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華娛之從流量到巨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九十九章 評委的工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九十九章 評委的工作

華國時間14號上午,國內第一時間報道了紅毯盛況。男明星不說了,路澤無論是關注度還是造型出彩程度都是一騎絕塵,一如既往的優秀。

並且毫不意外的出現在了各大國內外雜誌的封面。

其餘的男星沒有很大的看點。

至於女明星...

不說搏出位的,今年如果說本身情況最好的,是範彬彬的ralph and russo定製禮服,她和這個品牌合作過很多次。所以今年的合作也不算意外,稍後她還會身穿這個品牌的高階定製禮服出席蕭邦戛納trophée chopard晚宴。

這次品牌方為她準備的是特別定製版,白底綠花露肩長裙,飄逸靈動中帶著幾分大氣。

而靠人撐起衣服的,

是熱吧的givenchy禮服。

全身鏤空的裙子並不算出彩,當然熱吧也不可能穿這麼開放,於是內搭的是象牙白配金色花紋內搭,再加上黑色長靴。說實話,也就是一套中規中矩的搭配。

但...

首先選擇和搭配上總比通常其他幾位選擇了givenchy的好,那幾位簡直像野人。觀眾可不管幾年的流行趨勢,就是不好看。

而加分的是,熱吧這一套腿真的非常修長,整個人在現場顯得氣質非常出群。

別的不用贅述,已經描述過亮點還是:

配飾。

大設計師路澤外搭的時候很心機地配搭了小馬哥出的一款marc jacobs的長方形黑曜石鉑金耳墜,配合寶格麗的經典靈蛇造型胸花以及寶格麗diva項鍊18k玫瑰金鑽石寶格麗項鍊。

整套造型於是在輕巧靈動之餘,貴氣暗湧,這一條價值高達6位數的項鍊當然是來自全球代言人的特權...但路澤實在是忍不了這一季givenchy的設計。

...

視線回到戛納。

14號早晨。

盧米埃爾大廳門口已經大排長龍,8點半開幕的電影非競賽展映的《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據說6點半就有人排隊。

關鍵是今天這部電影就全球上映了,也不知道排個什麼勁。而且影院放映的還是2d版本,對於前方有人因此發生衝突還堵塞了行車道路,他表示???

何必呢?

再一打聽,據說是幾個粉色證件記者混進了粉色加點記者的隊伍,先行進場了,這就讓剩餘的人憤怒了。

因此起了一些肢體衝突。

好吧好吧,大概是大早上排隊火起。

路澤如果露面,只會引起更大的騷動,於是安靜地等了官方慢慢來疏散。

戛納電影節其實管理還算不錯了,畢竟執行那麼大一個電影節,但偶爾也會出這一些小問題。

...

順帶提一句,戛納是一個有著嚴格又複雜等級機制的電影節。

所以對新人很不友好。

在國內,國人其實很煩排資歷這一個東西,但如果自己到了那個地位,也希望堅持這個傳統。因此手裡更有權力的人往往贊成這個道理,同樣這個東西在戛納電影節也適用。

關於戛納電影節評委、導演們的“派系”、“等級”之分並不是新聞,其實這裡看到的這些記者也是有等級的,分為了七等戛納電影節的記者證件是按等級和作用分為白色、帶黃點的粉色、粉色、藍色、黃色、橙色和綠色這七種。

第一個等級白證,持有這個證件你基本上能在最高的等級進入各種電影釋出和放映大廳,而且在各種電影之外的聚會晚宴中也是優先順序別的是的,戛納管理就是這麼全面。

然後第二等帶黃點的粉色證件,僅次於白證,而純粉色證件又次於帶黃點的粉色證件,這是這次衝突的主角。

接下來是藍證,持有人一般是首次參加電影節或者受眾太少的媒體記者,再有就是黃證。

排最後的還有橙色和綠色證件,連電影都看不了。

...

如此前提下,你就知道這些事情有多被詬病了。這幾年,戛納常被批評過於依賴大師,不肯承擔選新人新片的風險。

好啊,那就試試改變:

這一現象似乎在今年得到了改善今年電影節向更多“新人”敞開了大門。19位入選主競賽單元的導演中,首次入選的導演多達9個。

結果呢...

路澤是知道後來的發展的。

新導演們確實表現不佳,路澤也知道越到後期,“一種關注”單元的導演們就越會受到更多關注。

但現在也不弱。

路澤提前到達霓虹導演河瀨直美的《澄沙之味》的德彪西大廳時候,大廳裡正在放著別的電影,門口聚集的並不少。

路澤於是和門口影迷合影,並在一群人激動到驚叫失控之前進入了大廳。

...

這位霓虹的導演算是戛納的嫡系。

97年就憑藉執導個人第一部35毫米的劇情片《萌動的朱雀》獲得第5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新人導演獎

今年來,也就是11和14年她執導愛情片《朱花之月》以及劇情片《第二扇窗》,獲得64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最佳影片提名和第67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次也是一樣的風格,霓虹自然主義電影。

...

評委就是這樣,不管你喜不喜歡這部電影,你都得看。

路澤專業性較其他人稍弱,所以他選擇了大廳觀看,以便觀察周圍的人的反應,希望能給出一些觀眾的看法。

至於他嘛...

《澄沙之味》的邏輯性還是不錯的,改編自明川哲也所著同名小說,以一家銅鑼燒店為舞臺,講述了曾身患漢森病的老人德江與周圍人展開的溫情交流故事。

這部電影把霓虹的社會問題和自然主義相結合起來,但結合的並不是那麼的好。

有些地方很刻意,也有的很空洞,路澤看周圍有人淚流滿面,但也有人在他身邊小聲罵應該是罵人吧?他來法國這麼多次,其實也有聽過不少髒話。

意見兩極化。

這位《綜藝》的主編最後總結說“銅鑼燒看起來很美味,但詩意根本無法消化,差點被最後一段大量的櫻花鏡頭給溺死”,但也有一些記者誇讚“看了感覺很想去霓虹。”

嗯,難以決斷。

不過這時候還是以自己的意見為側重,其他的意見大致考慮一下吧,反正最後都是電影節主席做決斷。於是他拿起了筆,乘熱開始跟著關鍵詞寫起了影評。

...

下午路澤去了《樓下》的現場。

這個導演曾是貝拉塔爾的助理,然後果然不出所料的是部大悶片。周圍很多人都睡了,路澤作為評委不得不打起精神來看完,並且時不時用筆記本盲寫下一些關鍵詞。

出門的時候,又引起一陣轟動。

一個當紅明星如此經常地出現在觀影現場,雖然造成了一些騷亂,但官方喜聞樂見。

他們想要請路澤來當評委就是為了引起更多關注,而路澤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甚至遠超希望。

那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