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1805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七五章 新大殿與辦公樓設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七五章 新大殿與辦公樓設計

大明中央衙署的新辦公樓,這是目前朝廷上最重要的工程項目。

直接負責人當然是大明的建部尚書雷鴻。

雷鴻接到命令後,馬上就產生了盡很大的疑問。

命令上沒有提新朝廷大樓的大致預定地址,也沒有提讓自己去勘察挑選地址。

只是讓建部負責新中央衙署大樓本身的工程層面的設計。

但是,工程設計本身,是與要用的建設土地的狀態直接相關的啊。

什麼樣的地基狀態建什麼樣的樓啊,不知道地基不能亂來啊。

雷鴻自己考慮了許久,再結合其他的公開命令,腦海中出現了一個猜測:

“陛下難道是向把朝廷各部暫時遷到南京去,騰出地方之後直接在各衙門原址重建?”

這個猜測非常的合理,以至於其他工程負責人也有類似想法。

但是,這和仁武朝以後得皇帝命令習慣不符。

從世祖皇帝開始,命令都是追求簡單直接易懂的,不會故意不把事情說清楚。

除非皇帝當時是真的沒想到。

如果真的是為了騰地方,安排衙門臨時搬遷了,不可能不把目的說清楚。

而且,要在原址建設八十米高的辦公樓,那就直接擋著後面的紫禁城了。

再加上做工程設計,本來就需要跟甲方溝通清楚需求,雷鴻這邊有很多問題想要確認。

比如說,這個新辦公樓,是要和以前一樣,分成多個大院,還是合成連體大樓。

這個辦公樓裡面,要不要安排足夠規模的大型會議室和大廳。

要不要給皇帝預留專門的辦公室和休息室等等。

雷鴻本著小心謹慎的心理,還是打了通政司的電話,預約面見皇帝朱簡炎。

同時召集建部的主要大工匠們討論,整理出需要在設計前就確認的重要問題。

然後在第二天上午早朝之後,按照通政司的通知,留下來單獨去辦公室面見皇帝。

雷鴻請安問好之後,坐在皇帝下首的位置上,首先問了選址的問題。

朱簡炎最初的公開命令,沒有直接提選址的問題,就是不向讓朝廷新辦公樓選址公開。

因為那個選址實際上在應天府,而不是順天府。

這個地址直接公開的話,那下面人就馬上明白過來,這皇帝有還都應天府的想法了。

這個訊息最好還是不要馬上公開。

不過朱簡炎是完成了大學級別的文化課程,還在地方和中央衙署實習了十幾年,不是仁武朝以前的那種宅男皇帝。

他知道這個問題能夠對外隱瞞,但沒辦法對工程人員隱瞞。

朱簡炎環顧左右,讓所有人員退出去之後,直接給雷鴻說清楚了:

“選址的問題,已經交給皇家工程公司了。

“新衙門的辦公樓,就放在應天府的新宮殿周圍。

“現在建設部可以自己做辦公樓形態結構方面的概括性設計。

“等勘察結果出來,在按照結果做詳細的工程設計。

“這個設計,可以和新宮殿設計一起做。

“建設部和皇家工程公司,都分別獨立拿出幾份不同型別的方案來。

“宮殿要分成兩大塊區域,居住區和儀式區。

“居住區按照行宮的模式設計,不需要百出嚴肅工整的格局,不需要故意建設高樓。

“儀式區按照傳統紫禁城的嚴肅標準設計,要實現紫禁城的全部儀式性功能。

“不過沒有朕的口諭,此事暫時不要公開。

“地址勘察完成,詳細工程設計開始之前,不得洩露給任何人。

“工程設計開始之後,除了直接參與設計的人員之外,不得洩露給任何人。”

雷鴻聽了這個訊息頓時就有點愣神。

皇帝竟然是想要遷都!

這個石破天驚的訊息出來之後,之前所有的疑惑也全都豁然開朗了。

新辦公樓當然要放在新宮殿旁邊。

允許把新衙門大樓建高了,是因為宮殿也要建設的更高了!

想到皇帝的封口令,雷鴻連忙站起來認真答應著:

“臣工部尚書雷鴻謹遵聖諭。”

這個訊息應該只有自己知曉,如果走漏了的話,皇帝多半會直接抓自己。

朱簡炎微微點頭:

“還有別的問題嗎?”

雷鴻連忙把最重要的幾個問題提出來,並且直接拿著筆記本準備記錄。

朱簡炎依次說明了自己的要求:

“既然現在還在發散思維階段,設計草桉可以多做一些。

“辦公樓方面,單獨的,連棟的,帶院的,都可以設計一些。

“泰西人在建大樓方面也有不錯的造詣,也可以適當的參考一下。

“辦公樓裡面,要給皇帝設定專用的辦公區,乃至居住區。

“要有與皇帝辦公和居住區直接聯通的會議室和禮堂。

“方便在遇到緊急事務的時候,直接住在辦公樓裡面辦公和開會。

“還可以考慮將辦公樓與宮殿建築融為一體的設計。

“儀式區的宮殿,雖然要保證嚴肅性,但不需要完全照搬紫禁城。

“可以適當的調整建築距離,並栽植適當的樹木。

“建部的重點,放在朝廷辦公樓和儀式性宮殿的設計上……”

新宮殿和新大樓都是大事,對皇帝而言也是大事。

所以朱簡炎跟雷鴻安排和討論了大半個上午。

直到中午時分,雷鴻離開朱簡炎的辦公室,回到自己的辦公樓。

吃了午飯之後,下午就開始組織人手做草桉設計。

十天之後,雷鴻帶著一沓初步的簡易設計方案,再次在早朝之後面見朱簡炎。

把事先篩選出來的,最優特色的草桉放在最上面,一起擺在朱簡炎面前的會議桌上。

雷鴻站在旁邊,首先向朱簡炎介紹目前的設計思路:

“陛下,根據工程人員的計算和評估,在不考慮成本和地質情況的前提下,我們最高能夠建造總高度超過四百米的樓宇……”

“四百米——”

朱簡炎明顯就有些意外。

本來以為自己兒子和自己老爹商量出來的兩百米已經夠誇張了。

沒想到工程方面的人的設想更離譜。

這提出的最高高度比他們兩個的設想還要高一倍:

“這都快要達到一里地了!

“這種高度的樓房真的能夠建成嗎?這要如何建設?

“這種高度的高樓牢固程度足夠嗎?會不會因為風暴而扭曲甚至倒塌?”

雷鴻繼續介紹說:

“如果地質條件合適的話,真的達到五百米也就是一里地的樓房也能建造。

“特別是朝廷禮儀用都大殿,可以在樓下用鋼筋混凝土澆築高大的臺基。

“只要底面積足夠大,臺基就算是高到兩百米以上,也仍然能夠穩如泰山。

“樓房本身也不是問題,也是只要核心筒足夠粗大,造到五百米的高度也能保持穩定。

“工程方面的人員,做過仔細的核算和模擬。

“臣等可以確定,我們掌握的最新的建築技術,能夠實現五百米高樓的建設。

“當然,如果不建設足夠高大的臺基,單獨建造上下擴深相同的直筒樓,目前仍然無法確定能否在四百米以上仍然保持穩定。

“所以如果要建設四百米的高樓,出於保險和謹慎應該準備一百米的臺基。

“工程人員完成的設計方案,都是這樣規劃的。”

朱簡炎聽著這些介紹,終於接受了這個事實。

大概是大明限制高樓的政策,讓這些希望建設高層的工程人員憋壞了。

所以這次就把最誇張的想法都給拿出來了。

不過朱簡炎馬上就有了新的疑問:

“但是……四百米的高度還是太誇張了。

“就算是下方有一百米的臺基,臺基完全實心的,上面也有三百米的高度。

“這麼巨大的空間……只做成一座單獨的單層大殿,真的合適嗎?

“關鍵是,能夠實現嗎?單層三百米的高度?”

雷鴻馬上非常坦白的說:

“陛下的擔憂,確實是工匠們在設計中遇到的大問題。

“目前我們沒有完成五十米以上單層挑高的設計和建設經驗。

“對於朝廷官方的儀式性的宮殿,我們很難完全利用宮殿內的空間。

“除非將太廟、奉天殿、文華殿、武英殿等宮殿的功能上下疊放在一起,全都放在這樣一棟極端巨大的樓宇之中……

“或者是參考泰西人修建教堂的經驗,將建築主體的高度放在相對合理的範圍,在周圍修建塔樓以拔高最大高度。

“關於這兩種思路,我們都做了設計方案,陛下請看……”

朱簡炎低頭看眼前的設計圖紙,主要是那些設計圖形。

雷鴻在旁邊繼續介紹:

“第一組方案,就是多層疊放形式的大殿。

“同時採用了宮殿與中央朝廷辦公樓融為一體的設計。

“這是最為極端的緊湊型的方案。

“這組方案中的第一個,是最高的四百二十米大殿居中,朝廷各部門衙署的辦公區,以配樓的方式,放在在大殿的兩側的設計。

“東側可以安排文官系統,西側可以安排武官和司法、督查等部門。

“第二個方案,是將辦公樓直接構築成臺基的形式,放在大殿下面。

“也就是說,不將臺基做成實心的,而是部分中空的。

“從外面看,大殿下方是六十到八十米的臺基。

“但是臺基內部其實是朝廷各部衙門。

“第二組方案是相對傳統的設計。

“大殿仍然疊放起來,辦公樓和大殿各自獨立建設。

“但是大殿與辦公樓之間,保持某種形式的聯絡與配合。

“辦公樓可以環繞在大殿的周圍,但是以連廊將雙方連接起來。

“主要設計方案,有放在大殿兩側,環繞在四周,立在前方等幾個方向的。

“第三組方案是最傳統的。

“將主要宮殿功能仍然分開,辦公樓也全部分開建設。

“同時不將宮殿的高度做到極致,將最大高度放在兩百米的位置。

“以奉天殿為例,首先建造六十四米高的臺基,臺基上方建設一百二十八米的大殿。

“辦公樓在前方的宮牆之外,可以採用連棟也可以採用分院的設計。

“臺基和大殿本體高度比例也可以繼續調整。

“第四組方案,就是借鑑了泰西教堂和宮殿設計的方案。

“首先是主要宮殿合而為一,設定六十四米的臺基,上面修建六十四高的正殿。

“前後左右修建幾座高低坐落的塔樓,用於單獨供奉最重要的列祖列宗。”

朱簡炎翻看著手中的設計方案,聽著雷鴻的介紹,時不時的諮詢一些細節問題。

最後從這些方案裡面選出了幾個自己看著最為滿意的。

同時又將幾個不同方案的不同部分組合在一起,提出了新的設計要求。

讓雷鴻回去完成重新組合的方案,並且和原有的幾個預選方案一起,做進一步的細化。

這一次設計用的時間就長了,一直到二十天後才基本完成,再修修細節就是一個月了。

再次拿給朱簡炎看的時候,南巡的準備已經到了尾聲了。

朱簡炎拿著幾份設計圖翻了又翻:

“西夷的法子確實造起來最為便利,很可能在成本上也是最為節省的。

“但是就這麼堆在一起,觀感上就不是很舒適。

“給每一代祖宗都單獨建設一個塔樓單獨供奉,雖然與嘉靖以前的太廟格局類似。

“但是,以後每一代都再加一個塔樓的話,就非常的麻煩了。

“提前建好更多的塔樓,又不是什麼好兆頭……

“所以這個方案還是別用了。

“這個在臺基內部建設各部衙門的方法,雖然最為節省空間,但我還是覺得合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很可能會給文武百官一種住在地宮裡面上班的感覺,所以也不要用了。

“宮殿的臺基太高了的話,在觀感上應該不容易協調。

“後續不會再專門建設更高的城牆,正常的城牆都不可能高過臺基。

“整個大殿都在宮牆以上的話,特別是能從遠處看到的話,感覺可能會有些突兀。

“與其給宮殿單獨堆臺基,不如直接建造地勢本來就高的地方了。

“不過就算是排除了這些方案和設計方式,剩下的幾個也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不過……這些設計得讓太上皇過目一下,那就等到了南京再說吧。

“雷卿先回去準備一下吧,到了南京與皇家工程公司對接,去確認勘察的結果。

“我與父皇討論過之後,咱們再討論如何修造新的宮殿和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