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1805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一三章 殷洲運河開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一三章 殷洲運河開工

巴拿馬運河,在大明叫“殷洲運河”,在這次會議之後,專案算是正式啟動了。

各方面開始為這個專案出人、出力、出錢。

巴拿馬地區作為皇莊,地位等同於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位一體。

一個都指揮使司的陸軍編制通常有三到五個衛。

巴拿馬地區格外重要,本身就是兩洋交通要道,還是與新西班牙-墨西哥地區的邊界。

所以目前已經有了五個衛的駐軍。

不過這些駐軍是正規軍,雖然墨西哥大機率不敢亂動,但這些部隊也不能輕易調動。

更不可能去幹“抓壯丁”這種雜活兒。

朱迪錦就拿著朱靖垣的命令,準備在新天府再召三個衛的民兵。

不需要馬上全部備齊,這次先帶一個衛過去開始幹活,後續再慢慢補齊就行了。

另外新天府各個皇莊還要安排人去當“工頭”。

這些事情都是相對容易安排的。

最重要的是錢的問題。

另外是建設成本和預算的最終確定。

最初朝廷和新天府的心理預期,基本都在兩百萬金鈔,也就是一億銀鈔的位置上。

結果勘探完成之後,王金鵬報出來的最低預算,就已經超過了兩百萬金鈔了。

朱靖垣又直接選了最高標準,成本馬上跳到了一千萬金鈔,摺合五億銀鈔。

相當於十艘四萬噸主力艦的建設成本,這在其他人看來已經很恐怖了。

戶部尚書、工部尚書,軍機處、內閣,乃至大明皇帝朱簡炎。

這幫人看到預算報告的時候,都是明顯的有些發愣。

“修巴拿馬運河,長度不過六十公裡,竟然要一千萬金鈔?”

“怎麼會這麼高?將近去年財政預算的半成了。”

“大約當地環境複雜,也有山脈阻攔吧……”

“關鍵是大食親王殿下的意思是,這只是第一期投資……”

第一期投資,這是朱靖垣專門標註的。

因為朱靖垣個人感覺,一千萬金鈔的預算仍然是不夠用的。

歷史上美國修巴拿馬運河,最初計劃四千萬美元,最後修完花了三億六千萬美元。

1910年代的三億六千萬美元,購買力非常接近大明現在這一千萬金鈔。

但當時美國修的是最廉價的小規模船閘運河。

大明現在要修的是最大規模直通運河,成本肯定要超過當時美國的方案很多。

朱靖垣估計著,運河最後修完的時候,成本至少還得翻倍。

可能兩千萬金鈔也打不住。

所以朱靖垣改了王金鵬的要錢計劃,專門標註了這只是第一期投資。

不過大明這兩年是最有錢的時候,朝廷財政收入和皇莊收入都蹭蹭往上漲。

總收入已經達到1914英國的四倍了,是當時美國的十倍。

英國當時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被美國趕超,但財政收入仍然是美國的二點五倍。

一千萬金鈔是當時美國財政的一半,但只是大明現在財政收入的二十分之一。

把工期拉開到五年的話,每年支出正好佔到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一。

大明現在的預算比較寬裕,正是比較容易要到錢的時候。

而且這種工程建設投資,跟造船的投資是不同的。

這些錢絕大部分最終都會被大明百姓賺走。

包括工程機械廠、工程公司和施工隊、各類工匠和工頭。

在這個過程中,朝廷還會再收到到各種稅金。

能夠頗為廣泛的推動市場物資和勞務流通,進而促進經濟的發展。

跟造軍艦的一錘子買賣完全不同。

特別是,這筆預算可以說是朱靖垣親自來要的,朱靖垣自己個人也出錢參股。

這說明朱靖垣很看好這個專案,或者是非常的重視這個專案。

在這種情況下,各方面就都沒有攔著的可能了。

最終大明朝廷出六成、新天府皇莊出三成、大食國及朱靖垣個人出一成,三方面把這個建設預算給分擔了。

按照五年完工的計劃,第一年的預算是兩百萬金鈔

由於數額巨大,朝廷在大明銀行開設了專門賬戶。

三方面分別出人,組建了專門的監督小組,負責管理和核查預算使用。

所有方面的手續全部走完,一百萬金鈔的啟動資金到賬的時候,朱迪錦和王金鵬已經啟程返回巴拿馬了。

在這段時間裡面,王金鵬和同伴的工匠們,按照朱靖垣提的那些建議和提醒,再次調整了工程建設計劃。

首先建設運河同步公路和鐵路,修建隔離運河工地的鐵絲網,清理施工路線上的樹木。

疏浚和治理運河施工路線上的查河(查格雷斯河),並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壩和水庫。

朱迪錦是總負責人,王金鵬的計劃當然也可跟朱迪錦商議,然後才能實施。

所以王金鵬跟工匠團隊規劃好了之後,在雙方一起乘船返回巴拿馬的路上,就去找朱迪錦說明情況了。

在朱迪錦的房間裡面,兩人坐在茶几兩邊。

朱迪錦看著王金鵬送來的規劃書,表情稍微變得有些驚愕起來。

對於那些修鐵路、公路、隔離網、清理樹木的計劃,可以算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讓朱迪錦覺得過分的,主要是查格雷斯河相關計劃。

查格雷斯河是巴拿馬運河區域的一條天然河流,雖然長度比較有限,但是水量不小。

運河的整體規劃就要借用一部分查河的河道。

疏浚和治理河流的主河道到也沒什麼,那裡本來是要運河主航道用的。

問題在於,王金鵬規劃了兩大兩小水庫,全都不在運河路線上,最遠在十幾公裡之外。

朱迪錦馬上提出了疑問:

“王工,這個水庫的工程是不是多了點?”

王金鵬也理所當然的解釋說:

“這其實也是按照殿下的建議來規劃的。

“當地的氣候常年炎熱,特別是雨季的降水量極高。

“如果不治理這條河,汛期的洪峰可能會直接衝進工地。

“那樣雨季不但沒辦法幹活,還會讓修好的河道返工。

“所以必須提前疏浚河道,同時用水庫控制住水源。

“以施工過程中能接受的速度放水,才能讓我們在雨季也不間斷施工。

“關鍵是能夠避免河道被雨水沖毀。

“四個水庫完成之後,其中兩個大水庫可以發電,供應運河工程區的電力。

“兩個小水庫可以放棄,或者用於水產養殖。

“水庫的工程量都不大,特別是兩個小水庫,跟修兩段堤壩差不多。

“相對而言,在處理這些河道和水的時候,船閘方案比這個更麻煩。

“但在修建的過程中,同樣要控制這些河道和水源,同樣要去修臨時水庫。

“但是最終建成的時候,要把這整片區域,把其中的三個水庫連為一體。

“把這裡變成一個大水庫,作為最終的運河航道。”

歷史上的巴拿馬運河,修建過程中建成了“加通湖”這個水庫。

運河工程最後建成了“阿拉胡埃拉湖”水庫。

現在王金鵬的工程規劃,船閘方案也是建設完整的加通湖了。

直通運河放久就要把它分成了三個部分了。

朱迪錦覺得王金鵬解釋的有道理,於是有仔細翻了一下相關說明。

主要是看了預算分配,的確沒有出現比較誇張的數字,不可能在這裡搞大錢。

於是朱迪錦也就接受了這個說法:

“我明白了王工的意思了,咱們動工之後,首先修砍樹、修路、修水庫,那運河主體工程在什麼時候才能開工?”

王金鵬心裡面早就有數了,這時候毫不遲疑的直接說:

“工人足夠的話可以基本同時開工,最前面的一批人砍樹、清理場地、修建圍欄。

“後面跟著的修建鐵路和公路,同時去修建水庫,最後跟進的人員就開始修運河。

“但是早期工人顯然是不可能夠用的,炸藥和各種工程裝置也需要時間到位。

“估計運河開工至少得在半年之後了,關鍵看您能儘快找到多少工人。”

朱迪錦頓時再次感覺到了身上的壓力:

“那我只能說儘快了,我們先把巴拿馬地區的人都送進去。

“伐木和裝鐵絲網這種活兒,都不需要什麼複雜技術和大型機械,有人就能去幹……”

朱迪錦說到這裡,似乎意識到了什麼:

“不,不用等我回去,那邊現在就能開始幹活。

“我這就去電報室,用無線電聯絡那邊,讓那裡的墨奴現在就去伐木

“現在就開始招人幹活,當地的殷人只要能拿到三銀鈔,應該就‘願意’去砍樹挖土。

“我就直接不回巴拿馬城了,我直接跟新天府民兵去馬湖周圍抓人。

“大食叔王的意思,顯然是要把那塊地區首先徹底清理出來。”

朱迪錦有了想法就馬上行動起來,跟王金鵬一起寫了份安排發往巴拿馬。

大明接收巴拿馬之前,當地大約有二十萬人。

其中泰西人大約有兩萬人,泰西人和殷人混血後代大約五萬人。

純土著殷人數量大概有八萬人,最後還有五萬多墨人奴隸和自由墨人。

大明接收之後,絕大部分泰西人都已經離開,基本都是直接去了北部的墨西哥地區。

很多泰西人其實並不想走,但是卻被大明士兵趕走了。

如果巴西那種地方,泰西人想要去泰西或者墨洲都不容易,所以給了他們留下的選擇。

但是巴拿馬就挨著墨西哥,大明不可能輕易允許他們留下。

當時城市內生活的混血殷人,以及信了天主的殷人,要麼主動跟著泰西人去了墨西哥,要麼也被大明官兵和泰西人一起趕走了。

殷人都屬於大明族群圈的最邊沿了,混過泰西人血的那就更加不能要了。

至於信了天主的也不能留,已經很難甚至不可能再洗回來了。

主要是,大明的官吏和皇莊的經理們,不想在這個方向上花費精力。

現在當地還剩下五六萬殷人,基本都是比較“野”的,以前就沒有被泰西人馴化的。

泰西人離開的時候,也帶走了大部分墨人奴隸。

美利堅墨奴貿易狂潮的時候,這些墨人奴隸被賣去了美利堅一批。

但是當地現在仍然還剩下兩萬多墨人奴隸。

主要是主人的奴隸數量超標被充公的,以及原本獲得了所有自由身的墨人。

大明人接管了當地之後,這些墨人中的雄性都完成了淨化,雌性也被單獨管控了起來。

大明接收巴拿馬地區之後,就馬上開始從本土、北殷洲、南殷洲向當地移民。

現在當地除了五個衛的大明駐軍之外,也已經有了差不多八萬名大明百姓。

算上五六萬殷人,兩萬多墨人,總居民人口大概有十五六萬,加上士兵二十萬出頭。

所以王金鵬做的運河工程規劃,最高就算了十五萬人的工期,就是按照當地居民人口算的。

朱迪錦和王金鵬去新天府見朱靖垣的時候,當然沒有把整個管理和設計團隊都帶走。

朱迪錦和王金鵬的訊息發到巴拿馬城之後,當地剩下的管理和設計團隊馬上行動起來。

僱傭原本跟著一起勘察環境的大明工人,帶著剩餘的墨人奴隸去運河路線上伐木。

大明往巴拿馬移民的直接目的就是開挖運河,同時用自己的百姓佔住巴拿馬這塊地。

在運河正式動工之前,這些移民到了巴拿馬之後,就在當地大搞基礎建設。

建設更多的住宅區和倉庫,準備接納更多的工人,儲存更多的物資。

運河路線勘察的過程中,有部分移民跟著去幫忙了。

工匠們的勘察任務完成之前,大家當然也不知道運河具體怎麼開。

但是,運河要大致建在哪兒,幾乎是所有人都清楚。

這條運河的設想已經存在兩百多年了,最理想的位置當然早就被摸透了。

王金鵬的勘察,是確認路線上的細節,當地土層、海拔、水體資訊,核算工程量等。

在巴拿馬地峽中部地區的山脈兩側,有一條流向大西洋的查格雷斯河,還有一條流向太平洋的格蘭德河。

兩條河上游的支流之間,距離最為接近的地方,只有不到五公里。

只要把這五公里挖通,最小級別的運河理論上就建成了。

但是要讓大型船舶透過,那就得把它挖深、挖寬,向下挖二十多米,向兩側挖上百米。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過這兩條河流確定了運河的路線,工程早期的工作可以順著河流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