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1805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一六章 大明的航空時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一六章 大明的航空時代

朱靖垣收到楚玉強的報告之後沉默了許久。

不是因為法國的反應,法國的反應都在朱靖垣預料之中。

至於夏爾王子幹了啥,朱靖垣根本沒放在心上。

朱靖垣驚異的是楚玉強的想法。

自己挖掘出來這個工匠簡直是個商業天才。

趁著飛機實驗把廣告掛在機翼了。

自己也可以模彷一下。

由於伯努利在飛機研發上的突破,導致朱靖垣不得不開始在泰西佈局飛機專利。

既然泰西能夠生產飛機了,那麼大明本土的民用飛機市場,也應該逐步開放了。

經過一年的準備,工部和兩家航空工業龍頭,也都做好了準備了。

於是朱靖垣寫了三份報告,分別發給自己父親,工部,以及自己的大明航空公司。

提醒自己的父親,大明官方和相關企業,可以向本土民間開放航空行業了。

可以開設專門的飛行培訓學校,可以在工匠學校開設相關專業了。

飛機登記當然也得辦起來,是歸工部還是太僕寺,讓父親自己決定。

提醒工部,可以公開擬定的航空行業相關規定和標準,正式組建航空工業協會了。

航空工業協會的初始會員,就是工部工廠、皇家飛行機器公司、大明航空公司三家。

相關規定都按照自己當初討論過的安排就展開。

提醒自己的航空公司,可以開始在大明本土主要城市宣傳飛機了。

除原有計劃之外,宣傳的時候可以把航空工業協會、大明航空公司的名字噴在機翼上。

在已經建設了分公司、工廠、機場的本土城市中飛行宣傳。

寫完之後又補充了一些細節,標註了一下重點,就讓典簿把電報發了出去。

於是,一個新的時代正式拉開了序幕。

楚玉強在巴黎的飛機凌空宣傳只辦了一次,只有一架最簡陋的飛行機器。

而在大明本土的宣傳,就不只是一個城市,不只是一架飛機,也不只是實驗機型了。

在同一天,在京師新城、天津衛、濟南府、蘇州府、松江府、廣州府、福州府、西安府、開封府、成都府、重慶府。

大明本土的幾個大城市的天空中,開始有不同型別的飛行機器出沒。

每一次至少兩架,有時候是三架或者四架,在人群不太密集的地方飛過。

雖然飛機都比較成熟了,但是還是要儘可能考慮安全的。

考慮飛機的安全,也考慮飛機墜毀的時候,對地面的影響。

所以不會去人擁擠的躲都躲不開的地方飛。

這也是航空工業協會制定的基本飛行規範之一。

這些飛機有的是飛行緩慢平穩的雙翼飛機,有的是雙引擎的中型運輸飛機。

有的是速度很快的單翼作戰飛機,還有可以搭載多人的大型客運飛機。

在靠近湖泊、江河、沿海的地方,還有水上飛機起降和飛行。

飛行機器本身就具有極高的話題性,在官方力量的支援下,相關熱度直接爆了。

訊息迅速傳遍了市民和商人群體,迅速的傳遍了大明本土的大江南北。

飛機翅膀上掛的名字,那些最顯眼的字號,當然馬上就成了熱門話題。

很多腦子靈活,嗅覺敏銳的商人們,馬上就去尋找這些地方了。

他們還真的很快就找到了。

工部和兩個航工公司都做了大半年準備了。

工部負責組建各地的航空工業協會在各地的辦事處,組織基本的飛機駕駛員培訓學校。

皇家飛行機器公司、大明航空公司,負責在各地的生產和銷售以及宣傳。

在安康元年二月底,保守了大半年的工廠和人員,正式露面了。

京師新城,一群商人找到了兩個航空公司的辦事處,諮詢購買飛機和培訓的事情。

“目前對民間銷售的飛機,暫時只有綜合民用機、五人以下小型運輸機,包括水上飛機和陸上飛機兩種。

“綜合民用小型飛機是主打產品,發動機功率最大可選六十四馬力,最大航程四百公裡,最大速度一百五十公裡每小時。

“最多可以乘坐兩人,可以攜帶一百公斤以下貨物。

“可以用於飛行學習和培訓,可以用於簡單的空中宣傳廣告活動,可以用於一定範圍內的飛行體驗活動,可以用於短距離旅行。

“購買飛機需要完成飛機本身的登記注冊手續,駕乘飛機需要通過培訓取得駕駛執照,按照在規定的高度和範圍飛行。

“經營相關業務需要專門到航空工業協會申請許可證。

“工部主辦的航空工業協會,皇家飛行機器公司、大明航空公司,都已經開設了專門的飛行駕駛培訓學校,歡迎報名學習。

“與此同時,大明航空公司已經推出了試點地區的航空旅行業務。

“順天府、應天府、蘇州府、開封府、西安府、武昌府、福州府、廣州府,地圖上相鄰兩城市距離在八百公裡以內的,都已經開設了有航班,單程只需要兩個小時!”

剛剛開始的銷售的飛機型別很少,而且對發動機功率和用途都有限制。

不過在民用飛機中,除了大中型運輸機和客運飛機之外,本來就不需要太大的功率。

大中型科技和運輸機,暫時由皇室財團和大明航空公司專門經營。

而大明規定的普通飛機的功率和功能要求,基本上是按照泰西方面能做到的上限來的。

這個功率已經滿足民用需求了,商人對這一點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

有些商人對買飛機感興趣,但是更多人對航班感興趣。

七八百公里的距離,在火車出現之前,需要走好幾天,有了火車之後縮短到了一天。

現在又再次縮短到了兩個小時,這個效率讓商人們大驚失色。

很多人驚訝於飛機的能力,更多的人考慮這對是商業的影響。

相關訊息傳開之後,更多的人來諮詢,來考慮要買飛機、學飛機、坐飛機。

參與和諮詢這些業務的都是有錢人,在過去的一年多賺了不少錢的人。

而賺了更多錢的人中,有些在決定買飛機的同時,也開始考慮要“造”飛機了。

在松江府城,幾個商人一起找到了航空工業協會辦事處,諮詢開辦飛機製造廠的事情。

“任何想要獲得生產授權,想要參與航空工業經營的,都可以申請加入航空工業協會。

“透過航空工業協會,可以一次獲得生產飛機所需的所有核心專利的授權。

“總授權費用是情況而定,但不會超過飛機售價的兩成。”

聽到這些介紹,商人們沒有什麼反應。

兩成授權費在當前屬於相對比較高,但也是屬於大家都見識過的比例。

在飛機這種劃時代的東西上,兩成授權費也是能夠接受的。

然而隨著工作人員的介紹,這些商人們感覺開始迅速的改觀。

很快就開始覺得,這個費用一點都不高,而是非常的低廉,近乎白送的比例。

因為她們發現,這兩成授權費用,能夠拿到的東西太多了。

因為飛機是新發明的,從頭到尾都是新技術。

更關鍵的是,工部和兩大航空公司,在過去一年的過程中,按照朱靖垣去年留下的大量圖紙和提示,積累了大量的航空行業的專利。

飛機制造和控制方式,飛機本身的不同的用途,飛機的所有配件和原材料,覆蓋到了航空工業需要的方方面面。

在原本歷史上,是數十年內時間慢慢積累出來的設計,被在一年內搞出來了。

這些專利與其說是專利,不如說是一份完整的設計和生產指導書。

拿著這些專利的說明檔案,就知道怎麼設計和生產飛機了。

而且做出來的飛機,都是功能非常完善成熟的,可以直接用於各種行業的。

所以這其實是技術費用,而非單純的幾項專利的費用了。

這些專利如果真的當專利賣,如果是分開了單獨銷售,那價格就得翻幾倍了。

想要參與經營的廠商,就算是只購買比較重要的專利,小專利靠湖弄和規避。

就算每項主要專利授權費用,只要銷售價格百分之五,總費用也會超過百分百的。

那就沒辦法按照售價收專利費了,製造成本的一半以上都是專利費用。

現在把兩成的授權費用,換成完整的技術轉讓費用之後,這個價格就非常的低廉了。

所以,航空工業協會要求,所有獲得授權的公司,都要加入航空工業協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研發和生產過程中,積累的新的航空相關專利,將會自動反向授權給航空工業協會。

這個要求非常霸道,但按照朱靖垣的指示,這個授權不是無償的。

相應專利如果以後單獨對外授權,發明公司將會直接得到授權費用的七成。

如果專利透過了全面審查,確認其擁有某種必要性,就會被加入整體授權專利池。

發明公司就能夠從所有新生產的飛機中獲得授權費用分成了。

航空工業協會相當於一個專利分享平臺,誰提供的專利越多,誰獲得的分成越多。

鼓勵相關公司在生產的過程中開創新技術。

現在協會掌握的這些專利,絕大部分都是屬於朱靖垣的,而朱靖垣又做出了承諾。

自己分到的授權費用,可以按照銷售數量返還,最高可以返還費用的八成。

也就是說,這份完整技術轉讓的費用,最低只需要售價百分之四。

這在這個時代真的是低到可以算是白送了的東西了。

至於泰西各國,朱靖垣申請的專利,包括在飛機本身在內,只有最為基本的控制專利。

也就是保證飛機能飛起來,能夠按照駕駛員的簡單指令飛行。

其他的細節和功能上的專利那就一概沒有了。

朱靖垣不會去申請那些細節性的專利,這不影響自己獲取專利費的數量。

專利授權費用本身是有一個潛在的上限,也就是各國法律要求的不能擾亂市場。

也就是不能開出過高的價格,具體多高算高並不非常準確,通常不能超過總售價的三成。

朱靖垣飛機本身的發明專利,加上配套的基本控制專利,足夠拿下這三成授權費了。

自己再去泰西各國申請更多的細節上的設計專利,也拿不到更高的授權費用,相當於給泰西各國免費送技術。

那就不如乾脆不賣,讓泰西人自己去摸索,自己去拿那些專利吧。

在大明各地,諮詢航空工業門檻的商人中,真正有實力的辦的起飛機製造廠的,沒過幾天就決定加入航空工業聯合會,進入航空工業市場了。

這個市場的前景,真的不用別人專門描述,他們稍微調查和判斷就能看到巨大的前景。

而大明的工部和皇室財團,以及一個親王主導的航空公司,對這個行業的全力支持,他們也都能夠看得到的。

得到這種支援的行業就不可能賠錢,所以很多商人迅速決定投入了。

但是,他們想加入,想要拿到所有授權和技術文件,可沒有那麼容易。

他們需要透過航空工業協會的審查,確定屬於可靠的而且有實力的大明商人。

簽下關於技術保密和銷售保證書後,才能有資格參與飛行機器生產。

同時,要所有參與的公司,暫時都只能生產一類中的一型飛機。

都是被限制的最低階的“通用小型民用飛機”。

他們暫時也只能得到生產這型飛機所需技術授權和相應技術文件。

設計、生產的過程中,還有航空工業協會去現場指導,這同時也是一種監督。

最低階的民用飛機,是最需要民營廠商參與,了儘可能降低成本,提高產量的飛機。

後續會逐步開放小型水上飛機,五人小型運輸機,農用飛機等等。

這種廠商開始會有很多,可能有幾百甚至上千家,早期飛機非常簡單,比造汽車都簡單,最後可能剩下幾十個到一兩百個。

在這個競爭過程中,從大量小廠商之中殺出重圍,展現出經營和生產優勢的少量廠商。

才有機會配合大明航空公司、皇家飛行機器公司、工部的工廠,生產大中型運輸機。

這種廠商可能有十幾個。

再進一步篩選出最有實力的廠商,跟大明朝廷深度繫結的廠商,來生產戰鬥機和轟炸機。

這種廠商應該就只有少數幾個了。

在這個篩選和競爭過程中,協會逐步向對應等級的民間廠商,開放技術和生產範圍。

不能現在就完全開放,不能現在把所有技術全放出去。

那樣民間廠商根本消化不了,絕大部分民間廠商根本不需要最高端的技術。

直接開放只會加快競爭對手的追趕速度。

即便是這些被審查過的企業,也不可能完全保守的住秘密。

就算是他們自己不會洩露技術,保密意識不足也會讓技術不斷的外流。

技術外流是不可能根絕的事情。

只能從一開始就做好被泰西各國竊密的準備。

做好從源頭控制外流的機率,控制外流的技術級別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