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1805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四二章 殷洲新秩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四二章 殷洲新秩序

南殷洲,葡萄牙巴西殖民地首府裡約,在這兩天進入了戒嚴狀態。

大明皇莊新天府第三艦隊,載著新天府皇莊的陸軍主力的三個衛,在裡約城與葡萄牙人交接防務。

整個行動的總指揮,大明晉陽國公,李定國五世孫,大明陸軍上將,總督巴西接管軍務,李玉泉。

在裡約城內巴西總督府的大廳裡,葡萄牙若昂王子為首的巴西殖民地高層聚集在一起。

李玉泉在一群衛兵的簇擁下,正式宣佈同時也是對原葡萄牙殖民地高層強調,殖民地交接中要求:

“按照大明與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泰西諸國簽署的和約。

“包括巴西地區在內的整個南殷洲地區所有權完全屬於大明。

“殷洲所有泰西移民及其後裔,可以攜帶金銀細軟等私人財物自行離開。

“但所有遠古殷人遺物必須留下,無論屬於曾經公有設施,還是私人物品。

“任何人——不得破壞任何公共財物、任何無法攜帶的私人財物、以及任何遠古殷人遺物。

“一經發現,視情況強制勞役三到二十年後驅逐,情況嚴重者就地槍決。

“泰西人及後裔若要繼續留在殷洲地區,僅可保留生活所需的基本土地及財物,餘者沒收入官。

“大明將在巴西高原設立新藩國——商國,管轄殷洲當前地區的殷人和泰西移民。

“殷人之中文明開化者,即獲得了大明認可的中學及以上文憑,可以日常使用大明雅言生活和工作,可獲得商國公民身份。

“所有商國公民,將同時獲得其他大明殷洲藩國國民身份,大明本土及其他地區藩國永久居留權。

“普通殷人,將獲得商國國民身份,以及其他殷洲藩國居留權。

“普通殷人本人及其後代,後期若能透過商國定期組織的文明稽核,也可得到商國公民身份。

“以上殷人均包括純血殷人,以及純血殷人與大明人的混血後裔。

“所有泰西人後裔,以及泰西人與殷人混血後裔,可暫時獲得商國居留權。

“所有墨洲奴隸,以及其他任何族群與墨人所生混血後裔,全部必須帶走,否則以大明制度處理。

“泰西各國,有五年時間運輸各自的移民離開大明土地,在這期間移民必須交納居住費用。

“大明新天府皇莊運輸公司,可以為所有人員提供客運服務,但必須事先購買船票。

“原巴西地區各級主管官吏,須暫時留下配合大明的接收工作,大明會發放合理的勞動報酬。

“接收完畢之後,大明會免費送他們去他們想去的地方,墨洲、泰西、墨西哥均可。

“諸位,規矩都聽清楚了嗎?有什麼疑問可以現在說,別回頭再出來質疑。”

現場立刻開始了亂哄哄的議論。

大明的這些新的規定,直接徹底顛覆了當地原有的秩序。

在原本的泰西各國殖民地,身份最高的當然是泰西移民,然後是泰殷混血後裔。

再然後是能說泰西語的殷人,再然後是不能說泰西語的殷人土著,最後是墨人奴隸。

大明來了之後,擁有大明本土公民權的大明人,當然是身份最高的。

但是,能夠“文明開化”的殷人,理論上與大明人地位平等,都是擁有完整權利的公民。

其實這針對的是原新天府內部被大明完全同化的殷人精英,以及大明人和殷人的混血後裔。

大明在巴西高原建設的這個商國,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給這部分人準備的。

以後他們都是這個藩國的真正主體居民。

當然,現在大明在執行藩國改制,所有藩國的純血大明後裔,都將陸續大明公民身份。

大明本土公民擁有所有大明藩國的公民權利。

所以大明人無論到那個藩國,都想有當地主體居民相同的權利,以及實際上存在的優先權。

商國自己的普通百姓,就是那些沒有混血,也沒什麼文化的普通殷人,他們是殷洲土著的主體。

他們可以透過“文明開化”,也就是事實上的完全明化改造,晉級為商國公民。

他們是商國潛在的主體公民,都擁有僅次於公民的國民身份。

泰西移民和泰殷混血後裔被視為外人,不能透過“文明開化”融入商國。

他們只有居留權,只能當工人和農民,或者從事低端服務業,不能當任何老闆和農場主。

這樣以來,泰西人及其混血後裔,跟當地普通殷人的身份,在大明接收前後完全逆轉了。

墨人的身份到時沒有變,只是管理變得更加嚴格了。

對於現場的泰西移民高層而言,這些人的身份變化與他們關系不大,他們肯定是要離開的。

他們的關注點在另外的方向上。

現場的葡萄牙和巴西貴族們議論了一陣,若昂王子作為代表出來詢問細節:

“李將軍,根據葡萄牙語大明之間的協議,我們有權將所有泰西移民和墨人奴隸帶走,大明不能強制他們留下……”

李玉泉直接擺手,非常不耐煩的說:

“我們不會強制他們留下,我們大食親王殿下的意思,就是讓你們全帶走,一個不留。

“只是我們考慮實際情況,你們根本沒有能力全都帶走,最後肯定會剩下一些。

“特別內陸那些自立的草頭王,大明也讓你們帶走,你們能帶的走嗎?

“所以大明只是提前制定了規則,避免後面措手不及而已。

“大明對你們西夷的人口和奴隸沒有興趣。”

李玉泉滿臉的嫌棄,但是若昂和巴西貴族們卻都松了口氣。

在這個時代,人口是非常重要的財富,不然天竺為什麼能成為英國皇冠上的明珠……

大明不在意巴西的人口,允許葡萄牙人帶走他們,也是讓葡萄牙能夠接受條約的重要原因。

朱靖垣參與了殷洲移民處置的討論,最終的決策也基本就是朱靖垣的意思。

朱靖垣的本來想法,當然是把泰西人全部趕回老家。

但是朱靖垣很快就意識到,想要直接實現這個目標,短期內是根本不現實的。

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在南殷洲的殖民地,使用兩國語言的泰西移民和其後裔,加上泰西人與殷人的混血後代,總數量估計有三千萬人。

這裡面還有相當一部分處於割據狀態,不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總督政府能夠管的了的。

必須得有個框,暫時把這些泰西人裝起來。

再加上要大明建立一個藩國專門管理殷人,正好就把這些泰西人放給這些殷人一起管了。

但他們只能得到臨時居留權,這是自由人中最低階的身份,地位僅高於奴隸。

目的就是迫使其返回其本土,而不是永遠賴在商國。

至於墨洲後裔,大部分本來就是泰西人的奴隸,奴隸屬於私人財產,當然允許泰西人帶走。

如果他們實在帶不走的,大明只能按照世祖皇帝留下的規矩處理,暫時繼續作為奴工繼續使用。

等到大明有了空閒的運力,就送他們返回墨洲老家。

按照世祖皇帝欽定的“一滴墨”原則,只要祖上混過一次墨人的血,那子孫世代都算是墨人。

同時,除撒哈拉以南墨洲藩國外,大明本土及其他地區所有藩國,都不得給墨人居留權及以上身份。

也就是說,出現在墨洲以外地區的墨人,都會被大明人視為奴僕。

朱靖垣打算廢奴,但不打算改變世祖皇帝留下的規則。

哪怕世祖皇帝專門留下了修改的藉口,想要實際去改祖制也絕對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朱靖垣的方案是繞開祖制上的限制,

學習歷史上的美國人,將殷洲和其他地區的墨人奴隸,陸續送回他們自己的故鄉。

同時禁止向墨洲以外販賣墨人奴隸。

其他的胡人、殷人、南洋、波斯、大食族群的奴隸,也可以採用類似的方案。

最後逐步完全禁止所有的奴隸貿易。

這樣一來,奴隸制度雖然可能繼續存在,但奴隸本身卻能夠逐步消失。

就像美國的密西西比州,直到2013年的時候,才實際批准了廢除奴隸制度的憲法第13條修正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這份檔案在法律上生效之前,當地奴隸本身早就已經不存在了。

若昂王子為首的葡萄牙和巴西貴族,跟大明的軍官繼續確認了各方面的細節。

大部分內容都是在談判的時候就確定了,都是雙方能夠接受的方式,所以中間沒有出什麼意外。

若望王子簽署了正式的移交檔案,當天下午就開始送泰西民眾上船。

因為連年戰亂,還有流寇肆虐,裡約地區和周圍聚集了大量的泰西和殷人難民。

這正好方便葡萄牙貴族把更多人口帶走。

兩百多年前,他們從泰西各國本土過來的,成為說葡萄牙語的巴西人,現在再次成批的離開。

主要方向是葡萄牙在墨洲的殖民地。

葡萄牙要將他們作為墨洲殖民開拓的主要力量。

整個巴西的人口比葡萄牙本土的總人口還要多將近一倍。

現在只要能夠帶走一半,就能在墨洲建個新葡萄牙了。

少部分有葡萄牙貴族身份的,可能會選擇返回葡萄牙本土。

部分不願意留在葡萄牙的,可以自己買大明的船票去北殷洲的墨西哥,或者是去英法的殖民地。

貴族和官員們,部分帶著普通移民離開,部分留下來配合大明做全面交接。

新天府皇莊和皇家客運公司的船隊,正在一船一船的向裡約地區運送人員和軍隊。

新天府的大明主力部隊,負責接管裡約這個巴西首府,以及周邊最富裕的沿海地區。

大量的殷人僕從部隊,在大明軍官和管理下,在巴西官員和翻譯們的引導下,分批深入巴西內陸。

接收仍然受巴西總督府控制的地方機構和軍事設施,向各地割據勢力投送新天府的詔安條件書。

與此同時,更多的大明海軍和船隊,載著更多的大明和殷人陸軍,順著殷洲東西兩條海岸線繼續北上。

他們要去接管西班牙出讓的殖民地,包括秘魯和新格拉納達兩個總督區,以及安的列斯群島和德克薩斯。

還有荷蘭人讓出的蓋亞那地區,英國人讓出的佛羅里達地區,法國人讓出的五大湖以北的加拿大地區。

所有泰西殖民地上生活的人群的待遇和條件,都與巴西的葡萄牙和巴西人完全一致。

荷蘭人的選擇跟葡萄牙類似,準備把移民送去墨洲殖民地。

西班牙、英國人、法國人,則是打斷選擇去相鄰的剩餘的殷洲殖民地。

另一邊,北殷洲的大草原的南北兩端,殷洲諸藩國和大明陸軍在落基山東的部隊也在行動。

大草原南北兩端,各有一支大部隊離開了營地。

順著野牛遷徙、走私犯的大車、曾經的泰西聯軍們留下的路線,向著東方前進。

南北兩路軍的任務,分別是接管五大湖西北地區,以及德克薩斯的西北部地區。

兩支大部隊又都分成了兩部分,後面是騾馬、大車和普通步兵組成的主力部隊。

前面是各個衛的腳踏車司組成的先頭部隊,南北各有超過一萬輛腳踏車。

用現代的眼光看,騎著高大的老式腳踏車趕路似乎很不時尚,或者說是很廉價。

但是在這個時代,腳踏車可是頗為高檔的工業產品,也是非常實用的軍民兩用工具。

現代標準的腳踏車上,有至少三根工業軸承,還有工藝水平不低的鏈條和彈黃。

有加工這些東西工業能力,也就能夠製造現代的槍械了。

現在的腳踏車部隊,也被稱為騎兵或者騎手。

相比傳統的衝擊騎兵,腳踏車騎兵當然沒有什麼衝擊力。

但栓動步槍和機槍都出現的時代,衝擊騎兵本來就已經淘汰了。

腳踏車部隊對後勤的需求比騎兵低太多了,畢竟人是耐力最好的動物,能量轉化率也非常高。

這個時代的腳踏車兵,在無道路的情況下每天能夠行軍八十公里,而且能夠持續多天長途行軍。

在長途行軍上,騎兵都比不過傳統步兵,更不用說腳踏車兵了。

腳踏車兵在一戰非常常見,在二戰也發揮了很大作用。

只有機械化更大範圍的普及後才逐步退出了部隊。

現在北殷洲的大明腳踏車部隊都是精銳部隊。

他們在北殷洲大草原上行軍,甚至基本不用帶食物,帶上簡單的餐具和武器就行了。

因為這裡有大自然的饋贈——殷洲野牛。

整個大草原上有兩三千萬頭野牛,一頭成年野牛的重量有上千斤,殺一頭就夠兩三百人大吃一頓。

它們經常成群結隊的行動,在使用栓動步槍的近代步兵部隊面前,根本沒有任何抵抗力。

北殷洲陸軍先頭部隊騎著腳踏車,吃著野牛肉,一路向東前進。

八天之後,北方部隊跨過蜜河上游,進入了法國殖民地境內,南方部隊進入德克薩斯地區。

十二天後,北方部隊抵達五大湖最西端的港口。

這個速度對於陸軍而言已經很快了。

但是此時,新天府和西洋海角皇莊來的海軍,已經跨過了數千公裡的距離,接管了蓋亞那地區,開始進入安的列斯群島。

十五天後,北殷洲陸軍主力開始進入五大湖區。

海軍已經奔襲了上萬公裡,登陸了新奧爾良和魁北克,佛羅里達和古巴已經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