伯當會直接開口反對,程咬金等人心中也必然會不樂意。

但是先讓王伯當念過他們兩人所設規條後,他們便見識到眾人的反對浪潮了,而程咬金他們也知道了最嚴厲的規條是什麼。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時候丟擲陳少遊修改過的規條,程咬金他們肯定會欣然接受。

李子通、王伯當也不會覺得自己的苦心白費,心中同樣能夠接受這一結局。

陳少遊,也不會那些規條所束縛,同時還能將大乾內部的部分矛盾化解,簡直稱得上是一舉四得。

……

時間過了幾日,長安密探傳來的訊息中,又有一條引起了陳少遊的注意。

楊廣下旨,言唐公李淵蓄意謀反,因此要將其全家抄斬。

劇中楊廣登基後李淵獻上了豐厚的賀禮,因此楊廣便沒有計較此前發生的事情,可如今他又為何要殺李淵全家呢?

這是在劇中從未發生過的事情,令陳少遊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陳少遊不知道是,這其實還是他的鍋,兩年前他在潼關救下李淵的時候,最後甩出的長刀劃破了跑在最前面那個黑衣蒙面人的臉頰,那個黑衣蒙面人其實就是楊廣。

那一刀傷得並不深,但卻在楊廣臉上留下了一道細微的疤痕,每次碰到那條疤痕都會令他大為惱火,只是他並不知道當初在潼關出手的那人是誰,想報仇都不知道去哪兒報。

至於宇文化及和宇文成都,他們只知道陳少遊是殺了宇文智及的人,但卻並沒有將潼關出手那人與陳少遊聯絡起來。

直到這次宇文成都出征,他才認出了陳少遊就是當初在潼關出手的那人,兵敗逃回長安後,他便將此事告知了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為了幫兒子躲過責罰,先將責任推到羅藝身上,隨後又告知楊廣,陳少遊就是當初打傷了他的人。

楊廣得知此事後心中怒火中燒,可偏偏瓦崗又打不下來,接連生了好幾天的氣,最後在宇文化及的建議下遷怒到了李淵的身上。

正是因為要殺李淵才導致他受傷,所以李淵也是要承擔責任的,這就是楊廣作為皇帝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