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野心家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章.諸葛豐參加造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章.諸葛豐參加造反

項羽劉邦揭竿而起,舉兵反秦朝,形成天下大亂。

自古以來,天下大亂,造就英雄,人才輩出,草根小民翻身做人的大好機會。

劉邦起兵造反時,諸葛根的後代就有個名叫諸葛豐的青年人,那一天,諸葛豐聽到了有人起來造反了的訊息。經過幾番得打聽,諸葛豐終於打聽出造反軍駐在那兒了,於是他就很想立馬跑去參加造反大軍。

諸葛豐身長八尺,力大過人。他打鐵用的大錘,沒人舉得動的。

諸葛豐小的時候,爹孃打兵器,天天有銀子進腰包,家裡的日子還是過得去。

爹孃手裡有了一點寬餘的銀子,就為兒子的前途著想,花銀子送兒子去拜師讀書,指望他學到幾個字。日後會記賬,不再被人欺負剋扣工錢。這就是平民百姓送子去讀書的普遍想法。

不料到,諸葛豐是個非孝順的兒子,他懂得他去讀書是花爹孃的血汗錢,他讀好書才對得起爹孃。因此他讀書很自覺很用功。再加上他為人聰敏,初入學,學識字,一句話,先生剛教一遍,諸葛豐他不單會念還能背得下來的呢。而跟他同窗的夥伴,先生教過了五六遍,仍未會全句讀下來。

此子日後必成大器。教書先生如此稱讚諸葛豐。

老師的表揚,無疑是給了他非常大的激勵,使得諸葛豐更加的努力。由於他勤奮努力,他的學業進步得更快,他的字寫得非常的好,他的文章寫得非常的精彩。老師對他的鑑定又升了級。稱他將來必定是國之棟樑之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諸葛豐聽了老師的誇獎後,他就認定自己將來必定能當上大官的。

由此可見,老師的一句鼓勵話就能影響和改變一個學生的命運的。

然而,諸葛豐讀到14歲,就被父親勒令回家幫父母打鐵掙銀子。

諸葛豐不得讀書的原因很簡單;那時朝廷錄取人去當官,採用的制度是搞世襲加推薦。諸葛豐的祖上的人都是做奴隸,到他的老爹是鐵匠不是宰相,家族又沒人在朝中做官,他即使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也沒有官人推薦他去當官,一輩子也輪不到他去當官的。於是,他老爹就認為,兒子既然讀書會記賬就行了,不要再像官二代和富二代的孩子那樣,讀書讀到老。求學的貧民子弟還是早點回來幫家裡打鐵,還能早點掙錢來娶媳婦。

家父不讓他讀書,他只好回家來當鐵匠。

讓一個學業很優秀的學子來打鐵,諸葛豐於心不甘。他覺得很屈才,特別見到那些比他很笨的官二代,就是因為有當官的爹,他們還年紀小小的就位官封在身上了。而他讀書那樣的聰明,卻沒資格當官,按理說,不給他當大官,也該讓他當個小的官員嘛。可是,連個管養馬養牛的小官也輪不到他去當。太埋沒人才了,這個世道太不公平!於是他就每打一錘邊在心裡就罵一句,****你皇帝的娘!心裡罵多了,一不小心,脫口而出了一句。

跟他打鐵的他爹聽到了兒子這樣罵皇帝,驚得手抓的大錘都掉下地來了。爹過回了神,就吆喝兒子:“亂講什麼?你找斬頭?”

在那個年代裡,皇帝就是天子,臣民只能講皇恩浩蕩,歡呼皇帝萬歲萬萬歲。只要你講半句對皇帝不恭的話,讓別人去舉報官府,你就被拉去斬首,五馬分屍,滿門抄斬。

諸葛豐講他不單要罵,等有了機會,他還要去造皇帝的反呢。

他爹就捂住他的嘴,罵他瘋仔。他爹恨不得一錘打死他。

他娘跪下來求他不要亂講。

他娘就十分後悔送兒子去讀書。別的人家的兒子讀書,就知書識禮,而她的兒子讀了書,就腦後長出反骨來。她非常怕兒子招來滅頂之災。

諸葛豐罵歸罵,卻奈何不了當今的皇帝。皇帝還是坐他的龍椅,他諸葛豐還是打他的鐵。他非常擔心他學到的知識隨著光陰的消逝,也將漸漸地被鐵錘一下一下的砸打鐵砧,將他一肚子的知識耗盡無存。

學無所用,他心急如焚。他想造反,他有這個心卻沒有這個膽,即使他有了造反的膽,也沒錢糧來招兵買馬。

諸葛豐多麼希望有個人起來帶頭造反,好讓他去跟著造一次反。

就在這時,項羽劉邦起兵來反抗朝廷,給諸葛豐看到一絲的曙光。

有人起頭了,諸葛豐就想去參加造反軍。

諸葛豐把他的心裡事講給父親聽,父親反對他去造反。

父親認為,家裡有了打鐵這個飯碗,比上是不足,比下是餘的。一家人安分守己打鐵,就不愁沒有吃的了,何必還冒著被砍頭的危險去參與造反的呢?

諸葛豐跟父親講,天下變遷,正是低層卑微人改變命運的大好時機。他如果不去參與造反,他就只能一輩子站在紅爐前揮錘,打鐵到死。要是他去參與造反,不死,幸活下來的話,他就能當上官了。

老人家認為兒子去造反,太危險了。他叫兒子安心在家打鐵,等到別人造反差不多成功的時候,再去參加也不遲的呀。

諸葛豐卻講,他不能等到人家造反差不多取得成功時,才去參加造反。要是到了那個時候,人家不準他加入隊伍,他豈不錯過了機會的嗎?他要早去投奔起義軍。

他娘哭攔他,不讓他去也沒用。他還是跑去投奔起義軍了。

諸葛豐跑去參加造反時,知根懂底的人都嘲笑他傻。

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軍隊都是下來抓壯丁去當兵的。別的男子被強拉去當兵,還會瞅個機會逃跑回來。而你諸葛這個打鐵匠,有手藝,是免徵兵的物件,只要你乖乖的在家為軍隊打兵器。就不愁吃不愁穿的了。何必冒死去從軍。而且他不是去當朝廷的兵。反而去投奔兵力比較弱小的劉邦那一派。等到劉邦兵敗滅亡之日,你這個諸葛豐不被五馬分屍的嗎?

造反不是請客吃飯,而是用暴力去推翻舊的皇權,建立新的新的朝代。更朝換代就得來一場人類大的廝殺,天下要充滿著腥風血雨,遍地是刀光劍影,橫屍遍野,血流成河。

後人有詩云;

未逢龍虎聚,

任作牛馬驅。

隨勢去造反,

不惜七尺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