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最新章節列表 > 正文 第二十一章 轉移新陣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正文 第二十一章 轉移新陣地

轉移新陣地

在感情傷痛隱然之時,衝動的決策總是有問題的。

董先生的四句話讓我回到了初心,我對自己兒女情長的表現啞然失笑,這叫什麼“大丈夫”?對道的追求我暫時還沒有迫切性,但對大丈夫的渴望,讓我重振了信心。對於一個年輕人,對於一個掌握了一技之長的年輕人,對於一個出身貧窮突然來到富貴之鄉的掌握了一技之長的年輕人,你讓我逃跑?我只回答兩個字:呵呵。

我是一個對知識有追求的人,在五道口,我租了一個房間,即使當年我沒考上清華北大,我也想蹭些新知識的熱點。

我租的是一個三居室,另外兩個室友都是男的。

李茅:清華大學計算機碩士在讀,6歲,現在中關村某網際網路企業任技術主管,苦逼工科男,山東農村人,近期理想就是用五年時間在京買個二手房。

張思遠:某二線城市中產家庭出生,歲,在讀於某二本管理學科,考研培訓中,平時上課、回來刷題是他的日常,近期理想是準備衝擊北、清、人研究生。

在這三個人中,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階梯:李茅的今天就是張思遠的理想,張思遠的家庭,就是我們農村人一生奮鬥的目標。

你的終點,不過是別人的起點。這是不是很有意思?

那麼,走到樓下,看看那個修腳踏車的、那個賣烤紅薯的、那個送純淨水的,他們也許住在某個偏遠的地下室,也許在為明天的衣食操心。也許,衣著光鮮的我,住房著樓房,儘管是租的,也是他們近期的理想吧。

這裡號稱宇宙中心,各種膚色的人往來穿梭,各種階層的人混雜湧動。在網易大廈的二樓,北京烤鴨也開了現代化的分店,我曾在吃飯時碰上了傳說中的楊振寧;在某個飯局的間隙,我曾看見了正在出門的李冰冰。也許,你聽說過吃羊肉時遇到了人大副委員長的奇遇,或者騎腳踏車時刮蹭了某億萬富翁的豪車。

由於張哥給了我七位數的酬勞,我並不急於開展業務。我只是想看看這個魚龍混雜的世界中,我最佳的出路。

我知道路在腳下的道理。我大概利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逛大街、竄衚衕,與販夫走卒之流對話,看北方人情事故;到夜場、到酒吧,在燈紅酒綠之間觀察人性,看慾望衝突的故事。

看多了,我就有所感慨,在這個大時代,每個人被潮流裹挾,起落巨大,在銀光閃閃的玻璃幕牆裡,不僅反射了燈光流彩,也反射了我們茫然的目光。

我在確定自己的目標客戶時,不能再做學生愛情的小兒科了,因為他們的夢想如此現實:北、清、人。也不能做二流明星或過氣紅人了,因為這不是他們聚集的地方。知已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目標確定,先要深入頂尖大學,探一探高知人群。如果說我忽悠不了他們,我就學習他們,任意一個結果,不都是成功嗎?

聽講座,聽“大師”們的講座應該是件有意思的切入點。如果你想問我是如何混入大學課堂的,也很簡單,問一下李茅就得。其實,路在嘴上。

由於自己的出生貧窮,與生俱來的對於錢的渴望讓我選擇了一名教授的經濟學課程,他每週四開課,最關鍵的一點是:五道口金融學院,離我住的地方近。

這是一個所謂的企業家培訓班,我不知道李茅是透過什麼渠道給我搞到這個聽課證的,反正,看看這些中年男女們的衣著車輛等,都是有錢人。也許,這是我今後的市場?

其實,他這個課屬於面向一些暴發戶老闆的經濟學原理課,就是利用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教材,向他們介紹需求價格曲線等簡單的分析方法。

這是典型的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這個理論天真地認為,當價格上升時,需求就下降,反之亦然。這是它的基本思想。但當有不適應現實的情況出現時,這個理論就打補丁。比如,這個理論可以解釋當蘋果價格上漲時,蘋果的銷量就會下降,因為替代產品梨子的銷量上升了。當無法有替代產品時,比如鹽,無論你價格多高,其銷量變化是沒有明顯改變的。為了打這個補丁,它就引入價格彈性這個概念。並給出了許多商品的彈性系數,認為,鹽的價格彈性是最低的,而有替代品的商品,比如某個水果,其價格彈性就高。

這個理論還認為,充分競爭有利於社會總體福利的最大化。比如你在有充分競爭的集貿市場,總能買到最低價格的蔬菜。比如你在淘寶商城,各種打折優惠層出不窮。但是,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低價競爭往往帶來質量降低、粗製濫造,甚至造成環境汙染、地溝油現象,這個理論為了打這個複雜的補丁,就引入一個貌似包羅萬象的概念:外部性。

與競爭相對應的是壟斷,但自來水管道、電力輸送等行業,難道要浪費巨大的基建資源,搞幾家重複建設來形成競爭嗎?不可能。為了解決這個理論缺陷,它引入了一個補丁性概念:自然壟斷行業。

也許對微軟系統有使用經驗的人來說,打補丁是它的常態。但在基礎理論上,經世濟民的學說來靠打補丁自圓其說,我不敢苟同。

但是,上這個班,對我有莫大的意外,就是土豪聚集中,我發現了商機。

中國近幾十年的歷程,就是大水撈浮財的過程,許多土豪在洪水中撈財,他們對自己發家的原因並不是很明白,他們看見浪來了、財來了,但不是知道浪為什麼來,下次浪從哪裡來。面對這種情況,他們往往有兩種選擇:一是學習知識,想透過知識來瞭解為什麼;二是求神算命,想透過神秘的力量來尋找答案。

我想,從邏輯上說,發財的路徑有二:一是創造出財富,這是增量思維,“發展就是硬道理”,比如實業、科技等;二是把別人的財富拿到自己手中,這是零和遊戲,比如傳銷、賭博等。第一種思維是社會正能量,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

經過接觸,我發現很多土豪在發家時往往二者兼有,這造成了他們面對良心和面對未來的不安定感,他們與其上這經濟學課,不如找心理諮詢或算命來得更為直接。

經過我的研究,從縱向上看:我發現歷史上經濟學家很少有發家致富的,以其昏昏,難以使人昭昭。從橫向上看:目前在美國很出名的經濟學家,出生南美的最多,恰恰是南美的經濟近些年表現最差,這是為什麼呢?

最掙錢的經濟學家在華爾街,他們參與的遊戲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零和遊戲,在股市漲跌中撈錢,他賺的就是你虧的,這類似賭博;二種是賭預期,在公眾預期產生之前先把錢撈走,等大家追風時,他已經上岸。這即使不是玄學,也類似於心理學了。

那麼,今天的經濟學還是一門科學嗎?如果是,那麼只有談發展的才是真學問,談零和的就不是大道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我們看經濟學怎樣談發展:用解釋過去的事來預測未來的事,用別人的事來解釋自己的事,這個方法有個巨大的缺陷:恰恰忽視了社會的巨大變化和發展以及個體的特殊性。

但科學的實驗是可以重複的,經濟學的現實卻不可重複。這是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的巨大障礙。

當然,這類經濟學也不是沒有意義,但它必須在特定的環境下才可能成立。數學講公理,現代經濟學也有假定。比如,假定每個人在經濟活動中都是理性的。但這個假定就太不符合我們的經驗了,比如買彩票,從理性的機率上講,中大獎的機會極其渺茫,但有人還樂此不彼。這是因為對不確定預期的巨大誘惑而造成了他的不理性嗎?也許,對於他們來說,只有買彩票這一個途徑才有可能實現暴發?人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這是理性嗎?

我認為,經濟是社會的現象。而社會活動的真正單元是人,而不是產品、貨幣、價格等。為什麼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產生了巨大的背離?是因為它們對經濟活動的主體嚴重的忽視:人。

人是由現實塑造和心理推動的,我要喝酒是因為啤酒價格便宜嗎?是因為我想喝酒!

我們在觀察中外歷代鉅富總結自身經驗的過程中,發現經商的強調:誠信;製造的強調:品質。這些總結方向都是對的,因為他們針對的主體都是:人。

那麼,行為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就可以解釋現實嗎?不一定。人的行為模式有多種驅動力,在不同時機和場合有不同的表現特徵,很難給出可供計算的簡單模型。如果可以數學建模,那也只是在某個特定的場合某種特殊的交易適合某類特殊的人,不具備經濟學的普遍意義。發展經濟學是用前面的發展規律指導後面的發展實踐,因為文化背景和、生產方式和人們執行水平的高低,各國也顯示出巨大的差異。比如廣西有北海這樣的良港,但是北海至今沒有起色;雲南旅遊資源比四川豐富,但是品質和收入並有距巨大。這是人的差異,並非發展經濟學所能解釋。

但是,上這樣的課也不是對我沒有啟發。它給了我一些新的詞彙和概念,也給了我以前沒有想到過的一些思考方法。比如,這個教授在講計劃生育時,就講到“越窮越生”這個現象,他認為,這是窮人的理性選擇:在養老無法靠政府保障的情況下,只能依靠女子;在無法給子女優質培養或優質資源的情況下,只有靠多生,靠機率取勝,萬一有一個子女成功了呢?養老不就有靠了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