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野心家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7章 《隆中對》被改全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57章 《隆中對》被改全非

黃碩帶諸葛亮回到了黃家。她剛離家幾天,咋一回來,就覺得有點生疏。

她推開大院的柴門,馬上見到院裡大樹底下,她父親和龐德公、司馬徽幾個人各坐在文幾前面。文幾上擺放著一張琴。琴的左邊放著一隻香爐,爐裡插的香炷冒著芬香撲鼻的香氣。琴的右邊放著一隻缶,缶裡盛著酒水。

香氣是用來提神,酒水是用來解渴。

黃碩先給各位大人請安,然後又給各位大人送上一份禮物——她在路上撿到的鮮果。

諸葛亮先給先生們行禮,又馬上給他們每人放下一個紅包。

龐德公一眼就看出,包裡裝的就是金子。他問道:“孔明,你給我們送的禮物是什麼?”

諸葛亮說:“潤筆費。”

司馬徽用手掂一掂,覺得包裡有二兩之重,於是他說:“孔明,你又有文章給我們批改的嗎?”

諸葛亮說:“學生剛寫出一篇論文,想讓老師幫加工潤色一下。”

龐德公怕他不能先看到文章,於是他就馬上說:“拿來給我先看!”

諸葛亮恭恭敬敬的送到龐德公文幾上。

龐德公看了,一下子不知該從哪兒這筆修改,幸好他看到題目有毛病。於是他說:“裡的題目不妥當!”

諸葛亮問道:“先生,不妥在哪兒?”

原來諸葛亮給論文去的標題為;國策論。

龐德公說:“國者,帝王的疆土也。你這篇論文,是給劉備看或者讀給劉備聽的。劉備現在連一方諸侯都還不是,論文題目用上國字,那是錯了。”

諸葛亮問道:“先生,那該用什麼標題的呢?”

龐德公說:“你居然想叫劉備來隆中請你出上去輔助他,那麼就用隆中對三個字做標題吧。”

諸葛亮又問道:“先生,隆中對三字做標題,意義何在?”

龐德公說:“隆中對就是講你在隆中跟劉備商談創大業的策略。對者,對話,對論,對策也。隆中對留給後人怎樣猜測都行。”

諸葛亮說:“先生的話,醍醐灌頂。那就用隆中對做標題吧。”

司馬徽見龐德公修改了題目,他怕黃承彥又將內容改了,那麼他就沒有什麼可改的了,於是他就接著龐德公的話說:“題目改了,那麼正文拿來給我看一下。”

諸葛亮從龐德公手裡拿過論文,又轉交給司馬徽先生。

司馬徽卡買了一遍,他微微搖頭,叫諸葛亮到他身邊來,開始給諸葛亮論文點評。

首先,司馬徽講,諸葛亮對劉備的稱呼不合適。

諸葛亮小聲的說:“學生稱他為主公,錯了嗎?”

司馬徽說:“當然錯了。”

接著,司馬徽講解,集團裡的部下叫首領為主公是不錯的。但是你孔明現在還不是劉備麾下的成員,你沒有資格叫劉備為主公。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諸葛亮才知道稱謂還有一套規則,在此之前,他可沒有注意到的呢。於是他忙向先生請教。

司馬徽告訴諸葛亮,稱謂可用將軍兩個字。

諸葛亮說:“非常感謝先生指導!”

諸葛亮認為司馬徽已經講完話了,他轉了身,打算走回原來位置。

司馬徽一把抓住諸葛亮說:“別忙走!我還沒有講完呢。”

諸葛亮只好轉身過去,又規規矩矩站著,聆聽先生的講解。

司馬徽指著正文說:“孔明,你直接勸劉備奪取荊州,太兀然了。應該分析一下,在什麼形勢下,劉備要奪取荊州。”

諸葛亮說:“先生講得對。那就從黃巾暴亂開始吧。”

司馬徽說:“從黃巾說起,太長了。”

諸葛亮問道:“那有從哪兒說起的呢?”

司馬徽說:“從董卓講起。”

諸葛亮問道:“為何從董卓說起呢?”

司馬徽說:“因為劉備曾經帶人馬參加討伐董卓。那時曹操和孫堅還不是地方的諸侯,而現在曹操已經是聞名天下的大諸侯了,繼承父兄事業的孫權也是一方的諸侯了,而劉備還是東奔西跑,沒有棲身之地。從這講起,才刺痛劉備的心。劉備才很新奇來多取荊州城。”

諸葛亮說:“徐野生一定這樣改。”

諸葛亮欲要走開。

司馬徽又說:“別走開。我還有話說呢。”

見到諸葛亮又站住了。司馬徽又分析講,孔明叫劉備奪取了荊州以後,就揮師東去征討東吳,滅了東吳後,又興兵北去與曹操爭天下,以仁義之師,橫掃曹操,再興大漢王室,大統天下。制定這樣的策略是對的。但是,劉備能做到的嗎?試想一下,劉備勢力這樣的小,他要跟孫權打仗的時候,北方的曹操從後背打來了,他能頂得住嗎?首尾受敵,劉備必定滅忙得快。假設劉備真的答應了孫權,他又能戰勝曹操的嗎?不能!孔明你這樣教劉備,你只能早點兒身敗名裂。

諸葛亮聽了這番話,他就問道:“先生,那又該怎樣講的呢?”

司馬徽說:“你要改教劉備,先取荊州,然後偷襲西川,滅了西蜀的劉璋之後,就在西蜀建立根據地,然後東聯孫群,北抗曹操,形成三國鼎立,誰也滅不了誰。這樣做了,劉備才能坐大,才有能力謀奪天下的。等候天下形勢變化,再作決定。這樣方能是長遠大計。”

諸葛亮聽了,心裡想,這麼一改,我的論文就面目全非的了。但是,先生講的全對,只能重新來修改一下。

諸葛亮又說:“先生,學生就是怕劉備不停這樣勸說,盲目的去跟孫權爭奪東吳的呢。”

司馬徽說:“孔明,你就從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來分析,講給劉備聽。告訴劉備,曹操已經站起了天時,孫權已經佔了地利,剩下人和給他劉備去佔。教劉備先跟本家劉氏內部奪權,爭地盤。因為荊州和西川都不在孫權和曹操的範圍之內,劉備可以避開曹孫的鋒芒巧奪得這兩個地方的。劉備跟本家劉氏鬥的時候,曹操、孫權不太關注的,這樣就能從容的打仗,不怕背後有敵人來偷襲了。”

黃承彥聽到這兒,他內心想,我起先怎麼不會想到這樣的呢?多虧得司馬徽先看正文,而指出這樣的大毛病。唉,我還是講兵法講兵陣內行,寫論證文,卻是外行的呀。

黃承彥說:“孔明,你還是聽兩位先生的指導。再來寫一篇論文吧。”

諸葛亮說:“學生一定重新寫論文。”

黃碩說:“夫君,你寫完了,再拿去給先生幫修改一下。”

司馬徽說:“歡迎!當先生的就是專門批改學生的文章的。”

司馬徽這樣講,就是為了在幫諸葛亮改一下文章,再得諸葛亮的潤筆費。

諸葛亮答應這樣做了。事實上,歷史流轉下來的諸葛亮的“隆中對”,並不是他一人所完成的,而是集幾個人的智慧來搞出來的。不過是有諸葛亮一人所能做出來的講演文稿,再加上諸葛亮後來當上蜀漢國的丞相,那幾個先生即使還健在,他們也不敢去揭底說。那篇“隆中對”曾是他們參與創作的。所以“隆中對”的那篇文章就被誤傳是諸葛亮一人的力作了。這個現象就像後來的帝王和大臣們的許多文章都是手下的幕僚代刀寫出來的,但是當王當大官的人一揮筆簽下了他的名字,那篇文章就是屬於他的著作了。

後人有詩云;

一個好漢三個幫,

“隆中對”有寫作班。

天空呈現彩虹麗,

全因雨點加陽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