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瑤池傳說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九章 壽元終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九章 壽元終盡

清輝如水,月滿西樓,夜風吹來,風鈴叮噹脆響,從這魯國宮廷朝西眺望,群峰如黛,林茂泉飛,氣象萬千,不愧“五嶽之首”四字。

秦殤推開窗子,果然看見紀子羽獨自一個人坐在橫廊上,提了一葫蘆酒,邊往喉中倒灌,邊怔怔出神。秦殤翻過窗戶,躍到他身旁,笑道:“羽師兄,你那裡弄來的陳年杜康,獨酌豈不可惜?”

紀子羽見是他,嘿然一笑,將酒葫蘆拋給他,道:“從泗雲殿下那裡要來的,醇烈雙絕。”秦殤昂首咕嚕了兩口,抹嘴讚道:“好酒。”舒舒服服在他身旁坐了下來。

紀子羽道:“乙傷勢如何了?”

秦殤目中閃過黯然之色,嘆道:“這兩日高燒漸止,脈象趨穩。奈何還在昏迷,真是讓人憂心啊!”瞥了紀子羽一眼,微笑道:“這兩****怎地愁眉不展?每天都在這裡喝悶酒?”

紀子羽神色凝重,嘿然不語,半晌方遲疑道:“秦殤師弟,你我們幾時才能復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秦殤陡然失落,心中恍惚,微微一笑道:“我也不知,不過只要我們齊心協力,我相信終有一日能夠復立徐國,驅逐楚賊!”

紀子羽默然不語,心中泛起惆悵之意:乙藉著徐偃王元神重創熊摯,卻到現在還昏迷不醒。眼下實在不知路在何方?

那夜攻破魯國王宮,泗雲扶喪安葬魯侯泗宰,悲慟大哭。舉城齊哀。後來派遣龍宣率領一千衛士找到乙、幽姬與秦殤一行人。只是乙傷重昏迷,無法回徐。且魯國形勢尚不明朗,兵荒馬亂。遂被龍宣接到泰山魯王宮安心靜養。

翌日,眾人欲立時奉泗雲為魯侯,但泗雲推脫父王新喪,重孝在身,判賊未滅。堅決不肯繼任王位。眾人無奈,只得改稱“太子攝政王”。並四遣令使,往魯國六十三城頒發太子攝政王諭旨,號令尊太子攝政王為尊,共同討伐逆賊泗晞,恢復魯國和平。

但魯國諸城中,大多城主皆深受泗晞厚恩,且審時度勢,泗晞手握重兵,遠佔上風,因此六十三城⊙⊙⊙⊙,m.□.co≌m中竟有五十城投靠泗晞,餘下的又有八城保持中立,因此支援泗雲的,不過泰山周圍的五城而已。

與此同時,泗晞在曲阜大破姜不辰十萬大軍,姜不辰本人亦被泗晞義子齊甫所殺。此後得知泗雲攻破泰山王宮,驚怒之下,便欲揮兵西征。

奈何泗晞所率大軍連日苦戰,傷兵無數,士氣低落,眾將士紛紛勸阻。泗晞無奈之下,只得駐軍於曲阜城中,整頓軍隊,解救傷兵。

兩日之後,泗晞在曲阜城迫使隨徵眾大臣透過決議,推舉他繼承魯侯之位,號魯魏公。定曲阜為魯國新都,立齊甫為魯國徵西大將軍。楚國、宗周紛紛遣使到曲阜城道賀,公然支援泗晞,周天子甚至親自下詔,承認泗晞正統之位。齊國則以泗晞公然襲擊齊**隊為由,支援泰山泗雲。並由突圍回國的司馬風再次掛帥,統領三萬青豹騎駐紮在齊魯邊境。其餘諸侯國則持觀望態度,兩面相交。

至此,魯國東西對立的格局形成。

半月過後,曲阜城請戰之聲不斷,好戰將士均想一舉剿滅太子攝政王,收攬巨功。但泗晞素來堅忍謹慎,為了奪得魯侯之位,謀劃了十數載。是以無完全把握之事。必不輕易出兵。而泗雲在泰山收攏五城兵力,得了三萬精銳兵馬,兼之泗雲其人驍勇善戰,智計百出;齊魯邊界又有三萬青豹騎虎視眈眈。絕非一戰可勝。

泗晞既定的戰略方針乃是與楚國結盟,出其不意,東南並進,閃電殲滅泗雲三萬大軍,如此齊國必不敢輕舉妄動,暗吞苦果。然而楚徐大戰尚未結束,東南戰局****不堪。況且大江之中還有羽山東夷義軍頻頻騷擾楚國江岸,試圖聯合東海城殘軍,合力夾擊景淵率領的楚軍。值此重要關頭,楚國自然無法分兵北上,合攻泗雲。

因此泗晞雖然集結叛軍十五萬,糧草五十萬擔。卻始終不敢亂動,靜候良機。叛軍中桀驁囂張的將士等的不煩,請纓不斷。泗晞始終不準,並下令將徵西大將軍齊甫仗責一百,軍令再出,眾叛將莫敢不遵。

而泰山王宮內,泗雲方甫登太子攝政之位,也忙於穩定局面,鞏固人心,暫時無力東征討賊,當下叔侄二人就此劃界對峙,各侯時機。

此後,泗雲詔令泰山名醫齊赴王宮為乙診治,三日後,乙經脈基本修復,呼吸平順,奈何還是昏迷不醒。

幽姬極為擔心乙傷勢,終日守候塌前,以真氣念力,守護其神識。而紀子羽與秦殤見幽姬如此關心乙,唏噓不已,想起以前幽姬在洪澤洞鬼池對乙痛下殺手,如今卻這般悉心照顧於他。到了第三日夜裡,乙漸漸從昏迷中醒轉,紀子羽、秦殤大喜,又尋了一些千金藥石喂其服下,如此又過了三日,乙神志終於清明。亦能自行運轉真氣療傷。

這日乙又如同往日在房間裡運氣療傷,剛坐下不久,便聽到徐偃王微弱的聲音淡淡的道:“乙,寡人大限將至,元神守不了多久就要消散了!”

乙大驚,心中不由湧起難過之意,雖然一個月前,他便知道這一刻就要來臨,但若徐偃王不全力與熊摯大戰,元神至少還有兩月壽元。是以心裡非常難過。

徐偃王嘿嘿笑道:“乙,初次見你時,寡人雖不看好你,但相處月餘,發現你子脾性和寡人相投,資質雖差了,但勤能補拙。以後你一定要將我教你的諸多功法多多磨礪,東夷就靠你們了!”

乙半晌方才低聲道:“君上金言,乙銘記於心!如果有來世,我一定要做君上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