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華娛之從流量到巨星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九十七章 眾望所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九十七章 眾望所歸?

5月22日,為期十二天的第69屆戛納電影節收官。

這一屆戛納沒能如願實現百花怒放,但是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一屆,因為後半程還都比較好。並且大多數影片都是爭議滿滿,極少出現那種大家都說爛的。

《保持站立》、《瑪魯特》,《美國甜心》這種爭議滿滿兩級分化的電影佔主流,比如最後一部知名影評人網站indiewire主編埃裡克給了a-,場刊《每日銀幕》就側面說很具有實驗性質的電影,但大量觀眾和記者就直接喊“辣雞”了。

也有出現就登上高位的《海邊的曼徹斯特》、《託尼厄德曼》和《帕特森》。幾乎都是現身就瞬間呼聲大爆,在各種場刊上都處於領跑地位,業內口碑都是一致的好評。比如吉姆賈木許入選主競賽的新作《帕特森》,很多人都稱越回味越喜歡,然後又是indiewire主編埃裡克給了a,這個是滿分。

當然說極少爛片,那就是有了。

這次戛納電影節眾失影片失足後,在電影節臨近尾聲之時,出現了比去年《青木原樹海》還要可怕的電影《最後的模樣》斬獲0.2分的“高分”以及一片罵聲。但這...不算意外,羅達也沒去看。

因為他蠻累的,尤其是中後期一天甚至能有3、4部重要的主競賽單元作品。著也就算了,看好電影也算不虧,結果卻是頻頻翻車。這些可都是大名鼎鼎的導演啊,所以即使大量翻車,燦爛輝煌的過往又讓你不得不去觀看。

萬一錯過了呢?萬一沒有翻車呢?

這種老是被失望戲耍的事情,讓往年本來最多一兩部被噓的電影,今年有四部被噓,還都是來自名導:阿諾德《美國甜心》,阿薩亞斯《私人採購員》,多蘭《只是世界盡頭》以及雷弗恩《霓虹惡魔》。這些噓聲,一看就是來自辛苦跑行程的記者的怒火。

至於《最後的模樣》?已經爛到懶得噓了,都不給眼神的那種。

...

今天天氣不錯,羅達提早來到酒店附近的咖啡館,想買一杯咖啡提神。

沒辦法,國內媒體已經吹翻了,一副路澤拿獎妥妥的樣子。也確實如果今年最佳影片這些還有懸念的話,表演上是今年男演員其他沒有說表現特別亮眼的,路澤一騎絕塵。再聯想起一開始戛納官方的態度,圍觀群眾都覺得穩了。

東京!金馬!然後是戛納!

雖然是兩部片子,但是一個人連下3個有分量的大獎,今年的電影史上必然會留下路澤濃墨重彩的一筆。一時間國內媒體,觀眾各種關注,就差把獎搶過來頒發給路澤了。

羅達的臉色滿是倦怠,就是昨晚熬夜寫稿子寫的。他不同於其他人想的,總覺得路澤不可能第一次來就這麼輕鬆地拿了,因此還寫了一篇分析的稿子,結果主編不用。

“要吹!你以為眾人皆醉你獨醒呢?大家都知道沒出來之前都很難說,戛納也不是純看演技的。”主編微微不屑,說實話國內現在並不是單純把這個東西看做路澤拿獎,妥妥一副為國爭光的樣子。

這還真不是什麼明星刷的通稿,實在是因為今年華語片沒有入圍的,毯星眾多,這時候路澤一如既往地聲勢大爆。國人的自豪感嘛,還有上頭,也只能拉過路澤這張旗子來當遮羞布。

所以基本上都這樣寫了,有流量有點選才是重點。大家都知道也還有倆不錯的,比如《畢業會考》的男主,但又有名氣又有演技不吹路澤吹一個外國人?

...

誰不知道啊?

羅達也比較無語,無非我就是想讓大家理智地瞭解一下,但是國內媒體這樣寫可能不但捱罵,還得不到多少關注度。

算了算了,喝咖啡,他主要是個攝影記者,做好自己的主業。推門進去,裡面店裡很安靜,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客人不多,有那種隔間隱私性很強,就是能夠在裡面安心寫作的那種,絕了。

不過他之前習慣坐的位置最好的地方,已經有了人了。

他正有些遺憾,門忽然就開啟了,兩個身材高大的男人走出來,剛好和他正面撞上。為首的那個人一愣,然後微笑著給他順手開啟了門,示意他可以進去了。

斯文得體,後面的老外也同樣點頭示意:“如果不介意我們剛才吃了點下午茶的話,你現在就可以進去了。”

當然不介意了,裡面看起來很乾淨,羅達抬腳就...誒?記者的敏感讓他在擦肩而過的時候瞬間想到了些什麼,然後猛地一轉頭,感覺自己頭都快甩掉:

“路老師?”

“我說什麼來著?還是被認出來了。”

被認出來的路澤無奈一笑,點頭繼續道:“你好啊,要簽名嗎?”

“可以合影嗎?”羅達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私下接觸路澤,一時間有些腦子空白。

“可以。”

...

兩分鍾後,專業攝影記者拿著拍立得簽名照,覺得自己是傻比。而匆匆走出的路澤告別了這位製作人,打算回去補個午覺。

其實對今年的戛納影帝,當有太多人言之鑿鑿地說就是你之後,路澤反倒有些不確定。因為入圍的那些片子裡,也有不少好的表演,甚至他們更帶有一定的政治性。

這是《海邊的曼徹斯特》裡根本沒有的,所以你說這部電影優秀嗎?優秀,但整體的風向都往一邊吹的時候,路澤知道自己要提高警惕。

他還記得《推銷員》這部電影是拿了最佳男主的,還有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於是哪怕是最後一天上映他都偷偷去看了。最後的結論是仍然是《一次別離》式的故事,把這件事情的本身淡去,之後透過不同角色多線發展來重新構建事情本身,然後依舊是關注伊朗中產階級的道德掙扎。

但路澤如果從自己專業角度來看,政治性並不能掩飾這次的劇本有點問題,矛盾衝突構建得沒有那麼可靠合理,所以到最後爆發的時候沒有說服力。當然也不得不說整體有很多好的部分,綜合來看是一部沒有突破沒有驚喜的安全之作。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還是說不好。

夜色降臨,電影宮門前所有的媒體所有的目光聚焦,整個電影節的高潮即將來臨,一切也將塵埃落定了。《海邊的曼徹斯特》理所當然在名單之中,而路澤已經被催著趕快準備演唱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