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章 我笨在哪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八十章 我笨在哪裡

這幾天如果僅僅是與小池的歡娛,根本不足以改變我對世界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她所用的工具和產生的效果。

假設我把這個海島農家看成是桃花園的話,這個桃花園不是柳宗元所描寫的那個世個桃園,而是小池精心設計的一個心理診所。我有什麼病,該怎麼治療,全在她的計劃之中。

我被算計了,從這點看,小池不知道比我高到哪裡去了。

她憑什麼可以引導我的心靈?當然,原因有很多。比如,她能夠進入我的心靈,她對我無害化的愛護,是我信任她的基礎。而信任,是所以心靈導師成功的條件。

還有,就是我對她的敏感,也就是對她所有的言語行為,都可以在心靈中產生效果。有的人抗生素打多了,會產生耐藥性。就像母親對孩子的愛過多,孩子並不會對母親的愛護敏感。在心靈感受這個問題上,也存在行為與反饋機制的不對等,所謂邊際效用遞減。

當然,不得不考慮,我是病人,而她很健康。我是病人,這是確定無疑的,而她的健康,並不是說她的心靈就沒受到傷害,但她可以自愈。她打我的時候,她也隨便治療了她自己的痛,但更重要的是,她知道自己為什麼痛,怎麼治。而我,不自知。

醫不自治,但這話對小池來說,不對。

我最關心的是,小池憑什麼就比我高?

我承認,我總體上算是一個冷靜的人,雖然沒有李茅那樣死守邏輯的教條,但總沒有小蘇那樣二。我甚至多次自我分析,在對我媽、妍子、小池所起的作用,以及自己的愧疚。但這些分析,對我的心理負擔並沒有什麼幫助。神奇的是,小池這種虐待或者捧殺的辦法,卻解除了我的心理負擔。

我是差在哪裡呢?

能力,對心理狀態的分析和疏導工具的把握能力。與小池相比,我也看過不少書,我的智商也不明顯落後於她。從知道上講,我也學過心理學。從經歷上講,我見過的人和事,也比她多些。

古人講: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在這方面,我在小池面前沒有劣勢。古人講: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在這方面,我甚至比她還要強。為什麼,在這件事情上,我沒發現自己問題的癥結,沒找到解決辦法呢?

想起我跟方姐的糾結,我與喬姐的迷戀,現在覺得非常幼稚,這種頭痛醫頭的方式,簡直就是加重心理負擔。

而小池的方法是多麼高明啊。她給我創造了一個基礎的環境:農村。讓我回到一個假設的起點,又透過各種場景變幻,利用她的身體與情感,讓我體驗不同的刺激,最後讓我迴歸到問題本身,用各種試驗方法,解決她。

我問到:“你搞這麼多花樣,是一開始就計劃好,需要這麼複雜的治療方案了嗎?”

“你終於承認自己有病了,是不是?”小池狡黠地笑到:“我哪有那個本事?這些所有複雜行為的背後,是我自己也有需求,也投入了最徹底的情感,你沒感覺到?”

“我感覺到了,你是在利用各種方法尋找我的痛點和熱點,這相當於醫院的各種檢查,你是用的排除法麼?”

“呸!不知好歹的東西!讓你舒服、激動、解脫,是我最幸福的事情。我覺得,能夠為你做這麼多,我有成就感。人家要對自己喜歡的人負責,也就是對得起人家自己內心的喜歡。我好心都當驢肝肺了,想讓你快樂,你還猜來猜去的,沒意思。”

她假裝生氣,把頭扭向一邊,我知道,我這企圖把感情因素排除在外的,純粹理論的分析,確實比較殘酷。

“不是這樣的,小池,你對我付出這麼多,我知道你的心意。但我想知道的是,你為什麼這麼厲害?我如此複雜的心態,居然被你治好了,難道,你真的是我的藥嗎?”

“你是我的藥”這句話一出口,我就後悔了。因為,我曾經是妍子的藥,但並沒有治好她的病。我自己也曾經到處找藥,治療自己,但都是病急亂投醫。這句話包含了太多內容,還不好跟小池一一說明。

在我思索的時候,她彷彿也在想什麼。過了好一會,她突然冒出一段話來:“從明天起,做一個沒皮沒臉的人。說笑、哭鬧、尋歡。從明天起,丟掉所有是非判斷,我有一個衝動,綻放快樂,安心去玩。”

這明顯是修改海子的詩,一如我們剛上島時所背誦的詩歌。但意義,大不相同。

我們雖然面對面坐著,但石桌已經將我們隔開,那壺茶是我們共有,但思想卻跑得很遠。

她在想什麼我不知道,但我思考的內容,肯定是她也不知道的。我在想,她為什麼比我高。

想了好半天,終於有了點頭緒。也許是知識結構和思維方法的問題,她有一種神奇的解剖能力,而我沒有。以醫生治療的方法來比喻,一個是西醫一個是中醫。

我是典型的中醫,一出現問題,我總是把自身問題與大量的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相聯絡,主要靠比喻的思維方式,也就是打比方。這種思維方式,與我的知識結構有關。我所看的書,根子上是傳統中國的思維方式,就是天人合一。一個人靠自身的頓悟來理解世界,以自己為原點,企圖綜合性地得出結論。

但這個結論,經常是似是而非的。比如,中醫說:上火了。是以自然界的火來比喻身體狀況。其實,這不精確。因為就是上火彷彿西醫中的發炎,也分病毒性的或細菌性的,也分免疫系統的和器質性的,精確分析原因,這在中醫上,很難做到。因為,中醫喜歡管中窺豹,而西醫強調顯微觀察。

這不是說中醫沒用。也許在中醫大師那裡,有許多神奇的分析辦法。但據我初步的瞭解,中醫在尋找病因時,多數透過望聞問切,多是從外部向裡的探尋的一種方式。而本醫,搞標本化驗,是從裡向外地組合。

而心理問題,是典型的內部變化,雖然有很多外界因素引發,但最終問題的癥結還是在內部。如果不透過各種試探來尋找內部病因,外部的分析是無從著手的。

比如範進中舉這個案例中,病因主要靠鄰居們猜,所謂痰症。胡屠夫打一巴掌就好了,這大概屬於瞎貓碰上死耗子,運氣而已。而西醫中,尤其是近代心理學,分析出一大堆病例,給出一大堆疏解方式,精確性是大大提高了。

由此我聯想到,中國古代有如此發達的思想,有如此發達的生產技術,為什麼沒產生系統的邏輯門類,也沒產生科學系統,估計是與思維方式有關。

整體性的思維方式,給人以一種錯覺,成為獨立於天地的偉大思想者。因為天人合一的緣故,人可以完全理解所有的天地,這就造成了思想的自洽。這種自洽雖然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做到,但在大多數人感覺中,自己就是自洽的。

許多中醫喜歡講一大堆玄之又玄的道理,以為真理包備於我心。甚至有“六經注我還是我注六經”的狂妄。但是又能產生幾個王陽明呢?朱先生是中醫大家,但許多庸醫也敢說自己不遜於朱先生,這就是沒有判斷尺度和標準的弊病。

在今天這個分工細密的專業化時代,那種包容天下的知識分子,已經難以產生了。所謂科學,就是分科學習,專業化才是大家應該走的途徑。

我想起愛因斯坦在回答,中國為什麼沒產生科學,這個問題他的回答。他認為,近代科學的產生,有奇蹟的成分。中國古代沒產生與伊斯蘭文明、古印度文明沒產生科學一樣,只是沒產生奇蹟而已,沒什麼值得責備的。

要我說,土豆和紅著也不是中國原產,這並沒有什麼丟臉的。不妨礙我們種它,並且打它當成主要食品。當然,南美也不需要為沒發明水稻而自責,他們只要喜歡,可以歡暢地吃著大米。

近代科學的產生,有賴於古希臘文明中兩種東西的發現。一個形式邏輯的發現,比如沒有形式邏輯,就無法建立歐幾里德幾何學。另一個是系統性實驗方法的發現,為現代科學的基礎:實驗,開闢了具體的可操作的辦法。

思想上和方法上的奇蹟,造成了科學的產生。衡量科學的最重要指標,不是成果和知識,而是產生這些成果和知識的途徑。從人的思想來說,思維方法,是衡量一個人科學素養的最根本指標。

在這個方面,小池不知道比我高到哪裡去了。

“小池?”

“嗯?不叫我那個人了?”

“我嚴肅地跟你探討一個事唄?”我請求到。

“我們兩個,這些天,很嚴肅嗎?”她又調皮了。

“現在我想嚴肅一下。我想問問,你這麼聰明,大多數是看書得來的,你都愛看什麼書呢?”

我想探求她思維方式的來源,她當然懂我問的重點。

“其實,我們經歷過義務教育階段後,我們的知識結構大概都差不多。但在業餘時間,我更多的是看國外的東西。一方面是我從小學英語,我喜歡英語原著。另一方面,我喜歡看小眾的東西,以顯得自己與眾不同。”

“這些都與高考無關了,屬於老師不鼓勵的雜書吧?”我這樣問,是有點羨慕的。因為,我小時候,根本沒有機會接觸這些知識的。直到大學圖書館,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識有多淺陋。當然,她在中學時就看英語原著,這在我這個農村學生來說,是多麼的不可思議。

“讀書除了考試,還有另一個用處,就是給自己以充實感。當我看到一些新的知識時,一想到班上其他同學沒聽說過這些,內心就有些小得意。你知道,從小我父親就離開我們了,我只能在書中尋找自己的世界,男人的世界,心靈的世界。我想知道,人們的心態在各種環境中,究竟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究竟會對自己的行為產生什麼樣的結果。我看心理學的另一個目的,是想研究男人,當時主要是想理解我爸爸。”

“你理解了嗎?”

“當我深入瞭解人性後,基本上就對婚姻失去了興趣了。有一段時間,我對男人失望,對自己失望,直到遇見了你。”

我沒想到,我也曾經是她的拯救者。

“我能夠讓你,一個完全沒有交集的男人,真正地開心,真正地改變,我發現了自己的價值。我當年愛你的過程,也是尋找自己的過程。雖然你與妍子的婚姻給了我打擊,但我也明白,你跟我在一起的快樂和改變,是真實的,這就夠了。我知道,我一旦對你有所改變,將影響你的終身。你中了我的毒,我要對你負責任,所以了。”

她意味深長地看我一眼,我深為感動。我突然一把抓住她正在倒茶的手,說到:“既然你要負責,你是發發善心,把我收了吧?”

她笑了笑,輕輕撥開我的手,說到:“不行,我收不了你。因為你的重心跟我不一樣。”

“為什麼不一樣?”我不太理解“即使不一樣,我可以轉變成跟你一樣的啊?”

“不可能,人是環境造就的。我們只能是動物和神性的伴侶,而不能成為社會的夫妻。莊哥,你是我心靈的那個人、你是我身體的那個人,但你不是我家庭的那個人。因為,我到現在,沒有想過組織家庭。並不是我想逃離社會,而是我不太適合,因為我這顆易變的心。”

她此時嚴肅地跟我說,我知道這是她正式的意思了。

“我需要小眾,這是我尋找生命意義的方式。而你卻不一樣,你需要社會,至少目前,你是這樣的。如果不獨特,我會乏味的。也許,這是我父親傳給我的,他就是一個喜新厭舊的人。他喜歡折騰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他帶給我媽,只有痛苦。所以,任何人,即使跟我勉強結婚,也只能是痛苦。我可以跟你分享快樂,但我不確定,這種分享,可以保持終身。莊哥,你也不需要改變,因為人是經歷造就的產物,故意改變,會讓你失去本心,讓你痛苦。你只需要記得,在某個時段,我,是真正擁有你的,完整的,那個人。”

這種只求一時擁有、不求天長地久的心態,我也聽說過,以前不太理解。現在看來,這類人,大體如小池,對感覺的要求過高,而感覺是易變的。

她所說的概念,我已經有所體會。在每個人身上,同時包含有三種性質:動物性、社會性、神性。反映在心理上,就是本我自我超我。社會性是人性最重要的特徵,所以老馬才下這個定義: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產物。

在兩端,動物性,人類總是企圖甩掉它。人們道貌岸然地假裝聖人,以適應社會性的要求。但是,這種根本的動物本能在長期壓抑中,造成了人本身的壓力。這種壓力,就是弗洛伊德所謂的性的解釋。

拿猴子來比喻,我是最不喜歡猴子的。因為,它離我們這麼近,是我們人類的近親,但它所表現的動物性,卻讓我如此生厭。可見,為了不讓人討厭,為了適應社會生存,我們要故意掩藏自己的動物性,這是必須的。

猴子是群居的最喜歡打鬥的動物了,它們打鬥如果僅僅是為了食物還好說,它們其實在食物充足的條件下,也打鬥不已,卻是因為性。我看過動物園那些食物充足的猴子,為了爭取交配權拼命偷襲、衝撞、威脅和侵略同類,這種動物性必然存在於我們身上,只是我們總在掩蓋。

但歷史卻是掩蓋不住的。從三皇五帝以來,帝王的女人從兩個到四個到八個,一直到後來的皇宮佳麗三千人,其實這是人的動物性的張揚。要從身體需求來說,一個再強壯的男人,對付十個女人就不錯了。

神性,人類總想追求它,但它也是自然存在的,但不那麼顯著。自從人類的思維形成獨立的系統後,人類就創造了或者說接觸了神性。

黑格爾將之稱為“理念”,基督教稱之為上帝,佛教稱之為如來等。就是最強調社會性的孔子,也不得不要求“祭神如神在”,他也依據夢境的提示,感嘆“吾不復夢見周公久矣!”,這是他對神性不可迴避的證據。

他把神性歸結為“道”,這只是另一種改良。因為人類對神性的追求主要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萬物有靈階段。比如原始宗教,比如現在還有痕跡的拜火教。人類在作用於萬物時,萬物彷彿投射出人類的思想,這就產生了萬物有靈的概念。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第二個階段,是人格神的階段。這是典型的將心比心的產物。比如上帝長得跟人一樣,有感情和思想。比如菩薩在廟子內供奉,長的是人的模樣。古代希臘的神話中,大量神仙與人類一樣,有充沛的感情,有錯誤有衝動,甚至有惡劣和卑鄙,這些都是人格神最豐富的表現。“子不語怪力亂神”,也是指的人格神。

第三個階段,是非人格神階段。神不是一種人,而是一個道理,一個規律。這種神的出現,就打破了偶像崇拜的習慣,進入到純粹思維的世界中了。這是人類思維體系完全系統化並自洽的階段,這是人類自已在內心中創造的偉大世界。

但以孔子當時階段的人類思維水平,可能無法完全擺脫人格神對人類思維和情感的影響,於是他採取了一個過渡性的辦法:用祖先崇拜取代鬼神崇拜,這樣百姓也好接受,效果還比較好。雖然今天這種方式有很多弊病,但在當時,是進步的。

邏輯是一種思維方式,完全擺脫了神的束縛,連神的名稱都不需要。因為它的強大,完全不需要神秘力量的護佑。它從一產生,就強烈地改變著世界。

當人類掌握了邏輯的工具後,實驗得出的現象,就可以歸類總結了。當實驗現象越來越多的時候,人們就用邏輯歸類出結論,這就產生了科學。

當然,形式邏輯是思維方法,它在表現形式上,最好的辦法是數學。數學是科學之母,邏輯學是科學思維之母。

這並不是說邏輯學有多麼高明,但它是現代科學的起點。就此問題,我想在小池那裡找個旁證。

“小池,你當年學樂器時,鋼琴那麼難學,為什麼要學它呢?難道,它就比其它樂器的聲音好聽些?”

她肯定知道我問這個問題的原因,因為鋼琴被稱為音樂之母,這事可以用來理解邏輯為科學之母的思路。

“你說得沒錯,鋼琴是所有西洋樂器中,最難學的。但是我媽堅持要我學它,是因為這是標準。”

她嘆了口氣,說到:“學了這麼多年,最大的收穫是我能夠彈什麼難度的曲子,而是學會了用一個標準來欣賞音樂。”

“鋼琴是樂理的基礎,因為今天我們流行的簡譜或者五線譜,都是按鋼琴的琴鍵還定音的。鋼琴琴鍵上的每一個間,有固定的物理振動頻率,這些頻率的分佈,嚴格按十二平均率來計算,有客觀的標準。”

“音樂本來是一個非常主觀的東西,用客觀的振動頻率來規定它,是讓它有一個固定的可以依據的規範,就像一把尺子,雖然是人造出來的,但你說,如果沒有它,我們比較事物的長短,有標準嗎?”

我說到“這算是數學與音樂的結合嗎?”

“可以算是”她點了點頭:“正因為如此,鋼琴所規定的音階,成為所有樂器定音的基礎。也正因為如此,它被稱為樂器之王。神世界和器世界結合了,就產生了大量偉大的有創造規律和途徑的音樂。也正因為前人在鋼琴上創造了大量複雜和經典的音樂,把人類手指的靈活程度運用到了極致,所以從難度上來說,後人要想超越前人,是非常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