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野心家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6章 道士收義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6章 道士收義女

仙姑回去把天師說“明天我需要進城裡去一趟。後天我才在家。”的話,跟黃家父女倆一說,她就走了。

仙姑一走後,黃碩就哭起來。

黃承彥覺得很奇怪,女兒為什麼突然哭?他就問道:“女兒為什麼哭的?是不是身子不舒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黃碩說:“不是。”

父親又問她為何哭。

黃碩說:“天師捎話來說,明天他不在家,不讓我去見他,那還不是拒收我做他的乾女兒的嗎?”

黃承彥說:“女兒,你別先著急,也許是仙姑傳錯了話的。後天我們還是去見天師,懇求他收你做乾女兒。”

黃碩覺得爹的話有道理。米不耐磨,人不耐求。只要頻繁的去苦苦求天師,總會有成功的。一次去求,不得;再次去求,再不得;在第三次去求。求多了,天師總是答應的。

黃碩說:“那就依爹所說去辦吧。後天麼,我們上山去求天師。”

接著,黃碩提出要準備禮物,一去求天師,就馬上有禮物送給他。有厚禮送了,天師見禮心動,就收她做義女。

買什麼禮物?黃家父女倆不懂。他們只好去求仙姑帶他們去買。

仙姑說:“今天我要等遠方來的施主。”

黃碩說:“遠親不如近鄰,仙姑,你先幫我一下吧。月英不是白求你的,你誤工了月英補賞給你。”

仙姑問道:“那你給我多少補賞費?”

月英說:“二兩銀子。”她馬上給了仙姑銀子。

仙姑笑眯眯的收下了銀子,又馬上催黃碩去城裡買東西。

到了城裡,仙姑就帶黃碩到買衣服的店鋪裡,叫黃碩給天師買一件道袍,買一頂道帽,買道士穿的鞋子。

又到茶葉店裡,給道士買幾盒茗茶。

又去街道上,買了三牲:一個豬頭,一隻雞,一尾魚。還買三十個雞蛋。三十斤白米。

黃承彥說:“仙姑,禮物買這麼多。”

仙姑說:“禮多人才愛。你送禮多了,人家天師才答應收你做義女。本來想叫你多買,黃老先生既然開口講多了,只好罷了。回去!”

仙姑很想早點回來,她還想等別人上門來求她。

第三天,黃承彥就陪著女兒上山去見天師。他們來到了山寺,只見山寺的大門虛掩著,門前沒有見到一個人,再細看,有看見門扇上有一張的紙貼在那兒,紙上寫著告示說,明天和後天,本寺謝絕香客來訪。告示的落款的日期是前天的。

黃月英新想,看來這位天師是有意要躲避我這個醜女的了。她就跟爹講,既然天師不在了,我們回家算了。

當父親的就勸女兒耐心的等一等。人既然來了,再等一會兒,又何妨。

黃碩只好聽爹的話。

黃家父女倆只等半柱香的功夫,虛掩的門就啟開了,一清道士從裡面探出身來。

一清道士說:“哦,原來是施主到了。怪不得我的燒香的煙總是向門外飄去。我失迎了。”

黃承彥說:“慚愧!打擾天師了。”

天師向黃家父女伸手說:“請進!”

待客人進來坐了後,一清道士就問道:“月英,你來取藥就來,何必挑這麼多的東西來呢?”

黃碩說:“月英今天是來拜認天師為義父的。”

聰明的黃月英先入為主,一開口就不容商量的說她是義女了,直接的將生米說成了粥。且看天師是怎麼回答的嘍。

一清道士原先還以為仙姑完成不任務,說不來人。現在他卻見到月英自動講要做他的乾女兒。於是他就樂呵呵大說:“好,好!老朽榮升為父親了。哈哈!”

這是一清道士同意了的答覆的形式。

接著,黃家父女倆就把禮物擺上供桌上去。

當黃碩開始給一清道士磕頭的時候,一清道士就馬上從袖子裡拿出一對玉鐲和一把羽毛扇作為見面禮送給黃碩。

原來,一清道士在昨天進城裡是去買這對手鐲的。

黃碩愣了一會兒,還是收下了很珍貴的禮物。她雖然醜,但是,她也像眾多的少女一樣,早早就懂得了荊州這一帶的風俗習慣。一般來說,當父親的要送給女兒的珍貴禮物,大多都是金耳環或是玉簪。只有家公家婆才給剛過門來拜堂的兒媳送手鐲或腳鐲的。送手腳鐲的意思就是告訴兒媳說,你已是花有主了,手腳要戴環,不得再出去與別的男人亂來往的了。

黃碩心想,今天的義父卻以家公的身份來給她送手鐲的呢?莫非他有個兒子或是老了糊塗的呢?她是很想不收下手鐲的,但是,她為了能治好病根,也只好裝著不知風俗習慣的收下了。

黃碩拿著手鐲說:“義父破費了,月英命賤配不上戴手鐲的。”

黃碩講這話,意思就是說她不配戴手鐲,好讓義父另換別的東西作紀念。

一清道士心裡懂得這孩子不想要手鐲,他一定讓孩子要手鐲。

一清道士說:“手鐲,女兒一定要才行。命賤,義女不要這樣講,人的命需要算了才知貴賤的。”

一清道士想引黃碩叫他給她算一次命的。但是,黃碩卻說:“月英等到病好了,再算一次命。”

黃碩不想過早算命,因為一算命,要是算出好的運氣來了,就天天想那運氣,心情不好就影響治病的。

一清道士見黃碩對算命沒有興趣,他就不再多說了,只說:“義女不要自卑,那手鐲,你就要戴上了去。”

黃碩只好把手鐲戴上手腕去了,又把羽毛扇退還給義父。她講她是一個女孩子用這樣的羽毛扇,是不雅觀的。

一清道士就說:“義女,羽毛扇雖不好看,但是,它扇出來的風能消除人的煩惱,能給人清醒而想出計謀來的,而且它把柄上微刻有許多的攻城掠地的計謀和治國安邦的策略。你收下吧!你要是不愛用它,你就留下來給你的君郎用吧。”

黃碩一聽義父這樣講,她覺得這把扇子很珍貴,自己用不上的,就留給將來的丈夫。她相信自己會找到一個好的丈夫。自己醜了,有了寶貝的扇子送給丈夫用,丈夫就更加喜歡自己了。

黃碩給義父磕了頭說:“義父如此疼愛月英,月英就收下寶貝了。”

後人有詩云:

道士收義女,

別有用心計。

今稱乾女兒,

後成義子媳。

又一首詩云:

無緣認乾親,

水面聚浮萍。

雙方互利用,

密勝血緣親。

一旦利用盡,

乾親散無影。

同胞也反目,

數戴又同心。

黃碩直到後來她成了諸葛亮的妻子,她才懂得她的義父就是丈夫的乾爹,這個乾爹早就預先的給她送做兒媳的見面禮了。而那把羽毛扇就交由諸葛亮專用了。正式羽毛扇有那樣的功能,所以羽毛扇就成了諸葛亮隨身帶的用具,時時刻刻都拿在手上,就一直用到死。這是後話先說。

那天,一清道士就一定要挽留黃家父女在山寺裡吃飯了再回去。他是想在吃飯時,遊說月英同意嫁給孔明。但是,在席間,一清道士總是找不到話頭來講。而黃碩頭一次跟義父吃飯,就客氣的只吃半小碗就講飽了,就離席去了。一清道士想講話也沒有機會了。

吃了飯,一清道士有給黃碩三包草藥拿回去吃。他對黃承彥說:“先生,孩子吃了這三包藥後,需要靜養身體少走動為佳的,下一次我就送藥到家去嘍。”

黃承彥馬上說:“天師,你是比我年大,又很忙,我就來替女兒取藥吧。”

一清道士就是等黃承彥講這句話的嘍,只要黃承彥單獨來了,他才好跟老黃談的了。

求推薦,求收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