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1805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六七章 造艦競賽要開始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六七章 造艦競賽要開始了

普魯士首都柏林。

普魯士國王,弗雷德裡希·威廉三世,在夏季即將到來的時候,從墨洲回到了本土。

在王宮裡召集了內閣大臣及海陸軍將領,討論新大陸、法國、英國以及國內的訊息。

首相哈登貝格非常嚴肅的向國王和同伴們說明了情況:

“陛下,諸位,國外傳來的訊息已經得到了確認。

“駐場的大明工匠得到了工部許可,向我們說明了大明新銳主力艦的基本情況。

“長度兩百三十米,寬度三十米,吃水十米左右,滿載排水量四萬噸。

“全燃油鍋爐搭配蒸汽輪機推進,最大航速二十五節以上。

“十五節巡航里程一萬海裡以上,也就是兩萬公裡以上。

“法國和英國方面公開的訊息都是真實的。

“但是很多細節仍然是保密的,比如具體的航速和航程,以及動力系統功率。

“還有新型三百六十毫米艦炮的有效射程等等……”

威廉三世和周圍的大臣、將領們,之前就已經聽說了英法兩國方面的公開訊息。

得知了大明的新戰艦的情況,現在確認了這些訊息的真實性,仍然驚訝的難以置信。

現場一片壓抑的低聲驚呼,然後是亂糟糟的議論聲。

威廉三世也愣神了好幾秒,然後看向哈登貝格:

“我們普魯士……我們德意志,能建造同樣規模的戰艦嗎?”

哈德貝格有點為難和糾結的說:

“單純建造這種規模的戰艦,應該是能夠建造的出來的。

“但是要真正發揮出四萬噸戰艦的作用的話,可能需要不少的時間。”

海軍艦艇不是簡單的一件裝備,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機械和武器系統。

能造四萬噸的船,未必能造四萬噸的戰艦,造出了四萬噸的戰艦也未必能發揮作用,未必能夠發揮出四萬噸戰艦應有的作用。

這裡面有四個具有一定距離的階段需要跨過。

威廉三世心中考慮了一會兒,再次追問說:

“那我們需要這種規模的戰艦嗎?她們能在我們的海軍戰略規劃中起到作用嗎?或者說,我們需要建造同樣規模的戰艦嗎?”

哈德貝格對此早就有了考慮了,這時候就直接回答說:

“我和海軍將領們的判斷是,我們需要這種規模的戰艦。

“我們原本的計劃,是在吃透了現有技術之後,在未來幾年設計建造更大的戰艦,滿載排水量在兩萬五千到三萬噸的之間。

“我們考慮的主要因素,就是噸位越大的戰艦,實際造價就越划算。

“關鍵是,我們海軍的戰略目標,本來就是對英國海軍形成足夠的威脅,迫使其放棄干涉我們通往殖民地的航線。

“規模更大的戰艦,實際的威懾效果當然也是越好。

“可是現在,大明開始量產四萬噸戰艦,英國人和法國人很可能會跟進。

“在大明和英法……更重要的是英法,都建造四萬噸主力艦的時候,我們繼續建造三萬噸主力艦,就會落入一個成本和效率上的陷阱。

“按照大明工匠總結的經驗,也是經過我們的工匠和將領估算和模擬過的經驗,小噸位的主力艦是最不合算的設計。

“三萬噸的主力艦的造價,可能是四萬噸的主力艦的七成,但是實際作戰能力卻會差出一個級別來。

“如果四萬多戰艦是主力艦,那三萬噸戰艦就只能算是次級戰艦了。

“可能需要兩艘三萬噸戰艦,才能戰勝一艘四萬噸的戰艦。

“所以如果從成本和效率上考慮,我們只能建造更大的戰艦,而不是更小的戰艦。”

威廉三世有些痛苦的說:

“所以,為了實現我們海軍的作戰目標,我們不是應該去建造四萬噸的戰艦,而是必須建造四萬噸甚至更大的戰艦。”

哈登貝格也表情頗為沉重的說:

“的確可以這麼樣說,對我們是這樣,對英法同樣是這樣。

“英法同樣要考慮,如果我們建造四萬噸的戰艦,他們也不能只有三萬噸的戰艦。

“他們也必須去建造四萬噸級別的戰艦。

“而且,殷洲戰爭結束之後,大明與英法的關係拉進了很多。

“特別是法國,大明向法國王室提供了大量貸款,並且在巴黎開設了大明銀行分行。

“大食親王和法國王儲夏爾合資,在法國本土開始投資大量的工業和基礎產業。

“大明與法國的關係變得密切之後,我們對大明的作用就會減弱。

“我們應該在與大明仍然保持良好關係的狀態下,儘可能的從大明獲得技術支持。”

威廉三世長長的嘆了口氣:

“那就按照四萬噸的目標制定計劃吧,開始設計和建造四萬噸級主力艦……”

哈德貝格和相關人員立刻起身答應著。

然後哈德貝格繼續報告說:

“陛下,大明鴻臚寺發來訊息,正在英國訪問的艦隊,希望在八日之後訪問普魯士。

“把訪問和接待的港口,安排在哪兒比較合適?”

哈登貝格沒說是否接受的問題,這種事情就不可能拒絕的。

就算是關係不是很好的國家,也不會拒絕海軍訪問。

更何況目前,大明與普魯士目前理論上還處於合作的蜜月期。

大明幫助普魯士補全了海軍主力艦相關技術體系。

隨著大明與法國的距離迅速拉進,與普魯士的關係可能會疏遠。

正是這種時候,普魯士才要表現的足夠的重視。

威廉三世明白這些邏輯,所以非常果斷的說:

“歡迎,我們當然是隆重歡迎的,訪問的地點放在威廉港,我親自去迎接。”

接待大明訪問艦隊的事情很快就敲定下來。

八天之後,大明艦隊如約抵達威廉港,威廉三世帶著妻子和幾個孩子,帶著普魯士的主要貴族和官員,以及海陸軍的將領,到碼頭上迎接。

四萬噸的大船出現在碼頭上,和普魯士現有的戰艦放在一起,讓威廉三世為首的普魯士人都更加直觀的認識到了雙方的恐怖差距。

然後,雙方的人員雙方非常熱情的會面,然後在碼頭和戰艦上分別舉行宴會慶祝。

大明的新銳高速戰列艦艦隊,在威廉港停留八天之後折返,前往葡萄牙和西班牙。

大明和西班牙、葡萄牙的關係算不上好,但是現在也不算是太壞。

畢竟已經簽了永久和平條約,還都是國際聯盟的成員,加入了墨洲開拓團,也一直在共同保護摩洛哥,建設摩洛哥的公共港口。

所以理所當然的會安排最重要的王室成員和朝廷官員來接待。

同時也是為了直觀的觀察大明的新戰艦的情況。

然後葡萄牙和西班牙人,也迅速改變了造艦計劃,開始設計四萬噸級的主力艦。

他們的邏輯和普魯士人也是一樣的,造更小的船本來就不合算。

關鍵是不能避免泰西的其他國家去造大船。

所以他們也只能跟著猜測造大船,反正不會虧。

大明的艦隊在葡萄牙和西班牙訪問之後,穿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了大秦海(地中海)。

依次去薩丁義大利、奧地利、奧斯曼、露西亞訪問。

大明海軍艦隊每到一處,都是受到了當地貴族的熱烈歡迎。

同時也直接改變了各國的造艦方案,全都按照理所當然的邏輯,選擇直接上四萬噸。

大明艦隊訪問泰西大陸的訊息,在安康四年下半年的時間裡面,持續佔領了泰西各國新聞報紙的重要板塊。

大明的新主力艦的規模,以及大致的引數,也被有海軍經驗的人員評估出來,被報紙的記者打探到,登載在了報紙上。

當然,同時釋出的還有各種狀態下的照片。

相關訊息的持續火熱,也推動著泰西各國朝廷和海軍不得不行動起來,迅速搞出了各種各樣的大規模造艦方案。

一場以彼此為對手的泰西造艦競賽迅速展開了。

大明的艦隊在黑海的訪問結束,離開露西亞和奧斯曼的海域之後,沒有穿過西海運河進入小西洋。

而是順著墨洲(非洲)北岸向西航行,再次穿過大秦海,從直布羅陀海峽回到大西洋。

然後順著墨洲西海岸南下,依次去大明和泰西各國的墨洲殖民地訪問。

在墨洲最南端繞過西洋海角,才終於進入小西洋。

繼續順著墨洲東海岸北上,依次去大食、天竺、南洋、天南大陸(澳大利亞)訪問。

繞過整個天南大陸之後,從天南大陸東部北上,回到大明本土。

這次環球訪問到此並沒有結束,艦隊在本土修整之後還會再次。

依次去朝鮮、日本、東鮮卑(東西伯利亞)地區訪問,一直航行到殷洲西北部。

然後順著大明洋(太平洋)最北部海岸線南下,訪問殷洲的整個西海岸。

最後再次繞過殷洲最南端,再次回到新天府,與抵達這裡的航母編隊匯合。

…………

大明的高速戰列艦編隊,護送夏爾和夏洛特離開新天府,前往北殷洲的時候,大明的航母編隊也抵達了新天府。

鎮海、靖海兩艘四萬噸級的直通甲板航母,以及鳳陽府、松江府、保定府、河間府,四艘一萬五千六百噸級新型巡洋艦。

由於航母目前仍然屬於保密狀態,所以這次的艦隊沒有大搖大擺直接進入新天府。

而是停在了三慶城的軍用碼頭。

朱靖垣陪著爺爺朱仲梁一起,乘船前往三慶城軍用碼頭參觀。

朱仲梁在這兩艘航母下水的時候就見過了,但是現在站在已經航母旁邊的碼頭下面,還是忍不住發自真心的讚歎:

“真大啊,同樣是四萬噸,航母比戰列艦大多了……”

朱靖垣也跟著讚歎的同時解釋說:

“是啊,航母本身吃水就淺,艦體線型更加接近巡洋艦,方形係數更小。

“沒有戰列艦那麼多的裝甲結構,幹舷高度是戰列艦的兩倍以上。

“所以同樣排水量的情況下,航母的艦體規模遠大於戰列艦。

“四萬噸的戰列艦長度兩百三十米,這兩艘航母卻逼近兩百七十米。

“戰列艦艦體寬度三十米,航母艦體寬度三十二米,甲板寬度四十八米。”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朱仲梁滿臉感慨的點頭,坐著車在碼頭上開了兩個來回,仔細的看了航母下方的艦體。

然後才在護衛和艦隊軍官的陪同下,一起登上了鎮海號航空母艦的甲板。

鎮海和靖海都是典型的全直通的長方形甲板,這是二戰時代的航空母艦的典型特徵。

但是這兩艘航母的艦體尺寸,超過了實際參加二戰的所有航母。

包括信濃,不包括沒有趕上二戰的中途島。

同時,相比所有的二戰航母,她們的設計都是非常現代化的,

她們都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甲板外飄。

飛行甲板最大寬度達到了四十八米,比六萬噸的中途島改造之前都要寬六米。

長度達到了兩百七十米,與改造前的中途島基本相當。

相比七萬噸的信濃,那更是又長又寬。

信濃的甲板前部寬22米,中部寬40米,後部寬30米,是個兩頭窄,中間寬的紡錘形。

這既是由於戰列艦艦體改造的後遺症,也是難以完成配平設計的不得已選擇。

信濃是費效比最難看,實際作戰能力與噸位的比例最拉胯的航母。

鎮海和靖海號,都是從前到後的甲板寬度近似相同,是非常規整的長方形。

升降機全都放在了側舷,都在艦體之外的外飄部分,升降機使用不影響甲板排程。

兩艘航母實際的甲板運作效率,實際上還要超過改造前的中途島。

所以,這兩艘航母都可以和中途島一樣,正常使用雙發螺旋槳艦載機。

朱靖垣和朱仲梁祖孫兩個上了甲板之後,就看到了擺在艦體上的大量艦載機。

這個世界的大明的是生產能力,比間戰期間的美國都要富裕。

當然不介意大規模使用甲板繫留飛機,來增加艦載機的數量和出動效率。

而且跟二戰時代的航母不同,鎮海和靖海甲板上繫留的飛機,不只是停在甲板後半截。

兩側的外飄部分也都停了一整排的飛機。

這兩排飛機摺疊機翼之後,中間剩下的甲板寬度,仍然足夠兩排飛機同時起飛。

甲板上繫留了超過五十架艦載機,其中一半是雙發艦載機。

機庫裡面還有另外五十架飛機。

總載機量一百架。

如果都使用小型單發艦載機的話,那這兩艘航母的載機量可能超過一百二十架,超過最初的設計載機量一百架了。

不過實際的訓練和以後的實際作戰中,都基本不會使用完整的一百架。

艦載機數量太多的時候,特別是超過一百架的時候,甲板排程效率會直線下降。

所以其中有一部分飛機算是備用機,都是拆掉翅膀和發動機,吊在機庫天花板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