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野心家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5章 義父的長遠打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65章 義父的長遠打算

諸葛亮心裡慌了神,他認為被官兵抓住了,他也知道,這時的他一反抗,一定遭到一刀劈下來的,於是他就乖乖的順從讓背後的人拉走。奇怪的是他的前面的行人見了,也不跟來看熱鬧。

抓諸葛亮的那人將諸葛亮拉到一個角落才鬆手。

諸葛亮轉身過來一看,哎喲,原來就是師父拉他的。

諸葛亮馬上給了師父磕了頭,說:“師父,你讓孔明找得好苦喲。孔明還認為師父遭到了什麼的不測的呢。”

一清道士說:“就是為了躲開不測,我才退房組的。”

一清道士就把今天早上所遇到的事講給諸葛亮聽。原來諸葛亮跟張松走了之後,一清道士就到廟裡的廚房去買飯菜來吃。當他在返回住房的時候,正巧碰到司宿僧動手撬門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一清道士悄悄走到僧人的背後,才問道:“你想做什麼?”

僧人猛吃一驚的說:“哦——我是來查房的。”

一清道士說,:“查房?那也等我回來了再查嘛。”

僧人說:“我認為你走了,才這樣做的。哦,你既然來了,那我就不用查了。”

僧人走了,一清道士進到房內去,看到東西還在齊,他才悄微放心。但是,他一坐下來。一尋思,就覺得不對頭了。今天要是他遲來了。讓僧人真的撬開了門鎖,那他包袱裡所有的金銀就全部被僧人盜走了。幸虧他是來的及時,才免受損失。可是今天躲過了一次,以後呢?要是僧人發覺他有這樣多的金銀,那他就可能遭到僧人的暗算得了。人常說,人心本來是紅的,一見到了不義之財,就馬上變黑了。要是僧人發覺他的揹包裡有金子,僧人就起了邪念,半夜三更人睡著了,僧人爬窗進來將他和孔明砍死了,再搶走東西,那豈不人財兩失的嗎?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他決定馬上退房,唯有這樣,他和孔明才安全的。

一清道士退了房租後,他就來到城門口底下擺個攤,打算在那兒一邊給人算命或看病,一邊等著孔明回來。

可是,一清道士剛坐下來。就有一個道士來到跟前。那個道士先問一清道士是不是外剛來到此地的?

一清道士很老實的講是。那個道士又問一清道士有的房住了沒有。

一清道士又老實的講還沒有住宿地方的。

那個道士就說:“那太好了,我有一處住宿地要轉讓,你就去看一下吧,合意的你就買下來嘍。”

諸葛亮問師父,那個住處到底買沒有?

一清道士很高興的告訴諸葛亮,他已經花了十兩銀子把那個住處買下來了。

一清道士也不管諸葛亮高不高興,他就引著諸葛亮去看他剛買下倆的住宿處。

諸葛亮到了那個地方,才知道那兒並不是用木頭和泥磚來做的房屋,而是山腳下的一個山洞,那山洞是坐北朝南。從城門到這兒來,一直有一條像官道那麼寬的大路。山洞頂上的巨石刻著兩個字:洞天。

為什麼給這個山洞命名為洞天的呢?諸葛亮想,可能是山洞的第一個主人認為他居住的山洞是能通到天上去的了。所以才叫洞天之洞。

諸葛亮想問師父,為什麼要買下這個山洞的呢?這山洞值得這麼多的銀子嗎?

但是諸葛亮還沒來得及問話,就有人或坐車,或騎馬,或步行陸續而來。

一清道士就連忙開啟洞口的柴門,引來客走進洞裡去。

這時,諸葛亮才知道,山洞裡邊大概有五丈見方,洞頂上有個桶大的孔,天上的陽光直射到洞裡來,使得裡面能見針。洞的最裡邊擺放著一尊道家的祖師爺的神像。神像下面擺著一隻大香爐。洞的左壁安放一張榻(即今天的床),其餘的空地擺著多張竹蓆,專供香客坐上去。

別看道士如何施法,但看洞裡就使人覺得洞裡充滿了神秘感。

香客先給香爐上了香,然後就對師父講他此來洞天的目的。

一清道士或給香客批算命課,或給香客號脈發藥。香客很滿意的給一清道士留下了銀子。等到香客走後,諸葛亮見到師父面前的功德箱放滿了銀子。至此,諸葛亮才知道這個山洞原來卻有如此的神奇的魔力,能使的主人獲得很多的財富。

諸葛亮問師父,為什麼賣山洞的人一定要賣給師父的呢?

一清道士把那個原住在此山洞的人的動機將給諸葛亮聽。那人原來是從外地流浪到此來的,這山洞的一個老道士可憐他,就收留他下當道童,後又將他轉為徒弟。老道士臨死之前交代徒弟說,今後你如要離開此山洞的,就一定將它轉交給當道士的人,不能賣給別的人。那個賣山洞的道士最近接到家書,信中說他的母親因小兒子死了而哭瞎了雙眼,需要有人照顧她的起居,因此他急於要回家去盡孝,才將山洞賣給一清道士的。

諸葛亮問道:“師父,你就將山洞再轉讓給別人,跟孔明回襄陽,孔明和媳婦就將你當成親生的父親,贍養你到天年。”

一清道士說:“不賣了,我要在此度晚年。”

諸葛亮說:“師父還是跟回襄陽吧!孔明是需要你幫出謀劃策。”

一清道士說:“我是幫為了你成就大業,才買這山洞的。”

一清道士就把他要買山洞的意圖講出來。原來一清道士還沒到成都之前,早有一個打算,到了成都,就想方設法,就在成都住下來,為諸葛亮收集情報,好為諸葛亮跟劉備帶兵來取益州做好內應。

當地道士岀讓山洞,一清道士就認為天助也!他就毫不猶疑的買下山洞。

就是一清道士留在成都後,他在行道當中,為諸葛亮探聽到了很多的成都訊息,一聽到張松要帶地圖去許昌見曹****,他就馬上給諸葛亮傳遞了訊息。諸葛亮才派趙雲道路上去等候張松,迎張松到荊州來。

諸葛亮又送給張松金銀,又許諾給張松大官位。

見錢眼開,收官位開心。張松才死心踏地的當劉璋的叛徒,為劉備起兵出謀劃策。

一清道士還在成都花金子去收買劉璋的部下,才有法正叛變劉璋去迎劉備來奪取益州。

可惜的是諸葛亮跟劉備打下了成都時,一清道士已經“昇仙”了,他只見到師父在後頭招來的徒弟。諸葛亮真是痛不欲生的了。

諸葛亮就在成都陪師父住了幾天,白天他就出街來逛,瞭解風土民俗,晚上他就和師父聊天。幾天過後,他就順江而下乘船返回襄陽去了。臨行的前一天,諸葛亮為了將來再來時,好認得地點,他就在山洞前面相當遠的地方種下了兩株小柏樹。

也就是諸葛亮的師弟在諸葛亮死後,他出資在山洞起案件了“武侯祠堂”,諸葛亮種活的兩棵柏樹保留下來,這才讓後來的杜甫詩中才有“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宮城外柏森森”的詩句。而建了諸葛亮祠堂之後,那個山洞也在地震中消失了。這是後話先說。

後人有詩云;

道士待孔明,

恩情勝海深;

傾出葫蘆藥,

救活小孔明。

巧言哄黃碩,

促成孔明婚。

伴隨入西川,

打下事業根。

義父勝生父,

天下無二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