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三章 高階忽悠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九十三章 高階忽悠會

鮑老板給我打電話時,我還沒反應過來,是他主動自報家門,我才想起他,想起久未去過的山果居。

“莊總啊,換了號碼也不通知我,害我一頓好找。”

“忘了忘了,對不起,最近有事忙得很。”我此時是不知道對方是誰的,自從換了手機號後,還真沒存他的電話。

換手機號,主要原因是要割斷與過去的聯絡,尤其是喬姐。因為,我發現,要從心理上戒掉她,可能性不大,於是就採用物理辦法了。

需要保持聯繫的人,我都轉發了簡訊。但方姐和喬姐,肯定是沒有我的新電話號碼的。我跟妍子的解釋是:遮蔽不相干的人,安心生活,安心工作。妍子對此不置可否:“哥,你想怎樣就怎樣,我沒意見。”

鮑老板打電話來當然是有事:“莊總,我是在山果居碰到陳經理時,才要到你的新號碼的。最近,聽說生意還好?”

他這樣一說,我才明白,這是鮑老板。只好客氣到:“託您的福,生意還過得去。”

“我最近完成了一個專案,週六在北京開一個發佈會,有時間的話,邀請你參加一下,就當湊個熱鬧,行不行?”

“說哪裡話,鮑老師,你的專案,如果有時間,我肯定是要參加的。”

“那就說定了,我把時間地點發給你,一定抽時間。”

這種應酬的話,說得多了,要在過去,這差不多是不去的意思。但現在,我確實需要事情,來充實我矛盾的生活狀態。

我目前的生活狀態比較尷尬,跟妍子夫妻不像夫妻,兄妹不是兄妹,但天天在一起,我的所有行為,干擾不了她的節奏,好像我在她面前,是一個不能引起波瀾的人。這使得我,更願意忙碌於外面的事務之中,給自己的存在尋找一些所謂的社會意義。

等週六到了,妍子照例是不出門的,我問爸有沒有興趣,跟我一起去聽講座,他倒是很乾脆:“好吧,跟你一塊見識見識,看你平時都接觸的些什麼人。”

按鮑老板給我發的簡訊,是在北京飯店的一個會議室,一個傳說中高大上的地方。活動的名稱也很奇怪:“秦川別業的文化意義研討會”。鮑老板能搞什麼文化,大概是傳統文化吧,也與爸的愛好有點關聯。

這段時間,爸在照顧媽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出去活動了,把他拉上,也有散散心的意思。他倒是有一個提前預判:“什麼是秦川別業,是不是房地產?”

“也許是,也許不是,鮑老板只說是與他有關的專案,我們去湊熱鬧。”

我給爸介紹了鮑老板的基本情況,爸說到:“估計生意是主要的,文化嘛,是個添頭。”

我想也是。爸這麼多年商場拼搏,肯定有他職業般的直覺。以我對鮑老板的瞭解,他是個亦文亦商的人。他自稱儒商,但目前中國所謂的儒商,是以商為主,儒只是個包裝。用更不客氣的話講,就像爸說的,更多是個“添頭”,真是有辱斯文啊。

我們到了會場時,會場門口的鮑老板一下見到我們,主動迎上來,我怕他不知尊卑,趕緊在他打招呼前,主動走到我爸後面。鮑老板是何等精明之人,馬上意識到了。

“莊總,這位長者怎麼稱呼?”

我馬上上前介紹到:“這是我爸,你叫高總就行了。”

“不不不,鮑老師,你就叫我老高吧。”爸還是比較謙虛禮貌的。

“哎呀,這就是傳說中的高總!哎呀,今天鮑某幸運,多次聽到您的大名,終於見到真佛了。小莊兄弟真是看得起我,把老爺子都請動了,來來來,上座上座。您看,高總,看到您,我激動得,都不成體統了。”

這一陣恭維謙讓,恰恰是鮑老板的強項,上一回寧老將軍的經歷,已經讓我見識到他的功底了。

鮑老板親自引我們在前排一個位置坐下,我看見,在前兩排,位置上都貼了名字,在引領我們到第一排時,我發現,有幾張椅子是沒有貼名字的,估計是對付那些重要的事先沒估計的貴賓的。爸和我就是被引領到這個位置坐下的。如果我是一個人來,估計是坐不了第一排的,畢竟年輕,實力和名氣也不夠。

“老爺子身體這麼好,事業這麼成功,還培養了莊總這麼好的接班人,真是讓人羨慕得很哪。”鮑老板的恭維三連擊,一般人,還真有點承受不了。

當然,我爸這個老江湖,不可能沒見過這種場面。“哪裡哪裡,小莊跟我說起過,你們是朋友,況且你年紀比他大,在京城時間長,今後,小莊還需要你多帶帶。”爸的話裡面,也有就坡下驢的意思。

“高總哪裡話,名師出高徒、將門出虎子,有你這樣的爸,就是最好的老師了。我本人,還得靠莊總照顧呢。”

這種沒油鹽的話,對初入江湖之人起點作用,對老江湖而言,就是套話了。當然,鮑老板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他馬上話鋒一轉,表情誠懇地說到:“正好高總來了,您也不能白來。今天,實話實說,我們是以文化的名義,推薦一個別墅專案,這種推薦方式,有什麼缺點,需要怎樣改進,高總您是老前輩,到時要給我們支支招。”這算是實話了,真人面前說假話,就沒什麼意義。

“我也是來學習的,如果有什麼想法,到時你跟小莊聯絡時,他會轉告的。”爸說話,在禮貌中留有餘地,保持了自身態度的超然和平和,這點氣質,是我要學習的。

閒聊中,又來了一批客人,鮑老板去迎接去了,我們抽空,看了看座位上的資料介紹。原來,是一個關於秦嶺別墅區的專案,純粹的商業開發,打上了文化的印記。這是前些年,文化抬臺、經貿唱戲的現代翻版。

所有商品中,奢侈品利潤最高。如果在大型商場,客流量最大、展示度最高的一樓,幾乎全是奢侈品的天下。比如名牌化妝品、香水,還有名錶,金銀手飾、玉器寶石。這些商品最大的特點,不是賣它的使用價值,而是賣它的情感和思想價值。

在這類商品中,最突出的莫過於鑽石了。鑽石的產量,在自然界,主要集中在非洲。西方某公司壟斷了它的產量後,就大量炒作,從上世紀初開始,就炒作它的思想和情感價值。“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傳。”好像戴上它,就給愛情穿上了金剛不壞之身。

其實,這只是硬度最大的石頭而已,主要元素是碳。最軟的礦石石墨,主要元素也是碳。碳,是我們這個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人體除了水以外,最主要成分也是碳。幾乎所有生物,碳都是它必須的主要的元素。所以,我們把含碳的分子,稱為有機物。就是,有生機的東西。

同樣的元素,因為晶體結構的排列不同,顯示出完全不同的物理性質,軟硬差別從最低到最高。正因為元素相同,它們又具有一樣的化學性質,怕高溫氧化反應,也就是我們說的燃燒。所有的碳,燃燒後的產物,都是一樣。

鑽石從物理性質和稀缺性上講,都不足以支撐如此高昂的價格。它只是一個硬度很大的東西,在工業上的運用範圍並沒有那麼廣泛。它的貯藏量很大,並未有如此稀缺。況且,現在人造鑽石的產量很大,不僅完全可以與天然鑽石相比美,而且,純度還可能更高。中國,就是當今世界人造鑽石最大的生產國,從小克拉微粒到大質量鑽石,都有巨大產出。

當價格不能用使用價值和稀缺性來解釋的時候,那就只是商品屬性外的東西在起作用。文化和心理需求,是奢侈品的另一個包裝。

我有時覺得,碳的這種情況,也可以比擬人生。人人都是大致相同的有機物,因為在社會地位的排列順序不同,顯示出卑微和高貴。但因為大致上化學組成相似,又得同樣的疾病並以大致相同的方式,走向死亡。

生存狀態各異,但滅亡方式相同,因為生而相同。這是因果的另一種表述吧。

中國的文化有幾千年的傳承,巨大的積累造成供給過剩,在近代西方文明的衝擊下,被打壓得抬不起頭來。今天,中國的經濟已經有明顯進步了,這種文化上的壓抑感,終於有了宣洩的機會,它所帶來的心理補償價值,正是商人們包裝的好渠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吃飽了,有點錢,就搞搞文化,給生命賦予意義,這沒什麼不好。但被商業利用,故意把經念歪,這就有點偏。

演講終於開始了,上臺的人似曾相識,一看大屏幕的介紹,終於想起來了:蔡老師。西安書法家,八仙宮老道長弟子,山果居時曾見過面。他今天頂了一個新頭銜:長安道統研究院院長。

好恐怖的招牌。長安,中國人內心的強國夢,都在那裡出發。道統,簡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頂點。研究院,富含科學研究的時髦。院長,又有官家的氣派。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僅是一個自發成立的民間組織,名頭雖大,但沒人給他發工資,只是一個文化掮客而已吧。

自從上次被所謂龍虎派大師騙了過後,地煞符事件給了我啟示,凡是以傳統文化為招牌的東西,你都要警惕。

真正的傳承、真實的實踐、確實的驗證,這樣的傳統文化精華不是沒有。甚至可以這樣說,我用周易搞預測,還和真正的傳統文化沾邊。而現在市面上流行的,太多假貨了。

先聽聽他怎麼說。

他的講述肯定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他一開始就沒有講所謂秦川別業的別墅專案,而是從大歷史的觀點開始講起,頗有點唬人的架勢。

他的話題是從唐代的著名詩人王維講起的,很有文化的樣子。“各位佳賓,大家都是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追求並實踐著中華文明最優秀的道路。”

他以這句話開頭,不僅是恭維切入,而且是固定話題。給你帶高帽的人,有一個企圖,就是定位你的角色身份。

“大家都是有別墅的人,大家也許知道,中國人第一個別墅,是誰建的?在哪裡建的?規模有多大?”

下面議論紛紛,目的達到了,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接著他說到:“一千年前,唐代最偉大的詩人王維,在長安附近建了一個巨大的別墅,輞川別墅,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稱別墅這個詞的由來。他的佔地面積有多大呢?大概有數千畝之大。這臺樓榭、竹林花海、小橋流水,成為關中一景,厲害不厲害?”

這話就更引起騷動了。要知道,在座的,富豪權貴肯定是有一些的,但沒有人有這麼大的家業,能夠擁有如此豪華的別墅莊園。這是拿大話壓人,在氣勢上保持一種俯視狀態。這是話術的一部分,《鬼谷子》裡有詳細的記載,這書我看過。

此時,大屏幕的幻燈上,播放著輞川別墅的位置,復原圖及想像的效果圖的畫面,下面有人驚歎,有人點評。蔡老師當然要及時把這種聽眾這火引導到他的話題上,他當場提了一個問題:“有人讀過王維的詩嗎?”

當然有人舉手,說一個中國人窮,他不怕,你要說他沒文化,他要跟你急。什麼“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之類的隱士之詩,都被觀眾說出來了。

“那麼,當年我有一個疑問,如此簡樸求道的王維,為什麼晚年給自己修建了一個豪華的別墅呢?”

這當然是個大問題,如果沒專門研究過王維生平的人,恐怕始終得不到正確的答案。當大家議論紛紛的時候,他覺得火候到了,於是公佈了自己的答案。

“我們研究耽多年研究的結果是:不管簡樸的山居生活,還是豪華的別墅生活,都是王維生活的兩個階段,由低階向高階過渡的兩個階段,也是成功人士必須經歷的兩個階段。但這兩個階段中,有一個性質,是完全相同的,就是遵循天人合一的道家理念。王維的初心,從來沒變過,只不過由低階走向了高階。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過渡中,實現了人生的圓滿。”

這一套理論,不知道他是從哪裡附會來的,但聽起來,確實有點高大上的意思。

“王維的初心從來沒變過。當年不得志,寄情於山水。後來得志得勢,權傾朝野,仍然將山水作為自己最佳的伴侶。有人問,住別墅就意味著腐化嗎?答案是:錯!王維就是證明。他發達後,沒忘記山水的快樂,保持著素淨的詩風。沒有忘記前妻的愛情,始終保持著單身。朋友們,大家試想一想,在古代三妻四妾純屬正常,王公大臣妻妾成群的年代,王維,算不算一個聖人?”

下面有人鼓掌。中國人就這樣,只要有某個掌聲帶了頭,接下來的掌聲就會連成片。從眾心理是一方面,更關鍵的是,大家都要冒充有文化,都不敢承認自己沒聽懂。

我雖然內心對他的推論不承認,覺得既不符合邏輯,又不符合事實,但此時,也不得不禮貌地鼓掌了。

“所以,中國文化的道統究竟是什麼?答案就比較明顯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也要生活在自然之中。這就是王維用詩歌,用別墅,用實際生活告訴我們後輩的,最成功最恰當的,中國人的生活態度!”

更熱烈的掌聲。

不就是推銷別墅嘛,扯那麼遠,搞到唐朝,搞到王維的程度了。不過,用王維做廣告,比請現在的明星划得來。畢竟,王維的名頭夠大,中國人,只要讀過幾天書的,沒有人不知道。更重要的是,拿他做廣告,不需要廣告費。

這就是用傳統文化包裝商品的奧秘:既顯得高階,又不需要花錢。

“那麼,天人合一,如何在歷史中體現?如何在人生中體現?再好的理論,也得落地,也得對我們的實踐提供幫助。沒用的理論,是空話。今天,眾多精英過來,不是來聽我講空話的。大家時間寶貴,我得說些實話。現在,進入到我今天報告的第一部分:歷史與風水。”

此時,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個巨型的中國地圖,在中原地區,主要突出顯示了三條線:黃河,長江,以及中間的秦嶺和淮河一線。

“大家看到,中原文明主要發源於黃河和長江流域,而兩大流域之間的,是中國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和淮河。”

這是正常的歷史地理知道,中學時都學過,沒什麼好奇。但我感興趣的是,他究竟是如何推導出他後來的答案的。

“所以,中國文化經濟和權勢的更替,更集中地體現在秦嶺與淮河兩邊。因為兩種文化的整合和衝突都在這裡發生,當然也就是中心了。”

“按中國傳統的風水學講,主要是講山水的。因為古代說風,主要是說山。因為山是風的阻擋物,影響著風的走勢。傳統風水理論所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是指的黃河改道的規律,這種自然現象,影響了民生與政治格局。傳統上我們講一個人的權勢,俗話叫靠山,也說明,權勢與山有關。根據我們的研究,確實,山與權勢有關,水與財富有關。”

這哪裡是他們的研究,這幾乎是古代所謂風水學的常識,他真敢住上捅詞。

“中國的上古歷史中,最著名的兩部書是《尚書》和《山海經》,在《尚書》中有一篇叫《禹貢》的,詳細列出了中國的山與水,作為地理描述最基本的單元。說明了山與水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已經在幾千年以前,就被認識了。《山海經》中的海,其實也泛指大的湖泊海洋和水系,是水的意思。從這個意義上看,如果要真正參悟中國的歷史,就必須研究中國的山水,這個結論,恐怕是任何人都不好否認的。”

話題的引導總是從公理和常識開始,結論的正誤,主要是看邏輯和實踐,但就是在這一點上,是最容易被忽悠的。

在對待這類理論時,要小心地討論他的論證過程,是不是按嚴格的邏輯關系推導的,是不是以事實作為論據,論據是否充分。不能因為看見人家有一個鋤頭,就推斷人家是農民。也許人家是打鋤頭的鐵匠,也許人家是農具收藏愛好者。

“什麼山最重要?從歷史典籍、從文人詩歌、從道家著述,都可以看出,萬山之祖,崑崙山,是中國最重要的山。古代所謂的崑崙山,是一個大概念,大致是長江黃河發源地那青藏高原直到新疆的廣大區域。也就是說,萬山之祖的稱號,是根據河流發源地而來,長江與黃河發源於同一個山系,這個山系,是我們文明的祖先。”

“但是,祖先所在的祖脈為什麼沒有強大的政權?道理很簡單,那是祖先神靈之所在,那是神仙前輩之所居,早已超脫塵世,已經無關凡間。但是,我們要記住,中國歷史的發源,是西邊來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周朝發源於西岐,秦朝的祖先,也是從甘肅發家,就是這個意思。”

這一通推導,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道理和論據不充分,無法證明他的結論。如果說有道理,也只是一種可能性,或者是一種猜測。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螢幕上打出了李白的詩,是用毛體展示的,因為毛本人特別喜歡這首詩,專門抄寫過。

又打出了一首毛本人寫的詩:“而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節。”

蔡老師充分利用了現場中老年人居多,對毛的崇敬之情,對這兩首詩解釋到:“偉大的詩仙、偉大的導師,跨越一千多年都有這個認識,崑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是離天最近的地方,它不屬於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