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1805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六零章 被錯過的時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六零章 被錯過的時代

李銳為首的工匠們,聽著朱靖垣的提醒和建議,心中憋了大半年的遺憾也基本消散了。

確認朱靖垣本人並不覺得相關的研究是浪費,心中的擔憂也就基本沒有了。

聽到朱靖垣說到預警機,李銳瞬間就意識到了什麼:

“運輸機和無線電臺探測?將無線電探測裝置裝到運輸機上,就是殿下說的預警機?

“這確實是很好的設想。

“無線電探測的距離,理論上是無限的,但地球表面是彎曲的,發射出去的無線電波無法從地平線以下返回接收器。

“所以實際上的最大探測距離仍然是地平線,也就是理論上的目視最遠距離邊界線。

“想要探測的更遠,就要把探測裝置安裝的儘可能高。

“所以艦載探測裝置都要裝在最高的艦橋頂上甚至桅杆頂部。

“可是艦橋和桅杆再高,也不可能比飛機飛得高。

“把探測裝置裝到飛機上,就能探測到數百公裡遠的物體了。

“但這不就是偵察機嗎?

“軍械部其實已經在嘗試設計,以轟炸機和戰鬥機為載體的無線電探測偵察機了……

“與殿下的設想的不同之處,只是沒有使用運輸機為載體。

“殿下想要以運輸機為載體……

“是為了安裝更大型的探測裝置?”

朱靖垣聽了李銳這番話直接笑了。

自己剛剛大致提了一嘴名字和用到的東西,李銳就基本理解了自己的設想。

朱靖垣不怕工匠有想法,就怕他們沒想法:

“對,我所說的預警機,本質上就是一種更大型和更專業的偵察機。

“要用運輸機為載體,就是要安裝主力艦級別的大型探測裝置,以及大型通訊設備。

“把探測裝置搬上飛機,只要飛機非得足夠高,離理論上探測距離能夠提高到幾百公裡甚至上千公裡。

“但是大家肯定也知道,那只是理論上的效果。

“實際上能探測多遠,除了與高度相關之外,還是要看探測裝置的功率和精度。

“想要提高發射功率,想要提高處理能力,提升十幾的精度,肯定要把裝置本身和天線做的更大、更重。

“想要搭載更大、更重的探測裝置和天線,那就只能用更大的飛機了。

“然後,除了偵察功能之外,更重要的還是通訊和智慧能力。

“更高功率,更高精度,探測距離更遠的裝置,更高效率和更多通道的通訊設備,裝在同一架運輸機上,在戰場和陣地的上空盤旋飛行。

“持續在戰場和陣地上空持續飛行,透過少數幾架同類飛機更換工作,始終保持至少有一架在空中警戒值班,全天候監視周圍數百上千公裡的狀態。

“同時與作戰指揮中心保持直接溝通,與所有飛機、艦艇、地面戰車保持通訊。

“提前發現數百上千公裡之外的敵人後,配合指揮中心協調指揮海面、陸地、空中的所有戰鬥單位迎擊敵人。

“我認為,實現這種效果之後,這種飛機就不能算是普通偵察機了。

“所以我準備稱之為預警機。”

李銳為首的工匠們聽到這裡就陸續露出了恍然的表情:

“這就是在偵察機的基礎上,實現了量變到質變的效果。

“這的確不能算是偵察機了,單獨稱為預警機確實非常合適。

“有了這種在空中全天候值班,持續監視周圍數百公裡的飛機,敵人的艦船和飛機也就沒有機會突然闖到我們的艦隊身邊了。

“所以……有了這種飛機的話……那航母……”

李銳唸叨到這裡,突然意識到了什麼:

“我們已經有了無線電探測裝置,可以在夜間引導飛機和火炮以及導彈,再設計出這種專用的預警飛機,那航母還需要戰列艦護航嗎?”

李銳為首的現場的幾個工匠,都是大明最頂級的核心工匠,還都是軍械部的。

大明最新的科技發展狀態,大明最新的軍備革新和探索計劃,就是他們直接經手的。

關鍵是,他們大多跟著李銳和汪來一起,跟朱靖垣直接交流過很多次了。

所以他們都知道,按照朱靖垣的設想,戰列艦早晚是要被淘汰的。

未來的海軍艦隊,是單純以航母為中心的。

除了朱靖垣的直接解釋,這些工匠自己也會思考,戰列艦到底是怎麼淘汰的。

今天討論到預警機,他們馬上就意識到,這可能就是一個重要的節點。

能夠提前幾百公裡發現戰列艦,那戰列艦也就沒有機會靠近航母了。

朱靖垣聽到這裡,臉上再次露出了一絲忍不住的微笑。

但是朱靖垣卻沒有直接回應李銳的詢問,而是反問另外的問題:

“導彈研究進度怎麼樣了?”

李銳馬上暫時拋開了沒有得到回答的問題:

“地面的導彈測試,在距離上已經能打到一百五十公裡了。

“主要問題還是精度,導彈做小了精度有限,做大了很難裝在驅逐艦上。

“目前勉強可以用於打擊地面城市,暫時還很難實現對艦作戰。”

朱靖垣聽了再次點頭:

“導彈方面的研究,未來還是有這樣幾個方向。

“首先是戰略導彈,打擊距離越遠越好,投擲重量越大越好。

“追求一擊致命,用於摧毀敵人的城市、要塞、基地,以及大規模殺傷人口。

“然後是戰術導彈,這裡面型別就很多了,包括地對地,地對艦,艦對艦,艦對地。

“相當於各類火炮的替代品,但是射程更遠,精度更高。

“最後是防空導彈,包括地對空、艦對空、空對空。

“專門用於應對敵人的飛機,以及可能存在的敵人的戰略導彈。

“無論哪一種,都是精度越高越好。

“所以重點還是精度。

“不過相對而言,對空導彈的精度要求最高,戰略導彈的要低一些。

“單就艦載和地面的對地、對艦導彈而言,能夠將重量控制在三噸以內,射程達到四十公裡左右,對戰列艦規模的目標命中率達到五成以上,就可以準備列裝了。

“要做到這個程度,估計需要多久?”

李銳心中稍微評估了一下:

“關鍵還是要看無線電探測和引導裝置的研究進度。

“屬下個人判斷……可能需要三到五年……”

朱靖垣輕輕吐了口氣:

“三到五年啊,那根據這種武器修改的新戰艦建成,也可能需要三年。

“就算是現在就修改圖紙,預留空間,等裝置研發完成之後直接安裝。

“在安裝測試之後,大規模的列裝海軍,並最終形成戰鬥力,也仍然需要時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可能需要七到八年,甚至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艦隊導彈化……

“到那個時候,無線電探測裝置還能再升級一輪,預警機和制導炸彈以及近炸引信也該基本成熟並且實用化了,噴氣式艦載和預警機也該上艦並實用化了。

“這些裝置搭配起來,將會是新一輪的海軍革命,也是一場全面的軍事革命。

“我覺得可以稱之為命中率革命、打擊距離革命,以及速度革命。

“制導武器會將命中率會從不到一成直接提升到五成以上。

“將作戰距離到十幾公裡提升到幾百公裡,從視野以內擴充套件到海平面以外。

“飛機的飛行速度也會從現在的幾百公裡提升到一千公裡,甚至音速以上。

“武器裝備層面的顛覆式變化,將會導致作戰方式的顛覆式變化。

“就像傳統陸軍的戰鬥方式,從使用滑膛槍的線列步兵轉變成線膛槍散兵一樣重大。

“到了那個時候,一艘航母的作戰能力,可能會超過現在的十艘航母。

“航母編隊出海的時候,也可以真的不帶戰列艦護航了。

“只不過,我們既然有戰列艦,就可以給戰列艦插上導彈繼續用。

“汪來不在這裡……回頭我跟他說,可以開始規劃設計導彈巡洋艦了。

“後續建設的戰列艦和巡洋艦上,可以預留相關的安裝改造空間了……”

朱靖垣說的這些東西,具體到單件裝置上,李銳為首的工匠們都知道。

軍械部、皇室財團、大明航空都在進行相關研究。

有些是朱靖垣直接提出來安排下去的,也有不少是工匠們自己設想出來,提交了申請獲得了朱靖垣直接許可並讚賞的。

朱靖垣現在描述的,是這些東西組合起來的效果。

工匠們在腦海中暢想這個畫面的時候,李銳似乎忽然意識到了什麼:

“殿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未來的情況應該會如您預料的那樣。

“再過十年左右,這些裝置都將逐步成熟,軍隊的作戰方式再次顛覆式的發展。

“與此同時,我們大明現在的武器裝備,相比世界大戰時代,已經發生了一次顛覆了。

“相當於世界大戰是一個時代,現在是一個時代,十年後又是一個時代了。

“如果未來的十年時間裡,大明和世界上都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列裝的這些主力裝備,都沒有實際應用就被……跳過去了?”

朱靖垣聽到這個說法也是稍微一愣。

仔細一想,好像確實是這樣。

對比前世的話,相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提前到了十九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爆發,直接跑步進入冷戰時代了。

具體來說的話,像是螺旋槳戰鬥機這種裝備,直接沒有大規模用於戰爭就淘汰了。

當然,前提是,未來十幾年真的沒有大規模偶戰爭發生。

噴氣式戰鬥機完全普及列裝,螺旋槳戰鬥機全面退出戰鬥機序列,也是需要時間的。

朱靖垣想到這裡,微笑著看向李銳:

“李工是覺得遺憾嗎?”

李銳下意識的搖頭:

“倒也不能說是遺憾,就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怎麼說呢……繃緊了神經努力攻關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年,結果最後完全沒用上。

“所以覺得心裡面空落落的,以至於有點疲憊……”

朱靖垣覺得這話稍微有點熟悉。

李銳之前覺得有了噴氣式發動機,之前的螺旋槳飛機就白研究了。

但是這次說出來的感覺,跟之前又有了明顯的差異。

朱靖垣隱約覺得,自己可能誤解了什麼:

“疲憊?累了就休息啊……

“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我就沒有要求工匠們加過班吧……

“至於說沒用上也不算準確。

“沒有直接用於大規模戰爭,但是在日常的訓練和執勤中可是用上了的。

“從世界大戰停戰開始算,二十年的時間完成一個時代的更替,其實也不算短了。”

李銳連忙搖頭解釋說:

“殿下恕罪,屬下沒有抱怨的意思,應該說是感慨……

“以前的工匠,普通的工匠,絕對不會有我的這些經歷。”

朱靖垣聽了笑著搖頭,輕輕拍了拍李銳的肩膀:

“我知道你們這些年很累,我也大概明白你們為什麼感覺累了。

“在我直接干預科研相關的事務之前,工匠們開發某種新裝置的情況應該是這樣的吧:

“原理研究的工匠,發現了某種新的理論,或者實現了某種新的技術效果,或者是使用者那邊在使用中總結經驗形成了某種新的設想。

“工程方面的工匠,就圍繞這種新理論或者技術或者設想,設計出實用化的裝置。

“比如,最初的戰列艦主炮是沒有炮塔的,海軍方面意識到了炮塔的作用之後,於是就找軍器司的工匠們設計出了炮塔。

“然後艦船司的工匠們在原有戰艦圖紙的基礎上,把外露的主炮改成炮塔式的。

“就算是設計一艘新的戰艦,戰艦上的絕大部分組成部分都是現成的。

“通常只會修改少部分有新技術和新要求的部分。

“我直接參與之後,主要的研發攻關任務就陸續發生了變化。

“比如我我當初要求的新銳高速戰列艦的專案。

“我要求將艦體的形態完全重新設計,我要求艦體水下部分要有新的線型,要有方形艉和球鼻艏,這都要去計算和模擬驗證。

“我要求設計新式戰列艦,要有足夠功率的蒸汽輪機,你們去攻關大規模蒸汽輪機。

“我要求不能用燃煤鍋爐了,要有足夠功率的鍋爐,你們去攻關大型的小水管燃油鍋爐。

“我們提出了新的裝甲配方,相關的工匠去做實驗驗證。

“我提出了新的裝甲佈置方式,還有新的防雷方案,還有新的硬被帽風帽穿甲彈。

“我要求有更高標準的艦炮,有工匠去專門攻關艦炮。

“後來發現我提出的艦炮指標無法實現,我又要求工匠們去攻關生產艦炮的鋼材,因此引出了電渣重熔技術的攻關。

“也就是說,整個戰艦的絕大部分都是全新的。

“裡裡外外,上上下下,不知道多少個部分需要去專門研究,需要專門實驗驗證。

“這兩種科研方式,難度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面的。

“相關工匠的工作強度當然也不是一個級別的。

“習慣了以前的工作方式,現在肯定會感覺疲憊。

“就算是完全不加班也會覺得累。

“就像小作坊的熟練工匠,就算是已經習慣了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但是上了生產線之後幹十個小時都可能會感覺非常累。

“因為工作強度差太遠了……

“大家感覺累是應該的。

“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想要實現各種新技術,就是需要去攻關和研究。

“這種累,這種持續的累,才能產出足夠多的革命性的新技術。

“我能夠做的,就是為大家提供儘可能穩定優握的生活和工作條件。

“就像我一直要求的,要給生產線工人高於普通工人的工錢。

“讓工人們覺得這麼辛苦是值得的。

“但是問題在於,諸位大工們與普通產線工人還是不同的。

“作為高學歷的知識分子,我覺得諸位的人生追求,應該不只是過的更好,不只是賺到更多的金錢,享受更好的吃穿用度。

“應該有很大一部分追求是人生的價值。

“到現在大家發現,持續辛苦研究了很久的東西,可能不會直接產生效果就要淘汰了。

“所以就心中就忽然感覺格外的疲憊和頹廢。

“就算是知道,這些研究是必要的,以後也是有用的。

“只要沒有發揮預想的效果,就仍然可能會產生一絲失落的情緒……

“我覺得,諸位能有這種失落和挫敗的情緒,說明諸位都是真正有責任心和理想的,不是只知道賺錢和享受的俗人。

“所以我同時覺得,大家在感到失落的同時,也應該會感到滿足吧?

“在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根本還沒有實際的體驗過,一個時代就已經離開了。

“匆匆而來,匆匆而去……

“只有諸位和我,只有實際參與到了這個時代的我們大家,完整的經歷了這個時代,留下了只屬於我們的記憶。

“所以,我們沒必要遺憾,需要遺憾的是那些不知道的人……”

李銳為首的工匠們,聽著朱靖垣說了這麼一大堆,都是慢慢的愣住了。

大部分工匠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感覺不太舒服。

有些工匠覺得是因為後續的新技術研發,讓前面的工作的意義被消解了。

現在聽著朱靖垣這麼解讀,大家才意識到真正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心氣太高了。

是自我實現的這種高階需求沒有得到完整的實現。

聽到朱靖垣最後的解釋,工匠們的心情再次發生了變化。

那種類似於“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超然於世的感覺,似乎也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