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野心家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0章 孔明伸手要攬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0章 孔明伸手要攬權

劉備和諸葛亮收到了徐庶送來的密報;曹操派夏侯悖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蘭、韓浩為副將,領兵十萬犯新野。

劉備給來人帶黃金去給徐庶的情報費之後,就去跟關張二人商量如何退敵。

張飛冷笑說:“大哥,你還用到我們的嗎?”

劉備說:“大戰即來臨,怎不用到你們的呢?”

張飛笑了說:“大哥你說過了,你得了諸葛亮,就像魚得了水。現在你用水去迎敵吧!”

關羽說:“諸葛亮當軍師,現在就看他是怎樣迎敵的了。他新來的,就讓他先去打一次仗,讓我們看看他本領到底有多大。”

劉備說:“MD。你們鬧什麼情緒?我聘請諸葛亮來的,主要用他的智謀。打仗衝鋒陷陣,還是靠你們兩位弟弟。”

關張二人悻悻的離開劉備那兒。走遠了,關羽發牢騷說:“當年和皇上打獵時,大哥不攔,我一刀斬了曹操,哪還有今天的煩惱事。”

張飛說:“是呀。我們二人的話,大哥不聽,讓好多的機會失去。請人來當軍師,封給我們來當不行嗎?大哥卻偏偏去請這個瘸子來當軍師。MD,有錢送給外人,自家兄弟捱苦。”

關羽說:“這回夏侯悖帶10萬兵馬來攻新野了,且看諸葛亮如何抗敵。”

張飛說:“MD,諸葛亮又不會騎馬,就看他徒步上戰場嘍。哈哈!”

關羽說:“瘸子是大哥的寶貝,大哥肯定讓他坐鎮軍中瞎指揮。”

張飛說:“MD,這回若吃了敗仗,我們就轟走瘸子!”

劉備跟關張二人談話之後,又請來了諸葛亮,商量抗敵之策。

諸葛亮先問劉備是如何迎敵的?

新野僅有幾千兵馬,而夏侯悖卻帶來10萬兵馬之多。以少擊多無異乎以蛋擊石。

劉備主張坐守新野,等待荊州派兵來支援。

諸葛亮講不能這樣做,荊州方面不會派兵來救我們的。劉表派我們守在這兒,就是要我們這支軍隊擋住曹魏軍來犯。

劉備說:“那我們去哪求援?”

諸葛亮說:“求人不如求己。我們要憑著自己的兵力去擋敵!”

劉備說:“我們是為劉表看守門戶,去求劉表增兵。”

諸葛亮說:“我們不能永遠的依附別人,想要創一番王業,必須要憑自己的兵力去爭奪地盤。我們就要學會以少勝多,並且和積累經驗。”

劉備說:“來犯之敵,10萬之多。我們幾千兵馬,用何戰術,戰勝他們?”

諸葛亮說:“用火攻。”

劉備說:“火攻?很少人用。”

諸葛亮說:“就是很少人用火攻,敵軍沒有意料到,我們突然用了,必定取勝。”

劉備說:“願聽火攻法。”

諸葛亮講,用火攻的戰術,是一種以少勝多的制勝法寶。有時它僅用幾個小兵,點燃了幾處草木山林,就能燒死成千上萬的敵人。

接著,諸葛亮分析講,我們不能讓敵人挨近新野,要抗敵人於百里之遠。這樣新野小城才不遭破壞。隨著,諸葛亮就按著夏侯悖奔新野來的路,畫出了作戰的地圖。他在路線上圏了一個小園圈,說:“主公,我們的兵,就在這個地方殲敵。”

劉備問道:“那兒是有險峻山頭可供我們先佔領來駐軍的嗎?”

諸葛亮講他曾沿著魏軍要來必經之路觀察過了。那兒的山是很陡的,完全是不能駐軍的。但是那兒有一處谷口是非常狹窄,兩邊的草木是非常的茂密,使用火攻的最好之處。只要我們能引敵人進了那個岡谷,兩端一放火,敵必定被燒死去很多的。剩下沒有被燒死的敵兵,我們再派兵去攔住殺他。

接著,諸葛亮就指著地圖講,在這可以埋伏一支軍隊,等著敵軍敗走到了這兒,就突然攔住他們,趁著他們驚慌未定時,攔殺他們一陣。

諸葛亮手指又移動一下,講,在這處又可以埋伏一支軍隊。再等敵軍敗逃到這處時,又將他們殺一陣,雖然不能見敵軍一網打盡,也能殺的他們七零八落,潰不成軍,落荒逃走,不敢再來窺視新野。

劉備問道:“為什麼不將敵軍消滅乾淨的呢?”

諸葛亮說:“只因為我們的兵馬太少了,不能正面與敵人打陣地戰。而且我們僅有幾千兵不能捉拿的幾萬俘虜兵的。所以就讓他們逃跑的一部分兵馬。”

劉備點點頭說:“是呀,一個士兵是不能一下子看得住一大幫的俘虜兵。有時俘虜兵多了,還要殺死看守兵的呢。捉俘虜就像吃飯一樣,胃口有幾大,就吃幾多飯。貪吃就爆肚子。”

劉備看了諸葛亮畫的簡單作戰地圖,又問了地名。方知道諸葛亮早就去那兒勘察過了,並擬出了迎敵方案。相比之下,他劉備作為新野駐軍的主將卻沒有去過魏軍來犯必經之路勘察過。而諸葛亮卻在擔任軍師一職不久,就利用空閒時間,跑去瞭解那兒的地形地勢,將那兒的地勢了如掌網。而他身邊的所有文武官員,誰能像諸葛亮有這樣的敬業之心呢?

從跟諸葛亮商討一事來看,劉備懂得,戰前,要做到知彼知己,揚長避短。若要戰勝敵人。戰前先要瞭解戰場的地形地勢,再定作戰方案。

劉備非常贊成這種戰術。他決定在保衛新野,抗敵曹軍的這一仗,讓諸葛亮當全權的指揮官。他試試看諸葛亮指揮才能如何。失敗了,只不過失去新野小城,他還不是在跑回荊州城,再跟劉表要兵馬來再奪新野城。獲勝了,那就證明諸葛亮勝任軍師一職,日後就可以放手使用諸葛亮了。

諸葛亮是巴不得劉備讓他獨個人來指揮作戰的。不讓他獨自指揮軍隊打仗的話,他這個軍師,是白當得了。然而他卻說:“我就是為主公作戰方案,由主公來部署兵力吧。”

劉備說:“軍師,我把全權交給你了。你怕什麼?”

諸葛亮說:“主公是信用我,我感激萬分,但是軍中可能有的將領是不服我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諸葛亮深知他在軍中,年紀都比關張趙幾員大將小,況且他又是剛來,身無寸功,現在就去號令他們,他們是不服的。

劉備說:“我已任命你當軍師了,軍中誰還敢抗命!你是不是對自已的方案信心不足?”

諸葛亮說:“亮是保證能用幾千兵馬打敗夏侯悖的十萬兵馬的,就是怕關張二將,不聽號令。如果主公想打一場大勝仗的話,那麼,主公把帥印和指揮劍借給亮用一下。”

這是諸葛亮伸出手要權。

諸葛亮懂得,劉備對他的口頭許偌,只是虛權;他要到了帥印和寶劍,他才有實權。

劉備很想只用幾千兵馬,打敗夏侯悖的十萬兵馬,取得一場以少勝多之仗,來鼓舞軍心,贏得民心,好讓以後更的王業打下好基礎。

劉備懂得,以後他能以少勝多,才能在諸侯雄起的時代,爭到立足地盤,才有爭天下的資本。因為以前他不會打少勝多的仗,才至今還沒有根據地。

渴望勝利得劉備當場把象徵權力的帥印和指揮劍,交給了諸葛亮。

劉備心裡一直記著,關張二人曾在他面前講過,諸葛亮這麼年幼,有甚麼本領的話。如果諸葛亮沒有這兩樣東西的話,關張二人就憑藉他們是結拜三兄弟的那層關係,來干擾諸葛亮排兵佈陣。

諸葛亮拿到了劍印,非常感激劉備對他的信任,感激劉備給了他舒展才能的機會。

如果劉備像別的君主,一聽到了謀士獻出妙計之後,就講,你所講的,正合我之意。就這麼輕輕一句話,把謀士獻出來的妙計,變換成了他君主的東西。等到仗打勝了,史官就把功勞記載君主的頭上。獻妙計的謀士啥也不得到。從這一點來講,他諸葛亮來投奔劉備,沒錯,擇主擇對了!

劉備之所以放手讓諸葛亮全權指揮軍隊作戰,因為他手下的謀士幾乎是零,並不像曹操的那樣,謀士雲集的那麼多,曹操愛用不愛用誰都行。

劉備必須裝出非常尊敬謀士的姿勢,以後才有的謀士來投奔他。當然劉備的軍事才能也不如曹操,他就像東吳的孫權,事事都要謀士為他出主意才行。

劉備和孫權尊敬謀士,而彌補了他們的不足點,因此他們也能成一番帝業。

那時,劉備心裡想,現在諸葛亮剛到軍中來,在軍中他還沒有幫派,給他掌管一陣軍權也不要緊的。等到諸葛亮要拉幫結派時,他劉備再把軍權收回來。正是劉備這麼想,他才放手給諸葛亮掌管軍權。後來,劉備又得到了龐統,他就重用龐統,把諸葛亮放到一邊去。這是後話先說的了。

諸葛亮雖然拿到了劍印,但是他心裡還是擔憂關張二人不服從他的號令。

後人有詩云;

將士征戰年連年,

出生入死難升遷。

巧舌論說《隆中對》,

無功孔明攬軍權;

唯恐關張不聽命,

忙求劉備賜印劍。(未完待續)