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娛樂圈不該捲成這樣的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7章 別人笑他太嘴硬,他笑別人看不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97章 別人笑他太嘴硬,他笑別人看不透

如果只看《龍貓》的票房,敦煌可沒有一點“仍在高歌勐進”的勢頭!

——在國內票房勉強爬過1億之後,這部電影就麻熘下檔了。

然後,它被火速“扔到”了電視臺和DVD市場。

毫無疑問,這是妥妥的“爛片套餐”——

一般來說,爛片在放映檔期腰斬後,片方會趕緊趁著電視廣告和宣傳活動的效應在大眾的記憶還沒有完全褪去的時候,火速將影片推上DVD市場,好爭取更多的周邊收入。

當然,一般DVD的出現,都會在影片上映半年之後,最短的也要有三個月——《龍貓》這火急火燎的DVD發行速度,也讓很多人感嘆,敦煌是有多怕這部影片收不回成本啊!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獅子王》!

這部2D動畫電影只算在華國的票房,就已經突破了6億民元,按照它的票房曲線,妥妥爭取到了延長放映檔期的資格,以便衝擊十億大關!

到了這一步,即使是最支援敦煌的影迷,都不得不承認敦煌今年的開局實屬“不詳”!

另一邊,媒體們採訪王維的熱情卻驟然高漲!

只是吧,王維要是這麼配合就不是王維了。

不管媒體請求採訪的語氣有多誠摯,不管堵門的記者有多殷切,他都是統一的答覆——“人在拍片中,不約”。

這能難倒無冕之王嗎?

採訪到人自然有採訪到人的寫法,採訪不到人也有採訪不到人的編法,王維的表現在媒體看來,就是“灰熘熘的不敢示人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敦煌官方發言人隨後轉述的王維表態,表明王維還是那個王維——“我不知道有什麼好採訪的,我對《龍貓》的成績很滿意啊!”

這話一出,那就真的是風浪不止了。

坦白說,如果王維老老實實認慫,甚至不吭聲,“反王們”嘲笑一陣也就過去了,畢竟不是他導演的作品,而且還是一部2D動畫,也沒有誰真的要求有人必須全知全能對不對?

但這廝死鴨子嘴硬式的表態,愣是讓吃瓜群眾都忍不住“教訓一下年輕人”了:

一句“他失手了倒沒有讓我失望,但他輸不起是真的讓我失望了”,引起了網路上的熱議;

反王們更是翻出了以往的王式語錄盡情“創作”——

“我真的一點都不擔心票房,為什麼?因為目光如炬的我早已看穿一切,知道它註定失敗了!”

“都說我失手了?不不不,我真的很滿意——因為只要我滿意了就不算失手!”

“我要挑戰全世界的電影人!什麼?我輸不起?好吧我攤牌了——我是故意裝作失手的,因為我怕自己太強了,沒人敢接受挑戰!”

“……”

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反王們創作出的“王式語錄新解”,很快就線上上線下傳播起來。

不得不說,段子永遠比一本正經更適合傳播;如果有一個關於聲望值的統計條,王維此時的聲望估計是-1-1-1-1……

而就在反王們準備繼續“痛打落水狗”,媒體們繼續要求採訪王維準備扇風點火的時候,一個訪談片段悄然流傳開來——

“別人笑他太嘴硬,他笑別人看不透!”

別誤會,這不是王維的採訪,甚至都不是關於這次輿論熱潮的專門採訪,而只是一位經濟學家在採訪過程中的閒談。

只是,這位經濟學家大老了一點,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他參與過國家經濟政策的構建。

也正因為如此,該訪談片段成為了新的熱議焦點:

訪談一開始其實沒有談及任何關於王維的話題,直到——

“據我所知,您的孩子有小神童之稱,能請教一下您對兒女的教育理念嗎?”

“小神童談不上,對於兒女的教育,我始終貫徹寓教於樂的理念,例如前兩週,我帶小女兒看了一部動畫片《龍貓》,她收穫頗豐。”

“哦,這部動畫我恰巧也看過,能請問一下您女兒都有那些收穫嗎?”

“她收穫了一屋子的龍貓公仔!”

“哈哈哈,這真的是,太巧了!我跟您女兒的收穫是一模一樣的。”

“哈哈哈……應該說,這不單純是巧合,因為這部動畫很有趣,值得研究一下。”

“您是說……”

“當然哈,我不是電影人,電影本身還是聽專業人士分析吧,我想說的是這部電影的商業開發。”

“商業開發又有兩個很有趣的點值得關注:一是它的商業價值並不在於票房,或者說,遠不止於票房;二是片方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並將其利用起來。”

“第一點很容易發現,這部動畫的票房成績比較一般,在看電影時就猜得到了,因為上座率也很一般;但看完電影後,我女兒花在衍生品上的錢,是電影票的十倍都不止。”

“是的,我也一樣。”

“對吧,而這裡面衍生品為什麼受歡迎,又涉及到龍貓的形象設計,電影的感情寄託等等,在這方面我畢竟不是專業的,就不多說了。”

“重點是第二點,片方,好像是敦煌是吧,嗯,敦煌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並提前利用起來呢?”

“我好奇之下回去查了一下,結果讓我驚訝——敦煌不但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還將其利用得淋漓盡致。”

“哦,能詳說一下您的發現嗎?”

“當然沒問題。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很多電影在正式上映前就做了衍生品授權和設計開發,但一般來說,發行方更願意把宣傳費用砸在票房上,而不是衍生品上,因為多爭取一兩億票房,比爭取不知道收益多少甚至可能沒有收益的衍生品要實在得多;而拿到授權的商家也不敢量產太多產品,保持著一個觀望的態度。”

“而從我蒐集的資料來看,《龍貓》不一樣。首先他的衍生品品類很多,又比電影票還好賣,但從沒斷過貨,說明敦煌備貨量是遠超一般市場評估的;其次,大家看到的是敦煌主動縮短了放映期,但可能沒注意到電影同時上了多家電視臺,而且身邊龍貓的衍生品已經到處都是了……”

“這證明了我的看法——王維說他不擔心票房,那是真的,因為他的重點從來就不是票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