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1805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一八章 普魯士和德意志的學者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一八章 普魯士和德意志的學者們

在普魯士國王的船上,一群普魯士的學者正在討論神州歷史與泰西歷史。

俗話說,所有的歷史都是現代史,普魯士人討論歷史的目的,其實是在考量普魯士和德意志的未來。

在一群學者之中,有一個滔滔不絕的講話的人,他被稱之為黑格爾:

“高斯先生雖然是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學者,但是他在東夷國對於神歐歷史的對比論述應該是正確的。

“歐羅巴大陸在羅馬帝國之後,就始終未曾真正的統一。

“這讓我們整個歐羅巴的總體力量降低了,但是我們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歐羅巴的大部分國家,相比統一的神州而言都只能算是小國,我們做出的選擇都只能算是小事。

“但是我們有很多個國家,所以也就可以在歷史需要做選擇的時候,同時做出很多個選擇。

“只要有一個國家的選擇是正確的,就能夠取得相對的領先優勢,進而被其他人模彷。

“最後我們整個歐羅巴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這就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然而,耐心聽著黑格爾講解的人中,並不全部都是傾聽者,其中還有反對者。

一個叫叔本華的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在黑格爾的演講停頓的時候,直接提出了非常明確的反對和質問:

“所以您的意思是,歐羅巴的分裂反而是優勢嗎?

“現在的歐羅巴各國,除了一起匍匐在大明腳下,還有什麼別的選擇嗎?

“法國和英國人現在的選擇,就是您所謂的正確選擇嗎?泰西各國也應該要集體效彷,投入大明的懷抱嗎?

“您所謂的,只要有一個國家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就能夠獲得領先優勢的論調根本就是錯誤的。

“如果正確的話,我們就應該直接戰勝大明,而不是現在被甩得越來越遠。

“獲得領先優勢的國家,會被其他國家模彷,看上去也許是正確的。

“但是領先的原因未必是正確,也可能只是短時間增加力量,但是卻透支了未來的‘竭澤而漁’。

“關鍵是,只要有一個國家這麼做了,那麼其他的國家就算是知道那那種選擇是透支未來,也只能選擇跟隨。

“否則其他國家透支未來的惡果出來之前,自己的國家就可能已經被對方消滅了。

“換句話說,泰西各國的分裂和混戰,導致歐羅巴各國只能顧及眼前利益,根本沒有機會著眼於未來。

“反而是大明這種完全統一的朝廷,才能有機會暫時拿出眼前利益去投資未來。

“這才是我們歐羅巴人長期失敗的真正原因!

“在一千年前,在我們的祖先的進攻之下,羅馬帝國崩潰瓦解之後,歐羅巴大陸差進入了神州的春秋戰國時代。

“關鍵是,已經一千年了,我們都始終沒有走出‘戰國’。

“因為,我們的歐羅巴大陸上,始終沒有出現一個秦國,沒有再次統一天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歐羅巴諸國的分裂,就是最大的劣勢。

“歐羅巴不能再次統一,我們就永遠只能跟在大明身後追趕。

“而縱觀整個歷史,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衣缽的我們,我們普魯士和德意志人,正是最像秦國的人。

“統一德意志,重建神聖羅馬帝國,統一歐羅巴,是我們普魯士的使命!

“也是我們普魯士人悲哀的根源!”

叔本華的觀點,確實是在反駁黑格爾,是在反駁黑格爾所說的泰西優勢。

不過他同樣是站在普魯士的角度,站在德意志人的角度在思考問題。

兩人在具體事情觀點上的爭執只是表象,實際上是對普魯士和德意志命運和未來的思考。

這些人也許可以對應到原有歷史上的某個人,也許還同樣存在著原有歷史上的人所擁有的特質。

但是其生活的環境,瞭解的現實和歷史,接受的教育和人生經歷,都與原有歷史有很大區別。

所以其思維方式和觀念,也許會與原有歷史上的他們有某些共同點。

但顯然也會有更多的不同點。

只是命運巧合的讓叔本華站到了與黑格爾相對的位置上。

黑格爾當然不畏懼爭論,甚至有些希望多公眾場合與人爭論,進而讓自己的思維更加的成熟。

無論是失敗或者成功,只要對手有足夠的水平,都應該能為自己提供某些啟發。

畢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只不過黑格爾的做法,卻不是去客客氣氣的詢問,而是針對相對的爭論:

“真的是胡說八道,縱觀過去的兩千年的歷史,神州都一直在重複著一個迴圈。

“統治階級腐敗崩潰,農民暴動摧毀舊的王朝,然後孕育出新的王朝,兩三百年之後再次陷入崩潰。

“事實上,我認為曾經的大明王朝,已經在崇禎年就已經亡於農民暴動了。

“現在的大明帝國,與當初的大明王朝,除了統治家族沒有變化,已經完全是另外一種新的國家了。

“朱慈烺大帝建立的新制度,與之前的大明王朝截然不同。

“大明現在的強盛,只是因為大明自一百七十年前的朱慈烺大帝開始,就一直在做正確的選擇。

“但是,一旦大明做出錯誤的選擇,那大明就會迅速的衰落甚至崩潰。

“大明這只寶船太過巨大了,想要調轉傳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沒有人能夠制止這個過程,因為沒有任何的外部力量,能夠真正威脅到現有的大明朝廷。

“屆時就是我們歐羅巴真正超越大明的機會。”

叔本華也立刻針鋒相對的回擊說:

“你說這些有什麼用?就算是你的判斷都是正確的又如何?

“如果歐羅巴各國不能統一,那就算是大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敗,我們也沒有任何機會超越大明。

“普魯士沒有機會、露西亞沒有機會、法蘭西沒有機會、英格蘭也沒有機會。

“只有統一的新羅馬才有這個機會和資格。

“關鍵是,正是因為你所說的王朝迴圈,神州的中央王朝哪怕是在後期崩潰分裂了,也會再次重新統一。

“神州本土各個勢力的統治者,都會將重新統一天下視為自己一生的最高目標。

“我們歐羅巴人從來都沒有這種觀念!

“更重要的是,神州的每一次王朝迴圈,都會誕生出一些新的東西。

“新的王朝要以史為鑑,要規避前代王朝的錯誤。

“如果他們做出的修改是錯誤的,或者是造成了新的問題,那他們可能到不了三百年的週期就會提前崩潰。

“以後的新生王朝會再次做出修正。

“所以,神州的王朝是在歷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做出了各種不同的選擇。

“神州歷史上的統一王朝和割據勢力,以及每一次建立起來的農民起義軍,已經將人類文明能夠使用的各種各樣的管理方法都嘗試過了。

“直到現在,我們歐羅巴人仍然在學習大明的管理制度。

“就這樣,你還有勇氣說,在大明面臨崩潰的時候,就是歐羅巴再次超越大明的時候。

“作為一個德意志人,在德意志地區都都還沒有完成統一的情況下,又有什麼資格討論超越大明的問題?”

叔本華這麼似乎非常的噴了一頓,現場的氛圍頓時就變得稍微有點亂套了。

這次不用黑格爾對噴回來,現場直接有其他人大聲質問了:

“在你看來,普魯士和德意志根本就沒有未來嗎?”

叔本華馬上大聲說:

“什麼是普魯士?什麼是德意志?它需要什麼樣的未來?

“我認為你們應該首先思考清楚這三個問題,才有資格在這裡高談闊論所謂的未來。

“否則你們的討論都沒有任何意義!”

雖然德意志和普魯士的歷史,幫助朱靖垣理清了大明與中國的關係,但是現在的普魯士人自己其實也有點混亂。

關鍵問題其實與歷史上稍微有點類似,德意志的範圍到底應該有多大?德意志的邊界應該在哪裡?

是現在的普魯士王國,還是包括奧地利的德意志地區,還是曾經的整個神聖羅馬帝國。

這邊的學者們的爭執和混亂,引起了遠處另一群人的注意。

普魯士的國王威廉三世,正在與從東夷國歸來的普魯士-德意志學者們交談。

包括歌德和席勒,曾經和高斯一樣遠赴東夷國參加科舉,並且都考取了東夷國的生員功名。

在東夷國當了幾年的公務員,後來又繼續考取了東夷國的舉人功名。

當時歌德就已經五十多歲了,工作了幾年之後就按照大明的制度退休了。

歌德對大明的文化和歷史非常感興趣,但是又暫時沒有機會方便的前往大明本土。

東夷國隸屬於大明,使用大明的官僚制度,由大量大明本土出身的官員管理。

還有大量的大明移民和商人,帶來了純正的大明本土的文化。

所以東夷國也就成了最佳大明文化體驗地。

歌德退休之後,繼續生活在東夷國,透過書籍和報紙以及移民,全方位的瞭解大明。

至於席勒,在原本的歷史上,在1805年就因為肺結核去世了,這個世界的抗生素拯救了他的生命。

然後席勒也去了東夷國,為大明服務了十幾年,直到今年正式退休。

高斯還沒有到退休的年齡,而且以高斯目前特殊身份和能力,獲得了以東夷國代表去參加典禮的機會。

歌德和席勒都已經獲得了東夷國的公民身份,已經事實上在東夷國定居了。

但是,德意志畢竟是兩人的家鄉。

所以在席勒退休後,兩人就結伴返回家鄉,想要看看家鄉的情況。

結果正好遇到大明新皇帝的登基大典,邀請泰西諸國王室帶領本國使團一起前去參加。

歌德和席勒在普魯士的知名度本來就很高,還在大明的東夷國長期任職過,身上還有大明東夷國功名。

兩人也就都收到了王室的邀請,一起作為普魯士人的代表去大明。

歌德雖然已經七十一歲了,但是目前的身體也還可以,原本的歷史上他活到了八十三歲。

現在有機會參加大明皇帝的登基大典,這種全世界範圍內的最大的盛典,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忽略和放棄的。

所以歌德也理所當然的答應隨行了。

從普魯士本土出發的路上,威廉三世為首的主要貴族們,經常邀請歌德和席勒等東夷國歸來的學者,諮詢和討論大明方面的制度和文化。

現在威廉三世和自己的兒子,正在與歌德一起討論大明的詩歌。

三人正聊得起勁的時候,被越來越嚴重的吵鬧影響到了。

於是威廉三世和歌德一起走向這邊,直接過來詢問這邊學者們的情況:

“大家在討論什麼?”

普魯士的國王過來,現場原本鬧哄哄的氛圍立刻清淨了很多。

叔本華不等別人開口,就直接大聲喊了出來:

“陛下,我們在討論普魯士是什麼,德意志又是什麼,我們的未來會是什麼。”

威廉三世聽到三個問題,看著眼前這個年輕學者,就稍微有點不舒服,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

威廉三世也明白為什麼這邊會有爭執了,這種問題現在沒有爭執才是不正常的。

威廉三世也沒有直接回答和評價,而是轉臉問了身邊的歌德:

“歌德先生以為這種問題應該怎麼解答?我們普魯士人在這種問題上應該怎麼思考?”

現場的學者們也一起看向了歌德這個七十歲的老先生。

這位在德意志地區可以算是德高望重,關鍵還在大明東夷國拿到了舉人功名的德意志人。

歌德輕輕撫著鬍鬚,微笑著說了一個似乎不想關的話題:

“在大明新曆公元元年以前,也就是大秦統一神州本土之前,‘中國’泛指所有的中原諸侯國。

“但是在秦始皇統一了天下之後,中國就是秦國了,秦國也就是中國了。

“如今也是如此,大明就是中國,中國就是大明。

“普魯士暫時還是普魯士,德意志仍然還包括另外的部分,就更不用說神聖羅馬帝國了。”

叔本華這個年輕人直接追問:

“那先生的意思是,普魯士就是統一天下之前的秦國?那麼我們的未來又該如何呢?”

歌德首先抬眼,看了看遠處的另一只船,那是奧地利的使團的船。

然後又回過頭來,看向了自己身邊的國王和王子們:

“這就是國王陛下和大臣們需要考慮的事情了……”

歌德在東夷國生活了十幾年,深入的瞭解了大明的傳統文化,也跟大明的官員打了十幾年的交道。

現在對德意志的定義這種敏感而又複雜的問題,有點敬謝不敏的意味了。

關鍵問題是,他現在已經是東夷國的公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